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林黛玉进贾府
小说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
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传统小说三要素
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
情节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处于萌芽状态却又蓬勃有朝气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其先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父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官职。
作者简介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作者简介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题石头记
《红楼梦》序幕
第一回 甄世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贾
史
王
薛
预习检测
敕造 便宜 惫懒
放诞 伺候 狡黠
杜撰 两靥 忖度
懵懂 瞋视 内帏
笨拙 阜盛 盥手
罥烟 纨绔 削肩 紫檀
chì
dàn
zhuàn
měng
juàn
xuē
biàn
cì
yè
chēn
zhuō
wán kù
bèi
cǔn duó
guàn
tán
wéi
fù
xiá
基础知识积累
词语 古 义 今 义
偏僻 偏激 不端正 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便宜 方便 价钱低
态度 神态 对事情的看法
风流 风韵 有功绩又有文采
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骚 姿容俏丽 妇女举止轻佻
可怜 可惜 值得怜悯
怜悯
不值得一提
诵读全文
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分析文章结构
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基本掌握文意
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
穿堂
抄手游廊
抄手游廊
贾母
前院
厢 房
五间正房
贾母
后院
西角门
贾赦院
东角门
荣禧堂
贾政院
夹 道
抱厦厅
影壁
后廊
穿堂
耳房
厢 房
厢 房
厢 庑 游 廊
厢庑游廊
北
南大厅
穿堂
凤姐屋
荣国府
荣国府平面图
文章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层。
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荣国府平面图
三间厅
贾母院
五间上房
厢房
荣禧堂
东廊三间
抱厦厅
三间耳房
二门
垂花门
抄手游廊
贾赦院
北
东角门
荣府正门
南大厅
穿堂
内仪门
仪门
仪门
凤姐院
大门
粉油影壁
角门
后廊
西角门
二门
穿堂
贾
府
宏伟的外观
讲究的布局
华贵的陈设
贾府建筑的外部观感
贾府建筑的内部结构
以荣禧堂为主的装饰
贾府的环境
贾府的环境
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连续使用四个“大”字。守门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十来个;不是随随便便坐在那里,而是“列坐”排列整齐;穿着不是随随便便,而是华冠丽服。
这段描写给人一种气势煊赫,门禁森严的感觉,同时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
贾
府
非凡的服饰
骄奢的生活
森严的等级制度
贾府的环境
贾府的环境
透过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
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人物形象分析
王熙凤
林黛玉
贾宝玉
人物形象赏析之王熙凤(出场)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讨论:这部分描写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
特点?
地位特殊,性格泼辣,深得贾母宠爱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人物形象赏析之王熙凤(肖像)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色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讨论:外貌的描写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特点?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人物形象赏析之王熙凤(肖像)
肖
像
描
写
服饰
服装
粉 面
集珍宝珠玉于一身
贪婪与俗气
(内心世界的空虚)
三角眼
吊梢眉
丹 唇
容
貌
美丽外表
刁钻狡黠
(本性)
头饰
人物形象赏析之王熙凤(语言)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夸黛玉标致
主要是: 奉承讨好贾母,同时也在暗夸在场的贾家姐妹。
机变逢迎 精明狡黠 四面讨好 八面玲珑 巧言利舌 工于心计
人物形象赏析之王熙凤(语言)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对黛玉的关心
讨论: 凤姐是真的在关心黛玉吗?
世故圆滑而又锋芒暗蕴
不是
一方面,在讨贾母的欢心;
另一方面,在向黛玉透露一个信息:贾府中我是说话算数的主儿,听我的没错
人物形象赏析之王熙凤
精明能干,善于玩弄权术,外表美丽,为人刁钻狡黠,阿谀奉承,见风驶舵.
出场:
肖像:
见黛玉表现:
回王夫人话:
形象总结: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说明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性格泼辣,深得贾母宠爱
服饰
容貌
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也是得宠的原因
进一步强调善于逢迎的本领,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贪婪与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
美丽的外表,刁钻狡黠的本性
明是一盆火
暗是一把刀
人物形象赏析之林黛玉
黛玉生在破落的世家贵族,祖上虽然袭过列侯,但到五世林如海已不得不凭科第出身了,加上“支庶不盛,子孙有限”,门庭便有些荒凉冷落,现出衰败的模样。林黛玉幼年丧母,年幼多病,上无母亲教育,下无兄弟姐妹扶持,父亲林如海又不肯续室,她只好依傍外祖母。
人物形象赏析之林黛玉
1、林黛玉上岸后有什么心理活动?这段心理描写起什么作用?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待人接物处处留心的心理特征,反映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思想性格——小心谨慎
人物形象赏析之林黛玉(肖像)
(2)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眼中的黛玉
肖像描写——美貌,体弱(多情多病)
(1)年貌虽小,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怯懦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众人眼中的黛玉
人物形象赏析之林黛玉(动作)
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尽管外祖母口口声声“心肝儿肉”地疼她,林黛玉却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所以待人处世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体现了她的细心多虑,自尊自卑。
人物形象赏析之林黛玉(语言)
这两次让座的行为,都能看出黛玉的小心谨慎。
(4)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拒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5)在王夫人处,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明了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
婉言谢绝邢夫人挽留:既肯定了对方的美意,又表述了自己离去的正当理由。
人物形象赏析之林黛玉(语言)
(6)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她多思多虑,作事小心谨慎。
人物形象赏析之林黛玉
聪明识礼,谨慎多虑
细心机敏,自尊自卑
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美貌)多情
(体弱)多病
(言行)多心
林黛玉
“三多”
人物形象赏析之贾宝玉
人物形象赏析之贾宝玉(出场前)
一、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二、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端厮混”。
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
侧面描写
人物形象赏析之贾宝玉(肖像)
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情懂顽童”,而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
人物形象赏析之贾宝玉(动作)
摔玉是本文的高潮,突出表现了宝玉的性格。玉是天命的象征,摔玉的行为表现出宝玉对天命的反抗。
之所以要摔玉,一是因为“通灵”之宝玉却不能择人之高低;二是因为只有自己独有而“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连“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他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反对封建尊卑等级。
最后,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体现了宝玉的叛逆性格。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从《西江月》中看宝玉
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第一首词着重在概括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
从《西江月》中看宝玉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双全。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第二首词着重在从批评告诫的角度,正文反作,进一步歌颂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那些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这两首词模拟封建正统派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
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
既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
俗的思想感情。
人物形象赏析之贾宝玉
侧面勾勒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黛玉母亲:“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叛逆
正 面 描 写
肖像描写:
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摔玉情节
渴求男女平等
追求个性解放
先抑后扬
叛逆
《西江月》的总结
厌弃功名,追求自由
独立不羁,个性解放
似贬实褒
正文反作
小说常见的出场方式
⑴开门见山。又叫单刀直入法。这种方法比较常见。它不拐弯抹角,一开篇人物就走出场来。这种方法质朴、平实。
⑵先声夺人。也就是先描写人物的语言,再交代人物的出场。这种开头给人一种自然之感。
⑶陈述铺垫。铺垫也叫伏笔,是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人物预先作的揭示或暗示。
⑷悬念设计。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十分关心的一种迫切的心理活动。悬念的设置,会迫使读者去寻根究底。
⑸金钩倒挂。又叫倒叙法。它往往先写人物最终命运或结局,然后追述其经过。这种方法开头,同样可以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
⑹娓娓道来。要求开篇用如话家常的形式和语调,向读者介绍人物和有关的环境背景,然后自然地引出人物。
全知视角和人物有限视角
小组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采用“林黛玉视角”而不采用“全知视角”?如果我们给课文换一种叙述视角,结果会怎样呢?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全知式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觉的视角,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描述事件中每一个人物的经历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自助探究
课文小结
《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中具有很特殊的地位。其特殊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写出整个贾府的布局和气派;
2、通过林黛玉进贾府,介绍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
3、介绍了宝黛的初次相会。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