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单元测试A卷基础训练(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单元测试A卷基础训练(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10 06:2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单元测试A卷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题。下列描述与乙地区最相吻合的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C.烤肉青稞闻玉殿,白云曛醉落羊栏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具有“国家绿肺”之称,也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材料说明秦岭的重要生态作用有( )
①调节气候
②提供矿产和木材
③维护生物多样性
④涵养水源,保护水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秦岭和合南北”,从地理角度理解最合理的是( )
A.秦岭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联系的必经之路
B.秦岭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
D.秦岭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最高的山峰
“走胡线”是“漫步中国”专辑线路之一,该路线分为四个地段:东北段—于林草交汇处穿行、山西段—混搭的历史舞台、陕西段—古老的地名串起乡情、西南段—寻找人与自然的多样性。下图示意“走胡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走胡线”四个地段中最能体现“民族百花园”的是( )
A.东北段 B.山西段 C.陕西段 D.西南段
5.下面信息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东北段——观赏“林海雪原” B.陕西段——住窑洞,唱信天游
C.山西段——参加那达慕大会 D.西南段——过泼水节,跳孔雀舞
世界那么大,老师领你去看看。青岛某中学师生利用暑假研学旅行,分四个小组分别沿甲、乙、丙、丁四条路线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探索大自然奥秘。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四条研学路线中,既可以观赏黄河落日,又可以领略大漠孤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以下区域特点,是丁路线同学考察时所作的“研学笔记”的是( )
①非季风气候区
②水田为主
③气候湿热
④土地荒漠化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在沿丙线路行进过程中,不可能会遇到的现象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缺氧 D.滑坡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端午传统节庆食物。下图是“我国十大特色粽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蜂蜜凉粽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 )
A.闽 B.秦 C.桂 D.皖
10.特色粽子主要分布在( )
A.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B.黑河—腾冲一线以西
C.地势第一级阶梯 D.东部季风区
11.特色粽子分布能反映我国( )
A.光照西少东多 B.气温南低北高
C.农业东耕西牧 D.饮食南甜北咸
地理界线两侧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读“我国重要地理界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对图中我国重要地理界线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
A.①线以西以畜牧业为主,以东以种植业为主
B.②线的起止点分别为黑龙江漠河和云南腾冲
C.③线是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④线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13.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中,西北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
A.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B.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吻合
C.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D.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重合
读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图片中反映我国江南水乡的景观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图中,降水稀少,而淡水资源极为丰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刺绣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作品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左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右图为一幅刺绣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区域黑土广布,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为主
B.B区域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C.C区域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林业、牧业发达
D.D区域属湿润半湿润区,河湖众多
17.刺绣作品所代表的区域具有的特点最有可能是( )
①民居临水而建
②屋顶坡度大
③船行速度快
④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同学们利用暑假研学旅行考察了中国各地自然差异和风土人情,根据四位同学的旅游照片和中国的疆域及行政区划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关于我国自然差异和风土人情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环境差异巨大,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
B.领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C.通用语言为汉语,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普通话
D.以汉族人为主,风土人情各地差别不大
19.四位学生旅游地区的省区位置和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同学游览的是b地,简称湘 B.②同学游览的是d地,简称藏
C.③同学游览的是c地,简称新 D.④同学游览的是a地,简称冀
20.关于这四个地点旅游信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②④两位同学拍摄地是我国的世界遗产
B.①同学拍摄地被誉为“鱼米之乡”
C.c处旅行有机会到达我国领土的最西端
D.d处主要民族为藏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北纬30°中国行》节目从舟山群岛出发,自东向西一直拍摄到西藏的阿里地区,沿途穿越9个省市自治区,展现了北纬30°沿线的地理风光和地方文化特色。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沿30°N一线,东西地形气候等方面差异显著,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A所在区域为___________(地形区),主要农业部门___________。(4分)
(2)沿30°N一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各有特色,不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2分)
A.水乡 B.布达拉宫 C.兵马俑 D.三峡
(3)舟山渔场的70吨带鱼运往重庆,比较经济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沿途经过A省,在A省看到南北铁路线是___________线。(4分)
(4)沿途经过甲___________山脉,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适宜的农业部门是___________。(4分)
22.区域特征与差异(16分)
材料一 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图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
材料二 家家清明日,高桥蒿蒿茧。清明前后,居住在江苏省南部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的人们会做一种特殊的点心,叫“蒿蒿茧”。这是用蒿草叶子、糯米等制作而成的一种糕点,绿莹莹的一小块,色香味俱全。据悉,当地制作“蒿蒿茧”的习俗已经传承了数百年。
甲、乙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________(A.10B.0C.-10D.8)℃等温线、_______(A.200B.400C.600D.800)毫米年降水量线重合,确定丁区域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A.气温B.降水C.地形D.光照)。(3分)
在丙地常能见到的景象有________(A.林海雪原迎朝阳B.沙漠驼铃映晚霞C.河网密布,水乡泽国D.雪峰连绵,冰川广布)。(1分)
自然环境对民居有较大的影响,下列传统民居属于乙区域的是________(2分)
A B C D
(2)降水柱状图中①地和②地相比,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A.①地,纬度位置B.①地,地形C.②地,海陆位置D.②地,纬度位置),降水柱状图中①地和③地相比,年降水量较少的地区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A.①地,纬度位置B.①地,地形C.③地,海陆位置D.③地,纬度位置)。(4分)
(3)据材料二可知,“蒿蒿茧”是镇江市高桥镇地区的传统食品,该镇粮食作物以_______(A.小麦B.水稻C.青稞D.油菜)为主,农业类型以________(A.灌溉农业B.河谷农业C.旱地农业D.水田农业)为主。蒿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除干旱和高寒地区外,几乎遍及全国。根据蒿草的生长习性,能够广泛生长蒿草的区域有______(A.甲和乙B.甲和丙C.甲和丁D.乙和丙)。(6分)
23.家住四川绵阳的张明同学设计了一条“暑期四大地理区域之旅”的考察线路,目的是感受祖国山河的辽阔与壮美,各民族的团结与和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当火车穿行在辽阔的A______平原上时,张明看到的铁道两旁几乎全是正在收割或收割后的______(麦地或稻田)。(4分)
(2)从绵阳到哈尔滨,张明发现沿途气温变化不大,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旅行中,张明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和劳作。在呼和浩特周边体验了______(选填:甲或乙)的民居生活。在拉萨郊区与牧民一起放牧______(选填:细毛羊、牦牛、三河马)。(4分)
(4)从绵阳到呼和浩特,张明感觉嘴唇愈来愈干燥,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到达拉萨后,张明参观了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拉萨因__________,即使盛夏的晚上也要穿较厚的外套;从拉萨坐汽车回绵阳途中,要注意防范暴雨引发的山地地质灾害,如____________等。(6分)
24.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差异显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在四大地理区域中,A、B两区域的界线大致通过________(山脉)一淮河一线;黄河中游流经甲__________(地形区),由于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________(增大/减小);甲地形区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其传统民居是__________。(8分)
(2)B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2分)
(3)D区域中乙省的简称是____________,图中该省的阴影部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____________地区。(4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述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述的是我国北方地区;“烤肉青稞闻玉殿,白云瞧醉落羊栏”描述的是我国青藏地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地区;故答案选A。
2.答案:D
解析:秦岭是东西走向的山脉,东西跨度大,气候差异大。秦岭重要的生态作用有: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提供矿产和木材是秦岭的经济价值。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D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秦岭和合南北指的是,秦岭是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B正确。秦岭不是南方和北方地区联系的必经之路,A错。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但不是秦岭和合南北的原因,C错误。从图中看秦岭一系列山峰构成的山脉,不是一座山峰,D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其中西南地区的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因此走“胡线”的四个地段区域差异显著,其中最能体现“民族多样性”的地段是西南段。故选:D。
5.答案:C
解析:东北地区位于东北段,纬度较高,气温低,该地区的景观有冰灯冰雕、雾凇、林海雪原,可体验“林海雪原”,A正确;陕西段经过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根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的窑洞,作为传统的民居,信天游为当地民族风情,B正确;那达慕大会的骑马、摔跤是蒙古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山西段不包括内蒙古地区,C错误;西南段经过我国的云南地区,孔雀舞是傣族的传统舞蹈,吹葫芦丝为当地的传统音乐,D正确。结合题意。故选:C。
6.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四条研学路线中,既可以观赏黄河落日,又可以领略大漠孤烟的是乙路线,乙路线东端经过黄河入海口处,西端经过西北地区。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7.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丁路线同学经过的都是季风气候区,①错误;丁路线耕地既有旱地也有水田,以水田为主,②正确;暑假期间丁路线气候湿热,③正确;该路线土地荒漠化不严重,④错误。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8.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丙路线是从青岛到青藏高原,此时是暑假期间,该路线会遇到泥石流、滑坡和青藏高原上的缺氧等问题,不会遇到寒潮,寒潮主要集中于冬半年。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9.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蜂蜜凉粽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故选B。
10.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特色粽子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省,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等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势第三级阶梯,ABC错;D对;故选D。
11.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特色粽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水热条件好,适宜耕作业的发展,人们以米饭、面食为主食,适宜包粽子,非季风区降水少,水热条件较差,适宜发展畜牧业,人们以畜产品为主食,不宜包粽子,体现了我国农业东耕西牧的特征,故选C。
12.答案:A
解析:结合图示,①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①线以西以畜牧业为主,以东以种植业为主,A正确;②是人口疏密分界线,②线的起止点为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B错误;③线是我国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C错误;④线是1月份0℃等温线,该线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A。
13.答案:A
解析: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中,西北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秦岭一淮河一线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吻合、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排除BCD,选A。
14.答案:A
解析:①图所示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②图所示的是南极地区的景观,③图所示的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④图所示的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图中反映我国江南水乡景观的地图是①图,故选A。
15.答案:B
解析:①图所示的是江南水乡景观,②图所示的是南极地区,③图所示的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④图所示的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世界上降水稀少,而淡水资源最丰富分地区是南极地区,故选B。
16.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A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A错误;B是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B错误;C是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种植业发达,C错误;D是南方地区,属于湿润、半湿润区,降水丰富,河湖众多,D正确。故选D。
17.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作品显示①房屋属于临水而建,故①正确。②从图中反映的屋顶坡度看,该地区的屋顶坡度大,故②正确。③图中河流蜿蜒曲折,船行速度慢,故③错误。④图示属于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河流水位季节差异大,故④正确。故B①②④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答案:D
解析: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巨大,可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A不符合题意;我国领土辽阔,陆地面积的960万平方千米,B不符合题意;我国通用语言为汉语,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普通话,C不符合题意;我国以汉族人为主,分布着56个民族,风土人情各地差别较大,D符合题意。故选D。
19.答案:C
解析:①同学游览的是a地的旱作农田,河北省简称冀,排除A;②同学游览的是b地的湖南张家界森林公园,湖南省简称湘,排除B;③同学游览的是c地新疆的雪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C正确;④同学游览的是d地的西藏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简称藏,排除D。故选C。
20.答案:B
解析:②④两位同学拍摄张家界森林公园、布达拉宫是我国的世界遗产,A不符合题意;①同学拍摄地是北方地区的旱作农业,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B符合题意;c处旅行有机会到达我国领土的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C不符合题意;d处青藏地区主要民族为藏族,D不符题意。故选B。
21.答案:(1)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业
(2)C
(3)水运(或河运);京广
(4)横断;林业
解析:(1)由图可知,沿30°N一线自西向东,经过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图中A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此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其中图中A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之一,主要农业类型是种植业,种植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
(2)沿30°N一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各有特色,有经过长江中下游平原,能见到水乡;有经过西藏自治区的拉萨,能见到布达拉宫;有经过长江上游的三峡,能见到三峡景观;没经过陕西西安,不可能看到的景观是兵马俑。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3)舟山渔场的70吨带鱼运往重庆,比较经济的运输方式是水运,因为它们位于河流沿岸。沿途经过A省,在A湖北省看到南北铁路线是高铁线京广线。
(4)沿途经过甲山脉,它是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的横断山脉,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适宜的农业部门是林业。
22.答案:(1)B D C B A
(2)A C
(3)B D A
解析:(1)读图可知,甲南方地区、乙北方地区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B.0℃等温线、D.800毫米年降水量线重合,主导因素是气候。确定丁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C地形。在丙地(西北地区)常见到景象有B.沙漠驼铃映晚霞,A.林海雪原迎朝阳是北方地区的,C.河网密布,水乡泽国是南方地区的,D.雪峰连绵,冰川广布是青藏地区的,乙地传统民居是窑洞,是图片中的A。
(2)读图可知,降水柱状图中①地和②地相比,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是位于北方地区的①地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所以是A。降水柱状图中①地和③地相比,年降水量较少的地区是西北地区的3地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所以选C。
(3)分析材料二可知,“蒿蒿茧”是高桥镇地区的传统食品,高桥镇在江苏省南部,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所以该镇粮食作物以B水稻为主,农业类型以D水田农业为主。由材料可知,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除干旱和高寒地区,几乎遍及全国。根据艾草的生长习性,在我国除了干旱的丙西北地区和丁高寒的青藏地区,能够广泛生长艾草的区域有乙北方地区和甲南方地区,所以选A。
23.答案:(1)华北;麦地
(2)南北普遍高温,温差小
(3)乙;牦牛
(4)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气候越来越干燥;拉萨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泥石流、滑坡
解析:(1)A为华北平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暑期应为收割后的麦地。
(2)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小.故从绵阳到哈尔滨,张明发现沿途气温变化不大。
(3)呼和浩特是乙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该地区居住蒙古包.牦牛是西藏牧区的主要畜种。
(4)从绵阳到呼和浩特,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气候越来越干燥;拉萨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拉萨的山地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等。
24.答案:(1)秦岭 黄土高原 增大 窑洞
(2)水稻
(3)青 三江源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A为北方地区,B为南方地区,A、B两区域的界线大致通过秦岭一淮河一线,该线也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黄河中游流经甲黄土高原,由于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增大;黄土高原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其传统民居是C窑洞。
(2)由图可知,B为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3)由图可知,D为青藏地区,该区域乙省为青海省,简称青,该省的阴影部分是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为保护其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