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6 17:3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复习巩固(1)_______是中国西部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控制着印度的______和与新疆接壤的______,却虎视眈眈的想争夺新疆。
(2)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_________率兵入侵新疆,占领________。后来他自立为汗,使美丽的新疆变成了人间地狱。
(3)________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4)那时候的中国边疆,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清政府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直隶总督_________强调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陕甘总督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力主收复新疆。清廷权衡利弊,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1875年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5)左宗棠到达新疆后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在人民的支持下,到1878年,除________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6)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_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甲午中日战争第3课学习目标1、 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邓世昌的英雄事迹
2、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与祖国母亲的联系:1、东汉时,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2、(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3、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4、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旧知链接 P16—17在书本上勾画: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重大战役、战争爆发的原因自学指导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P17 在书本上勾画:签订条约的时间、地点、双方代表人物、内容、影响完成新课堂与填充图册上
的填空部分1、原因:日本为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甲午中日战争:2、时间:1894-1895年3、重要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旅顺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结果: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速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然后相互抽查展示交流教师根据各组学习的情况,抽查各组《马关条约》提示:内容:割地 赔款 开厂 通商影响:大大加深。。。。。。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思考讨论:甲午海战的背景战前的清政府图片中的历史 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分别于甲午中日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受到西方列强的注意,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 明治天皇慈禧太后说:“光绪1875年登极时年幼,我不得不垂帘听政,到1886年改为“训政”,1889年“归政” 。我什么都不过问了,
修修花园养老还不行么?” 慈禧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岛国。人多,地少,
 资源贫乏。?明治维新-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 国力日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中存在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日本采用什么手段?
?改革不彻底 封建残余浓厚?国内市场狭
小 资源少生产发展
受到阻碍 对外侵略扩张 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宸翰》(御笔信)解释:明治天皇在即位当年宣布的“御笔信”,即提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总方针。 国家独立自卫之道,一个捍卫主权线,二个防护利益线。何谓‘主权线’?国家之疆域是也。何谓“利益线”?即同我国主权线的安全紧密相关之区域是也。
——1890年12月,日本
内阁首相山县有朋在日本第一届国会上的“施政演说” 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弱而肥的近邻中国。根本原因大陆
政策节省开支,扩充军备挪用军费,建颐和园中日对比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开始对外侵略扩张,制定了侵略朝鲜、中国 的大陆政策。
(2)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派兵到朝鲜,随后袭击同样帮助平息朝鲜内乱的清军。仔细观看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后,回答: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黄海大战丰岛海战平壤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清军日军12345排排看 黄海海战后,李鸿章认为北洋舰队“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从令海战” ,更不愿“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 ,因而命令北洋海军聚泊于威海卫军港,实行所谓“保船制敌”的消极防御方针,使日本掌握了黄海的制海权。威海卫之战 旅顺大屠杀战役经过:
(1)黄海大战:日本取得了制海权
(2)辽东之战:在旅顺屠城。
(3)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方覆没。《马关条约》结果李鸿章伊藤博文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④经济侵略加剧⑤受控制程度加深①割地面积增加②赔款数额倍增③侵略深入内地影响: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商品输出→资本输出马关条约内容的分析 对中国的危害汉口重庆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伊藤博文:以史为鉴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搭天棚)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万寿疆无 普天同庆清政府为什么战败:思考: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湾义军将领徐骧临终高呼: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爱国官兵、爱国民众已经做了英勇抵抗,但中国在战争中仍然惨败。为什么??外因日本制度先进且蓄谋已久1、清政府腐败落后(根本原因:封建社会制度的落后)
2、李鸿章“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贻误战机(主要原因)
3、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
4、部分官兵贪生怕死、临阵逃脱
甲午战争 ? 中国战败的原因:原因:经过:结果: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①黄海大战 邓世昌 民族英雄签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②辽东半岛战役 旅顺大屠杀③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铭记历史战争的性质: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时间:双方:重要战役:日本VS中国黄海海战结果:时间:1894年9月黄海大东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地点:将领:《马关条约》时间:地点:代表:内容:影响:1895年4月日本马关李鸿章、伊藤博文割、赔、开、设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战争给我们的启示(反思)①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勿忘国耻,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