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寒假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 、、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类型属于( )
A.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
2.为研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某小组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只有试管甲中无固体剩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发生的反应是CuO+H2SO4═CuSO4+H2O
B.试管乙反应后中有黑色固体剩余
C.乙和丙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D.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废液缸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取少量滤渣,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过滤后得到的滤渣的成分是铁
3.为研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会出现气泡的是( )
A. B. C. D.
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浓盐酸的挥发性 B.浓硫酸的脱水性
C.硝酸的氧化性 D.碳酸的不稳定性
5.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硫酸和盐酸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两种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观察到白雾,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将两瓶浓溶液敞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都减小
④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7.下列关于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氧化铜可以溶解在稀盐酸中
C.生锈的铁钉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得到氯化铁溶液
D.常用的37%的盐酸可以通过加热浓缩使浓度增大
8.柠檬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从而呈酸性,主要用于制造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Zn B.CuO C. D.
9.将等质量的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CO3一定没有剩余
B.消耗HCl与H2SO4的质量比为73:98
C.消耗CaCO3与Na2CO3的质量比为1:1
D.反应产生水的质量不相等
二、填空题
10.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
(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 性。
(2)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
11.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现象反映本质。如图是小科构建的硫酸部分知识网络,其中“一”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石蕊试液在H2SO4溶液中显红色,该溶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离子是 。
(2)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这是利用它的 。
12.浓盐酸和浓硝酸都具有 ,用后要及时把试剂瓶盖 。
13.如图是小柯同学在复习科学时,构建酸通性的“手掌图”,其中五个手指表示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的五类物质.
(1)无名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 .
(2)若利用铜来制取硫酸铜,常用的方法是:铜 氧化铜 硫酸铜,请你写出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代表的是 类物质。
(2)写出一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 。
(3)盐酸能与碱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 (写离子符号)与碱中的OH-应生成H2O。
(4)用盐酸除去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
15.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奇妙的酸”和“神奇的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①正常雨水的酸性比酸雨的酸性 (填“强”或“弱”)。
②测量小苏打水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则pH测量值将 (“变大”、“不变”或“变小”)。
(2)焊接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清洗铁锈,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三、探究题
16.同学们都知道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水会迅速沸腾,导致酸液飞溅,造成危险。已知浓度为98%的浓硫酸的密度是1.84g/cm。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浓硫酸倒入水中水不易沸腾而水倒入浓硫酸中水容易沸腾的原因。
17.小吴查阅资料发现(溶液的酸碱度)对双氧水分解速率有影响。为探究过氢化氢分解的最适pH,小吴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研究。
实验药品及器材: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同pH值的缓冲液(能调节并维持溶液pH值稳定),pH=4标准缓冲液(能终止双氧水分解),蒸馏水,秒表,电子天平等。
老师对实验的建议与信息:
①常温下双氧水分解速率极慢;
②每次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体积为20毫升,控制反应温度为60℃;
③双氧水在pH为9﹣12范围内较易分解。
(1)小吴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差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则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2)请帮助小吴完成实验步骤设计 。
18.某科学小组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研究浓盐酸的性质,当打开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当时,观察到瓶口冒出大量白雾。小组成员对白穷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猜想:
小嘉:白雾可能是小水珠,小禾:白雾可能是氯化氢气体、小宁:白雾可能是盐酸的小液滴。
查阅资料:氯化氢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1)小嘉分析认为小禾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小嘉的理由是 。
(2)为了验证小嘉、小禾、小宁的猜想是否正确,科学小组设计图甲实验:一张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敞口的浓盐酸试剂瓶口方,观察到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从而证明 的猜想是错误的。
(3)确认白雾的成分,科学小组又设计了乙图实验,将浓盐酸的瓶盖打开后,将内壁涂有某溶液的烧杯罩在瓶口上方,不一会儿观察到烧杯内壁的溶液产生了白色浑浊,实验结论,白雾是盐酸的小液滴。请写出烧杯内壁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解答题
19.盐酸在实验室有较多的使用,也呈现出不同的性质。
(1)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 性。
(2)某同学用金属锌与稀盐酸来制取氢气,如图甲、乙所示的是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的离子是 。
(3)实验室选用较高浓度的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时,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与时间关系如图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推测图中第5~10分钟时反应快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 。
20.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量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注射器水平放置,夹持装置未画出。他在试管中加入石灰石样品和足量的稀盐酸(石灰石中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快速将连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实验结果如下表。(忽略活塞与筒壁之间的摩擦及温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
反应时间/ 0 1 2 3 4
活塞对应的刻度/ 0 98 152 176 176
(1)实验中判断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完的依据是 。
(2)当时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请利用表格中的数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年1月10日初中科学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D D A B B AB C B
1.A
【详解】由图示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反应前有两种分子,反应后只生成一种分子,即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A。
2.D
【详解】A、甲中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由题意,只有试管甲中无固体剩余,试管乙反应后中有黑色固体剩余,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乙和丙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废液缸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取少量滤渣,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过滤后得到的滤渣的成分中含有铁,滤渣中还含有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D
【详解】A、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故A不正确;
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B不正确;
C、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C不正确;
D、稀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D正确。故选D。
4.A
【详解】A、浓盐酸的挥发性不需盐酸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正确;
B、浓硫酸的脱水性需要浓硫酸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
C、硝酸的氧化性需要硝酸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
D碳酸的不稳定性指的是碳酸能够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性质,是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故选A。
5.B
【详解】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反应,生成盐和水;
金属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氢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与稀盐酸不反应;
故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①②③;故选B。
6.B
【详解】①硫酸和盐酸均显酸性,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正确;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微观上,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
③将两瓶浓溶液敞放在空气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错误;
④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正确。
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故选B。
7.AB
【详解】A、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铜可以溶解在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但盐酸过量后又会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选项税法错误;
D、盐酸具有挥发性,用加热浓缩的方法不能增大盐酸的浓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
8.C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某些盐反应。
【详解】A、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前,属于比较活泼的金属,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B、CuO属于金属氧化物,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符合题意;
C、C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符合题意;
D、CaCO3属于碳酸盐,能与柠檬酸发生反应生成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分析】观察图象可知:二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结合方程式分析消耗的酸、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比及生成的水的质量关系.
【详解】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与盐酸和硫酸分别反应的方程式是:
观察图象可知:二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根据方程式和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可知:生成的水的质量也相等,则D错误,参加反应的盐酸和硫酸的质量比是73:98,B正确;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比是100:106,故C错误,提供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相等,说明碳酸钠完全反应,碳酸钙有剩余,则A错误;
故选B。
10. 脱水 挥发
【详解】(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能把木棒或棉花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结合生成水;
(2)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
11. 氢离子或/ 吸水性
【详解】(1)酸具有通性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石蕊试液在H2SO4溶液中显红色,则该溶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离子是氢离子,故填氢离子。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气体中的水分,所以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故填吸水性。
12. 挥发性 盖好
【详解】浓盐酸和浓硝酸都具有挥发性,因此用后要及时把试剂瓶盖盖上。
13. 碱 H2SO4+CuO═CuSO4+H2O
【详解】(1)根据酸的性质可以知道: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多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以及某些盐反应,故无名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碱;
(2)氧化铜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CuSO4+H2O;
14. 盐 铝或镁或锌或铁 H+ Fe2O3+6HCl═2FeCl3+3H2O
【详解】(1)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1)跟指示剂反应,(2)跟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3)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4)跟某些盐反应,(5)跟碱发生中和反应。图中M应为其中的盐类物质。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和盐酸反应,常用的有铝镁锌铁。
(3)盐酸和碱的反应为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4)铁锈属于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15. 弱
变小
【详解】(1)①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正常雨水的pH比酸雨的pH大,所以正常雨水的酸性比酸雨的酸性弱,故填:弱;
②测量小苏打水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相当于稀释了原溶液,则小苏打的碱性减弱,其pH测量值将变小,故填:变小;
(2)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6.浓硫酸溶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而且浓硫酸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浓硫酸会往杯底方向扩散,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热量及时地扩散,不会造成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密度小,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水远少于浓硫酸并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使水立刻沸腾并飞溅,因此浓硫酸倒入水中水不易沸腾而水倒入浓硫酸中水容易沸腾。
【分析】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而且浓硫酸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结合浓硫酸的正确稀释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浓硫酸溶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而且浓硫酸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浓硫酸会往杯底方向扩散,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热量及时地扩散,不会造成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密度小,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水远少于浓硫酸并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使水立刻沸腾并飞溅,因此浓硫酸倒入水中水不易沸腾而水倒入浓硫酸中水容易沸腾。
17.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B 取7份20mL的1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控制水浴温度为60℃,将A与B放到电子天平上,然后第一份加入一定质量的蒸馏水,然后分别在剩余其他6份溶液中加入等质量pH缓冲液,控制溶液pH分别为8、9、10、11、12、13,这样保证反应前质量相等,当反应开始后,记录天平质量达到某一个相同值时,记录各组所用的时间,得出实验结论。
【详解】(1)装置C中浓硫酸能够阻止B装置在浓硫酸吸收可求长的水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B对实验产生干扰,故填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B。
(2)探究过氢化氢分解的最适pH,实验过程为:取7份20mL的1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控制水浴温度为60℃,将A与B放到电子天平上,然后第一份加入一定质量的蒸馏水,然后分别在剩余其他6份溶液中加入等质量pH缓冲液,控制溶液pH分别为8、9、10、11、12、13,这样保证反应前质量相等,当反应开始后,记录天平质量达到某一个相同值时,记录各组所用的时间,得出实验结论,故填取7份20mL的1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控制水浴温度为60℃,将A与B放到电子天平上,然后第一份加入一定质量的蒸馏水,然后分别在剩余其他6份溶液中加入等质量pH缓冲液,控制溶液pH分别为8、9、10、11、12、13,这样保证反应前质量相等,当反应开始后,记录天平质量达到某一个相同值时,记录各组所用的时间,得出实验结论。
18.(1)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氯化氢气体本身无色,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
(2)小嘉、小禾
(3)HCl+AgNO3=AgCl↓ +HNO3
【详解】(1)小嘉分析认为小禾的猜想是不正确的,理由是: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氯化氢气体本身无色,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所以白雾不可能是氯化氢气体;
(2)一张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敞口的浓盐酸试剂瓶口方,观察到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从而证明小嘉、小禾的猜想是错误的,因为如果白雾只是小水珠、氯化氢气体,不会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将浓盐酸的瓶盖打开后,将内壁涂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罩在瓶口上方,不一会儿观察到烧杯内壁的溶液产生了白色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 +AgNO3=AgCl↓ +HNO3。
19. 挥发 Zn2+/锌离子 反应放出热量,加快盐酸挥发,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反应快速变慢
【详解】(1)打开浓盐酸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2)实验室常用金属锌与稀盐酸来制取氢气,反应前含有的是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后含有的是氢离子、氯离子和锌离子,故其中“”表示的离子是锌离子,其符号为Zn2+;
(3)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越易挥发;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说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加快盐酸挥发,反应速度越快,消耗的盐酸越多;上述结果引起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快速减小,故反应快速变慢。
20. 活塞对应的刻度停到176mL不再移动 80%
【详解】(1)由图可知,试管中的稀盐酸与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试管中压强增大,使得活塞右移,活塞的刻度从最初的0mL右移至176mL后不再变化,说明石灰石和盐酸已反应完。故填:活塞对应的刻度停到176mL不再移动。
(2)当时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由表中数据可知,样品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76mL,合0.176L,根据质量等于密度乘以体积可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解得,即碳酸钙的质量为0.8g,所以有,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0%。故填:80%。
【点睛】本题关键是分析出活塞移动的刻度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根据密度乘以体积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从而除以样品质量可以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