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10.1 浮力 教学设计 (表格式)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 10.1 浮力 教学设计 (表格式)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1-10 19:2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从物理学的角度形成关于“浮力”的具体认知,将“浮力”概念在头脑中提炼升华;
(2)对“浮力”前概念进行精细加工,将抽象化为形象,感性化为理性。
2、科学思维
(1)感受“浮力”的存在,认识到以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
(2)认识到浮力是竖直向上的,并能从理论中验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3、科学探究
(1)学会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浮力”是否存在、浮力的大小以及影响因素等诸多问题。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明确实践是第一动力的科学要求,遵循科学伦理道德,养成热爱环境,保护自然的自觉行为。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浮力概念,知道浮力产生原因;
2、教学难点
(1)探究并验证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教师在大屏幕上投影四张图片,分别是在水面行驶的船只、漂浮在水箱中的乒乓球、水中的鸭子和漂浮的冰山。 图4-1 漂浮在水箱中的乒乓球 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表现的物体有轻有重,有大有小,唯一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漂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它们没有沉入水中?它们受什么力影响? 由此引出探究内容——浮力。 学生集体观看图片,思考图片中物体的相似处,为之后的进一步分析做好准备。 根据课标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代入物理教学中,使得学生对抽象概念形象化。
新课讲授 [环节一]引出浮力概念 对水面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已知信息,物体受重力,但运动状态是静止,根据二力平衡条件,一定有一个尚未被确认的力使得物体合外力为零。为了抵消重力作用效果,这个力一定是向上托起的力。故而我们称这个力为浮力。 [环节二]感受浮力 将课前备好的演示实验道具放置在讲台上。将一个无色透明的水缸放置平稳,并向其内部注入一定量的水,将一个乒乓球放在水缸中,可观察到乒乓球最终漂浮在水面上。让一位学生上前用手将乒乓球按入水底,感受乒乓球对手的作用力。 [环节三]浮力的大小 将一个稍大的皮球放入水中,等待其稳定漂浮在水面上后,再让同一位学生将其按入水中。对比前后两次物体对手力的变化,并向学生询问感受。以此引出浮力有大有小。 教师展示演示视频,将铝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铝块部分浸没在水中的示数相对比,发现铝块的重力G与示数F示相比,G>F示。 提问1:示数变小说明了什么? 提问2:浮力大小怎么计算? [环节四]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 将浸入水中的近似为长方体,在黑板上绘出水中物体的大致图像或者使用PPT演示,并标注物体上下表面距液体表面的高度,分别记为h1、h2。此时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液体压力与压强的概念,并尝试将其与长方体模型结合起来。 提问1:长方体两个相对侧面所受的压力有什么关系?物体水平方向的合外力是多少? 提问2:假设长方体上、下表面面积都为s,浸在水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压强哪个大哪个小?你还记得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吗? [环节五]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 回忆师生互动结果,对比皮球与乒乓球的异同点。 提问:浮力大小会受哪些因素影响?猜一猜,并设计实验验证。 [环节六]验证猜想 教师展示课前有关实验录像或者同类知识的其他教师验证过程,将教科书展示的多种猜想与学生提出的建议一一验证,得出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环节七]布置作业 教师展示泰坦尼克号自制模型,演示船体进水后沉没的全过程,将“为什么会沉没”作为思考题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预习“物体的浮沉条件”章节知识。 回忆曾经学习过的力的示意图相关概念,将已有经验与模型套用在新知识上,建立对浮力的初步印象。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参与教师的演示实验。通过亲自体验,感受到需要使劲才能将乒乓球按压进水中。由此得到形象化的浮力概念。 经过思考与小组讨论,学生回答1:根据压强压力公式F=PS,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平衡; 学生回答2:液体对长方体下表面的压强要大于液体对上表面的压强。且根据压强压力公式F=PS,考虑到上、下表面的受力面积相同,比较大小的关键就是压强的大小。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对长方体下表面的压强要大于液体对上表面的压强。 进行比对后学生反映:将皮球按入水中使用的力要比将乒乓球按入水中使用的力大得多。通过分析讨论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提出各种猜想,比如浸入液体的深度、浸入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形状等等。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提出建设性验证试验设计。 概念类教学在物理授课过程中始终是比较难以推进的话题。因此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已知信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进行铺垫。 演示实验属于直观性教学,展示物理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师生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授内容上,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板书设计 浮力 一、浮力概念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浮力。 浮力计算 ①称重法 F浮=G-F示 ②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 三、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猜想: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 × 液体的密度 √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 物体的形状 (课后思考)
小结作业 1、完成教科书P5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部分第1-3小题; 2、复习“浮力”部分内容,将课堂笔记与生活实践结合,要求对“浮力”有个人理解; 3、思考第5小题,进行“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固体形状有关”的实验设计,猜想实验器材与步骤。 4、预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思考——泰坦尼克号为什么会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