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寥廓[liáo] 包扎[zā] 隽永[juàn] 博闻强识[zhì]
B.脂肪[zhī] 采撷[xié] 忸怩[ní] 木讷[nè]
C.契阔[qiè] 峥嵘[zhēng] 惆怅[chòu] 乍暖还寒[hái]
D.洪涛[tāo] 慰藉[jiè] 脂膏 [zhī] 尴尬[gāng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凋榭 厮打 磕磕绊绊 弹冠相庆 B.博弈 张皇 各行其事 过犹不及
C.苍茫 子衿 何时可掇 羽扇纶巾 D.遒劲 潦倒 蛛丝蚂迹 众志成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虽然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域,对年味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在怀旧的情绪与传统的大旗下,扫房、写春联、办年货、放鞭炮、拜财神……这些仪式都被归到了年味儿的范畴。
B.根据调查显示,今年的红包大战在参与人群的结构上显现出新的特征:最爱发红包的居然不是一、二线城市,而是三线城市。网络红包在地域上,向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蔓延。
C.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但在实际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这多少与领导干部责任缺失有关。
D.对生命的重视程度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是政府的义务,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现危险,是否不以民为本?是否不以生命至上关乎着政府的公信力。
4.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规模相当大的百货商场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B.(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车。
D.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歌大多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树立了“建安风骨”。
B.词是产生于唐,兴起于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子”或者“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诗余等。
C.《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她善于从大事件入手,反映时代本质。
D.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他是中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二、文言小题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枉用相存 存:问候,探望 B.但为君故 故:缘故
C.山不厌高 厌:讨厌 D.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
三、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节选自韩愈《师说》)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元和十四年(819)进士。未中进士时,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后来柳宗元不断地对他进行帮助。
7.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
D.以为狂人。 以为:认为。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皆出于此乎? 环顾其中
B.则群聚而笑之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幸见取
D.小学而大遗 又挈挈而东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B.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C.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D.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B.《师说》选文第一段连用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C.柳宗元在文中,说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他那些自谦之词,是对韦中立的“欲相师”婉言谢绝。
D.柳文用谐谑之语,举韩愈之例,否定师道,内里隐含无比的悲凄和沉痛,也隐含着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李 白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12.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
B.诗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一个“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C.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作者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
D.此诗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13.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4.古诗默写。
古诗文中,与酒有关的句子不胜枚举。曹操在《短歌行》中写到,“①,忧思难忘。何以解忧?②”;杜甫在《登高》中通过“③,④”,表达因病断酒后,悲愁难以排遣的苦恨;无独有偶,苏轼也在赤壁多次借酒抒怀,例如,“人生如梦,⑤”,“驾一叶之扁舟,⑥”。
《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⑦”。踮起脚远望,也“⑧”。故不积跬步,“⑨”。
五、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蟀爷
聂鑫森
这一群上了年纪的虫友常常聚会的地方,是关圣殿旁的“常乐居”小茶馆。
这小茶馆有年月了,旧式砖木结构,两层楼,门脸不大。但横匾和门联却是名人书写和镌刻的。联语云:“常以知足为乐;乐因荣辱如常。”小茶馆似乎力拒“时尚”,盛夏不用空调不用电扇,用的是旧时代店铺常见的“布扇”,带轴的横幅厚帆布悬挂半空,一绳系轴,由人手拉着来回晃动生风。冬天只在一楼的厅堂正中央生一炉炭火,热力四射,畏寒的坐一楼,喜欢凉润的上二楼去。
老板叫常青松,五十多岁,脸上总浮着热情的笑。
还有七八天,就要过春节了。虫友们围坐在二楼临窗的八仙桌边。桌子中间,相挨相靠的是几只鸣虫葫芦,里面蓄的是蝈蝈。
“多少日子没见蟀爷了,想他哩。”
“若是蟀爷在,他的蟋蟀叫得最有灵性。”
蟀爷应邀到青海“西北京剧团”协助排戏去了,入秋后走的,一眨眼就快半年了。
蟀爷是虫友们为他起的尊号。他叫武长林,是京剧团“郝(寿臣)派”名净(花脸),扮相、唱功、做功都有过人之处,可说是名震江南。六十岁时,他坚决要求退休,为的是年轻人已经脱颖而出了,得让他们有更多更重的戏份,他不能老挡在前面,应该高高兴兴地让道。
蟀爷业余喜欢玩虫,但情有独钟的是蟋蟀。他觉得能从蟋蟀高低、粗细、长短的叫声里,听出花脸唱腔韵味。夏虫、秋虫都好养,养冬虫不容易。蟀爷擅长养过冬的蟋蟀,既可磨砺自己的耐性,又能体现自己的智力,故而乐此不疲。
蟋蟀是夜鸣昼不鸣的,蟀爷夜晚要登台唱戏,没法子听。他就训练蟋蟀只在白天鸣叫,方法是每夜将盛虫葫芦放在稍冷的地方,使其收拢翅膀而噤声,持续数日便能改其习性,遇暖而鸣。
蟀爷退休后,清早去公园练嗓、打拳、清唱几段戏文。早饭后,就乐呵呵地去“常乐居”,和虫友们喝茶、聊天。冬天的日子,蟀爷一进门,大家就听见他怀里蟋蟀的叫声了,然后叫声沿木楼梯而上,来到八仙桌边。
蟀爷坐下来,从怀里掏出葫芦,放在自己的面前,蟋蟀的鸣叫声宽厚、雄浑、悠长。
“有点儿像我的嗓音吗?”“真像。它无疑是蟋界的名净!”
蟀爷哈哈大笑。待蟋蟀不叫了,他又把葫芦塞入怀中。暖一暖后,鸣叫声又朗然而起,于是再把葫芦搁到桌上。
蟀爷说:“人之冷暖与虫之冷暖,能合而为一者,称为化境,你们说是不是?”
优哉游哉,五年过去了。
这是个秋天的上午。蟀爷到十点钟的时候,才走进“常乐居”的二楼。他站着向大家拱拱手,说:“我来向各位爷辞行。我的一个学生在青海‘西北京剧团’当团长,亲自登门请我去协助排练《野猪林》,以便参加北京举行的‘全国迎新春京剧大赛’。学生还在我家里哩。吃过中饭,我们就去飞机场了。忙完这段日子,我就回来。再见!”
蟀爷双眼发潮,念了句京白:“各位爷保重,洒家——去——了。”
楼上楼下,响起一片叫好声。
蟀爷去了青海,让大家很惆怅。幸而蟀爷得便时,常会在某个上午,打手机到“常乐居”来。他告诉虫友们他还回不来,还得协助排练《赛太岁》《法门寺》《捉放曹》等“郝派”名剧……
有虫友问:“蟀爷,你掏出葫芦凑近手机,让我们听听蟋蟀的叫声。”
蟀爷说:“我确实把蟋蟀带去了,可我忙得没时间饲养,只好把它们放了……对不起。”
常青松提着大铜壶,笑吟吟地来为虫友们续水。
“常老板,可有蟀爷回湘潭的消息?”
常青松说:“下面有个茶客,是蟀爷的邻居。他刚才告诉我,蟀爷不回湘潭过春节了。”
“为什么?”
“因为‘西北京剧团’获了大奖,人气极旺。那里的戏迷强烈要求,在春节期间搞个演出旬。听说蟀爷还要‘出山’,演《飞虎梦》的牛皋、《除三害》的周处。”
“蟀爷恐怕要元宵节后才能回来了。”
“那也未必。听说‘西北京剧团’元宵节后,要去香港、澳门演出,蟀爷能不去?”常青松说。
有人问:“蟀爷就不玩蟋蟀了?”
常青松答道:“弘扬国粹京剧是大道。玩虫呢,虽是国粹,但只能算小技。蟀爷不会舍大道而重小技。”
“那是。不过呀,我们觉得蟀爷呀,大道小技都舍不得!”
15.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虫友们在“常乐居”小茶馆的谈话,从侧面反映出本篇小说主人公“蟀爷”超凡脱俗的为人品性和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B.蟀爷养蟋蟀除了因为好玩;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更多是出于揣摩学习的目的。正因如此,作为京剧团的名净,蟀爷的演技能够高人一筹。
C.退休之后,蟀爷对京剧的酷爱其实并未消减。为协助学生排演节目,他远赴青海。可看出他始终胸怀京剧事业,渴望为京剧事业奉献余热。
D.小说在情节安排上主要采用了倒叙手法,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有助于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小说深刻弘大的主题。
E.小说将故事发生地点集中在小茶馆“常乐居”,通过茶客、老板之间的对话,真实反映了一个老艺术家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对老艺术家的赞美。
16.文章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7.小说着力刻画了“蟀爷”这个人物,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分析。
18.有人说,小说中“常乐居”小茶馆老板“常青松”纯属一个多余人物,完全可以不去写他。对于这个看法,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六、语言文字运用
19.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
①因为全球海洋目前的健康指数的总平均分数,只不过刚到60分及格线而已。
②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海洋危机的到来将近在眼前。
③连无人居住的南太平洋贾维斯岛附近的海水也不过才
④按照食物来源、生物多样性和水质清洁程度等10项标准各自评分,非洲塞拉利昂附近的海洋总分仅有36分。
⑤如果海洋是一个小学生,她的家长实在应该从现在开始为她的前途担心了。
答:
七、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说:“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大家辛苦了。”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世界,我们应该向所有的劳动者致敬。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围绕“平凡的劳动者”这一主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及简析:
1.答案:C
简析:“契阔” 的 “契” 应读 “qì”,“乍暖还寒” 的 “还” 应读 “huán”。A、B、D 选项中字音标注均正确。
2.答案:C
简析:A 项 “凋榭” 应写作 “凋谢”;B 项 “各行其事” 应写作 “各行其是”;D 项 “蛛丝蚂迹” 应写作 “蛛丝马迹”。C 选项没有错别字。
3.答案:A
简析:B 项 “根据调查显示” 句式杂糅,可改为 “根据调查” 或 “调查显示”;C 项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成分残缺,应在 “必然” 后加上 “要求”;D 项 “是否不以民为本” 否定失当,应去掉两个 “是否不” 中的 “不”。
4.答案:D
简析:A 项 “不可开交” 形容无法摆脱或结束,不能用于形容人多,此处使用不当;B 项 “巧夺天工” 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使用对象错误;C 项 “同心同德” 是褒义词,用于小偷身上不恰当;D 项 “天马行空” 比喻思想行为无拘无束,也形容文笔超逸流畅,用来形容文章合适。
5.答案:C
简析:茹志鹃通常从生活小事入手反映时代本质,而非大事件,C 选项表述错误。A、B、D 选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均正确。
6.答案:C
简析:“山不厌高” 中 “厌” 的意思是 “满足”,而不是 “讨厌”。A、B、D 选项对词语的解释正确。
7.答案:D
简析:“以为狂人” 中 “以为” 应解释为 “把…… 看作”,而不是 “认为”。A、B、C 选项对词语的解释正确。
8.答案:C
简析:A 项前一个 “其” 表推测,后一个 “其” 指自己;B 项前一个 “之” 指他们,后一个 “之” 为助词 “的”;C 项两个 “乃” 都表转折,意为 “竟然”;D 项前一个 “而” 表转折,后一个 “而” 表修饰。
9.答案:D
简析:根据句子意思和语法结构,“固无取” 作 “卜” 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取” 作 “有” 的宾语,其后断开,“人师” 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应选 D。
10.答案:D
简析:柳宗元并非否定师道,而是批评当世不事师的现象,D 选项理解错误。A、B、C 选项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
11.答案:
(1)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判断句,“…… 者,…… 也” 表判断;“所以” 表示 “用来…… 的”;“受” 通 “授”)
(2)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钝。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会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吧?(“圣”“愚” 为形容词作名词;“所以” 为 “…… 的原因”;“其” 表推测)
(3)(箫声)使深谷中潜藏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舞”“泣” 为使动用法)
12.答案:B
简析:诗以 “我觉秋兴逸” 的 “逸” 字奠定了全诗豪放、旷达的基调,而非 “悲” 字,B 选项错误。A、C、D 选项对诗歌的分析正确。
13.答案:
①乐观、旷达。诗人开篇以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一扫传统悲秋情绪,直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接着描绘秋日美景为 “秋兴逸” 作注脚,体现出诗人和友人的乐观旷达。
②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愁绪。诗中先写宴别场景,后以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表达离别后对友人的思念,在欢乐的宴别中蕴含着离别的惆怅。
14.答案:
①慨当以慷
②唯有杜康
③艰难苦恨繁霜鬓
④潦倒新停浊酒杯
⑤一尊还酹江月
⑥举匏樽以相属
⑦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⑧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⑨无以至千里
简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能力,需准确书写,注意易错字,如 “慨”“慷”“鬓”“潦”“尊”“酹”“匏樽”“须臾” 等。
15.答案:CE
简析:A 项 “超凡脱俗的为人品性” 有拔高之嫌;B 项蟀爷演技高并非主要因为养蟋蟀,且两者无必然因果关系;D 项小说采用顺叙,且主题称不上 “弘大”。C、E 选项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恰当。
16.答案:
①刻画了传统而古朴的环境特点,如旧式砖木结构、名人书写镌刻的横匾门联等。
②交代人物活动场所,为下文虫友们在茶馆谈论蟀爷及蟀爷热爱京剧等情节做铺垫,引出相关对话。
17.答案:
①弘扬国粹,甘于奉献:放弃玩虫小技,远赴青海协助学生排演京剧。
②演技高超,有意让贤:扮相、唱功、做功过人,六十岁主动退休让道。
③热爱生活,富于情趣:擅长养过冬蟋蟀,训练其白天鸣叫,追求人虫 “化境”。
④直爽乐观,重视情感:常与虫友喝茶聊天、辞行,在青海还打电话给虫友。
18.答案:
观点一:常青松不是多余人物。理由如下:
情节上,他是故事的见证者和线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如为虫友续水时传递蟀爷的消息。
人物形象上,对蟀爷起到陪衬作用,突出蟀爷形象。
主题上,通过他的回答揭示小说主题,使主题更鲜明。
观点二:常青松是多余人物。理由如下:
情节上,小说主要围绕蟀爷展开,他的情节关联不大。
人物形象上,不影响蟀爷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
主题上,结尾用他的评价揭示主题显得生硬,与前文联系不紧密。
19.答案:⑤①④③②
简析:⑤句总提海洋前景令人担忧,应为首句;①句解释原因,承接⑤句;④③句列举具体例子,③句中 “也不过才” 表明其在④句后;②句 “这一趋势” 指代③④句内容,作结。
20.例文及简析:
例文:《平凡之光,照亮世界》
文章开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引出平凡劳动者这一主题,点明他们如繁星照亮世界,总领全文。接着分别从城市守护者、生活传递者、出行保障者三个方面,以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为例,详细阐述了平凡劳动者的工作内容、辛苦付出和重要价值,体现他们的平凡与伟大,使文章内容充实。然后强调平凡劳动者贡献巨大,呼吁社会尊重关爱他们,如提高待遇、改善环境等,具有现实意义。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向平凡劳动者致敬,呼吁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升华主题。
立意:文章围绕 “平凡的劳动者” 主题,通过描述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工作,赞美他们的伟大,体现劳动的重要性,呼吁尊重和关爱劳动者,符合题目要求,立意积极。
翻译:
(一)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节选自韩愈《师说》)
(二) 二十一日,宗元写: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