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测试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测试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0 08:2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B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1年国务院发出了《政务院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将“归绥”改为“呼和浩特”,将“迪化”改为“乌鲁木齐”,等等。这种做法( )
A.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B.旨在确保少数民族的文化独特性
C.宣告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正式形成 D.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
2.“它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既发挥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的大国优势,又保证了各少数民族民主管理本民族的事务,从而建立起真正平等的民族关系。”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它”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利益
C.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D.少数民族的事务不接受中央管辖
3. 习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实行了( )
A.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后,在民族自治地方建立了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如广播电台基本覆盖少数民族地区,使用了二十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并且建立了少数民族语的影视译制中心。材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 B.推动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
C.真正地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解决了少数民族落后的问题
5.“你可知道文汇路五六月份的清晨/肩上忙碌的风和忙碌的人们……”(祝伟涛《文汇东路6号》)咸阳市文汇东路上的西藏民族大学,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西藏民族大学的创办( )
A.标志着西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为各民族同步富裕奠定了基础
C.有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6.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以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84年的680.9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77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63.5亿元增加到8436亿元,这两项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B.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 D.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7.习近平赴宁夏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推进脱贫攻坚情况时,深情嘱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这表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 )
A.重视民族区域自治的完善 B.旨在国家统一大业的实现
C.确保共同富裕的快速实现 D.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8.分析原因下表来源于《2022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7%左右
消除返贫风险4467户18597人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74%
A.“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来
9.学习了“一国两制”后,四位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含义的是( )
A.甲:“一国两制”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
B.乙:“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丙:“一国两制”会很快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D.丁:“一国两制”下港澳台都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0.香港回归祖国,开启了香港历史新纪元。25年来,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自由开放雄冠全球,营商环境世界一流,包括普通法在内的原有法律得到保持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新纪元”得以开启的重要制度保障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海峡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首次达成这一共识的标志性事件是( )
A.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进行对话
B.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
C.2008年11月,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D.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1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推进实现祖国统一的立场和政策。对于维护祖国统一,港澳问题的解决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其解决方针对于台湾问题的意义是( )
A.有利于促进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B.台海形势紧张的根源是国际反华势力
C.增强综合国力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因素
D.人民渴望统一是台湾回归的有利因素
13.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 )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汪辜会谈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②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③①②
14.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许多台湾有识之士也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说明( )
A.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B.文化认同有助于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C.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持续创新力 D.“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两岸广泛认可
15.自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居民的工作机会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公布的《澳门统计年鉴》显示,澳门1999年劳动力参与率为64.7%,2018年劳动力参与率为70.9%;1999年失业率为6.4%,2018年失业率为1.8%。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一国两制”取得重大成效
C.两岸关系得到恢复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
16.2022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指出,“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这表明( )
A.“一国两制”方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B.我国对外开放政策迎来了重大转变
C.香港不再拥有高度自治权 D.香港将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
17.1997—2023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99万亿港元。1999—202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从502.7亿澳门元增加到3794.78亿澳门元。据此可知( )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控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
18.2024年1月13日,台湾地区“大选”落幕,民进党籍参选人赖清德当选,其后瑙鲁、图瓦卢宣布“断交”,台当局所谓的“邦交国”仅剩余12个;此外,因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世界卫生组织拒绝台湾参加世卫大会。这些事实反映了( )
A.国际社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 B.“一个中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C.中国国际地位获得大幅提高 D.“一国两制”政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19.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这一“良好态势”得益于( )
A.“一国两制”方针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港珠澳大桥的修建
20.近年来,两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贸易同步上升,金融合作取得突破,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多项协议成功签署……这些都雄辩的说明( )
A.两岸政治经济交往的障碍已经消除
B.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C.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D.“台独”分裂势力已经消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
21.各民族团结一致,互助互爱,有利于国家发展与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黔东南这片土地上,聚集着苗族、侗族、布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1956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建立,简称黔东南州。
材料二 下面是一副对联: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材料四 ……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摘编自歌曲《天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建立体现了我国哪一项政治制度?我国为该项政治制度制定了哪一部法律?(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区”指哪五个自治区?(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认识。(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的“天路”指什么?它是在哪一年通车的?谈谈修建“天路”的历史意义。(5分)
2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材料二 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1987年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两岸人员往来就达到40余万人次。1992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均超过百万人次。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陆赴台旅游民众日益增多。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正式启动,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日,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指出,“一国两制”这个构想是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提出来的,是行得通的,中国是信守自己的诺言的。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
——摘编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在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最早法律依据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的进程。(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2分)
(4)试比较材料一、材料三所反映的两项政治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2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有以下基本点:(一)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二)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三)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四)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一国两制”理论发展与实践推进的基本脉络和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国两制”的含义。(4分)
材料二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并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影响。(5分)
材料三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当前,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和严峻挑战,根本原因是“台湾当局”和美方不断改变现状。“台湾当局”一再“倚美谋独”,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搞“去中国化”,推行“渐进式“台独””。而美方企图搞“以台制华”,不断歪曲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加强美台官方往来,为“台独”分裂活动撑腰打气。这是十分危险的玩火行动,玩火者必自焚。
——摘编自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2022年8月5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影响两岸关系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假如你是新闻发言人,请你向新闻记者阐述新时代,党和国家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4分)
24.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由于成功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二: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重新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行使主权和治权。 1986年6月,中葡两国在北京就澳门问题举行首轮会谈。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简称《中葡联合声明》),宣布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材料三:台当局前领导人马英九5月8日出席“两岸重开机、疫后新契机”研讨会时表示,台湾不少人天真地以为,中国大陆不会“犯台”,就算“犯台”,美、日一定会出兵驰援。但事实上,美国对台政策一向只是“出售武器,提供情报,协助台湾自卫”。民进党“执政”后,不接受“九二共识”,加上刻意操弄反陆情绪,导致两岸关系恶化。既然蔡英文无法拿出新的方案,那就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
——选编自环球网
(1)根据材料一,说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设计一个表格,归纳香港、澳回归祖国的历程。(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简述“两岸关系风风雨雨”70多年的主要原因。(3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应该怎样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2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的提示:“归绥”“迪化”是属于“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而修改的目的则是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D项正确;名称的更改并不能直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排除A项;B项与名称更改无关,排除B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排除C项。故选:D。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它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它”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该制度保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因此A、B、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但是少数民族的事务依然受中央管辖,D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尊重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故C正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经济制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关,排除ABD。 故选:C。
4.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民族自治地方注重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设立广播电台、影视译制中心等,这有利于满足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自治地方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没有涉及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融情况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情况,排除BC两项;解决少数民族落后问题的观点在于发展经济,而不是依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C
解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原则,西藏民族大学的创办有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经过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A项;为各民族同步富裕奠定了基础的同步富裕叙述不准确,各民族共同富裕,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及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项正确;“重视民族区域自治的完善”,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脱贫以及实现小康而非国家统一,排除B项;“共同富裕”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C
解析:依据“香港回归祖国,开启了香港历史新纪元。”可知“新纪元”得以开启的重要制度保障是“一国两制”制度。香港问题是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为方针而解决的,此问题得以解决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支持和推动,维护了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C符合题意;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香港回归无关,排除A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排除D。故选:C。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故A符合题意;BCD与首次达成这一共识的标志性事件的表述不符,排除BCD。故选:A。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对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意义。港澳问题的成功解决,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借鉴,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A正确;B、C、D三项均是影响台湾回归的因素,不是意义,排除。故选A。
1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 备受瞩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近30年的隔绝状 态被打破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杨力宇时,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所以⑤④①②③是正确顺序,选C项。
14.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可知,海峡两岸的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文化认同有利于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两岸的文化交流,A项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只提及“诗人”“有识之士”,未提及“两岸广泛认可”,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故选:B。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澳门回归20年来,失业率由1999年的6.4%降为2018年的1.8%,向我们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促进了澳门地区经济的繁荣,B符合题意;澳门回归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错误;两岸关系是指大陆和台湾的关系,C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不适应香港、澳门地区,D错误。故选B。
16.答案:A
解析:据题干“‘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在这个前提下,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A项正确;“一国两制”不属于对外开放,排除B项;香港不再拥有高度自治权,表述错误,排除C项;香港将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题干未说明,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归以来发展的数据说明了“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的稳定和发展,证明了“一国两制”发展的正确性,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B项正确;结合所学,香港、澳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香港和澳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体现了“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无法得出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管控的结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宏观调控为辅,排除C项;“一国两制”体现的是港澳台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可以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台当局所谓的邦交国”仅剩余12个;此外,因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世界卫生组织拒绝台湾参加世卫大会。”可知,“一个中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容任何挑战,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一个中国”,并没有体现国际社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一个中国”,并未涉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一个中国”,没有体现“一国两制”政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排除D项。故选B项。
19.答案:A
20.答案:C
解析:从题干材料“两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贸易同步上升,金融合作取得突破,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多项协议成功签署……中”可以看出,两岸的经贸合作在不断加强,这对两岸而言都是有利的,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但两岸间的交往障碍仍然存在,祖国统一也还未完成,“台独”势力仍然存在。故排除ABD。故选:C。
21.答案:(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4)“天路”:青藏铁路。时间: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历史意义: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2.答案:(1)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等等。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全国人民的支持。
(4)相同点:都以国家统一为前提(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地方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不同点:社会制度不同;适用地区不同;设置目的不同(一个是解决民族问题,一个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23.答案:(1)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时间: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共同影响: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国际上和平解决争端创立了典范。
(3)不利因素:“台独”势力蓄意制造分裂;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统一和发展;总体方略: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析:(1)含义:依据材料“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结合图片史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可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国际上和平解决争端创立了典范。
(3)不利因素:依据材料““台湾当局”一再‘倚美谋独’,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搞“去中国化”,推行渐进式“台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前影响两岸关系的不利因素,一是“台湾当局”推行“渐进式“台独””,二是美国的干涉与阻挠;方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从统一的角度回答,是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4.答案:(1)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
回归历程
香港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在1984年12月19日,中英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香港回归祖国。
澳门 1986年6月,中葡两国在北京就澳门问题举行首轮会谈;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
(3)出发点:维护美国的自身利益;(意近即可)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涉;“台独”势力的影响等。
(4)坚持“一国两制”;共同奋斗、努力等。
解析:(1)意义:根据材料一“由于成功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根据材料一“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历程:根据材料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情况,设计表格。
回归历程
香港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在1984年12月19日,中英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香港回归祖国。
澳门 1986年6月,中葡两国在北京就澳门问题举行首轮会谈;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
(3)出发点:根据材料三“事实上,美国对台政策一向只是‘出售武器,提供情报,协助台湾自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台湾的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美国自身利益。原因:根据材料三“美国向台湾地区出售武器,提供情报,协助台湾自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涉破坏台湾和大陆关系;根据材料三“民进党“执政”后,不接受“九二共识”,加上刻意操弄反陆情绪,导致两岸关系恶化”可知,“台独”势力的影响两岸关系。
(4)做法: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坚持“一国两制”;共同奋斗,两岸人民共同努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