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
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彩陶龙盘和大量的玉器,“龙”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
素,玉琮则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而出土的彩绘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等陶器还有良渚
文化的因素。这反映出中华文明()
A.领先于世界的其他文明
B.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C.孕育着早期国家的诞生
D.已经形成早期礼乐制度
2.“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
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这场“作物生产的革命”指(
炭化稻米
彩陶片
A.家畜饲养的出现
B.定居生活的开始
C.原始农业的产生
D.渔猎生产的发展
我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认识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提高中学生劳动素养的有
效途径。以下图片中,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使用的农业工具是(
A.铁农具
B.耧车
C.骨耜
D.曲辕型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4.祭祖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近年来,位于湖南省炎陵县的炎帝陵和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
黄帝陵每年都吸引大批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前来寻根探源、祭祖拜陵。这表明()
A.中华民族同根同源
B.神话传说印证历史
C.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D.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5.下列有助于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A.《诗经》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B.《吕氏春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记载了周幽王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
C.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
周灭亡,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D.历史学家的观点
举烽传警乃汉代备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
6.“觚”是行礼所用的酒器。春秋后期,不少诸侯国将方形觚改为圆形觚,既增加了容量,
又更加便于制作(如图)。后世文人却大多认为这一“改进”是“为政不得其道”“君
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诸义”的写照。这说明,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变化()
方形觚
圆形觚
A.折射出周王室的衰微现实
B.助长了民间的奢靡风气
C.得益于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D.揭开了礼崩乐坏的序幕
7.《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
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春秋后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8.《商君书·赏刑》:“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译文:所谓统一
赏赐,就是利禄、官爵都要集中看战功,而别的方面概不赏赐。)商鞅的这一措施()
A.消除了出兵的功利思想
B.削弱了贵族的特权
C.促成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D.确立了皇权的专制
9.《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节律、气血盛衰顺应时序的变迁,是有节律地运行的,并
提出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方法。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A.论述辨证施治观念
B.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C.体现顺应自然理念
D.蕴含儒家人本思想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除选择题外,提供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答案,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C A A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B D A A C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C C B C B C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31题 14 分,32题 16 分,33题 10 分,共 40 分。
31.(1)战争、移民戍边、设置管理机构,和亲等方式。(任意两点即可满分4分
(2)原因:北方战乱。(2 分)
作用:北方民众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也带去中
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利于南方地区的发展;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
了民族交融。(任意两点即可,4分)
(3)(共4分)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
物质文化和 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4
分,完全照抄材料给1分)
32.(1)评价依据:(一条依据得 3 分,任写两条得满分 6 分,史实 2 分,作用 1 分)
①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②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后世政
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③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普遍推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
本模式。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2)内容: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2分,一点一
分,任意两点2 分)
做法:“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以儒家经
典作为教材,选拔儒士进入各级政府机构等。(任一个得 2分)
(3)措施: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
与汉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改革北魏政治制度。(4分,任答两点得 4分)
影响: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和汉人的关系,促进民族融合,推动北魏社会的
发展和进步。(2 分)
33.(1)共同措施: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
七年级历史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1 页 (共 2 页)
税和徭役;重视“ 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任答两点即可,
一点2 分,共 4 分,完全抄材料的文字1分)
(2)选择:案例 1(2分)
信息:①战国时期,统治者重视修建水利工程;②水利工程技术水平很高;③战
国时期李冰修建著名都江堰;④都江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促进了成都地区的发
展等等。(列出 两点即可,一点2 分,共 4 分)
选择:案例 2(2 分)
信息:①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②广州城兴建并发展起来;③统治者在南方
重视兴修水利, 发展经济;④三国时期修建了人工湖泊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等等。
(列出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 4分)
七年级历史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