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B卷提升训练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B卷提升训练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9 20:3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B卷提升训练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对《诗经》中《蒹葭》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点明时间、环境,展现了芦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萧瑟冷落的冬季晨景图,为诗歌创设了一个凄清落寞的意境。
B.“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说明追求者寻伊人时间之久。
C.“在水之湄”“在水之涘”通过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D.诗歌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2.大鹏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理解和分析,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颔联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B.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 法。
C.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句诗也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象。
D.颈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3.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篁竹(huáng) 清冽(liè) 为坻(dǐ)
B.为屿(yǔ) 为嵁(zhàn) 蒙络(luò)
C.佁然(yǐ) 参差(cān) 披拂(fú)
D.俶尔(chù) 翕忽(xī) 寂寥(liáo)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盖大苏泛赤壁云 此中人语云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若听茶声然 细若蚊足
5.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楫(jí) 黍(shǔ) 椎髻(jì) 篆章(zhuàn)
B.虞山(yú) 糁(sǎn) 罔不(wǎng) 峨冠(guàn)
C.弥勒(lè) 贻(yí) 壬戌(xū) 矫首(jiǎo)
D.衣褶(zhě) 髯(rán) 器皿(mǐn) 箬篷(ruò)
6.选出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启窗而观 俄而百千人大呼
B.佛印绝类弥勒 群响毕绝
C.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高可二泰许 珠可历历数也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崇廉尚洁、追求卓越、时代新人、全民阅读,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B.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前述语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我们学过的《关雎》《子衿》都属“国风”。
D.古人称谓丰富:所谓“名”实则“本名”:“字”则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谥号”则多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
8.选出下列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出芦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初秋凄凉景色,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B.“为霜”“未晞”“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两句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中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抒发了主人公怅然若失而又热烈地企慕伊人的心境。
9.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忘路之远近
C.缓兵之计 D.其反激之力
11.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记》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B.《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前者侧重于叙述和描写,后者侧重于议论。
C.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兼葭》)诗句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而缠绵悱侧的思想感情。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一唱一和、相亲相爱的雎鸠鸟来起兴,引出女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12.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雷家书》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它是一部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
B.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C.《傅雷家书》中,傅雷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是《资治通鉴》。
D.《傅雷家书》中大部分是傅雷写给大儿子傅聪的信件,他把儿子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二、名句默写(3分)
13.依据课文内容填写句子。
(1)文中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_____________”。
(2)文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潭中游鱼灵活有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3)文中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曲折的句子是“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
三、综合性学习(11分)
某校正在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4.“飞花令”是古代的一种酒令,属“雅”令,因“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故名“飞花令”。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请你根据示例,写出符合要求的诗句。(友情提醒:注意关键字在句中的位置)(5分)
“春”:春城无处不飞花——江春入旧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树知春不久归——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花木成畦手自栽——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误入藕花深处——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围绕学校的这次活动,你所在的班级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3分)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6至28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16.请从下面这首诗里选一个最能表现主题的字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3分)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阅读(20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游洞庭山记
陶望龄
自胥口望太湖,颇惮其广。扬帆行,少顷,抵中流,而诸山四环之,似入破垒中也。目得凭杖,意更安稳,顾反诮①之曰:“此堞②面耳!‘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岂欺予哉?”登缥缈峰之日,日色甚薄,烟霭罩空。峰首既高绝,诸山伏匿其下,风花云叶,复覆护③之。于是四望迷谬④,三州遁藏,浩弥之势,得所附益。渺然彷徨,莫知天地之在湖海,湖海之在天地。予于是叹曰:“夫造化者,将以是未足以雄予之观而为此耶?”仰而视,白云如冰裂。日光从罅处下漏,湖水映之,影若数亩大圆镜,百十棋置水面。
僧澄源曰:“登山之径不一,从西小湖寺上者夷。”故是日炊于寺而登。罡风横掣,人每置足自固,乃敢移武⑤,攀石据地,仅而得留。至顶,蹲岩间,引脰⑥窃望,便缩避。以其游之艰,不可辄去也,更相勉少住,然以不可,竞相引而下。
[注]①诮:讥讽。②堞:同“碟”,碟子。③覆护:覆盖。④迷谬:迷惑谬误,迷茫而产生错觉。⑤武:脚步。⑥引脰:伸长脖子。
17.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粗字的意思。(3分)
方法指引 文中语句 字词解释
[成语推断]“顾反诮之日”中的“顾”,可以根据成语“义无反顾”中的“顾”推断为“回头看”的意思。 颇惮其广 ①___________
[课内迁移]“而诸山四环之”中的“环”,根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环而攻之而不胜”中的“环”,可以理解为“围”的意思。 从西小湖寺上者夷 ②___________
[联系语境]“攀石据地”中的“据”字,联系前文写山风很大,要站稳才敢迈步,可以推断为“按着”的意思。 竞相引而下 ③___________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影若数亩大圆镜,百十棋置水面。
(2)故是日炊于寺而登。
19.本文和《小石潭记》都写到了作者游览时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两文中的心理变化。(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7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0.以下是某小组诵读《蒹葭》的讨论记录,请你找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关注点 相关内容
节奏 A.《蒹葭》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读起来朗朗上口。
基调 B.全诗描写主人公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伊人却可望而不可即,充满怅惘之情。
配乐 C.本诗表达了诗人绵远悠长的思念,所以配乐不宜欢快跳跃。
配图 D.应该选择疏落的芦苇形单影只,在秋风中摇曳的画面,才能凸显诗歌中的“苍苍”“萋萋”和“采采”。
21.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结合《关雎》或《蒹葭》简要分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4分)
五、写作(50分)
22.阅读以下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
一块石头躺在地里,他针对时雨发出了非议:“嘿!它算出足了风头,它有什么了不起!你瞧,人们像恭候贵宾似的,对它欢迎备至。它到底做出了什么功绩?只不过飘洒了两三小时!人们何不打问打问我的身世:我长期住在这里,文静、谦虚,随遇而安,彬彬有礼。但我从未听到过感谢之词。怨不得人们咒骂这个世界,的确一点也不公平合理。”
“住嘴吧!”发话的是只虫子,“雨下得虽短,但滋润了干旱的土地,它将农夫的期望变为现实。你在地里完全无用,十分多余。”
要求: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不得套做,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有误,应该是“秋季晨景图”。
2.答案:D
解析:D.有误,颈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并无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3.答案:D
解析:A.有误,“为坻”的“坻”应读“chí”;B.有误,“为嵁”的“嵁”应读“kān”;C.有误,“参差”的“参”应读“cēn”;D.全部正确。
4.答案:D
解析:A.做,这里指雕刻/判断动词,是。B.句末语气词/说。C.奇妙/零数、余数。D.均为“好像”。
5.答案:B
解析:B.guàn——guān。故选B。
6.答案:C
解析:A.不同,而:连词,表承接,不译;/而:副词,不译。B.不同,绝:副词,极;/绝:动词,消失。C.相同,为:都是动词,是。D.不同,可:副词,大约;/可:动词,可以。故选:C。
7.答案:D
解析:D.有误,“谥号”是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故选D。
8.答案:A
解析:A.赏析有误。根据“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景物芦苇苍苍、寒霜浓重的特征,可知,应是“深秋”(或暮秋)景色,而非“初秋”。故选A。
9.答案:B
解析:A.古义:中,中间;间,夹杂。今义:指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B.肥沃的田。C.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是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D.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故选B。
10.答案:A
解析:A.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CD.之:助词,的。故选A。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引出女主人公的一片情思”错,应该是“引出男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12.答案:C
解析:C.有误,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提到“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
13.答案:(1)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
14.答案:①铜雀春深锁二乔(夜静春山空/散入春风满洛城/随意春芳歇);②箫鼓追随春社近;③我言秋日胜春朝(谁家新燕啄春泥);④杨花落尽子规啼(桃花潭水深千尺/乱花渐欲迷人眼);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15.答案:我班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细读这则新闻可知,新闻主体是我班的古诗词诵读比赛,事件是圆满结束。综合表述即可。
16.答案:[示例一]“归”:从“武陵人”和“桃源里”就可以看出,作者化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有隐居山林、享山水之乐的情结,而一个“归”字含蓄地点出了这层意思。
[示例二]“莫”: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友人既然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莫改初衷,不要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17.答案:①害怕,畏惧;②平坦,平缓;③拉着
18.答案:(1)日光的影子像几亩地大的圆镜,像百十个棋子一样分布在湖面上。
(2)因此这天(我们)在小湖寺烧火做饭,(吃了饭)然后登山。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句重点词:若,好像;数,表约数,几;置,放置,这里指分布。(2)句重点词:是,这;炊,烧火做饭。
19.答案:本文写作者望太湖心里“惮”,至湖中见诸山四环“意更安稳”,登上缥缈峰“渺然彷徨”,然后“叹”。《小石潭记》写作者初闻水声“心乐之”,看见水清鱼游而“乐”,后来因环境过于凄清而感到“凄神寒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心理变化的能力。本文根据“自胥口望太湖,颇惮其广”可知,作者望太湖心里“惮”;根据“少顷,抵中流,而诸山四环之,似入破垒中也。目得凭杖,意更安稳”可知,作者至湖中见诸山四环“意更安稳”;根据“渺然彷徨,莫知天地之在湖海,湖海之在天地。予于是叹曰:‘夫造化者,将以是未足以雄予之观而为此耶?’”可知,作者登上缥缈峰“渺然彷徨”,然后“叹”。《小石潭记》中,“隔篁竹”听到“如鸣珮环”的水声引起作者内心之“乐”;接着作者和清潭中自由自在的游鱼产生共鸣,从自然界中得到了慰藉;最后作者坐潭上,环顾四周“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参考译文
《游洞庭山记》
从胥口远望太湖,(我们)对它的广阔感到非常恐惧。扬帆而行,不一会儿,就抵达湖口中央,许多座山从四周环绕着它,好像进入了残破的营垒之中。目光有了凭靠,心情更加安定下来,环顾四周讥讽它说:“这只不过是碟子面罢了!‘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这首诗)难道是欺骗我吗?”登上缥缈峰的那天,日光十分微弱,烟雾笼罩天空。峰顶极高,各山都低伏隐藏到它的脚下,那随风摇摆的花朵和云锦似的树叶又覆盖着它。在这时四下眺望就感到迷茫而产生错觉,三个州郡都隐藏不见,浩荡弥漫的气势,又得到进一步壮大。茫然彷徨,不知道是天地在湖海之中,还是湖海在天地之间。我于是感叹道:“大自然或许认为前面的景象不足以壮大我的观瞻,而变幻出如此景象吧?”抬头仰望,天上的白云好像冰裂开一样。太阳从它的缝隙里漏下来,湖水映衬着它,日光的影子像几亩地大的圆镜,像百十个棋子一样分布在湖面上。
澄源和尚说:“登山的路径不一,从西面小湖寺上山的路平缓。”因此这天(我们)在小湖寺烧火做饭,(吃了饭)然后登山。高处强劲的风吹得人们东倒西歪,人们每每把脚放稳站住,才敢再移动脚步,攀住石崖双脚抓地,才能停留。到了山顶,蹲在石岩之间,伸长脖子探望,就立即缩回躲避。因为行走艰难,不想马上离开,我们又相互鼓励着稍微停留一会儿,可是也不行,最后相互拉着下山了。
20.答案:D
解析:“苍苍”“萋萋”和“采采”都形容茂盛的样子。故D项“应该选择疏落的芦苇形单影只”理解不正确。
21.答案: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如蒹葭苍苍、蒹葭萎萋、蒹葭采采(或: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章叠句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重章叠句是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22.答案:[例文]
有感于石头和虫子的故事
真是没想到,躺在地里的一块毫无用处的石头,竟然因为人们对一场知时节的好雨的欢迎和赞赏而心生怨愤:“嘿!它算出足了风头,它有什么了不起!你瞧,人们像恭候贵宾似的,对它欢迎备至。它到底做出了什么功绩?只不过飘洒了两三小时!人们何不打问打问我的身世:我长期住在这里,文静、谦虚,随遇而安,彬彬有礼。但我从未听到过感谢之词。怨不得人们咒骂这个世界,的确一点也不公平合理。”俨然一副泰山的架势,就是不被人重视,因而咒骂这个世界一点也不公平合理。
一只小虫子在雨后的田野里畅游,听到了石头的这番话,觉得这石头太可气,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便打断石头的话,让其住嘴,并正言以告:“雨下得虽短,但滋润了干旱的土地,它将农夫的期望变为现实。你在地里完全无用,十分多余。”小虫子的话说得在理,石头无言以对,只好羞愧地低下了头。
读了这个故事,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自己什么事都不做,成天就是眼巴巴地盯着别人,说三道四,哪怕鸡蛋里面挑骨头,也要找出别人的不是,以显得自己的深明大义、高风亮节。这样的人和这块石头相比,是多么地相像啊。他们对别人的指责、对社会不公的抱怨,更加暴露了自己的一无是处,让人更为厌恶。
这个故事虽然很短,但是意义十分深刻,它告诉我们不要嫉妒别人比自己受拥戴,要多想想自己为别人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情,只有对别人有所付出和帮助,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容不得别人的好,逢人就夸耀自己,说自己为他人做出了多少贡献,自己的功劳是无量的,只会让人反感,甚至厌恶。
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脚踏实地,为他人着想,不求回报,那样,我们的存在才会有价值,有意义。
解析:[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审题时,应仔细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立意、拟题。比如,抓住石头针对时雨所发出的非议,从“审视自我”或“学会反思”的角度立意,可拟题为“公道自在人心”“人人心中有杆秤”;再如,抓住虫子反驳石头的话,从“价值”的角度进行立意,可将题目拟为“人生的价值”。此外,还可根据材料的其他内容立意,将题目拟为“别人的赞扬源自你的付出”等等。
根据立意进行选材。可以选择那些一味嫉妒别人而自己却无所事事的人的事例,说明与其抱怨不公,不如付诸行动,做出样子;可以选择那些善解人意、急人所难的人的事例,阐释人生的价值体现在为他人的奉献中;还可以选择名人中有关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所选的名人可以是古今中外的,比如现代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感动中国人物等。
可以写记叙文,记叙自己或他人由此感悟而成为有用的人的故事,反映材料的主题。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以所给材料为由头,联系现实中的典型事例,论证“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