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测试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测试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0 08:2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单元测试A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对敌人实施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目标。”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担任这一使命的部队名称是( )
A.海军陆战队 B.海军航空兵 C.第二炮兵部队 D.陆军通信兵
2.2012年我国海军拥有了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回顾我国海军的发展历史,成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华东军区海军 D.南海舰队
3.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其中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4.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进行了下水仪式,令国人无比骄傲和自豪。那么我国第一艘交接入列的航空母舰是( )
A.“辽宁舰” B.“厦门舰” C.“武昌舰” D.“广州舰”
5.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和常规导弹精准打击任务,且享有“国之利器”之称的军种是( )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6.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中国今天第一次将它的导弹家族展现在世界面前,足以证明它有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的自信和能力。今后美苏两国在处理世界事务时,不得不考虑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存在。”这说明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
A.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
C.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D.对反对霸权有决定作用
7.新时代,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的新格局是( )
A.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B.防空反导、综合保障、反恐维稳
C.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D.陆上作战、信息作战、特种作战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决定通过快速提高修理能力和配件制造能力来加速建设我国的航空工业。从1951年10月开始,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重点发展了六大修理厂。1956年,我国根据“米格-17F”试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首飞成功。据材料可知,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受益于( )
A.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 B.“求同存异”方针提出
C.工业化建设基础的强大 D“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9.联合国大厦里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意思是“你不想让人家那样对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的外交政策中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
10.周恩来指出,我们与苏联并不是没有差别,在战略上是要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不能把自己党和国家的独立性失掉,也不能置身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影响之下。这表明( )
A.周恩来反对与苏联结盟 B.中国坚持独立自主
C.中苏之间没有利益冲突 D.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11.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倡议:“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此倡议发挥的作用是( )
A.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B.最终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动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合作 D.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12.1955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23个,到1965年底增加了一倍多。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召开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C.万隆会议的召开 D.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召开
13.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兵兵外交”开创了一个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下列外交成就与“乒乓外交”发生在同一年的是( )
A.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B.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4.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胜利。这一胜利的重要表现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
C.中国首次成为国联常任理事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5.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在某项决议通过后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 B.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6.1972年10月,《人民日报》刊登的外国领导人发来的国庆贺电名单中,首次出现了日本首相的名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施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7.2018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开始于( )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中美正式建交
18.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2019年,中国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材料反映了中国在国际舞台扮演角色的变化是( )
A.由对抗到缓和 B.由挑战者到革命者
C.由革命者到跟进者 D.由参与者到贡献者
19.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1年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2023年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这些倡议主要体现了我国(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C.促进世界发展的作用已被认可 D.始终坚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中国、沙特和伊朗三国2023年3月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双边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互派大使。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这表明新时代中国担当了( )
A.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B.国际经济的推动者
C.全球冲突的裁判者 D.国际规则的制定者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
21.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9分)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及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5分)
材料二: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并分析“这些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4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反映的我国外交领域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简述图二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教材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的具体表现。(4分)
22.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2分)
材料: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建立,开启了人类合作的新时代。下表展现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重要的史事
相逢之歌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接受各国代表的签字认可。按照四个邀请国英文字母的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签字仪式结束,根据苏联作曲家肖斯搭科维奇的《相逢之歌》的曲调重新填词而成的《联合国进行曲》在会场上响起
重返之旅 为了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美国对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政策主要有“中立”政策、“暂缓讨论”政策、“重要问题”议案、“双重代表权”提案、“逆重要问题”提案等。在1970年第25届联大上,美国改行“重要问题”策略是因为“非洲和亚洲几十个新国家加入联合国,赞成北京的国家一年比一年多了”,美国不得不“退而从程序上保卫台湾的地位”。在______年第26届联大上,美国提出的“逆重要问题”提案,即去除“中华民国的代表”属于重要问题遭到否决,台湾黯然退出了联合国。至此,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携手前行 重返联合国以来,中国和联合国始终携手前行、互利共赢。中国借助联合国的平台发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也为本国发展改善了外部环境。同时,中国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联合国事务。可以说,没有中国的贡献,联合国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工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实现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联合国“相逢”的国际背景。(3分)
(2)材料中“_______”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将时间填写在横线上。并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5分)
(3)据材料,概括中国重返联合国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30年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华民族“和合”的文化交流理念和平等尊重、交流互鉴的对外文化交流原则,从不同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共享性和差异性以及将文化融入外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层面,初步探索并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外交理论。
——摘编自覃丽捷、郭根山《中国共产党文化外交理论的三维探析》
材料二:我国体育外交政策服从于国家整体战略目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试图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这一时期体育外交发展历程较为坎坷;60年代,体育外交由结交社会主义国家转向了团结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70年代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小球推动大球”掀起“体育外交热”。同时在这一时期,中国被“非洲兄弟拾进联合国”,正说明中国与非洲国家在体育方面的密切交往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葛梦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外交”作用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和合”理念下结成的外交成果。(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体育外交发展特点。(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参考当前国际局势,为我国的外交发展建言献策。(4分)
24.阅读下列信息,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日、中美建交。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风范,为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1)阅读材料一,说出中国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说出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对台湾问题和对中国唯一合法政府问题的立场。(4分)
(2)阅读材料二,改革开放后,我们在与各国友好交往中继续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是什么?(2分)
(3)阅读材料三,列举十八大以来,我们为提高国际地位、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而举办的会议一例。(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4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对敌人实施有效的自卫反击”分析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担任这一使命的部队名称是第二炮兵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前身是中国的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简称“二炮”。1966年,中国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战略导弹部队是人民解放军中以装备战略导弹武器系统为主体,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核反击的主要力量,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在白马庙乡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我国的第一支海军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故选:C。
3.答案:D
解析: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进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4.答案:A
解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辽宁舰。故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火箭军成立,它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和常规导弹精准打击任务,且享有“国之利器”之称,也是镇国之宝。D项正确;ABC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D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它有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的自信和能力”“今后美苏两国在处理世界事务时,不得不考虑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存在”可知,战略导弹部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防卫作战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正确。
7.答案:A
解析: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项符合题意,选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8.答案:D
9.答案:C
解析:“黄金法则”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平等对待对方双方利益互惠,这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选项C正确,“一边倒”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黄金法则”无关,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与“黄金法则”无关,B项排除:多边外交和“黄金法则”无关,排除选项D。
10.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不能把自己党和国家的独立性失掉”可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符合题意。
11.答案:D
12.答案:C
解析: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D
解析: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A发生在1972年,B发生在1953年,C发生在1979年。故选:D。
14.答案:D
解析: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胜利。这一胜利的重要表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故选D。
15.答案:C
1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72年10月,《人民日报》刊登的外国领导人发来的国庆贺电名单中,首次出现了日本首相的名字”,并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9月,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两国结束了长期对峙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施于1953年,排除A项;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B项;新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排除D项。故选C项。
17.答案:C
解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故选:C。
18.答案:D
1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1年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2023年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可知,这些倡议主要体现了我国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促进世界发展的作用已被认可,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始终坚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20.答案:A
21.答案:(1)突出特点: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具体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图二: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需要;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等。
(4)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22.答案:(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2)1971
国际形势的变化促使美国主动调整策略: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自身的外交努力。
(3)对中国:改善了我国外部环境。对世界:增强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力量。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1945年6月26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与联合国“相逢”的国际背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二小问,具体分析如下:
答案来源 总结答案
材料一中“美国改行‘重要问题’策略是因为‘非洲和亚洲几十个新国家加入联合国,赞成北京的国家一年比一年多了’,美国不得不‘退而从程序上保卫台湾的地位’” 国际形势的变化促使美国主动调整策略
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所学知识 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自身的外交努力
第(3)问,具体分析如下:
答案来源 总结答案
材料一中“中国借助联合国的平台发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也为本国发展改善了外部环境” 改善了我国外部环境
材料一中“没有中国的贡献,联合国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工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实现” 增强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力量
23.答案:(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20世纪50年代,体育外交发展坎坷;20世纪60年代,由结交社会主义国家转向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掀起体育外交热。
(3)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适当发挥体育外交的作用。
24.答案:(1)第26届联大;立场:美国政府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2)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主办了2014年5月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亚信)”会议,同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22次非正式会议,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活动,以及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等。
(4)中国的国力在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10月,第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根据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3)据所学可知,中国主办了2014年5月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亚信)”会议,同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22次非正式会议,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活动,以及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等。
(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举办的一系列国际会议等可以得出,中国的国力在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