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八下 设计者
教材版本 湘教版 册、章 下册第二章
课标要求 1.了解四边形的定义、分类和性质,掌握四边形的判定方法.2.掌握四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内容分析 第二章《四边形》是学生在学面几何基本概念和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本章内容包括四边形的定义、分类、性质、判定以及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等。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同时,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四边形实例认识较少,需要教师通过举例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四边形的应用.
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了解四边形的定义、分类和性质,掌握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能够运用四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四边形的定义和分类、性质和判定.教学难点: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教材特点: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四边形的形状和特点。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同时,我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和理解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2.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和掌握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同时,我可以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指出错误并提出改进意见。3.多地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生活中的四边形实例,从而加深对四边形应用的理解。4.教学内容的安排需要更加合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重点内容的深入学习。5.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和指导。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应该耐心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6.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二)课时安排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2.1.1 多边形(1)12.1.2 多边形(2)12.2.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2.2.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2.3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12.4三角形中位线12.5.1矩形的性质12.5.2矩形的判定12.6.1菱形的性质12.6.2菱形的判定12.7正方形1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2.1多边形(第一课时)1.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应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2.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让学生逐步从实验几何过渡到论证几何.1.通过测量、类比、推理等数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任务一: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问题,有利于学生思考学习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类比、联想,引导学生把多边形通过不同方法分割三角形,并归纳出多边形内角和定理.任务二:例题精讲,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2.1多边形(2)1.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2.掌握多边形外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1.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探索多边形外角和为什么都正好是360度.任务一: 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内容.任务二:探究新知,学生通过外角的定义,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多边形的外角和的表示方法..任务3:例题精讲,增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2.2.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通过观察、度量等直观手法体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学生初步体会感性认识与认识之间的关系.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掌握平行四边形概念及性质.2.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任务1:让学生动手实践,充分交流,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任务2:让学生自己动手解答问题,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2.2.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另一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1.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2.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任务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并采用“抛锚式”的教学策略,设计生活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入新知教学.任务2:例题精讲,训练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意识.2.3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1.通过几何操作题,探究猜测发现规律,并给予证明,附加例题进一步巩固.2.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掌握这些概念解决一些问题.1.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2.从一般旋转中导入中心对称.任务1:学生自己动手画三角形,然后绕点旋转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中心对称的定义.任务2:巩固例题,运用问题探究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2.4三角形中位线1.知道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不同; 2.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1.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任务1:导入新课、创设思维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联想来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任务2:巩固例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2.5.1矩形的性质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1.矩形的性质。2.经历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掌握几何思维方法。并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任务1: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经历矩形性质的形成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出了一般性的结论.任务2:巩固例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矩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2.5.2矩形的判定1.经历利用矩形定义探究矩形其他判别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根据矩形的判定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1.经历矩形的判别方法的探究过程,掌握矩形的三种判定方法.2.矩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任务1:经历利用矩形定义探究矩形其他判别方法的过程.任务2:巩固例题,掌握矩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和应用.2.6.1菱形的性质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2.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 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3.了解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1.菱形的概念及性质2.菱形的性质及应用任务1: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的过程.任务2:巩固例题,掌握菱形的性质及应用.2.6.2菱形的判定1.能说出菱形的两个判定定理,并会用它进行相关的论证和计算.2.会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菱形.1.菱形的判定方法2.探究菱形的判定条件并合理利用它进行论证和计算任务1: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发现和认识菱形的判定定理任务2:巩固例题,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2.7正方形1.探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2.了解正方形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判定方法1.经历探索正方形有关性质、判定条件的过程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判定的应用方法任务1:在观察中寻求新知,在探究中发展推理能力, 自主发现正方形的定义。 并运用了类比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定义的理解任务2:巩固例题,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判定的应用
第2章《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