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A卷基础训练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对下面各句的对话语气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句,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的语气)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习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责怪的语气)
2.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敬称、爱称和谦称。下列对相关称谓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中,“大兄”是对兄长的敬称。
B.令堂和令尊分别是对对方母亲和父亲的敬称,而对对方称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时分别称家严和家慈。
C.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
D.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比喻)
B.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引用)
C.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
D.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拟人)
4.下面对《孙权劝学》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中,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积极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感彩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从正面表现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5.下列对各句的表达方式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记叙)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描写)
C.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议论、抒情)
D.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记叙)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0”。
②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又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会上沉寂多年的“0”记录。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0”的空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原是一片“0”的荒原,邓稼先一声巨令,蘑菇云升起,遮盖了这个“0”的荒原。
⑤也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0”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0”,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A.③⑤①④② B.③①⑤④② C.①④③②⑤ D.①④②③⑤
7.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袁隆平院士研究成功的“杂交水稻”,让无数人享受到了吃饱的幸福,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的事迹家喻户晓。
B.“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他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战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邓稼先的事迹,如此感人,同学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D.邓稼先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8.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C.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D.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国近期的各类口罩生产量,除了满足中国市场以外,还销往海外各国。
B.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C.有无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很多现代作家文学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D.从无数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想取得优秀成绩,最好每天都进行训练。
10.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也有这样类似“失踪”的科学家,邓稼先就是其中的一位。
B.从此,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C.报到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换上了工作服当小工,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D.这就是邓稼先!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人!
11.下列加粗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见往事耳 见贤思齐焉
B.大惊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卿今当涂掌事 卿今者才略
D.蒙乃始就学 家祭无忘告乃翁
12.对“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吕蒙推托,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B.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C.吕蒙推托军中事务繁多。
D.吕蒙辞别,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二、填空(6分)
13.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__________》《诗》《__________》《__________》《春秋》等书。
三、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1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乙】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4.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辞
B.孰若孤 孰:谁
C.改容式车 式:同“试”,尝试
D.今齐地方千里 方:方圆
15.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自以为大有所益 皆以美于徐公
B.蒙乃始就学 乃不知有汉
C.成礼而去 朝而往
D.称善者久之 王之蔽甚矣
16.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我难道想让你治理儒家经典当博士吗!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B.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C.我难道想让他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D.我难道想让你治理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三篇文段均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甲文塑造了孙权亲近关心部下的人主形象;乙文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明的将军形象;丙文描绘了邹忌心系国家的人臣形象。
B.三篇文段均表现了君臣相处的智慧。甲文君主用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劝服部下;乙文君主贤明,对将领的冒犯包容且欣赏;丙文臣子借类比说理,成功劝谏君主。
C.三个文段均运用了正面描写刻画人物。甲文通过语言正面表现孙权的善劝;乙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正面刻画周亚夫的刚正;丙文通过语言表现齐威王的广开言路。
D.三篇文段均用词精准,语言有力度。甲文“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表现说话者语气强硬;乙文“敬劳将军”,一个“敬”表现出汉文帝的欣赏;丙文“王之蔽甚矣”,一个“甚”表现出王受蒙蔽之严重。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16分)
【文本一】
①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待了二十年。这二十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自己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他的父亲,他还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②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自己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③接下来整整五年的时间内,钱学森受到了种种恐吓、诬蔑,甚至是非法逮捕,但是,这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可以搭飞机动身回国。”
④为了回国的方便,他们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五年中他们竟搬了五次家。1955年9月17日,经过了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钱学森、蒋英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终于乘坐轮船胜利地驶向东方的祖国。
⑤1960年10月中旬,在钱学森的亲自领导下,我国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制造成功了。11月5日上午9时,随着指挥所发出的点火命令,火光闪,惊雷吼,国产导弹呼啸着向九十公里外的目标飞去。很快,落区传来报告:导弹精确命中目标。
⑥当天下午,在基地的庆祝酒会上。聂荣臻元帅激动地举杯祝酒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
⑦有成功,也有失败。1962年3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一种中程导弹起飞不久就掉在发射阵地前三百米处,把地面炸了一个大坑。
⑧在寻找失败的原因和研究新方案的过程中,钱学森经常深入到控制系统第一线,与同志们共同研究,进行指导。经过再次研究设计和精心加工生产,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程导弹试制出来,并发射成功。这以后,科技人员重新设计了具有更为先进系统的导弹,并于1965年发射成功。也就在这一年,我国原子弹小型化的工作也已完成。1966年10月27日凌晨,改进型中程火箭载着核弹头,向千里之外的沙漠深处飞去,准确命中目标并起爆。
⑨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美国用了十三年,我国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一成功震惊了世界!从此,在世界上确立起我国是拥有核武器的大国的地位。
【文本二】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xiònɡ,辽远)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②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③“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18.文本一突出的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结合文章第①段内容,举一处谈谈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4分)
19.文本一第②段写到美国海军次长的话:“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20.你觉得文本二开头部分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4分)
21.文本一所写人物钱学森,文本二所写人物邓稼先,两人都曾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文在刻画人物时,写法和选材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四、写作(50分)
2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入学时,老师一声“同学,你好!”的问候;百米冲刺时,同学们“加油!加油!”的呐喊;餐桌上,饭菜喷香可口;台灯下,纸笔沙沙作声;枝头上,嫩绿的新芽;田野间,金黄的麦浪……这些平常真实的点点滴滴,也许我们不曾深思,其实往往蕴藏着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D.有误,应是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故选D。
2.答案:A
解析:A.有误,“大兄”这里是对朋辈的敬称。
3.答案:D
解析:D.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D。
4.答案:C
解析: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有所成。
5.答案:D
解析:该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6.答案:B
解析:通读所有的句子,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按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③句总领全段,①⑤两句则紧随③句进行论述,④②两句则举例进行论证。因此,B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作谓语时,前面一般不加修饰限制成分,且主语是事迹。
8.答案:A
解析:句中的冒号应为破折号。
9.答案:B
解析:A.搭配不当,可将“我国近期的各类口罩生产量”改为“我国近期生产的各类口罩”。C.两面对一面,可在“取得”前添加“能否”,或是将句首的“有无”删去。D.有误,成分残缺,可将“从……中”删去。
10.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是记叙,D项是抒情。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C项,两个“今”都是现在的意思。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这句话是倒装句,翻译时应该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语序,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13.答案: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战国
2.易; 书; 礼
14.答案:C
解析:C.句意: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式:同“轼”,车前的横木;故选C。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以:都是动词,译作以为;B.乃: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C.而: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D.之:音节助词,无义/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故选A。
16.答案:B
解析:孤:我,古代帝王的自称;岂:难道;欲:想;经:儒家经典;为:成为;但:只是;涉猎:广泛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句意: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故选B。
17.答案:D
解析:D.甲文“不可不学”是孙权告诫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表现孙权希望吕蒙学习的态度坚决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双重否定表现说话者语气强硬”说法有误;故选D。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乙】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丙】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18.答案:示例1:“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一句,“始终”写出了钱学森在美国生活20年从开始到最后一直都在思念祖国,从时间长度上,表达人物对祖国的深情程度,朴实的语言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依恋、怀念之情。(意对即可)
示例2:第①段字里行间都体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如两个“不止一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次次“感叹”,“还”一次次“梦见”,语言朴实真切,没有刻意渲染,钱学森对祖国的依恋、怀念之情尽在其中。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这一特点的理解。结合文章第①段的句子,“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中的“始终”指从开始到最后的整个过程,突出其对祖国的深爱;“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还不止一次梦见上海”中的“不止一次”意思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发出的感叹和梦到上海。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次次“梦见”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语言朴实真切,没有刻意渲染,钱学森对祖国的依恋、怀念之情尽在其中。
19.答案:“宁肯”“也不”增强了语气,写出了美国次长关于钱学森想回国这件事所持的态度,结合前文“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可见钱学森的在军事上的重要价值,为下文钱学森回国道路的艰难曲折做了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中心思想要分析。结合文章前文来看,“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充分说明钱学森的重要价值以及美国对钱学森科学研究的肯定;“宁肯……也不……”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它强调选择“宁肯”的内容,语气坚决,感情强烈,取前舍后。这是美国次长关于钱学森想回国这件事所持的鲜明态度,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
20.答案: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解析:本题考查句段赏析。这段《吊古战场文》,描绘的是西北古战场恶劣的自然环境,与邓稼先的工作地点极为相似,侧面表现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并含蓄地将邓稼先的工作地点比作战场,突出了邓稼先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战斗,从而赞美邓稼先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同时,用古战场是文章具有厚重的历史感,突出邓稼先的使命感,让人觉得悲壮。
21.答案:(1)写法上:运用了侧面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大量的副词运用等刻画人物。(两种即可)(2)选材上:都写了各自的失败经历,都刻画了他们失败后的表现,突出他们的执着与奉献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两文在刻画人物上的相同点的分析。
写法上,侧面描写,文本一,如第②段美国海军次长对钱学森准备回国的态度;文本二,如第①段引用《吊古战场文》,侧面写出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艰苦;语言描写,文本一,如第①段“他告诉他的父亲,他还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文本二,如第④段“我不能走”;环境描写,文本一,如第③段“钱学森受到了种种恐吓、诬蔑,甚至是非法逮捕,但是,这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文本二,如第④段“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大量的副词的运用,文本一,如“不止一次”“还”“始终”等;文本二,如“总是”“只”。
选材上:都写了各自的失败经历,都刻画了他们失败后的表现。文本一,如第⑦段“有成功,也有失败。1962年3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一种中程导弹起飞不久就掉在发射阵地前三百米处,把地面炸了一个大坑。在寻找失败的原因和研究新方案的过程中,钱学森经常深入到控制系统第一线,与同志们共同研究,进行指导”;文本二,如第④段“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情感上:文本一,钱学森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虽然有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但他依然回到祖国参与导弹核武器研制;文本二,邓稼先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下,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因而都表达了对他们乐于奉献、执着勇敢精神的赞美。
22.答案:
美好瞬间
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些事情可能平凡,但在一瞬间会给人带来无穷的感动和震撼,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清晨,我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餐后,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到楼下,狂风夹着雨点向我袭来,小区绿化带两边的樟树被风婆婆吹晕了头,不停的扭着腰肢晃着脑袋,好像喝醉酒的醉汉打着自创的醉拳。我连忙撑开雨伞,扣紧外套向学校奔去。大豆般的雨滴打在雨伞上发出了强烈的“啪啪”声。密集的雨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珠帘,仿佛天神发怒了,撕开了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天气如此恶劣,可依旧影响不到人们的出行,花花绿绿的雨伞挤满了街道,远远望去仿佛看到了一片片花儿的海洋。行人们急匆匆的赶着路,谁也没有注意到不远处屋檐下的一位老人,他看起来非常疲惫,雨珠顺着花白的头发滚落在黝黑的脸颊上,岁月之刀在他额头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被雨水打湿的破烂衣衫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老人不停的搓着手希望能给自己带来温暖。这时店家老板走出来,对老人挥挥手让他离开,老人慢慢站起来,看看天,无奈地走到雨中。路过的行人看着雨中的老人露出了厌恶的表情,然后敬而远之的走开了。
看着雨中的老人,我想他一定是一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邋遢的他不受人们的喜欢,我想去帮助这位老人家,但我也只有一把雨伞,心中想到“把雨伞给了他,我不是也会被雨水打湿了吗?”正在这时,一位满脸雀斑的年青人出现了,他头顶着流行的韩式“爆炸头”,身穿一套名牌的运动装和运动鞋。这一幅标准的时尚流气牌头令我产生了厌恶。因为这类年青人给我的感觉就是:只知道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可是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走到老人身边,把手中的雨伞递给了他,自己向雨中奔去。在那一刹间,我的心好像被什么重重的敲打了一下,看着那满脸雀斑年青人的背影心中感觉很惭愧。老人拿着雨伞怔怔地看着年青人的背影,眼眶也变的湿润了。
我打着伞默默的走开,一边走还一边想着刚才那个年青人的脸庞,突然发现那短短的一瞬间,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感动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