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位青年,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采用家乡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的两条河流的名称,分别是沫水及流入大渡河的若水。大家可以猜一下他是谁,这样的笔名又寓意着什么呢?(体现了今后虽身在异国他乡,心中依旧怀有一颗爱国之心。)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爱国诗人—郭沫若。
走进作者:
郭沫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熏陶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情怀。
1919年,郭沫若第一本诗集《女神》问世。《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开创了“一代诗风”,是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的精神。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女神》中的代表诗篇。
知识链接
“新诗”又称“现代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
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你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
“五四运动”
提示:这首诗写于1919年9、10月间。
“新文化运动”
知识小卡片:“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知识小卡片:“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一、题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怎么读,怎么理解
放号(hào)。“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个祈使句,“立”是一个动词,“在地球边上”点明地点,“放号”的意思是“吹响号角”。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面意思是站在地球的边上吹响号角,直接发出呼唤。
二、反复诵读,感受主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朗读诗歌,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三、全诗哪个词让你印象最深刻?
“力”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思考:在文中你是如何感受到力的?
1、文中描写的意象
无数、怒涌的白云
壮丽的冰冰洋
无限的太平洋
滚滚的洪涛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传统文学中闲适安静的白云在郭沫若的新诗里,恰形成一种强烈的紧张与不安。看似写云,其实暗示同样波涛如怒的大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将“怒涌”换成“翻涌”好不好?
明确:不好。“怒”字更能体现白云如海中波涛一般翻滚,不仅具有动态感,而且显得力量巨大,有强大的能量蕴含于其中。而“翻涌”只显出了动态感,缺乏力量感。
“滚滚洪涛”有什么含义 ?
1、表层义: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诗人面前波涛汹涌的太平洋海涛。
2、深层义(象征义):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以它巨大的破坏力,冲击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同时也以伟大的创造力建立着崭新的科学文明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2、动作描写
太平洋发出的动作有什么?可否体现力?
明确:“推倒”。可以。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赋予“无限的太平洋”巨大的力量,足以凭借己身之力推倒整个地球。“推倒”也寓意着诗人想要毁坏现存的旧社会、旧中国。
2、动作描写
“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要“毁坏”什么?要“创造”什么?要“努力”什么?
明确:“毁坏”,指打破旧世界,推翻束缚人们的旧思想、旧道德。
“创造”,要建设一个新世界,创造新中国。
“努力”是呼唤人们要坚持,有恒心,有责任,有担当。
并置的短句急促有力,显示出一种被阳刚之气贯穿的力的世界。
无数的白云
壮丽的北冰洋
无限的太平洋
滚滚的洪涛
怒涌 推倒
毁坏 创造 努力
力量巨大
气势磅礴
发出动作
意象特征
“气势磅礴”即为诗句营造的意境。
具体而言就是我们感受到的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在这几句诗歌中,作者要赞美的是什么?
明确:赞美“力”。这是一首“力”的赞歌!要推倒,要怒涌,必须有强大的力!
四、诗歌的结尾为什么要唱出力的赞歌?
诗歌结尾讴歌“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这“力”依旧是诗人眼前太平洋的“滚滚洪涛” 。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分别强调色彩、形态、神韵、节奏、音律,让读者多层次感受“力”的美。
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特征。
毁坏
创造
不断地努力
旧道德、旧礼教、
专制政治
新事物、新制度
新思想、新文化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五、层次结构:
1-3节,描绘了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白云怒涌的宏伟而壮丽的画面。
第4节,过渡,由景入情,进一步突出了海涛汹涌的壮丽景象,又引发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第5-7节,对“力”的高度赞美。
(1)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2)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
(3)诗歌运用了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更加形象、感人。
(4)句式自由,节奏鲜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新诗。这首诗采用了不受東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这首诗的节奏犹如时代的鼓点,急促、紧凑、有力。
六、文本特色:
提示:可从修辞方面、词语选用、句式等方面思考。
总结: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描写,展现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特征;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时代狂飙的象征,是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诗人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