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A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青藏高原度日月,罗布泊里展才华。餐风雪,蘑菇云涌时,举世讶。”词句中的“蘑菇云涌”是指新中国( )
A.第一口油井开钻成功 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了
C.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1964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导弹发射成功
3.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第一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D.第一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
4.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飞天梦、奥运梦、世博梦……这些梦想能够成真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
C.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D.中国已成为发达国家
5.下列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的是( )
A.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6.如果要你为863计划作个全面概括,你觉得最合适的一个是( )
A.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B.加速国企改革的计划
C.落实义务教育法的计划 D.保护未成年人的计划
7.袁隆平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两个梦想,他一辈子没离开稻田( )
A.敬业奉献、国际主义的精神 B.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精神 D.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
8.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曾明确指出:“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这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9.“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这段颁奖词的主人公是( )
A.蒋道平 B.陈景润 C.屠呦呦 D.莫言
10.张三住在五峰大山深处,足不出户,但经常用网络购物,并收到物流发来新潮服装。请问他得益于( )
A.航天技术的发展 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
C.生物技术的运用 D.无线电技术的运用
11.用微信聊天、手机移动支付、发微博记事、看5G电影,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 )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新发展 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C.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 D.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12.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全社会为改变失学孩子命运实施的最大社会公益活动是( )
A.实施“希望工程”
B.对贫困地区设立义务教育专项补助金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提高教师地位
13.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体育课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重点科目,而且很多地方已经把体育课作为中考考试科目,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学生体质 B.提高中国竞技体育水平
C.培养体育专业人才 D.完善学校的课程设置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住房面积扩大,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反映了(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
C.医疗卫生行业的进步 D.西式生活方式的推行
15.民以食为天。下列选项中,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面貌的是( )
A.南瓜北瓜,天天吃它 B.早晚都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
C.低指标,瓜菜代(粮),吃得饱,饿得快 D.鸡鸭鱼肉不稀罕,讲究营养是关键
16.深圳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985年的1790元提升至2022年的44739元。随着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提高,深圳居民家庭越来越注重当下生活品质和未来发展潜力方面的消费支出,“发展型”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医疗等)占消费支出比重提升。材料反映了( )
A.深圳人民的收入大幅提高 B.深圳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
C.深圳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 D.深圳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17.2023年“五一”假期,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296万人次,较2019年、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61.88%、116.03%,节前,综合美团住宿、景区、交通等旅游相关订单,武汉成为国内热度最高的十大目的地城市之一。材料反映了(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交通事业不断发展
C.通讯方式发生变迁 D.城市设施发展完善
18.现在人们出行除了自行车、公交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还可以选择火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这反映出( )
A.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城市规划日益完善
C.通信事业发展迅速 D.高新技术世界领先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双手筑起小洋楼,电视电脑样样有 B.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C.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D.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
20.印度人写的《中国的形象》中说:“我们所到的城市,到处可见玻璃的高楼大厦、现代化的联合企业、宽阔的马路每个中国人吃得好、穿得好。”该文强调的是中国( )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交通运输的便捷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温饱问题的解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0分)
材料一: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家安全挑战和战争威胁,毛泽东多次强调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性。1956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向科技进军”的号召,指示周总理主持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决策实施“两弹一星”、电子计算机等国防尖端工程,探索“自力更生”“突出重点”“军民结合”“大力协同”的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现代化之路,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朱启超《铸造强国利器70年——新中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历程与启示》
材料二:中国主要科技创新成就(部分)
时间 成就
1973年 _______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1979年 北大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用自行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印制中文报纸
1980年 我国“东风五号”洲际导弹首次全程试射成功
1982年 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圆满成功
1983年 “银河”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
1984年 广州市用150MHz频段开通了中国第一个数字寻呼系统
1987年 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建成我国第一个Internet电子邮件节点,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1988年 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大力发展国防科技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我国国防科技创新的史实。(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横线处补充完整。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主要科技创新成就的特点。(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追求的发展目标。(2分)
22.材料分析。(18分)
2016年10月,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这明确地向世界宣示,中国不仅要在经济上重返世界之巅,更要努力从科技上重返世界之巅。据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两航一潜”战略即航天、航母和深海潜水战略,今天没有“两航一潜”,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从很大程度上讲,太空和远海、深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宇宙”。中国绝不能缺席“第二宇宙”,否则,所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中国梦”必将成为昙花一现。
材料三:这种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水稻。
(1)材料一提到“两弹一星”,其中“一星”具体指什么成就?该成就的取得有什么意义?(5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两航一潜”的重要性。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这种杂交水稻”指什么水稻?它的培育者是谁?(3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要攀登世界之巅应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由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7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30476.5万吨,2018年达到65789.2万吨。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依据材料一,指出“野菜”的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7分)
(2)依据材料二,再列举一例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所做努力的相关史实。(4分)
(3)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始终在竭力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请为河南农业的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二:2023年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全国人民报平安。2021年,航天员汤洪波作为首批入驻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之一,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两年后重返“天宫”,他又亲身感受了中国空间站从“一居室”到“三居室”所彰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1)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观点,并概述决定一个国家能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的因素有哪些。(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从汤洪波等航天员身上你感受到哪些精神?(5分)
(3)作为中学生,谈谈你如何支持中国的航天事业。(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题干引用的是一首词,其中“罗布泊”“蘑菇云”指原子弹试验成功,D符合题意;ABC项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D。
2.答案:A
解析: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是在2003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导弹发射成功是在1966年。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A
解析: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选:A。
4.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代表国家的发展水平,综合国力的提升,使得我国有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是我们得以实现梦想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并不是这些梦想实现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是实现这些梦想的前提,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A
解析: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生化所获得了具有天然胰岛素活力和晶体形状的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发生于1965,“文化大革命”还没有开始。故选:A。
6.答案:A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袁隆平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个梦想,他一辈子离不开稻田,并为之奋斗一生‘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试验田的路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吃饭问题,他奋斗一生守护“大国粮仓”体现了袁隆平的敬业奉献、国际主义的精神,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B
解析:袁隆平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是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B符合题意,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A排除;杨利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D排除;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C排除。故选:B。
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材料是对屠呦呦的颁奖词,C项正确;蒋道平是我国著名的飞行员,排除A项;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排除B项;莫言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技术使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教育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可以在网络上交流、进行远程学习、网上开店、购物等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与“航天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运用、无线电技术的运用”的关联不大,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答案:D
解析:A.网络交往工具并不属于邮电事业的范畴,排除材料中并未出现广播影视,排除B;与材料表述不符,排除;D.应用新的网络交流工具以成为生活习惯,正确。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1989年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并实施了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学校的公益事业——“希望工程”。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当今发展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我国人均住房面积扩大,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分析可知我国人民居住条件改善,健康素养提升,娱乐方式多样化,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项正确;材料反映居住条件、健康素养、娱乐方式,没有反映建筑业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材料反映居住条件、健康素养、娱乐方式,没有反映医疗卫生行业的进步,排除C项;材料反映居住条件、健康素养、娱乐方式,没有反映西式生活方式的推行,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只能用野菜充饥;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D项正确;其余三项都反映出人们的饮食食物匮乏,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属于改革开放之前的饮食情况,排除ABC项。故选:D。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深圳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快速增长,而且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比越来越高,体现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就是深圳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深圳居民消费的提高与消费比例的变化,没有强调深圳人民的收入大幅提高,排除A项;社会事业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经济结构指的是社会经济的构成,具体体现在不同经济所占的比例,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2023年五一假期,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296万人次,较2019年、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61.88%、116.03%”可知,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的次数比较2019年、2022年同期有大幅增长,之所以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故A符合题意;交通事业不断发展,这是事实,但这不是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的次数大幅增加的原因,排除B;题干反映的增幅与通讯方式的变迁无直接关系,排除C;城市设施发展完善,这是事实,但这不是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的次数大幅增加的原因,排除D。故选:A。
1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现在人们出行除了自行车、公交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还可以选择火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可知,这直接体现我国百姓的出行方式具有多样化,A项正确;
材料主旨强调交通工具的多样化,而城市规划不仅仅包括交通,还包含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交通工具的多样化,据此无法得出通信事业发展迅速的结论,排除C项;
材料主旨强调交通工具的多样化,没有涉及高新技术发展状况,且无与其他国家的数据比较,无法得出中国的高新技术是否世界领先,排除D项。
故选A项。
19.答案:A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双手筑起小洋楼,电视电脑样样有。改革开放前买衣服要凭布票,而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门旅游除乘坐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件稀罕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故选:A。
2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吃得好、穿得好”可知,吃、穿、住,这是生活的变化,故C符合题意;“每个中国人吃得好、穿得好”,这体现的是生活,不是科技,排除A;“到处可见玻璃的高楼大厦”,这体现的是居住条件,不能体现交通运输的便捷,排除B;温饱问题的解决与“每个中国人吃得好、穿得好”不符,排除D。故选:C。
21.答案:(1)原因:应对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家安全挑战和战争威胁。
史实: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袁隆平。
涉及领域广泛;科技成果丰硕。
(3)建设科技强国。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信息“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家安全挑战和战争威胁,毛泽东多次强调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性”可知,新中国大力发展国防科技的原因是应对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家安全挑战和战争威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1967年,我国国防科技创新的史实有: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等等。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第二小问,分析材料二可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的领域众多,涉及农业、通信、国防等,故其特点为涉及领域广泛、科技成果丰硕。
第(3)问,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故其目标为建成科技强国。
22.答案:(1)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使中国成为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没有“两航一潜”,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华东军区海军
(3)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科技强军,保卫和平环境;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两弹一星”中的一星是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根据材料二“……今天没有‘两航一潜’,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可得出“两航一潜”的重要性: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根据所学知识,华东军区海军是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
(3)根据材料三“这种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水稻。”结合所学知识,“这种杂交水稻”是指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在1973年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4)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科技强军,保卫和平环境;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等。
23.答案:(1)从充饥的食物到“尝鲜”的食材。(言之成理即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发展;改革开放,粮食产量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言之成理即可)
(2)袁隆平团队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符合题意即可)
(3)守住耕地红线;科技兴农等。(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解析:(1)变化:根据图片,左图为“1938年,南京郊外挖野菜充饥的少年”体现出这时野菜的功能是充饥;右图寻味食鲜野菜节体现出这时野菜的功能已经变成了“尝鲜”,所以,材料一体现出野菜的功能发生的变化是从充饥的食物到尝鲜的食材。
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可以得出野菜功能转变的原因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发展,解决了温饱问题;根据材料二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由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7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30476.5万吨,2018年达到657892万吨体现出野菜功能转变的原因有改革开放,粮食产量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所做努力的相关史实有袁隆平团队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
(3)建议:结合所学知识,为了促进河南的农业发展,必须要守住耕地红线:推广先进技术,科技兴农等,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两弹一星”增强了中国国防能力,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强大的国防、发达的科技是决定一个国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2)特点:发展速度快,技术自主性强。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团结协作。
(3)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选择和航天事业相关的专业;关注航天事业发展;大力宣传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