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课件】第1课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 课件+教学设计+ 预习卡

文档属性

名称 【三下课件】第1课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 课件+教学设计+ 预习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0 07:21:48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三衢道中
壹 说汉字,认识“三衢”历史
贰 读古诗,寻找三衢”美景
叁 品诗句,寻找“三衢”之情
肆 拓诗文,悟“三衢”文化

说汉字,
认识“三衢”历史
同学们,“衢”这个字你认识吗?知道它的意思吗?
“四达谓之衢。衢,道也。本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
———《说文》
说文解字“衢”

说“三衢”来历
衢州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
“昔 有 洪 水 自 顶 暴出,界兹山为三道,故谓三衢。”
———《隋志》
“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
———唐《元和郡志》
因为衢州有座三衢山,故又称“三衢”。
三衢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山。
赏“三衢”美景
引“三衢”诗文
走在这样的三衢道中,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宋朝时期,有一位旅游爱好者叫曾几,他游三衢山后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三衢道中》。
曾几(j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著有《茶山集》。
三衢道中
曾几〔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zēng
jiǎn

fàn




学写字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紧凑,第六笔、第八笔和第十二笔都从竖中线起笔,第十一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读古诗,
寻找三衢”美景
学习单
(1)找: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旅途中他看到了什么?用“—— ”画出。
(2)画:请你画一画诗人游三衢山时的行程路线。
(3)想:想一想诗人游三衢山时的心情。
作者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
从哪儿能看出来?
“梅子黄时日日晴”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贺铸《青玉案》
“三旬已过黄梅雨。”
——苏轼《舶趠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出游时间
梅子黄时本来是多雨时节,
可是诗人当时碰到的却是
“梅子黄时”
“日日晴”
出游时间
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
出游路线
①谁能画一画诗人的行程路线?
②结合诗句判断行程图是否正确。
“小溪泛尽却山行”
路线图展示区
乘船
尽头
再,又
诗意: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

品诗句,
寻找“三衢”之情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
表明的仅仅是作者出行的路线吗?
再读古诗,整首古诗让我们感受
到作者游三衢山时的心情如何?
创设情境假想
“梅子黄时”
“日日晴”
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是日日晴,假如此时你和诗人曾几一同去游玩,心情如何?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
往年黄梅时节总是阴雨绵绵,今年却是晴空万里多么不易,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兴奋与愉悦,跟诗人一起游一游三衢山。

“小溪泛尽却山行”
创设情境假想
穿越时空,假如你和诗人乘船去游山,“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看到了一条幽静的山路,你的心情又如何呢?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时的喜悦之情。

借助插图联想
图文结合联想美景:
边读古诗,边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走在这三衢道中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树荫
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莺
诗意: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
借助插图联想
再读古诗,再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去时路上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
加关联词概想
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把两句诗句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行走于三衢道中来和去时所观察到的美景吗?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不但
而且
三衢道中
曾几〔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整首诗道出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该怎么读出这份心情呢?

拓诗文,
悟“三衢”文化
对比“不减”和“添”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中“不减”的是什么?
一句“不减”便将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仿佛看到了绿树浓荫,美不胜收。
不减
对比“不减”和“添”
“添”的又是什么?
仅仅是黄鹂婉转动听的鸣叫吗?
“添”的不只是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添”了不少游玩的兴致和情致。在遍野葱茏的大背景中,忽而引入了鸟鸣之声,更加反衬出环境之幽,使诗情画意为之生动起来。

对比不同诗人写的《三衢道中》
《三衢道中》
(清)方芳佩
初到三衢问水程,江乡风物总关情。
滩声澎湃飞流急,帆影参差夕照明。
山鸟啼来偏悦耳,野花看尽不知名。
挑灯坐听篷窗雨,赢得诗怀分外清。
《三衢道中》
(元)张雨
大溪中道放船流,
船压山光泻碧油。
三百里滩攲枕过,
买鱼酾酒下严州。
三衢山独特的地貌背景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历代文人曾留下许多的诗词。
体悟诗请
三衢道中
曾几〔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出游时间
出游路线
绿荫美景
黄鹂婉转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山间的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三衢道中》是统编本三下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古诗。作品表达了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流露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平淡生活的热爱。所描写的景象,画面清晰优美,语言简练朴实,读来毫不费力,细细体味却觉得情韵宛然。作为衢州人在诵读此诗时会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衢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处,是多元交汇融合的独特地域,承载着九千多年的文明。曾几的《三衢道中》不仅写出了初夏衢州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因此,教学时笔者以“三衢寻美之旅”为主线,引导学生“以读为本”“想象画面”,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三、教学过程
(1)说汉字,认识“三衢”历史
1.说文解字“衢”(板书“衢”的古文字)同学们,老师写的这个字你认识吗?知道它的意思吗?(出示)四达谓之衢。衢,道也。本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说文》
2.说“三衢”来历作为一个衢州人,你知道我们衢州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吗?相信你读了下面的资料就明白了。(出示)昔有洪水自顶暴出,界兹山为三道,故谓三衢。——《隋志》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唐《元和郡志》
3.赏“三衢”美景
(1)课件播放三衢山的美景。
(2)因为衢州有座三衢山,故又称“三衢”。三衢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山。4.引“三衢”诗文走在这样的三衢道中,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宋朝时期,有一位旅游爱好者叫曾几,他游三衢山后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三衢道中》。(设计意图:从“衢”的字理入手,析解诗题,再运用视频初步感知“三衢”之美,激发学习热情。)
(二)读古诗,寻找“三衢”美景
1.出示古诗
2.回忆学法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铺垫。)
3. 学生借助学习单自主学习学习单: 
(1)找: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旅途中他看到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2)画:请你画一画诗人游三衢山时的行程路线。
(2)想:想一想诗人游三衢山时的心情。
(3)(设计意图: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自主阅读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个性的阅读体验。因此,借助“学习单”,以一个个分解的小建议启发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4. 汇报交流
(1)出游时间。
①作者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从哪儿能看出来?
②“梅子黄时”是什么时候呢?读了以下诗句你就明白了。(出示)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三旬已过黄梅雨。——苏轼《舶趠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③梅子黄时本来是多雨时节,可是诗人当时碰到的却是——生:日日晴。
(2)出游路线。
①谁能画一画诗人的行程路线?
②结合诗句判断行程图是否正确。“泛”和“却”的意思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③借助课文注释你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设计意图:读诗句找出游时间、画出游路线图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品诗句,寻找“三衢”之情
思考:一溪、一山、一泛、一行表明的仅仅是作者出行的路线吗?再读古诗,整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游三衢山时的心情如何?你从哪儿感受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1. 创设情境假想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是日日晴,假如此时你和诗人曾几一同去游玩,心情如何?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理解“晴”)
(2)穿越时空,假如你和诗人乘船去游山,“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看到了一条幽静的山路,你的心情又如何呢?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理解“却”)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结合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时的喜悦之情。
2. 借助插图联想
图文结合联想美景:边读古诗,边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走在这三衢道中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理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随文补白联想美景:再读古诗,再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去时路上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文补白,想象去时所见景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 加关联词概想
(1)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把两句诗句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行走于三衢道中来和去时所观察到的美景吗?(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2)整首诗道出了诗人的喜悦心情,该怎么读出这份心情呢?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设计意图:语言文字训练,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春之生机与和谐,更要让学生感悟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
(四)拓诗文,悟“三衢”文化
1. 对比“不减”和“添”
(1)“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中“不减”的是什么?
(2)“添”的又是什么?仅仅是黄鹂婉转动听的鸣叫吗?还有什么?
2. 对比不同诗人写的《三衢道中》三衢山独特的地貌背景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历代文人曾留下许多的诗词,其中元朝张雨、清朝方芳佩都写过《三衢道中》,我们来读一读。
《三衢道中》
(清)方芳佩
初到三衢问水程,江乡风物总关情。
滩声澎湃飞流急,帆影参差夕照明。
山鸟啼来偏悦耳,野花看尽不知名。
挑灯坐听篷窗雨,赢得诗怀分外清。
《三衢道中》
(元)张雨
大溪中道放船流,船压山光泻碧油。
三百里滩攲枕过,买鱼酾酒下严州。
(1)自由朗读,想想三位诗人写的三衢道有什么共同点。
(2)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3. 总结“三衢”文化
我们发现这些诗描写的不仅仅是我们衢州的山山水水,而是通过这山水的描写,表达的是古代文人乐山乐水的情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这就是“三衢”文化。(设计意图: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积累,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爱家乡的自豪感。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古诗三首
读一读 1.读准字音,用“○”圈出诗中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给字注音。2.结合课本上的注释读通诗句,用“□”圈出不理解的字词,查阅资料,理解字词的意思。3.借助拼音读准课后二类字(双线格中的),给课后一类生字(田字格中的)注音并组词。
查一查 4.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书,了解诗人。《绝句》的作者是( ),他是我国(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 )朝诗人( ),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合称“唐宋八大家”。《三衢道中》的作者是( )诗人,( )为人正直,勤于政事,学识渊博,贯通六经。
音形义 5.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鸳鸯(yüān yuān) 优惠(huì hùi) 河豚(tén tún) 减少(jiǎn xián) 崇拜(cónɡ chónɡ) 6.比一比,再组词。融( ) 暖( ) 豚( ) 惠( ) 减( )触( ) 暧( ) 逐( ) 慧( ) 咸( )7.通过诵读,你能想象出诗歌中所描写的情景吗?结合注释,试着把诗句的意思写下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整体感知 8.把诗中的景物圈画出来,把景连起来想象画面,补充在横线上。《绝句》描写了春天到来时江山美丽,描写了迟日、 、春风、 、泥、 、沙、 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 的 之情。《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 诗,再现了画中 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地一片生机的无限 之情。《三衢道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初夏时 、 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 的心情。
搜集资料 9.搜集描写春、夏景色的古诗读一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思考质疑 10.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尝试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4.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预习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