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0 19:1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四部分;满4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三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认识的学生里面,除了少部分 的奇才之外,真正最影响一个人的成就的因素,可能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在于他有多“踏实”。踏实的人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学一样东西,就学得到一样东西。你只要看一门课最开始的时候,讲一些最简单的知识,哪些人可以地听进去,他们未来就算没有什么惊人的成就,也都不会生活得太差。而聪明人往往已失去了耐心,都趴在桌子上睡觉。
但趴在桌子上睡觉,还不算最糟糕的学习状态。我自己也在课上睡过无数次,就我的经验来说,当然什么也没学到,但起码知道没学到东西。更可怕的情况是自我催眠,感觉自己在学,实则空空如也。一种典型的催眠方式,就是用手机把每一页PPT 都拍下来,之后该开小差照样开小差。他们以为自己“学到了”,但无非是在手机里储存了一堆只在考试前才会看一遍的照片而已。有时我会禁止学生照相,但他们还是会把电脑搬到教室里,一边听课,一边噼里啪啦地打字。这样也算很努力。但他们努力把课堂上的内容敲进电脑里,就是为了自己可以更地记不住它们。之所以说这种情况更可怕,是因为他们地把“并没有真的学到什么东西”这件事巧妙地敷衍过去:“反正随时可以再看我的笔记。”
我想,这里面大概也有一种安全感。一个人学东西之所以无法专注,可能就是因为他无法忍受专注在一个点上的感觉。学习一个东西(尤其是简单的、重复的)往往让人焦虑。( ),这样就可以说:“行了,这个我已经懂了。”这是回避焦虑的法宝。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资聪颖 不胜其烦 心安理得 不露声色
B. 天赋异禀 不胜其烦 问心无愧 不露声色
C. 天赋异禀 不厌其烦 心安理得 不着痕迹
D. 天资聪颖 不厌其烦 问心无愧 不着痕迹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可能不在于智商,也不在于努力,而在于他有多“踏实”。
B. 可能不是努力,也不是智商,而是“踏实”。
C. 可能不在于努力,也不在于智商,而在于他有多“踏实”。
D. 可能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是“踏实”。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因此,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
B. 因此,你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才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
C. 因为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因此,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或是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
D. 因此,你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或是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数字化,即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处理等信息技术进行存贮、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和消费等,是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基于文化数字化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我们擘画了民族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和优秀成果享誉世界的美好愿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夯实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国家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数字化是不可绕过的有效路径,这也是在文化领域和文化建设上能够抓住信息革命的一次重要机遇。
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数据超市”“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关键词是实现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文化生产力的要害。信息文明条件下,在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并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化环节中,文化数字化是一条便捷的有效路径,是文化艺术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必然之举,这一点已为国际经验所证实。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我们应该名正言顺地甚至大张旗鼓地提出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创意是生产力的口号。事实上,有了现代化逻辑骨架的文化是真正的生产力,有着现代文明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才是生产力的思想观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才是自在自为的完善的现代学科概念,才能真正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撑。文化数字化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革新和技术应用,还要“由器而道”、以技促道,诉求一种新思维和原初视野。也就是说,文化数字化不仅在于形成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健壮骨骼,更在于推动契合时代特点的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的整体跃升。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当代文化创新的激发器和策源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涵盖了中华文化数据库、国家文化专网、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等领域,意在从供给侧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且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同时还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打通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从而构建起一套由国家主导的文化大数据体系,在文化体系重塑中新被旧所融、旧因新而活,实现彼此所蕴含价值的极大化、“再发现”乃至聚合效应,以文化活力的激发和文化创新意识的增强形成建设文化强国的坚实力量。可见,在文化数字化所形构的原初视野中,文化数据因关联而焕发出整体性的文化力量,从根本上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水平,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强国建设赋能。
(摘编自范玉刚《以“文化数字化战略”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材料二:
数字网络下的远程合作,使人们得以互相沟通连接,不同的声音得以释放和传播,数字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多样。加快文化数字化发展,就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数字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海量数据,其中包括文化产品供给端和消费端的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文化消费市场的消费趋势,将极大增强供给端的生产指向性。对供给端来说,洞悉消费者文化产品需求的精准度,根据数据进行小规模、个性化、智能型。订单式的生产,再利用消费数据对供给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产品的价值,并确保文化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受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条件、社会分工等因素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在区域、行业之间存在差异,这导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存在较大差别。一直以来,因地理区隔造成文化需求不均衡的现象较为显著。进入数字时代,数字鸿沟又进一步加大了既有差距。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前应积极以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使高品质文化资源通过新型数字文化消费渠道与人们的精神需求对接。比如,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升级,探索公益电影多样化供给方式,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加强面向困难群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等。
文化消费是人们建构自我身份和获得社会认同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当前,越来越多富含中国文化元素的本土产品在文化消费市场中的需求逐步攀升,更多人愿意为本土化的品牌和内容付费。为了进一步发挥文化消费在增强认同、凝聚人心等方面的带动作用,要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全面梳理中华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科学分类和规范标识,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力,为内容创造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宝库和多样的灵感源泉,增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摘编自魏鹏举、魏西笑《文化数字化带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
4. 下列关于“文化数字化”的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文化数字化是以文化创意为内容载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的有效路径。
B. 文化数字化与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等学科一起,主要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思想支撑。
C. 文化数字化可以让文化保持健康而有活力的发展态势,也可以推动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整体跃升。
D. 文化数字化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让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一体化,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机遇,推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是重要手段。
B. 文化数字化战略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构建文化大数据体系,以整体性的文化力量,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水平。
C. 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了文化产业数字化,对文化消费市场的消费趋势、供给端生产的指向都具有极强的引导性。
D. 文化数字化战略通过文化消费扩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力,增强了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
6.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化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中国网络作家村”既提供创作环境,也致力于打通从网络文学创作到数字出版再到IP衍生服务的路径,为网络作家创作创造条件。
B. 丝绸服饰制造企业通过设计生产、运营、营销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了解消费者需求,实现了丝绸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C. 故宫《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以“行走的故宫文化”为主题,将传统绘画与数字技术融合,对经典画作进行了创意诠释。
D. 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因著名建筑师设计建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而激活城市经济,成为风靡全世界的旅游胜地。
三、文言小题(每题2分共七题)
7. 下列加点字实词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自夸,夸耀抑本其成败之迹原本
B.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衡量屈平属草稿未定撰写
C. 致万乘之势导致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
D.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护争宠而心害其能害怕
8. 下列加点字虚词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B. 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D.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蒙故业,因遗策
9. 下列句子中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乃令张仪详去秦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B.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余威震于殊俗
C. 赢粮而景从厚币委质事楚
D.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
10.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 才能不及中人
C.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D. 逸豫可以亡身
11. 下列加点字活用方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包举宇内 ②追亡逐北 ③以弱天下之民 ④举贤以自佐 ⑤厚币委质事楚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⑧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⑨同生死,轻去就 ⑩外连衡而斗诸侯
A. ①②⑤/④⑧/③⑥⑩/⑦/⑨ B. ①⑤/②/③⑥⑩/④⑦⑧/⑨
C. ①②⑤/④⑧/③⑥⑩/⑦⑨ D. ①⑤/②/③⑥⑩/④⑦/⑧/⑨
12. 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
C. 聚之咸阳 D.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3. 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此句中“称物芳”是指《离骚》中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或用以喻君王,或用以自喻。
B. 《服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赋作,为贾谊谪居长沙时所作。此赋借与服鸟问答抒发自己忧愤不平的情感,并用老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来自我解脱。
C. 以养“士”著称的“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春申君黄歇、楚国的孟尝君田文。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材料二: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徵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建功立业
B. 夫子何为不豫忧伤
C.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约略
D. 易服色,法制度法律
15.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将之荆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 王其庶几召我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C. 贾生志大而量小会盟而谋弱秦
D.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以勇气闻于诸侯
16.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B.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C.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D.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17.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贾谊“不能自用其才”的一组是()
①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②优游浸渍而深交之
③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 ④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⑤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⑥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A. ①③⑥ B. ③④⑥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贾谊论》中,作者用孔子、孟子的事例意在说明像他们这样努力勤勉、自爱其身,还不能得到重用,那才可以说是没有遗憾。
B. 《贾谊论》中,作者在文中批评贾谊不善于静待时变,自我摧残,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C.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贾谊年少气盛,得罪了朝中权贵,后来文帝也认识到了贾谊的错误,就疏远了他。
D. 苏轼对贾谊的遭遇既同情惋惜又批判否定。从君主的角度来看,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从贾谊的角度来看,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
1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五、古代诗歌阅读(共两题6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注]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唐末黄巢之乱。
2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的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居所破旧”,后者作“缺少”讲。
B. 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C. 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直抒胸臆,以长辈的身份语重心长地鼓励弟侄。
D.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1. 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六、名篇名句默写(12分)
2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2)______ ,蝉蜕于浊秽。《屈原列传》
(3)______,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4)《国风》好色而不淫,______。《屈原列传》
(5)蹑足行伍之间,______。《过秦论》
(6)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屈原列传》
(8)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过秦论》
(9)《过秦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 。
(10)《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屈原的文章,认为屈原的文章意旨博大、含意深远的两句是“______ ,举类迩而见义远”。
(11)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______。《过秦论》
(12)______,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司马迁)
七、现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 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3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2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 “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 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 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 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24.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5.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八、语言运用
2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却容不了当权派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A. ②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④⑥
27. 根据材料描述,下列横线处对应《红楼梦》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在小说《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一位姑娘感慨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她是 ① 。有一位姑娘的屋子,王熙凤特地叮嘱“断乎抄检不得”,她是 ② 。在宝玉的怡红院,有位姑娘“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双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她是 ③ 。
A. 贾迎春 林黛玉 晴雯 B. 贾探春 薛宝钗 晴雯
C. 贾惜春 薛宝钗 袭人 D. 林黛玉 贾探春 袭人
九、作文(60分)
2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息对“美”的追求,汉字“美”字,从羊,从大,从字形溯源来看,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
古今中外,不乏对美的阐释。子曰:“里仁为美。”郑玄注曰:“里者, 民之所居也。居于仁者之里,是为善也。”西方新柏拉图主义对美的阐述为“美在于一件事物的完善,只要那件事物易于凭它的完善来引起我们的快感”,那就是美的。俄国美学家、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费孝通也曾提出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
美既涉及自身审美体验,也在协调主体间、主客体间的关系,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与美相遇,是美让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富有意义。请结合自身体验, 围绕“与美相遇”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及简析
  以下是对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 2024 - 2025 学年高二上学期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的答案及简析:
  1.答案:C
  简析:“天赋异禀” 强调上天赐予的奇特天赋,比 “天资聪颖” 更宏观,且与后文 “智商” 搭配更合适;“不厌其烦” 体现踏实的人有耐心,“不胜其烦” 则表示厌烦;“心安理得” 侧重于自以为事情合理而坦然,“问心无愧” 强调反躬自问无惭愧之处;“不着痕迹” 符合巧妙敷衍的语境。
  2.答案:D
  简析:原句 “在于他有多‘踏实’” 中 “在于” 与 “因素” 搭配不当,应改为 “是”,且按照逻辑应先先天因素 “智商”,再后天因素 “努力”“踏实”。
  3.答案:A
  简析:前语境提到学习时的焦虑与专注一个点的感觉,“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 与之衔接紧密,解释了焦虑原因,且 “因为” 表原因符合逻辑;根据认知顺序,应先 “纵观大概” 再 “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且后语境 “这样就可以说……” 与 “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 衔接更自然。
  4.答案:B
  简析:文中说文化经济学等学科不仅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思想支撑,还能夯实经济基础,B 选项表述不全面。
  5.答案:D
  简析:原文是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扩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效力,而不是文化消费本身,D 选项扩大了范围。
  6.答案:D
  简析:A 选项侧重网络作家村的创作条件;B 选项侧重丝绸企业的生产定制;C 选项侧重绘画数字化;D 选项体现了文化创意(古根海姆博物馆)对城市经济的促进,有力支撑了 “文化是生产力” 的观点。
  7.答案:D
  简析:“爱” 应解释为 “吝惜”,“害” 应解释为 “嫉妒”,所以 D 选项实词解释全都不正确。
  8.答案:C
  简析:A 项 “于” 分别为 “从”“比”;B 项 “之” 分别为 “这类”“代天下”;C 项 “为” 均表被动;D 项 “因” 分别为 “趁机”“沿袭”。
  9.答案:B
  简析:A 项 “详” 同 “佯”;C 项 “景” 同 “影”,“质” 同 “贽”;D 项 “从” 同 “纵”,“乡” 同 “向”,B 选项无通假字。
  10.答案:D
  简析:A 项 “山东” 古义为崤山函谷关以东,今义为山东省;B 项 “中人” 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中间人;C 项 “从容” 古义为委婉含蓄,今义为悠闲自在;D 项 “逸豫” 古今义均为安逸享乐。
  11.答案:D
  简析:①⑤名词作状语,②动词作名词,③⑥⑩使动用法,④⑦形容词作名词,⑧形容词作动词,⑨意动用法。
  12.答案:B
  简析:例句 “于” 表被动;A 项为状语后置句;B 项 “见” 表被动,与例句句式相同;C 项为省略句;D 项为判断句。
  13.答案:C
  简析:“齐国的春申君黄歇、楚国的孟尝君田文” 错误,应是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14.答案:A
  简析:B 项 “豫” 应解释为 “高兴”;C 项 “略” 应解释为 “占据”;D 项 “法” 应解释为 “制定”。
  15.答案:D
  简析:A 项 “之” 分别为 “到,去”“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项 “其” 分别为 “语气词,表揣测”“代词,他们的”;C 项 “而” 分别为 “表转折”“表顺承”;D 项 “以” 均为 “凭借”。
  16.答案:A
  简析:“天子不疑” 与 “大臣不忌” 句式相同,应断开,“吾之所欲为” 是一个整体,不能断开,所以选 A。
  17.答案:B
  简析:③“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 表现贾谊不能等待时机;④“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体现他不善于在困境中生活;⑥“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表明他不能自我调节,这三句都体现了贾谊 “不能自用其才”。①是苏轼观点,②⑤是苏轼评价,均不是贾谊的做法。
  18.答案:C
  简析:文中并未提及文帝认识到贾谊的错误,是绛、灌等人诋毁贾谊,文帝听信谗言才疏远他。
  19.答案:
  (1)这也是不善于在困境中生活啊!谋划一次没被采用,怎么知道以后再也不会被采用呢?
  (2)(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
  简析:(1)“是…… 者也” 为判断句,“见用” 为被动句,翻译时要注意。(2)“藩篱”“却” 要准确翻译。
  20.答案:A
  简析:首句第一个 “穷” 指处境窘困,不是居所破旧。
  21.答案:①颈联写窗外竹子影子在书桌上摇曳,泉水声传入砚池,“竹影”“泉声” 表现弟侄书房环境清幽高雅。②在战乱环境下,此景体现弟侄静心读书的心境。③诗人借此赞美弟侄勤勉好学、专注求学的态度。
  简析: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 “竹影”“泉声” 的作用,再结合人物心境和诗人情感进行阐述。
  22.答案:
  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②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③奋六世之余烈
  ④《小雅》怨诽而不乱
  ⑤而倔起阡陌之中
  ⑥履至尊而制六合
  ⑦谗谄之蔽明也
  ⑧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⑩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信而见疑
  简析:准确记忆并书写名篇名句,注意易错字词。
  23.答案:CD
  简析:A 项 “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错误,小说中 “我” 不是作者;B 项 “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不准确,主要是表达喜爱之情;E 项 “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错误,主要是表现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
  24.答案:①喜欢读书,待人礼貌。从与 “我” 谈书及交流时的表现可知。②饱受苦难,热忱坚强。儿子被炸死仍积极生活。③真诚善良,敢于信任。留下电话号码与 “我” 交流。④厌恶战争,热爱生活。在战争中坚持读书交流。
  简析:从文中人物的言行、经历等方面概括性格特点。
  25.答案:①线索集中,便于贯穿全文。以电话连接两人故事。②想象自由,便于结构安排。未见面通过电话交流,情节有想象空间。③抓住语言,便于刻画人物。电话交流展现人物性格。④首尾呼应,形成情节落差。开头因电话结缘,结尾因电话中断。⑤控诉战争,揭示小说主题。电话的中断体现战争的残酷。
  简析: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分析 “电话” 的作用。
  26.答案:D
  简析:先 “有感便发” 再 “不平则鸣” 符合逻辑;先 “冠绝一时” 再 “流芳百世” 符合时间顺序;“见容不了当权派” 表被动,符合语境。
  27.答案:B
  简析:根据抄检大观园情节,探春有 “自杀自灭” 的感慨;宝钗屋子未被抄检;晴雯在怡红院有激烈反抗行为,所以选 B。
  28.答案:略
  简析: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需围绕 “与美相遇”,结合自身体验,可选择自然、人性、文化等方面的美进行写作,文体不限,注意立意和写作手法。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不是才能难得,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可惜啊,贾谊虽然能够做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则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则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我看过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实行了,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他?他遇到了汉文帝这样的明君,还因为得不到重用而忧郁地死去。照这样说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联络。君子想要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尽心尽力啊!孟子离开齐国时,在边界上的昼地住了三晚才离开,还说:“齐宣王也许还会召我回去。”君子不忍心抛弃他的国君,感情又是这样的深厚啊。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呢?”孟子回答:“当今世上,要行王道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高兴呢?”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啊。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信任,然后才知道天下果然不能够有什么作为,这才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他自己不能利用汉文帝啊。
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交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老部下,他们这种君臣之间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个早晨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张,也太困难了。作为贾谊来说,应该上面取得君主的信任,下面取得像周勃、灌婴一班大臣的支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怀疑,大臣们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我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哪有在谈说时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的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烦闷,心绪不宁,表露出退隐的思想。后来,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是不善于在逆境中生活啊,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情势的变化,却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华有余而见识不足啊。
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因此不是聪明通达、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平民百姓中起用了王猛,不久就把他的旧臣全部撤去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不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么?我深切悲叹贾谊的志向不能实现,所以详尽地评论了他。这也是为了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要了解这类人有洁身自爱的操守,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立身处世啊!
材料二:
自从屈原沉入汨罗江之后一百多年后,汉代贾生,做长沙王太傅,经过湘水,赋诗凭吊屈原。
贾生的名字是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就以能诵读诗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的时候,听说他是一个这样优秀分人才,就征召他,安置在自己门下,非常看重喜爱他。孝文皇帝登基之初,听说河南太守吴公治理治下天下第一,过去曾经和李斯同乡,所以就曾经跟随李斯学习并侍奉他,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进言推荐贾生,说他虽然年轻,但非常熟稔诸子百家的书籍。文帝就征召贾谊担任博士。
那时候贾谊二十多岁年纪,在博士中年龄最小。每每有诏令下来让大家评议,那些老先生们还都不能应对的时候,贾谊已经都为其做了对答,每个人都觉得贾谊的应对就是自己想说的。诸生在这时候就认为贾谊的能力不是自己能及得上的。孝文帝非常喜欢他,越级升迁他,一年时间里,就升迁到了太中大夫。
贾生认为从汉朝兴起到孝文皇帝已经二十余年了,天下太平安和,所以应当更改正月初一的日子,改换服色,制定新的制度,确定官名,再兴礼乐,就全部起草厘定这些事情们的礼仪模式和相关法度,颜色推崇黄色,印章官名更改为五个字,重新确定官职名称的时候,全部更换秦时的法度。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让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各种律令的更定,等到诸列侯全部就国之后,他们说都是自从贾谊发起的这些事。在这时候,天子廷议让贾谊担任公卿。绛、灌、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担心害怕他,就诽谤贾谊说:“贾谊是洛阳的人,年纪轻,学识浅,只想揽权任事,必定会使各种朝事复杂混乱。”此后,天子也开始疏远贾谊,不再采用贾谊的建议,就让贾谊去担任长沙王的太傅。
贾生辞行之后,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潮湿,自以为恐怕寿数不长了,又加以被贬离开,心情很不好。等到渡过湘水,作了一篇赋来祭吊屈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