10.1 浮力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 浮力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10 14:23:05

文档简介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考点一】 浮力
1.(2024·桂林期末)下列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 )
2.如图所示,将一重为8 N的物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将它浸没在水中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 N,则物块受到的浮力是 N,浮力的方向是 ,施力物体是 。
3.(2024·南宁质检)如图所示,小球受到的浮力为4 N,请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示意图。
    
【考点二】 浮力产生的原因
4.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物体,底部均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向容器内逐渐注水,则受到水的浮力的物体是 ( )
A.甲、乙、丙均没受到浮力
B.甲物体
C.乙物体
D.甲、乙、丙均受到浮力
【考点三】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5.小明和小珍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1)如图1所示,用手把空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 (填数字)。
(2)为了研究猜想1和猜想2,运用了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物体,测得重力分别为4 N、4.5 N和5 N,然后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
①在序号a的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N。
②比较序号 、 、e的三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③进一步分析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 。
④比较序号a、b、c的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 (选填“有”或“无”)关。
易错点 误认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浮力
6. (2024·南宁质检)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且体积相等,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中注入一些水后如图所示,则A、C、D三个物体中不受浮力的为物体 ;已知B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8 N,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3 N,则B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纠错: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浮力的有无取决于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若物体下表面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则物体不受浮力。
7.以下有关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才受到浮力
B.将一块石块扔在水中,其沉底时一定不受浮力
C.物体所受的浮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相反
D.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时,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小于向下的压力
8.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浮力的方向:将一个气球用悬线系在容器底部,然后向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容器起初放在水平木板上,发现悬线沿竖直方向,缓慢抬起木板一端,随着∠α的改变,悬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将 (选填“改变”或“保持不变”);剪断悬线,小气球将沿 方向运动。
9.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将一重为12 N的长方体物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 N,若该长方体上、下表面积均为100 cm2,上表面距水面2 cm,则其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 Pa,该长方体的高为 cm。(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0.(2024·山西中考)小明发现木头在水中是漂浮的,而铁块在水中会下沉,他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有关。为此他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
实验思路:
(1)选取体积相同、 不同的物体A和B分别浸没在水中,测出其所受浮力并进行比较;
实验过程:
(2)按照实验思路依次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从甲图中可知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 N;观察乙图可知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 N,并计算出物体B所受的浮力;
实验结论: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 。
(冲A+)
11.(多选)某地在江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图甲是使用吊车向江底投放长方体石料的示意图。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下降,图乙是钢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从开始投放到石料刚好接触江底前),t=0时刻吊车开始下放石料,忽略水的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料在t=30 s时开始浸入水中
B.石料的重力是1 400 N
C.石料受到的浮力始终是500 N
D.石料浸没水中后钢绳的拉力为900 N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考点一】 浮力
1.(2024·桂林期末)下列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B)
2.如图所示,将一重为8 N的物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将它浸没在水中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 N,则物块受到的浮力是 3 N,浮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是 水 。
3.(2024·南宁质检)如图所示,小球受到的浮力为4 N,请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示意图。
    答:
【考点二】 浮力产生的原因
4.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物体,底部均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向容器内逐渐注水,则受到水的浮力的物体是 (C)
A.甲、乙、丙均没受到浮力
B.甲物体
C.乙物体
D.甲、乙、丙均受到浮力
【考点三】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5.小明和小珍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1)如图1所示,用手把空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 3 (填数字)。
(2)为了研究猜想1和猜想2,运用了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物体,测得重力分别为4 N、4.5 N和5 N,然后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
①在序号a的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1 N。
②比较序号 a 、 d 、e的三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③进一步分析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 大 。
④比较序号a、b、c的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 无 (选填“有”或“无”)关。
易错点 误认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浮力
6. (2024·南宁质检)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且体积相等,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中注入一些水后如图所示,则A、C、D三个物体中不受浮力的为物体 C ;已知B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8 N,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3 N,则B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1.2 N。
 纠错: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浮力的有无取决于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若物体下表面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则物体不受浮力。
7.以下有关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只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才受到浮力
B.将一块石块扔在水中,其沉底时一定不受浮力
C.物体所受的浮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相反
D.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时,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小于向下的压力
8.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浮力的方向:将一个气球用悬线系在容器底部,然后向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容器起初放在水平木板上,发现悬线沿竖直方向,缓慢抬起木板一端,随着∠α的改变,悬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将 保持不变 (选填“改变”或“保持不变”);剪断悬线,小气球将沿 竖直向上 方向运动。
9.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将一重为12 N的长方体物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 N,若该长方体上、下表面积均为100 cm2,上表面距水面2 cm,则其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 1 000 Pa,该长方体的高为 8 cm。(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0.(2024·山西中考)小明发现木头在水中是漂浮的,而铁块在水中会下沉,他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有关。为此他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
实验思路:
(1)选取体积相同、 密度 不同的物体A和B分别浸没在水中,测出其所受浮力并进行比较;
实验过程:
(2)按照实验思路依次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从甲图中可知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 1.2 N;观察乙图可知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 2.8 N,并计算出物体B所受的浮力;
实验结论: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 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无关 。
(冲A+)
11.(多选)某地在江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图甲是使用吊车向江底投放长方体石料的示意图。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下降,图乙是钢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从开始投放到石料刚好接触江底前),t=0时刻吊车开始下放石料,忽略水的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D )
A.石料在t=30 s时开始浸入水中
B.石料的重力是1 400 N
C.石料受到的浮力始终是500 N
D.石料浸没水中后钢绳的拉力为90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