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6 17:5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第15课国






国民大革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前提发展高潮转折失败(1924—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惨痛教训是什么?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1927年8月1日时间领导人地点结果意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江西南昌占领南昌城,起义胜利。
部队撤离南昌城,在转战中失败。?一、八一南昌起义想一想
为什么以“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期。意义(历史地位)P76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后,将“八一”作为建军节。 人民英雄纪念碑——南昌起义浮雕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暨“八一”南昌起义70周年,江泽民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二、革命摇篮井冈山1927年9月
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井岗山风景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
井冈山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当地群众基础较好,革命形势有利。
周围物产丰富,便于革命军队的发展壮大。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军旗红四军袖章农村革命根据地图中央左右江鄂豫皖海陆丰湘鄂赣湘赣闽浙赣湘鄂西、湘鄂边、洪湖川陕星火燎原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万万万万万万调集重兵,“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胜利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红军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思考: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原因:A.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B.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红军的战略转移长征重走长征路长征出发地-瑞金1、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贵州遵义
3、内容: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正确领导.
4:影响:成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飞夺泸定桥 吴起镇 长征,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36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100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5000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即近24英里,一只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长征路总长两万五千里。 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宁会宁会师楼三大红军主力红军会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 长征?1.长征年龄: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14-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
2.长征路线:长征跨越15个省,长驱2.5万公里,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翻越20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渡过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凶险的峡谷大江。
3.长征行军:在370多天的征途中,红军只休整了44天,其余330多天都是在行军和战斗中度过的。除了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需要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
4.长征战斗:红军始终在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和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每三天就会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
5.长征损伤:红一方面军作战部队8.6万人踏上长征之路,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全军仅为8000人;红四方面军近10万大军到达甘肃会宁时仅为3.3万人;红二方面军2.1万人到达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仅剩1.1万人。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阅读下列材料 1.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知道作者是谁吗?
长征 毛泽东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那些艰难险阻?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3. 诗中“三军”具体指哪支部队?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 建立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失败总结教训,武装反抗 万里长征战略转移1927、8、11927、9 巩固练习:你学得怎么样?来试一试吧。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毛泽东
1. 诗中反映了长征途中的哪几件大事?
2. 诗中的“三军”是指参加长征的哪三大主力红军?他们会师在哪个省的哪个地区?巩固练习B 1.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广州起义
2. 南昌起义总指挥是( )。
A. 周恩来 B. 贺龙
C. 叶挺 D. 朱德
3. 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始于( )。
A. 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B. 南昌起义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BCBDD 4. 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朱德 D. 陈毅
5.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红军长征开始 D. 遵义会议
6. 红军的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时间是( )。
A. 1933年10月 B. 1934年10月
C. 1935年10月 D. 1936年10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哪次起义中诞生:
A、中原大战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2、毛泽东在秋收起义的过程中,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A、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建立了一支人民革命军队
C、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D、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最重要的经验教训是:
A、利用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形式举行起义是可行的
B、通过攻占大城市以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C、必须坚持中共领导下的武装斗争
D、创建新型的人民军队是革命不断发展的保障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和
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中共一大的召开 D.黄埔军校的建立 A当堂达标2、1927年,毛泽东在一首诗词里这样写道: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
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
的历史事件是(? ?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c当堂达标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堪称毛泽东最经典的
十句话中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它成了中国
革命力量由弱变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
表性表述。这里的“星星之火”是国共十年内
战时期的( )A.北伐战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遵义会议D.长征的胜利B当堂达标 4、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
导人被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
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新
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
策略”是指(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实现全面抗战路线C当堂达标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
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
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
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
(1)“南昌打响第一枪”指的是什么?(2)此材料涉及到哪几个历史事件?(3)通过这些事件使我们认识到中国
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当堂达标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火燎原——革命道路的形成材料一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先进中国人为寻求救国道路,不断向西方学习。材料二 只有走(俄国) 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
②材料二中共为走俄国道路,进攻中心城市,发动哪些武装起义?(举两例)最终结果如何?材料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指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中国……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李鸿章(洋务派) 康有为(维新派)孙中山(革命派)①材料一中的三位人物分别与哪一近代化探索事件有关?被打断被扼杀被窃取走西方的路失败走俄国的路失败走中国特色的路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

长征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斩尽杀绝惟抵抗,
南昌起义第一枪,
毛泽东创根据地,
星星之火自井冈,
工农红军共产党,
战略转移艰险闯,
遵义会议正航向,
会宁回师震四方。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武汉南京南昌长沙南昌起义示意图南昌起义部队行动路线国民党军行动路线 1、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
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撤
离很可能会全军覆没。2、广东曾经是革命根据
地,群众觉悟较高,南下争
取外援,准备夺取广州,
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
后再进行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