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逆袭寒假】(六年级语文)
第16天——预习篇(1、北京的春节)
一、看拼音写词语,并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小明第一次来北京逛庙会,买了fēng zheng( )、kōng zhú( )和
kǒu qín( ),他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yuán xiāo( )节要吃汤圆而不是jiǎo( )子?泡(pāo pào)腊八蒜(suàn shuàn)为何要用醋(cù chù)呢?正(zhēng zhèng)月是什么意思?”
二、选择题。
1、下面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蜡月 鞭炮 初旬 张灯结彩 B.截然 暴竹 彩绘 零七八碎
C.蒜瓣 风筝 翡翠 麦芽糖 D.彩排 玩耍 摆摊 杂伴儿
2、下面加点字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更改(gèng) 铺子(pù) B.正月(zhēng) 分外(fēn)
C.推开(nán) 水浒传(xǔ) D.间断(jiàn) 轿车(jiào)
3、下列词语不能和“娴熟”搭配的是( )。
A.技能 B.拳法 C.动作 D.老练
4、《北京的春节》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不能体现“京味儿”的句子是( )。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B.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
C.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5、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词语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元宵节 ②除夕 ③腊八 ④小年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
6、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地修辞方法。(填字母)
A.比喻 B.排比 C.引用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饺子。( )
(3)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
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
7、选择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声音延长 D.表示意思递进
(1)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
(2)至少足够吃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
(3)“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节期间不能吃冷食,故应生火做饭。
B.七夕节的来历与我国民间流传的后羿与嫦娥的故事有关。
C.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中旬才开始。
D.中秋节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吃月饼、赏月。
三、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题目。
万( )更( ) 万( )得( ) ( )然( )同 独( )心( )
悬( )结( ) 色味( )( ) 日夜( )( ) 无( )顾( )
1、上面的词语中,可以用来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是 。
2、新年到,大人小孩都穿上了新衣新鞋,显出一派 的气象。(选词填空)
四、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1、元宵节 除夕 重阳节 清明节 春节 元旦 中秋节
2、旬 年 时 月 周 日 季
3、自然资源 木材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腊月和正月,正是最闲的农村。(改病句)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3、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改为反问句)
4、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
是牛角的,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用加点词语说一句话)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春节差不多在________就开始了,在___________这天,家家都要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小年,差不多是春节的“”彩排。__________真热闹:要做_________、穿_________、贴________、放_______、吃_________,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男人们外出________,女人们在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灯结彩,吃元宵。__________春节结束。
2、《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 ,原名 ,他是小说家、戏剧家。他一生著作颇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 ”称号的作家。他善于运用极具北京特色的方言进行文学创作,作品“ ”浓厚。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 、 等,话剧 、 等。
3、《北京的春节》运用了 、 、 等说明方法,介绍了节日的风俗。
七、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作者从味、色、音的角度对除夕进行了描写,请摘抄有关语句。
味:____________ 色:_____________ 音:_____________
从文中加点词语中可以体会到
。
4、全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云南的歌会(节选)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已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
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
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
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警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
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串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
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
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
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
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
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
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
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辨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
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
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
3、“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不是可有可无?为
什么?
4、在对歌的场面中,作者对云南女子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文段中运用了几种描写手
法?表现出云南女子怎样的特点?
八、小练笔。
“春节”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气氛,是一种渲染,是一种和谐,是一种民俗,是一种色彩。请写一写你对这种文化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风筝 空竹 口琴 元宵 饺子 pào suàn cù zhēng
二、1、C
2、D
3、D
4、C
5、B
6、C A B
7、A B C
8、D
三、象 新 不 已 截 不 出 裁 灯 彩 双美 不绝 暇 及
四、1、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元旦 除夕
2、时日周旬月季年
3、木材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自然资源
五、1、腊月和正月,正是农村最闲的时候。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能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这怎能不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呢?
4、我家里的人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跳舞,有的喜欢弹琴。
六、1、时间 腊月的初旬 腊八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二十三日 除夕 年菜 新衣 对联 鞭炮 团圆饭 守岁 元旦 拜年 接待客人 元宵节 正月十九
2、老舍 舒庆春 人民艺术家 “京味儿”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话剧《茶馆》《龙须
3、举例子、作比较、打比
七、(一)1、除夕真热闹。
2、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鞭炮声日夜不绝。
3、人们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浸润传统美德。
4、全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二)1、主要描写了山野对歌的场景。
2、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
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3、不是。“多”是说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还有其他内容,与下文“也
唱其他故事”照应。
4、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表现出云南女子美丽、活泼、开朗、善歌的特点。
八、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