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1-10 21:2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联盟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 生物
本试卷共12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依据图示,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
B.①③④的成分和各成分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人体剧烈运动后,④中的pH将会由弱碱性变成酸性
D.若②为肝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一定高于b处
2.瞳孔的扩张与收缩、心跳的加快与减慢、胃肠蠕动的促进与抑制都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B.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识支配,是完全自主的
C.自主神经系统是由完整的反射弧构成的
D.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
3.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
系是a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直接
影响静息电位的大小
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4.关于激素的发现与探究历程,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沃泰默发现的,由小肠黏膜分泌
B.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黏膜提取液进行静脉注射,排除神经调节的干扰
C.班廷给糖尿病狗注射胰腺提取液,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减法原理”
D.公鸡睾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证明雄激素睾酮影响公鸡的雄性特征
5.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简图,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相应器官,小写字母表示相应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是下丘脑,是体温、水平衡、血糖调节的中枢
B.激素f由D分泌,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C.结构C、E代表的相应内分泌腺均能参与体温调节
D.血糖调节过程中a和b表现为相抗衡的关系
6.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生与鼻黏膜分泌的P物质有关,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引发免疫反应
B.IgE抗体与机体接触病原体产生的抗体的分布场所相同
C.P物质引起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组织液减少
D.用药物抑制鼻黏膜细胞释放P物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B.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以减小实验误差
C.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是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在施用时可因气候条件等影响施用效果
D.刮干热风会影响小麦在开花期传粉,喷洒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能避免减产
8.某研究团队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吸水后的莴苣种子,发现红光(波长为560~690nm)能够促进莴苣种子萌发,而远红光(波长为690~780nm)则抑制种子萌发。用红光和远红光交替照射种子,种子的萌发率取决于最后一次照射的光的波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不仅是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也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信号
B.莴苣种子细胞中的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不吸收远红光
C.光敏色素吸收红光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细胞核中特定基因发生突变
D.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在叶肉细胞内比较丰富
9.下列关于群落结构、主要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物群落只有垂直结构,而草原生物群落只有水平结构
B.适于攀援生活的动物迁入草原后,会产生适应新环境的变异
C.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的表皮往往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D.森林群落中的动物大多具有树栖、攀缘、快速奔跑的特点
10.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关系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迁出率、迁入率、死亡率和出生率
B.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C.⑤为年龄结构,增长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一定会比衰退型种群中的老年个体数少
D.⑥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
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该食物网中食虫鸟与食虫昆虫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经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D.鼠吃植物,植物同化能量中的10%~20%流入鼠体内
12.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农作物通过吸收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B.“在瓜田中,又种薤十根……”,这种生产方式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C.“毋覆巢,毋杀胎夭飞鸟,毋麝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 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出生率,防止种群衰退,实现可持续发展
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3.下图为碳循环模式图,2020年9月,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
B.该图中“碳中和”可表示为①=②+③+④
C.图中P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是最多的
D.实现“碳达峰”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不会停止
14.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进行了野外调查和研究,并对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下图所示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293→29.3→5.0”构成的是能量金字塔
B.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杂食性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2来自植食性鱼类,如果该杂食性鱼获得10kJ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需要植物固定550kJ的能量
C.根据调查数据不能得出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D.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464.6 J/(cm2·a)
15.橘小实蝇是一种危害柑橘类果树的害虫。研究发现,雄虫能提供底物给直肠中的芽孢杆菌,让芽孢杆菌合成吸引雌虫的信息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橘小实蝇雄虫吸引雌虫的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
B.信息传递过程需要有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参与
C.利用该信息素诱杀橘小实蝇雌虫属于化学防治
D.用含该信息素的诱杀饵剂可改变橘小实蝇种群的性别比例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①表示溶菌酶,其一定存在于内环境中
B.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
C.内环境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内环境中激素、神经递质、酶等在发挥生理作用后都被灭活
17.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止痛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长期使用会使人成瘾,其止痛机制见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图中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到正
C.芬太尼促进K+外流,抑制Ca2+内流以减少兴奋性递质的释放,从而起到镇痛效果
D.芬太尼因镇痛效果佳可作为治疗药物长期反复使用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光、热、水、无机盐等
B.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D.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19.本学期中,我们学习了多种生物调查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红外触发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对其生活干扰较小
B.样方法只能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不能用于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
C.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D.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趋湿等特点进行采集
20.科研人员对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下表中a、b、c表示构成某一食物链的三个营养级,R1、R2为对应的能量值[单位:×103 kJ/(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经该食物链的总能量是a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B.a、b、c分别表示构成某一食物链的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
C.表中R1、R2代表的能量值分别是29和39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7%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0分)临床上,发热是指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一种体温调节活动。下图中图1表示正常人寒冷状态下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发热状态下,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皮肤是最主要的散热器官,其主要通过辐射、 、对流和 方式进行散热。
图1中,进入寒冷环境后,散热量迅速上升(B阶段),随后由于
使散热量下降(C阶段),最终与产热量达到新的平衡,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答出一点即可)。
(3)图2中,在致热源作用下,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在发热过程中,即便保暖也可能会发生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这一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 。通过调节暂时达到新的平衡,此时个体产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4)研究发现,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与下丘脑中腹侧内侧视前区(VMPO)有关,为验证这一理论,科学家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实验。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三组并进行如下处理:Ⅰ组手术破坏VMPO区神经元后注射适量致热源(可引起发热的细菌提取物);Ⅱ组手术破坏VMPO区神经元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Ⅲ组 。观测三组小鼠体温变化。
①补全实验:Ⅲ组处理应为 。
②若假说成立,则实验结果应为 。
22.(12分)图1是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a~g代表不同的物质。古方中麻杏石甘汤(MXSGD),常用于防治流感。为研究麻杏石甘汤防治流感的效果,科研人员以正常小鼠和感染了甲流病毒的模型小鼠为材料,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抵御外来甲流病毒攻击的第二道防线是 ,其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甲型流感病毒被Ⅰ摄取处理后,将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激活V细胞的第二个信号是 。
(2)图1中Ⅲ (填细胞名称)能裂解被该病毒侵染的细胞,该过程属于 免疫。图中Ⅰ~Ⅶ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填序号)。
(3)图2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小鼠是否感染甲流病毒以及 。
(4)趋化因子CCL5由免疫细胞分泌,能促使炎症细胞向病灶部位聚集,与甲流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CCL5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 。上图的实验结果显示,麻杏石甘汤 (填“能”或“不能”)有效缓解流感病毒引起的炎症损伤,判断依据是 。
23.(10分)大豆根的弯曲生长与多种因素有关,某高中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图1和图2两组实验。图1实验中将大豆幼根分为A、B、C三组,其中A、C组根冠完整,B组切除一半根冠;C组将根一侧运输部分阻断,箭头所示为生长素(IAA)的运输方向。图2为一株水平放置的大豆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的根和茎的生长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通过 (选填“A、B”、“A、C”或“B、C”)的对照说明根的弯曲生长与根冠是否完整有关,此实验必须在 (选填“单侧光照”或“黑暗”)的环境下进行。
(2)图2乙中水平放置的大豆幼苗根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 。图2乙中b点对应图甲 (选填“M”、“N”、“P”或“Q”)处的IAA相对浓度。
(3)科研人员推测不同浓度的IAA可能通过一种TMK蛋白调控细胞生长(机理见图3)。当IAA浓度较高时, 被剪切,然后该物质进入细胞核, ,导致细胞伸长生长被抑制。
(4)通过以上信息说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 调控、 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24.(10分)某小组对一种草原田鼠进行了研究,图1是田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该种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种群数量以曲线I增长时,种群增长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少”)。曲线Ⅱ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稳定,此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
(2)若不考虑迁入率、迁出率,图2中a-b段时间该草原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 。b-c段时间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 。
(3)在2公顷的草原上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3只鼠,第二次捕获52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3只。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可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密度为 ,根据图1种群变动的曲线,我们应该在 点(填“a”、“b”、“c”或“d”)采取措施控制鼠害。
(4)图3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图中过程发生了 演替。过去人们为了扩大耕地面积,进行毁林开荒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现在在退耕还林实践中,人们发现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群落的丰富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将会提前,从群落演替的角度来看,说明人类活动 。
25.(13分)某浅水湖泊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N、P等无机盐的含量增多,湖泊出现富营养化,驱动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转换,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进一步调查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变化过程中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食物,微囊藻是一种蓝细菌),形成曲线如图2所示。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湖泊从清水态变成浑水态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该能力的基础是 。微囊藻大量繁殖,造成鱼虾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即结构平衡、 平衡、收支平衡等被破坏。
(2)富营养化浑水态湖泊水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根据图1和图2分析其原因可能有
(答出一点即可)。
(3)该湖泊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另一种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一番,还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有 ,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
(4)要研究湖泊中某种鱼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 (至少答出两点)。该生态系统中各种鱼类都占据着各自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

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联盟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 生物答案
1-5BDDBB 6-10DCACB 11-15BADBC
16ACD 17ABD 18AD 19BCD 20CD
21.(共10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
(1)传导 蒸发
(2)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量减少
(3)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2分) 等于
(4)正常的健康小鼠,注射等量致热源(2分)
Ⅰ、Ⅱ组小鼠的体温基本一致,没有表现发热症状,而Ⅲ组小鼠表现为发热(2分)
22.(共12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
(1)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免疫防御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2)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免疫 Ⅶ
(3)处理时间、药物的种类(2分,答出一点给1分)
(4)免疫活性物质 能 MXSGD治疗后,小鼠体内的趋化因子CCL5的水平显著降低(1分),与奥司他韦组相近,且接近于正常组水平(1分)(共2分)
23.(共10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
(1)A、B 黑暗
(2)重力作用使IAA在近地侧浓度较高(1分),近地侧的生长受到抑制(1分)(共2分)Q
(3)TMK蛋白C端
使蛋白X磷酸化(1分),抑制生长基因的表达/抑制生长基因的转录(1分)(共2分)
(4)基因表达 激素调节
24.(共10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
(1)不变 稳定型
(2)增加 先增加后减少
(3)120只/公顷(2分) a
(4)次生演替 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分:答出一点给1分)
25.(共13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
(1)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2分:答出一点给1分) 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功能
(2)沉水植物减少,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减少(或鱼鳞藻类和脆杆藻减少,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减少或好氧菌分解遗体残骸消耗大量氧气)
(3)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2分:答出一点给1分)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2分:答出一点给1分)
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2分:答出一点给1分)
有利于不同鱼类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注:“+”表示促进,“-”表示促进。
图1
PAGE
生物试题 第1页 (共2页) 生物试题 第2页 (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