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课件】第1课 惠崇春江晚景 课件 +教学设计+ 预习卡

文档属性

名称 【三下课件】第1课 惠崇春江晚景 课件 +教学设计+ 预习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0 07:20: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惠崇春江晚景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并背诵。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难点)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绝句》,默写最后两句诗。(同桌互评)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绝句》,感受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今天我们来看看春天的江水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课件出示《春江晚景》图,板书诗题,教师简介惠崇和苏轼)
二、初读古诗,理解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对照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理解诗题:(由注释可知,这是苏轼给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题的诗。)
3.配乐朗诵,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
1.边读边思考:诗人苏轼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惠崇的这幅画的?
(从江岸到江面,又回到江边,接着联想到江水中的河豚。)
2.再读一读古诗,思考:我们能从诗中哪一句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春江水暖鸭先知)
3.诗中都写了哪些春景呢?
(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
4.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指名读。
(2)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回暖。)
5.课件出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指名读、齐读。
(2)理解词语意思: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
(3)学生自读,集体交流。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正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正是河豚洄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6.诗意解读:描述全诗画面,背诵古诗。
7.主题感悟:从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喜爱春天的美景,对生活充满热爱。既有静止的早春桃花开、蒌蒿芦芽生满地,又有动态的鸭戏春江水。既有看到的,又有想象中的河豚跃出水面。
8.结构梳理:
四、归纳学法
1.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不但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会背古诗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这首诗的。
2.学生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课件展示学法)
(1)初读感知。(2)理解诗意。(3)体会意境。(4)反复吟诵。
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熟字加偏旁:宗+山=崇 户+艹=芦牙+艹=芽)
3.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
“惠”:右上部没有点,中间的提上有一点。
“芦”:下部是“户”,不是“卢”。
“崇”:上窄下宽。
“芽”:“牙”中竖折的竖要短。。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古诗三首
读一读 1.读准字音,用“○”圈出诗中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给字注音。2.结合课本上的注释读通诗句,用“□”圈出不理解的字词,查阅资料,理解字词的意思。3.借助拼音读准课后二类字(双线格中的),给课后一类生字(田字格中的)注音并组词。
查一查 4.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书,了解诗人。《绝句》的作者是( ),他是我国(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 )朝诗人( ),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合称“唐宋八大家”。《三衢道中》的作者是( )诗人,( )为人正直,勤于政事,学识渊博,贯通六经。
音形义 5.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鸳鸯(yüān yuān) 优惠(huì hùi) 河豚(tén tún) 减少(jiǎn xián) 崇拜(cónɡ chónɡ) 6.比一比,再组词。融( ) 暖( ) 豚( ) 惠( ) 减( )触( ) 暧( ) 逐( ) 慧( ) 咸( )7.通过诵读,你能想象出诗歌中所描写的情景吗?结合注释,试着把诗句的意思写下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整体感知 8.把诗中的景物圈画出来,把景连起来想象画面,补充在横线上。《绝句》描写了春天到来时江山美丽,描写了迟日、 、春风、 、泥、 、沙、 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 的 之情。《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 诗,再现了画中 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地一片生机的无限 之情。《三衢道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初夏时 、 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 的心情。
搜集资料 9.搜集描写春、夏景色的古诗读一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思考质疑 10.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尝试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4.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预习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章壹
惠崇春江晚景
壹 七言绝句,夯实诗中“字”
贰 以读为本,读懂诗中“句”
叁 启发想象,融化诗中“意”

七言绝句,
夯实诗中“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走近作者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huì
chóng

shì
sòng
lóu
hāo
tún
学写字




上半部分略窄,“日”扁宽,横画等距。心字底的卧钩呈月牙形,向左上出钩,对准字的中心,末点写在钩画之外。
huì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都是四句成篇;按照每句的字数,又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

以读为本,
读懂诗中“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大意: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知道春天江水已经变暖。
蒌蒿
芦芽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大意:岸边长满初生的蒌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启发想象,
融化诗中“意”
“竹外桃花三两枝”
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点明季节:早春
侧面写出了竹林的稀疏。竹林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侧面描写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为什么“春江水暖”是“鸭先知”呢?
“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
——《初春舟次》
“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
——《春雨后》
齐白石
“春江水暖鸭先知”
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
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哲理思索
“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鸭下水而知春江暖”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哲理思索
王雪涛
“春江水暖鸭先知”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点明季节:早春
“鸭知水暖”这种靠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潺潺的视觉印象。
描写细致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岸
江面
转向
视觉
由远及近
触觉
真实可感
景物特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色彩分明
动静结合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紧扣“早春”特点
“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通过“河豚欲上”,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为什么诗人
从“蒌蒿”和“芦芽”联想到“河豚”呢?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豚是一种很肥美的鱼,吃起来很鲜美,如果弄不干净会导致中毒,但因为它的味道实在太好,所以馋嘴的人总想吃,有一句话叫作“拼死吃河豚”。关于吃河豚,苏轼说:“也值一死”
“河豚宜与蒌蒿、荻笋同煮。”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一本伟大的医药书。蒌 蒿和芦芽可以解毒,所以要与河豚一起煮,难怪苏轼一见到蒌蒿、芦芽就想到河豚。
“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河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
虚实结合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