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0 08:1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B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6年后,国内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取得了累累硕果。如长篇小说《红岩》、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林则徐》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在郴州市档案馆录制室里,面对摄像镜头,85岁的黄太福情绪激动,回忆了自己经历过的很多事情和场景,以下他的回忆符合史实的是( )
A.我20多岁的时候买米都要粮票,很少有肉吃,经常有饿肚子的现象
B.我65岁之前衣服不是蓝色就是黑色、灰色,一件军大衣都是个宝贝。
C.40年前我们中国就有高铁、有手机,就是住在小平房里太拥挤了
D.改革开放前,大家最喜欢吃野菜等纯天然绿色食品了,不喜欢吃肉食
3.陈毅曾对主持“两弹一星”工作的聂荣臻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此话反映出( )
A.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自主而为 B.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C.外交发展取决于核武器研制 D.中国研究核武是公开的大事
4.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新中国的国防实力,铸就了伟大的( )
A.抗美援朝精神 B.铁人精神 C.红旗渠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5.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说明,两弹一星的研发( )
A.标志着我国成为发达国家
B.我国从此跻身于强国行列
C.带动其他领域科技的发展
D.体现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6.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17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军事技术中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B.具有了漫步太空的强大实力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7.据统计,共有26个部、委(院)和2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家工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联合起来,共同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进行科技攻关、设备制造和材料生产。可以说,“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全国大力协同、集智攻关的结果。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 )
A.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维护了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 D.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和科技实力
8.下列哪些流行歌谣是属于改革开放前的( )
A.吃不愁,住无忧,无事花钱去旅游 B.吃安全,重营养,绿色食品重健康
C.乘火车,坐飞机,出门办事不发愁 D.中山装,铁饭碗,粮食布匹凭票买
9.二十多年前,中国申请加入研制国际空间站,被拒之门外。二十多年后,中国天和空间站核心舱发射升空,17个国家向中国申请入驻空间站。从被“拒之门外”到如今“敞开大门”,中国航天向着星辰大海勇敢前行。下列成就与此属一个领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进行
C.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0.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打的、炒股、互联网等词语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A.文学艺术的创作繁荣 B.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改革开放后社会变革
11.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
①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②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新冠肺炎临床救治再次证明:中西医结合能较快地提高核酸转阴率,提高治愈率、减少病亡率。屠呦呦演讲时也提到从1700年前的医学古籍中获取灵感,成功提取药物。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是( )
A.四环素 B.抗生素 C.青蒿素 D.青霉素
13.201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运动会设有竞赛项目、表演项目,其中,竞赛项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陀螺等共计17项。这反映出国家( )
A.在民族地区开展民主改革 B.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C.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对民族地区实施兴边富民
14.下表所列历史事件,集中反映了我国( )
时间 事件
1970年 我国独立研制并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1973年 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初 屠呦呦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22年 中国形成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建设体系
A.交通领先世界 B.国防实力增强 C.坚持自主创新 D.重视医疗发展
15.近年全国各地出现“直播带货”的销售模式,即销售方将线下产品移到线上,让消费者通过互动在短时间内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为其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此销售模式( )
A.影响人们的购物方式 B.成为脱贫的最佳渠道
C.推动网络的高速发展 D.阻塞乡村的产品销路
16.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体现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C.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最终形成 D.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2024年5月3日,我国嫦娥六号发射圆满成功。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和巴基斯坦立方星等4个国际载荷。材料彰显了中国航天( )
A.开放合作的世界情怀 B.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C.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 D.百折不挠的改革信念
18.当前由于岗位较少,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下列关于我国就业制度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
②“铁饭碗”逐渐被打破,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
③促使人们不断地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④促使大学生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真正转变就业观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 )
A.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B.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幅提高
C.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D.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
20.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做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下表是共和国勋章的部分获得者介绍,由此可见( )
姓名 身份
李延年 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
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著名核物理学家
钟南山 著名呼吸病学专家
A.科学贡献是首要授予标准 B.都体现了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
C.历史由英雄模范人物创造 D.英雄模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
21.探究问题。(15分)
材料一:落后就要挨打。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体会到缺乏科学技术的切肤之痛。1956年,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7年后,中共中央制定了第二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毛泽东在听汇报时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材料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开幕。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著名论断,首次把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技术同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邓小平的决策下,中国把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确定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1986年,邓小平亲自批准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以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宗旨的“火炬计划”。中国高新技术及产业由此得以迅速发展,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新中国的科技创新历程》
(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时代重视科学技术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该时代中国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的例证。(试举一例即可)(5分)
(2)据材料二,归纳邓小平时代重视科学技术的主要表现。(5分)
(3)据材料一、二,概括毛泽东、邓小平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具有怎样的内在关系。(5分)
22.《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精神品牌栏目,以下是历届感动中国某些颁奖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天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忍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2003年度)
材料二: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004年)
材料三: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的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萵。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5年度)
(1)以上分别是对不同年度“感动中国”杰出人物的颁奖词,请按顺序写出他们的名字。(3分)
(2)阅读三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体现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粮油、米面、鸡蛋、肉、蔬菜等食品都按人口数量定量供应,凭票证购买,商品由国家统一定价。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衣食住行依旧离不开票证。那个年代,由于食品、物资匮乏,每逢年关岁末或节假日前夕,街道上便到处都是排成长队的购物“长蛇阵”。萝ト、大白菜一度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
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各家各户的菜篮子里一年四季都会装满各种时令的水果蔬菜。1979年1月,中美正式恢复邦交,首批瓶装可口可乐由香港发到北京,可口可乐这种风靡世界的饮料获准进入消费市场;1984年,我国出现了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店;1993年,粮票作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人的饮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三:2018年11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正式闭幕。2018年,我国货品出口额为15.3万亿,增长了10.8%,去年的进口额为12.5万亿,增长了18%。过去五年,我国出口基本上呈现一位数增长,但进口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所以贸易顺差逐渐进入平行的阶段。当今世界,出口大国不一定是经济强国,出口大国可能是原料加工的出口大国是一般意义上的贸易大国。但当今世界进口大国一定是经济强国,进口大国将极大提升贸易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有何巨大变化?(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描述的变化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5分)
(3)综上所述,请谈谈你身边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5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今年两会,新质生产力一词备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新质生产力做出重要论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材料二: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海南如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三度一色”等海南特色优势,为海南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作为海洋大省,海南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靠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海南海洋旅游业、海洋油气产业、海洋航运物流业、海洋渔业等均有明显发展进步;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海南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表率;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种业发展在气候、资源、科技、政策、国际合作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立足自然禀赋,厚培创新禀赋,南繁正在蹬出一条种业创新的新路;作为海南重要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应用项目及科研算力服务平台,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已于2023年全面建成,未来,海南将发力车联网、卫星互联网、通用Al、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我国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的原因。(5分)
(2)结合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海南应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7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我们青少年能为海南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哪些力量?(5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56年后,国内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取得了累累硕果。如长篇小说《红岩》、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林则徐》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B项正确;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排除A项;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造成国内“十年动乱”,排除C项;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随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郴州市档案馆录制室里,面对摄像镜头,85岁的黄太福情绪激动,回忆了自己经历过的很多事情和场景”可知,2024-85=1939年,也就是题干中黄太福的出生时间。黄太福20多岁的时候,大致是20世纪50~60年代,由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活必需品大都需要凭票购买,当时的人们很少能吃得上肉,A项正确;黄太福65岁的时候是2004年,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穿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颜色不再单调,而是越来越彰显个性,B项说法有误,排除B项;中国第一条高铁开通的时间是2008年,而C项反映的时间是1984年,排除C项;“改革开放前,大家最喜欢吃野菜等纯天然绿色食品了,不喜欢吃肉食”说法错误,当时社会生产水平低,很多人因为穷吃不起肉,并不是不喜欢吃肉,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可知,研制导弹、原子弹有利于提升国防实力,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即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B项正确;中国发展核武器主要依靠本国力量,自主而为,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依靠力量,而是强调了研制核武器成功的影响,排除A项;核武器的研制对外交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能表述为“取决于”,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研制核武器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即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没有强调中国研究核武器是否公开,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D
解析: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都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都为我国的“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铸就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故D符合题意;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都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铸就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与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C。故选:D。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可知,原子弹研制成功需要各部门的协同合作,这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D项正确;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是发展中中国,不是发达国家,排除A项;材料中只是在表述原子弹试验过程中的机构、设备多等信息,并没有说我国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带动其他领域科技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D
解析:题目材料属于我国的航天航空成就。分所选项可知,“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D符合题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进行、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都不属于我国的航天航空成就,排除ABC。故选:D。
10.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打的、炒股、互联网等词语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变革,D项正确;题干流行语言不能反映出我国文学艺术的创作繁荣、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答案:B
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屠呦呦是著名医学家,她及其科研团队发现能 够有效抵抗疟疾是青蒿素,这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3.答案:C
解析:据题干“2019年9月,郑州市举办了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共有侗族、苗族、水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毽球、回族的木球、藏族的押加等17项竞赛项目和194项表演项目的比赛”可知,国家重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此外党和政府为推动共同繁荣还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的经济建设,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故选::C。
14.答案:C
15.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题干材料体现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直播带货”的销售模式,影响人们的购物方式的变化,题干材料没有涉及BCD选项的内容。故选::A。
16.答案:A
解析:由题干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可知,材料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丰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企改革,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题干描述的是脱贫攻坚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C项;我国还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A
解析:据“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氢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和巴基斯坦立方星等4个国际载荷”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国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航天国际交流合作,彰显了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世界情怀,A项正确;题干材料彰显了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世界情怀,“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百折不挠的改革信念”与“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和巴基斯坦立方星等4个国际载荷”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
1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就业制度改革,“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自主择业逐渐成为就业的主要形式,这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求大学生真正转变就业观念,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铁饭碗”逐渐被打破,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劳动效率,是时代的进步,所以②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9.答案:A
20.答案:D
21.答案:(1)原因;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提高生产力的现实需要。(意思相近即可)举例;原子弹,氢弹、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等均可。
(2)表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批准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推行“火炬计划”。(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毛泽东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为邓小平的认识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继承中发扬或递进关系等表述均可。(其他表述大意相同也可)
解析:(1)据材料一“落后就要挨打”“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可知,毛泽东时代重视科学技术的原因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提高生产力的现实需要。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时代中国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有: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
(2)据材料二“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著名论断,首次把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技术同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1986年,邓小平亲自批准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以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宗旨的‘火炬计划’。中国高新技术及产业由此得以迅速发展,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可知,邓小平时代重视科学技术的主要表现有: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批准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推行“火炬计划”。
(3)据材料一、二可知,毛泽东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为邓小平的认识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两者之间是继承中发扬或递进关系。
22.答案:(1)杨利伟;袁隆平;屠呦呦。
(2)参考答案一
观点:杰出人物推动社会发展。
论述:杨利伟是中国太空第一人。2003年,他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由于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她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结论: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推动,杰出人物更是推动了社会进步。
参考答案二
观点: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的战略措施。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结论: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23.答案:(1)从物资匮乏到物资丰富;从食品种类单一到丰富多样;出现外国商品和西式快餐店。
(2)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使中国从出口大国逐渐变成进口大国;有利于提升中国贸易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3)出行更方便,有汽车、飞机、高铁等便捷的交通工具;休闲娱乐方式更加多样化,可以看电影、出国旅游等;超市物品丰富,随处可见外国商品。
24.答案:(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①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②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③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抢占全球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④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首先要勤奋学习,提升自己知识技能;然后培养创新思维,积极尝试新事物;还要树立环保观念,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主动宣传海南,让更多人了解;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锻炼自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