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A卷基础训练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炽(chì)痛 嗥(háo)鸣 斑斓(lán) 参(cān)天
B.谰(lán)语 怪誔(dàn) 亘(gèng)古 浆(jiāng)液
C.田垄(lǒng) 污秽(suì) 蚱蜢(měng) 呻呤(yín)
D.辗(zhǎn)转 辘(lù)辘 默挈(qì) 丰饶(yáo)
2.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B.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C.不闻机杼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结合语境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文狂澜。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B.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浩浩荡荡:泛指广阔或壮大,这里指水势浩。
C.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哺育:喂养,培养。
D.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宛转: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
4.对课文《土地的誓言》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满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文章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C.文章大量选择有东北特色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体现了写景散文的特点。
D.文章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对峙,又宛若对仗工整的一副长联!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听见她召唤我的名字,听见她呼唤我回去。
B.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C.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D.不管我走到哪里,如果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6.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人声鼎沸 挺而走险 亦复如是 磐石
B.锲而不舍 妇孺皆知 人迹罕至 讪笑
C.心会神疑 来势汹汹 慷慨淋漓 确凿
D.惹人注目 回环曲折 锋芒毕露 逼侠
7.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B.《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每乐章前由朗诵做先导,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方式的歌曲构成。
C.《黄河颂》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D.光未然,本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光未然诗存》,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8.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悬涯峭壁 野马奔驰 酣然入梦
B.不可捉摸 刺入饥骨 苛捐杂税
C.勇敢无畏 大显身手 歪风邪气
D.大义凛然 寒风凛洌 扶危济困
9.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3分)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
B.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C.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D.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气魄(pò) 澎湃(bài) 高山之巅(diān)
B.浊流(zhuó) 狂澜(lán) 发扬滋长(zī)
C.哺育(bǔ) 扮演(bàn) 民族屏障(bíng)
D.宛转(yuàn) 豪迈(mài) 一泻万丈(xiè)
1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十分希望)
B.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闲谈)
C.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指繁重的捐税)
D.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比喻声音细微亲切)
二、名句默写(7分)
根据要求默写句子。
13.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5.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6.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7.《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8.《木兰诗》中从侧面表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9分)
19.学习了《土地的誓言》一文,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土地无尽的热爱之情。然而今天,养育我们的土地资源退化日趋严重。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为此班级开展以“土地”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目前,我国土地资源退化日趋严重,通过这次活动,你调查到我国土地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2)耕地在减少,生存受挑战。然而,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却十分惊人。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光盘行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张老师将珍惜土地与“光盘行动”结合起来,拟写了宣传标语,但只写了前半句。请在下列备选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组成后半句,与前半句相对。(3分)
备选词语:光盘行动 开启 践行 勤俭人 收藏 节约风
前半句:珍惜土地资源心怀感恩情
后半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向有关部门提几点科学用地的建议。(3分)
四、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3分)
【甲】木兰诗 (全文)
【乙】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选自《木兰从军》)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愿驰千里足____________
(2)长而益精______________
(3)数建奇功______________
21.判断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互文)
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对偶、反复)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互文)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互文)
2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23.语段【甲】和语段【乙】都描写了木兰代父从军这件事,有什么不同点?(3分)
(二)阅读课文《老山界》,回答下列各题。(15分)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25.选文③~⑥段是对红军战士的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分)
26.文中第①段和第⑦段先后两次出现火把,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
27.从修辞角度赏析第 段划线句。(3分)
28.写景时可以从多种感官角度来进行描写以突出景物特征,选文第 段分别从哪三个角度突出了山谷哪些特点?(3分)
五、写作(50分)
29.请用白话文改写《木兰诗》。
要求:①主题明确,详略得当,故事完整;②用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叙述;③15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全都正确;B项“誔”应为“诞”,“亘”应读gèn;C项“秽”应读huì,“呤”应写作“吟”;D项“挈”应写作“契”,“饶”应读ráo。故选A。
2.答案:C
解析:听。A.买;集市。B.文告;同“贴”。D.将领;扶持。
3.答案:D
解析:D.宛转:这里是指黄河九曲流转回环之势。故选D。
4.答案:C
解析:C项文章主要通过这些密集的景物,让读者充分体会到东北的地域特征,从而抒发作者对关东原野的热爱之情,并非体现了写景散文的特点。A、B、D正确。故选C。
5.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将“呼唤”和“召唤”互换位置;C项,缺少主语,应在“想起”前加上“我”;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如果”改为“即使”。
6.答案:B
解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A项,“挺而走险”的“挺”应写为“铤”,“快走的样子”;B正确。C项,“心会神疑”的“疑”应写为“凝”,是“注意力集中”的意思,而不是“怀疑”的意思;D项,“逼侠”的“侠”应写作“狭”,是“狭窄”的意思。故答案为:B
7.答案:C
解析:C.《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故选C。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其中A项中应为”悬崖峭壁“B项中应为”刺入肌骨“D项中”寒风凛冽“故答案为:C
9.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考查。A、B、C三项中的引号都是表特殊含义;而D项中的引号是转述别人的话。故答案为:D。
10.答案:B
解析:A.把“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改为“之一”;B.正确;C.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D.把“写成的”去掉。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湃pài,C.屏píng,D.宛wǎn。
12.答案:D
解析:D.“细切”在句中形容声音细微急促。故选D。
13.答案: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14.答案: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5.答案: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6.答案: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17.答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8.答案: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解析:本题中的“鞍、戎、朔、柝、郎、策勋、赐”等字词容易写错。
19.答案:(1)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土壤污染等。
(2)践行光盘行动开启节约风
(3)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开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退化日趋严重的现状,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阐明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2)注意题中“将珍惜土地与‘光盘行动’结合起来”的内在要求,所拟写的标语的后半句必须以“光盘行动”为关键词。
(3)提出的建议要有针对性,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
20.答案:(1)驰:赶马快跑;(2)益:更,更加;(3)数:屡次,多次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1)句意:希望能骑着千里马。驰:赶马快跑。(2)句意: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益:更,更加。(3)句意:多次建立奇功。数:屡次,多次。
2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句修辞手法的理解。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不是互文;故选D。
22.答案:(1)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还赏赐了很多的财物。
(2)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
本题重点词:(1)策勋:记功;转:古时军功每加一等,则官爵随升一级叫做一转;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2)余:我;观:看;从军之事:从军的事情;益信:更加相信。
23.答案:语段【甲】重在表现木兰的女儿情怀,语段【乙】重在表现木兰的英雄气概。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阅读题干可知,文题问语段甲和语段乙在描写木兰代父从军这件事的不同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分析甲文,由“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知,木兰不慕浮华,只想尽快与自己的亲人团聚;由“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可知,这里描写的是木兰换回女装的细节;由“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知,这里是描写同行战友见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的惊讶表现。所以甲文侧重于表现木兰的女儿情态。分析乙文,由“少习骑,长而益精”可知,木兰骑术日益精深;由“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可知,这里描写的是木兰替父从军,在战场屡建奇功的事迹;表现的是木兰英勇无畏,忠孝两全的形象。所以乙文侧重于表现木兰的英雄气概。
24.答案:描述了红军星夜行军和山上夜宿时的情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第①段“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第⑨段“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概括为:描述了红军星夜行军和山上夜宿时的情景。
25.答案: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分析。结合第③段“不要掉队呀”,第④段“不要落后做乌龟呀”,第⑤段“我们顶着天啦”分析,选文③~⑥段是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26.答案:第一次火把排成“之”字形,与星光相接,写出了山高人众的壮观奇景。
第二次火把照在人的脸上,写出了山路之陡,突出行路之难。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第一次描写“火把”的语句是第①段: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句中“火把”排成之字形,与星光相接,写出了山之高和点火把的人之众,形成壮丽的奇观。第二次描写“火把”的语句是第⑦段:火把照在人脸上。它写出了山之陡,展现“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生动。
27.答案:排比或比喻,从不同角度(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谷中声音“不可捉摸”的特点,同时以声衬静,突出了山中的寂静。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画线句子“像春蚕”“像野马”“像山泉”“像波涛”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结合句子内容,描写的是“耳朵里不可捉摸的声响”的变化,结合上文第 段“除此以外,就是寂静”,以耳朵里的声音表现了深夜的静谧。翻越老山界的过程是艰难的,夜宿山道,条件是艰苦的,却有如此的心境,可见红军战士的乐观,从而表现了他们敢于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28.答案:从触觉角度突出山之寒;从视觉角度突出山之高;从听觉角度反衬山之静。
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分析。第 段“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从触觉角度突出山之寒;“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从视觉角度突出山之高;“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从听觉角度反衬山之静。
29.答案:例文
《木兰诗》改写
木兰一边叹息一边织布,因为可汗又开始征兵打仗了,父亲也在征兵之列,可父亲老了,弟弟又小,只能自己替父去了。一切准备就绪,于是木兰就出发了。经过千山万水,终于来到战场。到了战场上,木兰奋勇征战,立上许多战功,胜利后拒绝了皇帝的赏赐,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解析:本题考查小作文的写作。完成本题,需明确三个问题:
一、《木兰诗》的主旨。《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在改写时,诗歌的主旨不能有变化。
二、写作的角度。如果选择“木兰的家人”,那么就只能是她的父母和弟弟,选择父母的角度可以表现父母对木兰的思念与牵挂,尽量不要有自豪的感情,因为父母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多么出色,只是希望子女能平平安安。选择弟弟的角度则可以表现弟弟对姐姐替父从军的担心,姐姐功成回家后的自豪与激动之情,并表达自己将要以姐姐为榜样,长大后也要为国效力的心愿。如果选择“木兰战友”的角度,可以通过侧面描写,展现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姿,表现战友们对她的敬佩,木兰回到家换回女装后的惊讶等。如果选择“织布机、战马”的角度,则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织布衣和战马的思绪串联故事,展现木兰的精神品质。因为要创作记叙文,所以应特别注重细节描写,以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