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商丘市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1 08:1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商丘市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谁要是看轻了这个中心任务,谁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革命工作人员。我们的同志如果把这个中心任务真正看清楚了,懂得无论如何要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那末,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同志们,那时候,我们号召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能够不能够呢?能够的,完全能够的。
在我们的工作人员中,曾经看见这样的情形:他们只讲扩大红军,扩充运输队,收土地税,推销公债,其他事情呢,不讲也不管,甚至一切都不管。比如以前有一个时期,汀州市政府只管扩大红军和动员运输队,对于群众生活问题一点不理。汀州市群众的问题是没有柴烧,资本家把盐藏起来没有盐买,有些群众没有房子住,那里缺米,米价又贵。这些是汀州市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十分盼望我们帮助他们去解决。但是汀州市政府一点也不讨论。所以,那时,汀州市工农代表会议改选了以后,一百多个代表,因为几次会都只讨论扩大红军和动员运输队,完全不理群众生活,后来就不高兴到会了,会议也召集不成了。扩大红军、动员运输队呢,因此也就极少成绩。这是一种情形。
同志们,送给你们的两个模范乡的小册子,你们大概看到了吧。那里是相反的情形。江西的长冈乡,福建的才溪乡,扩大红军多得很呀!长冈乡青年壮年男子百个人中有八十个当红军去了,才溪乡百个人中有八十八个当红军去了。公债也销得很多,长冈乡全乡一千五百人,销了五千四百块钱公债。其他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成绩。什么理由呢?举几个例子就明白了。长冈乡有一个贫苦农民被火烧掉了一间半房子,乡政府就发动群众捐钱帮助他。有三个人没有饭吃,乡政府和互济会就马上捐米救济他们。去年夏荒,乡政府从二百多里的公略县办了米来救济群众。才溪乡的这类工作也做得非常之好。这样的乡政府,是真正模范的乡政府。他们和汀州市的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是绝对的不相同。我们要学习长冈乡、才溪乡,反对汀州市那样的官僚主义的领导者!
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
(摘自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经济工作,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如果不是从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具体问题出发,而是从抽象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出发,也许有人就会这样说: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苏区打击私商垄断、建立外贸局、调剂局,是“典型的政府干预”。而实际上毛泽东同志是这样指出的:“我们不是说粮食完全专卖,也不是说一千五百万元盐布生意都由政府经管不准商人插手……我们说的做的,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输出粮食和钨砂,输入食盐和布匹。”
如果从教条主义的、左的立场出发,有些人也许就不会懂得马克思主义反对的是“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把资本变成公共的、属于社会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成社会财产。”而如果从教条主义出发,那么,也许另外一些人会说:毛泽东同志在苏区发行公债,那就是在苏区搞资本主义。
如果不是从群众的具体的生活问题谋划我们的经济工作,而是空谈西方的经济学理论,那么,就是忘记了毛泽东同志的这样一段话:“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打不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如果离开了迫切的、具体的群众生活问题,空谈西方经济学理论,幻想着用这种理论指导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不但不会使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反而会丧失真正的铜墙铁壁。毛泽东同志说:“同志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
(摘编自韩毓海《从问题出发——读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认为,要想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那对于他们的切身利益问题,就不能疏忽和看轻。
B.一段时期内,汀州市政府完全不理、不解决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扩大红军、动员运输队成绩很差。
C.马克思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但并不反对将资本变成公共财产,也不反对把个人财产变成社会财产。
D.空谈西方经济学理论并幻想用其指导实际工作,不仅不会取得成效,反而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冈乡扩红、销公债等工作都做得很好,缘于当地政府关心群众,不搞官僚主义。
B.《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经济工作的纲领,它能指导今天的经济工作。
C.毛泽东当年在苏区打击私商垄断等做法,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D.毛泽东不赞同费尽心思的空想,他认为办法和主意应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确定。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中关心群众生活的一项是( )
A.领导广大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斗争,把土地分给农民。
B.建立生产合作社,保障群众的穿衣问题和吃饭问题。
C.发动广大群众,同进攻红色区域的国民党开展斗争。
D.发展经济生产和对外贸易,保障工农劳动者的利益。
4.材料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除对比论证外,两则材料所用的论证方法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5.习近平总书记曾就“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新时代“三农”工作可以借鉴材料中的哪些工作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廊道景色新
沈莉红
沿着家乡——三门峡市陕州区温塘村进入黄河廊道,一路向西,一幅早春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呈现出别样的风情。
沿河路边随处可见的杨树在暖阳下静默着,素净、挺拔;花圃里面往日那色彩斑斓的花朵被西北风吹干了,暗淡、深沉;像刷子一样的枯草一丛丛、一簇簇,还未开始萌发,显得苍老、倔强……远处隐隐约约的一片金黄,是迎春花;①一团团云霞似的花朵,是山桃花。
尽管大自然的丹青妙手刚开始着色,公路两侧的洋槐树、杨树、廊道苗圃、草坪还保留着冬日的模样,以暗灰、黛黑、土黄、苍白为主色调,显现出一种空旷悠远的意境,亮色只有黄河岸边的橘红色观光木桥和早开的花朵,我们却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风缓缓吹来,不似冬日那般凛冽,也不似夏日那般炎热,倒融合了春秋季风的所有优点,不会太暖而让人恹恹欲睡,也不会太干燥而吹皱了游人的皮肤。恰到好处的早春的风啊!凉爽宜人,夹杂着黄河的水汽,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
是啊!②黄河抖落冬日的束缚,在暖阳下舒展起来了!
和风吹化了冰凌,唤醒了黄河,黄河水涨起来了,沿路汇聚力量,欢快地奔向东海,浩浩荡荡,一往无前。漂浮在岸边的一艘独木舟起起伏伏,悠闲自在。“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这是金朝元好问在《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里的名句,描绘出了三门峡的雄险。陕州区生态廊道的黄河水流势则较缓,潮平岸阔,波光粼粼,倒让我们想起了曹孟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名句,胸怀一下子开阔起来,新春的希望在心底潜滋暗长。
天是湛蓝的,宛若一块温润的玉,没有一丝杂质,你看上一眼,便会爱上这方治愈系的风景,久久不愿移开眼睛。就这样凝视着,放空自己,疲累的双眼竟然清亮起来。
蓝蓝的天空是仙女的衣裙吧!水波动荡,那就是仙女的裙带飘飘!水天一色无津涯,相互辉映,心似浪花一朵,从遥远的昆仑山走来,向东海奔去。从大禹治水到秦时明月汉时关,再到万里黄河第一坝,让人浮想联翩。九曲黄河,似不羁的野马,在平原上驰骋,哺育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③母亲河是温柔的,所到之处树木阴阴,稻米飘香;母亲河是严厉的,用一次次磨难锻造民族脊梁;母亲河也是博大的,容纳百川成滔滔之势向前去;母亲河更是美丽动人的,在新世纪焕发新颜风姿绰约。
吟咏黄河的诗歌不胜枚举。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悲壮,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恢宏浩大;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波澜壮阔,到“山河表里潼关路”中对古关隘险要地势的描写,再到抗日战争时期“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歌曲的慷慨激昂……我们看到了黄河的波涛汹涌、气概非凡,看到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也看到了中国人众志成城抗击每一次磨难所产生的巨大力量,更看到了和黄河一起激情澎湃奔向新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的由衷热爱。
沿廊道西行,穿过鹅卵石铺就的小路,细白沙池子里,孩子们玩得正开心,足球场地上两组队员激战正酣,三三两两骑自行车强身健体的人沿河道飞驰而过,几只鸟儿掠过黄河水面直冲云霄。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艳阳下,在黄河岸边,在沿河公园里,放松身心的人们,谈古说今,或赋诗一首,抑或高歌一曲。即使只是静静地望着新春美景,也能让灵魂得到滋养。回顾过去,诉说当下,展望未来,在蓝天碧水间,更有一番情趣。
“哦!是白蒿!”身边石缝处长得像胡萝卜叶子,灰白色,上面有细细茸毛的植物,正是白蒿!我们为这抹新春的颜色而惊喜。黄河岸边几处绿油油的水草,向阳处新拱出地面的绿芽,垂柳梢头的点点小米粒一样的黄绿色芽芽,正在游泳的几只水鸭,“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草坪——这不都是黄河生态廊道早春的新景吗?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的美在于一份期待,一抹眼前一亮的惊喜,一种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一股凝心聚力加油干,奔向幸福未来的巨大劲头。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古老的黄河,崭新的黄河生态廊道。有大自然的如花妙笔层层勾勒渲染,在和煦的春风中,在浙浙沥沥的春雨滋润下,黄河廊道的风景一定会更加生动。不久之后,④草绿了,花开了,树青了,黄河水更加气势磅礴了,鸟语花香,莺歌燕舞,风景如画。你不觉得这样的黄河廊道,是充满希望的廊道吗?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点明了时间是早春,地点是三门峡黄河廊道,并以“别样的风情”领起全文,表达了对家乡黄河廊道美景的喜爱。
B.文中写过去黄河廊道残破的景象,包括静默的树、暗淡的花、枯老的草,旨在反衬现在黄河廊道在春风吹拂下的生机勃勃。
C.春风让人神清气爽,天空让疲累的双眼变得清亮,黄河廊道让人感受到美好,作者借此表现了从艰难中站起的心路历程。
D.文章写黄河廊道的美景以及对黄河历史的追忆,是为了展示黄河文化的悠久历史,表达作者对黄河相关古诗词的喜爱。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运用比喻手法,写出山桃花的美好,流露出作者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B.句子②运用比拟手法,表现了黄河由冬季冰封静态到早春流动情态的变化之美。
C.句子③运用排比和比拟手法,展示了黄河作为母亲河的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影响。
D.句子④运用排比和反复手法,写廊道的美景和黄河的气势,春意盎然,充满希望。
8.文中多处引用诗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二、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嘉二十六年,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二十七年六月,上欲伐魏,丹杨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彭城太守王玄谟等并劝之。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谏曰:“我步彼骑,其势不敌。檀道济再行无功,到彦之失利而返。今料王玄谟等,未逾两将,六军之盛,不过往时,恐重辱王师。”秋,七月,是时军旅大起。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初围滑台,城中多茅屋,众请以火箭烧之。玄谟曰:“彼吾财也,何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冬,十月,癸亥,魏主至妨头,使关内侯代人陆真夜与数人犯围,潜入滑台,抚慰城中,且登城视玄谟营曲折还报。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余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七》)
材料二:
王玄谟北伐之必败也,弗待沈庆之以老成宿将见而知之也。兵之所取胜者,谋也、勇也,二者尽之矣。薛安都之攻关、陕而胜也,鲁方平谓安都曰:“卿不进,我斩卿,我不进,卿斩我。”流血凝肘而不退,兵是以胜。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固也张畅谓江夏王义恭曰若欲弃城下官请以颈血污公马蹄。骏听之,誓与城存亡,城是以全。由此观之,拓跋氏岂果有不可当之势哉?勇奋于生死之交,谋决于安危之顷。武帝之所以灭慕容、俘姚泓,骂姚兴而兴不敢动,夺拓跋嗣之城以济师而嗣不敢遏,亦此而已矣。言兵者必死于兵,听言而用兵者,必丧其国。赵括之所以亡赵,景延广之所以亡晋,一也。有国家者,亟正以刑可也。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武陵王骏之守A彭城而固也B张畅谓C江夏王D义恭曰E若欲弃城F下官请G以颈血H污公马蹄。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攻克,与《师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的“下”意思不同。
B.委,舍弃、丢弃,与《琵琶行并序》“委身为贾人妇”的“委”意思不同。
C.以,因为,与《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的“以”意思相同。
D.已,停止,与《劝学》“学不可以已”的“已”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文帝想北伐中原,很多大臣都争着进献计策去迎合宋文帝,想借此获得宠爱,宋文帝对王玄谟颇为看重。
B.沈庆之对比了敌我的兵势,并以檀道济、到彦之北伐失利为例反对北伐;王夫之赞同沈庆之的观点和理由。
C.王夫之认为,从薛安都攻克关、陕地区和武陵王刘骏守城得以保全中可以看出,北魏拓跋氏并非不可阻挡。
D.王夫之认为,空谈战争的人一定死于战争,听信空谈而发动战争的人一定会使国家灭亡,国君应严惩空谈者。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逾两将,六军之盛,不过往时,恐重辱王师。
(2)勇奋于生死之交,谋决于安危之顷。
14.王夫之认为:“兵之所取胜者,谋也、勇也,二者尽之矣。”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王玄谟确实少勇无谋?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相见欢
朱敦儒
秋风又到人间,叶珊珊。四望烟波无尽,欠青山。
浮生事,长江水,几时闲?幸是古来如此,且开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点明时令,描绘出秋风起树叶落的景象,反衬了词人的伤感之情。
B.“四望烟波无尽”一句,写词人放眼四望,江水浩渺,水汽上升如烟,仿佛无边无际。
C.“欠青山”中的“欠”字,既点明了眼前景色的特点,也隐含着美中不足的遗憾。
D.“长江水,几时闲”,不止息流淌的江水,令人联想到杜甫《登高》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来”。
16.本词下阕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近来,在国外留学几年的小刚思乡之情愈发浓烈,常常吟诵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
(2)王老师借用荀子《劝学》中“,”两句,告诫学生要像古代君子那样勤学并反思,避免犯过错。
(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古诗文中有很多写龙的句子,如“,”。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问,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是否应当不止于“揭出病苦”,也要开出药方呢?我们常说,鲁迅的杂文像匕首像投枪,对各种黑暗、腐朽的事物大加击和揭露。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有什么贡献呢?正如赛义德指出的那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首先在于对社会指出不足,使当政者有所修正,而并不在于知识分子亲自参加直接的建设。那么鲁迅到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开出了什么药方呢?
第一味药,就是“立人”。这是鲁迅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就给出的救国之方。这在今天,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教育立国”的主张。是的,这很相似,但是,“立人”的概念内涵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教授和人格的培养,还包括整个民族性格的建立和国家精神的改变。鲁迅的主张是“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不仅针对青少年,( 甲 )。要使民族振兴,先要使民族性格挺立;要使国家独立,先要使国格站立。
第二味药,( 乙 )。对于“拿来主义”的含义,人们也早已A ,不需要做更多解释。需要强调的是“拿来主义”对于国家建设、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今日中国建设发展的重要性。在改革开放的现在,说句“拿来主义”很容易,但是在没开放的时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拿来主义”曾经还被诬为“崇洋媚外”“奴颜婢膝”。其实就是在现在也不是没有问题;现在是另一个极端的问题——“送来主义”盛行,对西方的东西B 。所以,“拿来主义”的神髓和精义要真正掌握,还需火候。
……
①虽然鲁迅的强国药方不是制度或政策,②却是极其重要的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方法论。③唯有具备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方法论方能适应各种情况。④其实鲁迅的思想之丰富深刻,⑤是很多政治家、经济学家都不能望尘莫及的。
18.文中第一段多次使用问句,请简要说明其论证效果。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以“狂风”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手法,要有两个喻体;语意完整,表达流畅;不少于20个字。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五、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学语文教材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部分共推荐了十余部书目,初中阶段有《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等,高中阶段有《乡土中国》《红楼梦》等。有人认为,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人认为,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中没有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还有人认为,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也能提高语文素养,不必指定具体的哪本书。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简析
  以下是对河南省商丘市名校协作体 2024 - 2025 学年高一上学期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的答案及简析:
  1.答案:C
  简析:材料二说 “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成社会财产”,表明马克思主义反对把个人财产变成社会财产,C 选项理解错误。
  2.答案:B
  简析:文中只是说对指导今天的经济工作有现实意义,未提及是经济工作的纲领,B 选项无中生有。
  3.答案:C
  简析:C 选项 “同国民党开展斗争” 不属于关心群众生活方面的内容,A 选项土地革命、B 选项保障穿衣吃饭、D 选项发展经济贸易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4.答案:
  同: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假设论证。材料一以汀州市政府、长冈乡和才溪乡为例,材料二以毛泽东打击私商垄断等为例;且都有假设情况的阐述。
  异:材料一还运用了因果论证,如分析汀州市政府不关心群众生活导致工作成绩差;材料二还运用了引用论证,引用了《共产党宣言》等内容。
  5.答案:
  ①从群众需求出发,解决问题调动积极性。如材料一强调关注群众生活对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重要性。
  ②反对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不盲目照搬理论。材料一反对汀州市的官僚主义,材料二反对从教条主义立场看待问题。
  ③做好调查研究,改进工作方法不脱离实际。如材料二引用毛泽东关于调查的话说明要基于实际开展工作。
  6.答案:A
  简析:B 选项文中写的是早春景象并非过去残破景象;C 选项无 “从艰难中站起的心路历程”;D 选项主要目的不是展示黄河文化历史和表达对古诗词的喜爱,而是赞美黄河廊道美景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7.答案:D
  简析:句子④没有运用反复手法,只是排比。
  8.答案:
  ①表现景色特点,如用元好问、曹操等诗句体现三门峡及黄河的雄险、气概非凡等。
  ②揭示文化底蕴,展示黄河文化历史、民族精神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③丰富文章内涵,增添诗意文化气息,吸引读者。
  9.答案:
  特点:以第一人称 “我们” 为主,偶尔用第二人称 “你”。
  作用: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感,便于抒发情感;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距离;不同人称交替使行文有变化,利于情感表达。
  10.答案:BEF
  简析:“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固也” 主谓宾完整,“也” 表停顿,B 处断开;“张畅谓江夏王义恭曰” 主谓结构,E 处断开;“欲弃城” 动宾结构,“下官” 另起主语,F 处断开。
  11.答案:C
  简析:“勇奋于生死之交” 中 “以” 是 “在” 的意思,“慨当以慷” 中 “以” 无实际意义,C 选项错误。A 选项 “下” 意思不同,B 选项 “委” 意思不同,D 选项 “已” 意思相同。
  12.答案:B
  简析:王夫之认为王玄谟失败是因为少勇无谋,与沈庆之理由不同,且檀道济是无功而返不是失利,B 选项错误。
  13.答案:
  (1)(能力)不会超过前两位将领,军队的气势,也不如以前了,恐怕会使朝廷的军队再次受辱。
  (2)勇气在生死的关头奋发,谋略在形势危急的瞬间决定。
  简析:(1)“逾”“过” 是 “超过”,“重辱” 是 “再次受辱”。(2)注意状语后置句的翻译,“奋” 是 “奋发”,“顷” 是 “瞬间”。
  14.答案:
  无谋:①不同意烧茅屋;②不采纳用马车做营垒建议;③防备疏忽致敌军潜入探情报。
  少勇:魏军强盛时畏惧逃走,损失惨重。
  15.答案:A
  简析:“秋风又到人间,叶珊珊” 不是反衬手法,且词中更多是感慨时光流逝的旷达,不是伤感,A 选项错误。
  16.答案:
  相似:都以流水喻世事,表现人生短暂无奈和旷达态度。
  不同:李白诗风豪放,通过行乐忘却无常;朱敦儒词风沉稳,随遇而安坦然面对。
  17.答案:
  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简析:准确默写,注意易错字 “羁”“博”“知”“栗”“巅” 等。
  18.答案:
  ①针对性强,阐明作者看法。针对知识分子作用疑问引出鲁迅 “药方”。
  ②有问有答,逻辑缜密。先提问再逐步回答,深入论证。
  ③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引发读者思考知识分子责任等问题。
  19.答案:示例一:狂风如同一头愤怒的狮子, 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从田野奔腾而过。 示例二:狂风如发疯的猛兽呼啸而来,又如泛滥的潮水吞没一切。
  简析:符合以狂风为本体,用两个喻体且表达流畅的要求。
  20.答案:甲:而且针对民族和国家;乙:就是 “拿来主义”
  简析:甲处根据前文逻辑补充 “立人” 针对对象;乙处根据后文引出对 “拿来主义” 阐述。
  21.答案:A 耳熟能详;B 照单全收 / 来者不拒
  简析:A 处人们对 “拿来主义” 含义熟悉用 “耳熟能详”;B 处对西方东西不加选择接受用 “照单全收” 或 “来者不拒”。
  22.答案:
  ①把 “鲁迅的强国药方” 放在 “虽然” 前面,语序不当。
  ⑤删去 “不能” 或改 “望尘莫及” 为 “望其项背”,重复赘余。
  23.答案:略
  简析:本题为材料作文,需围绕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不同观点展开论述,可支持或反对,也可探讨平衡策略,注意立意明确、逻辑清晰,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元嘉二十六年,宋文帝想要攻占中原地区,群臣们都争着献策来迎合皇帝以取得宠信。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其喜好献策取宠,皇帝对侍臣说:“看王玄谟的条陈意见,使人有霍去病封狼居胥时的信心。”元嘉二十七年六月,宋文帝打算讨伐北魏。丹杨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彭城太守王玄谟等一起赞成。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劝谏说:“我们是步兵,对方是骑兵,这情形我们敌不过对方。檀道济两次出兵无功而返,到彦之后又失利而返。现在我估计王玄谟等人,(能力)不会超过前两位将军,我们军队的强盛不超过以往,恐怕要再次使皇上的大军受辱。”秋季七月,当时军队大规模出动。王玄谟军队人数很多,武器、装备精良齐整。开始围攻滑台时,城中有很多茅草屋,士兵们请求用火箭把茅草屋烧掉。玄谟曰:“那是我们的财物,为什么要烧掉呢!”滑台城里的北魏守军当即拆掉茅草房而挖洞居住。王玄谟好几个月攻不下滑台,听说北魏的救兵将要到来,部众请求动用战车作为营垒,王玄谟不听从。冬季,十月,初七,魏主拓跋焘到达妨头,使关内侯代人陆真在夜里同几个人穿过刘宋军队的包围,偷偷潜入滑台,抚慰城中百姓,并且登上城墙观察王玄谟军营详情情况,辗转返回禀报给北魏国主。初九,魏主渡过黄河,号称有百万士兵,击鼓的声音,震动天地。王玄谟害怕了,撤退逃走。北魏军队追击他们,杀死一万多人,王玄谟部下几乎全部溃散逃亡,丢弃的军用物资及武器堆积如山。
材料二:
王玄谟北伐必定失败,不用等待沈庆之这样的老成宿将预言便可知道。战争取胜的因素,是谋略和勇气,仅有这二者就够了。薛安都进攻关、陕地区取得了胜利,(是因为当时)鲁方平对薛安都说:“你不进,我杀你。我不进,你杀我。”(最后)流出鲜血凝固在臂肘上而没有后退,军队因此取得了胜利。武陵王刘骏镇守彭城非常稳固,(是因为当时)张畅对江夏王刘义恭说:“如果您打算弃城逃跑,那么我请求用脖子上的鲜血染红您的马蹄。”刘骏听到他的誓言,发誓与彭城同存亡,彭城因此得以保全。由此看来,北魏拓跋氏难道真的有不可阻挡的势力吗?勇气在生死的关头奋发,谋略在形势危急的瞬间决定。宋武帝之所以能够消灭慕容、俘虏姚泓,痛骂姚兴而姚兴不敢违抗,占领拓跋嗣的城池以进军而拓跋嗣不敢阻止,也是这样罢了。空谈战争的人一定死于战争,听信这些言论而发动战争的人,一定导致他的国家灭亡。赵括使赵国灭亡的原因,景延广使晋国灭亡的原因,都是一样的。统治国家的君主,应该赶快用刑罚正法这些空谈的人就可以了。只是罢免他们而不任用,他们仍然会著述邪妄之说来欺骗后世的人们,那将无休止地残害百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