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0 08:2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测试A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筹备新中国成立各项事宜。无论是国旗、国徽图案选择,还是代国歌的确立都经过充分讨论,认真评选得以确定,都凝聚了广大人民的心血,这主要体现了( )
A.新中国即将成立 B.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C.人民真正地当家作主 D.巩固了人民政权
2.据某年《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材料反映当时( )
A.人民期盼新生政权 B.国民经济得到好转
C.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3.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之前,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澳地区的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共有119位民主人士参加了这次会议。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与港澳同胞共商政权建立 B.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
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团结民主人士共商建国
4.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新”体现在:( )
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③农民开始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根本性变化”表现在( )
A.全境解放、祖国统一 B.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C.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D.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6.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建国初期的是( )
A.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改革发展创奇迹,奥运世博扬国威 D.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7.1951年《时代》周刊上登载:“在统治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将近两年以来,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是做到了。”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
B.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
C.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8.“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人民而言,它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设置驻藏大臣
9.歌曲是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许多歌曲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下面歌曲中能感受到西藏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情怀的是( )
A.《我的中国心》 B.《翻身农奴把歌唱》
C.《英雄赞歌》 D.《春天的故事》
10.1952年,曾对革命有功的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和前任书记刘青山,因堕落为大贪污犯被判处死刑。这一史实反映的是( )
A.镇压反革命运动 B.“三反”运动 C.“五反”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11.20世纪50年代,影片《英雄儿女》主题曲歌词:“风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的“人民战士”指的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国民革命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12.下图所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 )
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A.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C.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13.1951年,祖国人民为赴朝作战的志愿军将士制作了“抗美援朝纪念章”。据不完全统计,在1952年10月至1953年3月期间,抗美援朝前线收到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慰问物品,数量多达250车皮。这充分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 )
A.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4.“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这段话旨在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
C.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 D.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15.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可能集中在( )
A.《千年巨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17.如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农村耕地占有状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推动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
阶级成分 占全国农户总数比重 占全国耕地比重
地主、富农 不足7% 50%以上
贫农、雇农 57%以上 14%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8.下列有关我国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9.中国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从1950年到1952年的增长幅度和每年的总产量都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这是因为( )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城市解放促进了农业发展
C.三大改造后建立起公有制度 D.一五计划改变了落后面貌
20.“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说明土地改革( )
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
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之间的联系。(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面临的严峻考验及解决办法。(6分)
(3)请你为上述探究拟定一个合适的学习主题。(3分)
22.阅读下列图片,然后回答问题。(14分)
(1)图片中手持讲稿的人物是谁?哪一重大节日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紧密相关?(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给图片重新另起一个标题并加以阐述。(要求:①标题能体现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②阐述围绕标题展开,史论结合,逻辑严密;③语言规范,表达流畅)(10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全中国空前统一,数千年封建统治和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从而成为中华大地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真正主人,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美国人沃尔特·赫尔慕斯在《朝鲜战争的美国陆军》一书中回忆: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进攻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清楚地看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中国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个软弱无力的国家了——中华民族是需要精神洗礼的,跨过鸭绿江,就是中华民族的重大精神洗礼,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
——据《向着伟大的梦想,前进!》
材料三: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这次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改革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56年)》
(1)材料一中大事变指什么?概括大事变意义。(3分)
(2)抗美援朝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一说抗美援朝精神的具体含义有哪些?并概括抗美援朝的影响。(8分)
(3)材料三中的这次改革指什么运动?此运动是在哪一法律文件指导下进行的?(3分)
(4)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费正清所说的“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4.国家的发展需要英雄,反抗侵略也需要英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是指哪一段革命时期?“三十年以来”又是指哪一段革命时期?(4分)
材料二:
报纸名称 社论摘要
《人民日报》 (中国)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人民论坛报》(波兰) 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和世界意义。(6分)
材料三: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摘编自《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3)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支援朝鲜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简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4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无论是国旗、国徽图案选择,还是代国歌的确立都经过充分讨论,认真评选得以确定,都凝聚了广大人民的心血”可知,这些事项的确定体现了人民真正地当家作主,C项正确;新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筹备工作,但与题干强调的人民当家作主不符,排除A项;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等方式,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一定要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结合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可知,国旗指五星红旗,盛典指开国大典。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这次会议主要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从国旗、国歌、纪年等方面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筹备工作,题干中人民“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这反映当时人民对新生政权的期盼,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排除B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B
解析:这里的“根本性的变化”是指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的主人,B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西藏、台湾还没有解放,香港、澳门还没有回归,排除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家还十分贫弱,还没有出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局面,排除C、D。
6.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新中国成立时期,故“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欢呼庆祝,B项正确;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军队,排除A项;“改革发展创奇迹、奥运世博扬国威”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排除C项;“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是做到了”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B项正确;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1956年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翻身农奴把歌唱》反映的是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之情,B项正确;《我的中国心》是在中英谈判关于香港回归问题时创作的,与主旨无关,排除A项;《英雄赞歌》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排除C项;《春天的故事》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和前任书记刘青山,因堕落为大贪污犯被判处死刑。”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1951年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三反运动,而刘青山、张子善案件属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而且他们属于贪污,B项符合题意;为巩固政权,中共中央展开镇压反革命运动,刘青山、张子善案件是一起领导干部贪污盗窃国家资财案件,而不是反革命,A项不合题意;“五反”运动是建国初期,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C项不合题意;1950—1952年我国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1.答案:D
解析: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同时美国还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侵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朝中边境。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所以歌词中的“人民战士”指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故选:D。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上甘岭”“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歌词体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友好、勤劳勇敢、热爱祖国精神,同时也反映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勇气与决心。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军队入侵朝鲜,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组成的赴朝参战的志愿部队。由此可知,题干图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B项正确;A项是对“朋友来了有好酒”的字面理解,不能全面说明整首歌词,排除A项;题干图示歌词不能体现军队士气旺盛和人民踊跃支前,排除CD项。故选B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1952年10月至1953年3月期间,抗美援朝前线收到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慰问物品,数量多达250车年皮。”可知,祖国各地为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支援物资、战费,体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项正确;材料只说明各地人民支援前线,不能看出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关,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给予美国的干涉主义以有力的打击和严重的警告,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A项正确;抗美援朝没有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说明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没有体现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说明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没有体现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因此可知材料可能集中在《中国新生》,C项正确;《千年巨变》与辛亥革命相关,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与题干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不符,排除A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与题干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不符,排除B项;《伟大转折》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与题干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A
解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可知,述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然维持着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士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故选:A。
1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建国初期全国农村耕地占有状况”,可知许多农民处于无地或少地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由于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施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选项C符合题意;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A不符合题意;《中国土地法大纲》是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的土地改革法规,B不符合题意;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答案: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运动主要目的是将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私有制,A表述不合史实。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故选:A。
19.答案:A
2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实行农民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土地改革的作用在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排除B项;材料也未涉及土地改革的作用在于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工业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21.答案:(1)联系: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一系列决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的准备;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2)考验面对经济困难,我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决办法:面对美国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威胁,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3)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2.答案:(1)①人物:毛泽东;②节日:国庆节。
(2)标题:改天换地
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同时,也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局面,也对世界形势产生重大影响,是一件改天换地的大事件。
23.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2)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等。影响: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3)事件: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同意理由: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4.答案:(1)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为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战争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解析:(1)根据材料“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三年以来”指的是1946—1949年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指的是1919—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根据材料“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根据材料“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的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根据材料“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中国政府支援朝鲜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的原因是为了保家卫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