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学界对“国潮”的理解大同小异。狭义的“国潮”是指蕴含中国文化、融合潮流元素、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创、服饰、美妆、饮食、家居、日化、数码科技等商品形成的一股审美时尚与消费热潮。而广义的“国潮”扩散到观念层面,指某种中国文化基因在消费领域的复兴潮流辐射到文学、艺术、科技、教育、文旅、媒体等众多领域,呈现为一种精神风貌。如国漫电影中表现出的浓厚中国美学风格,航天重器命名时使用的“祝融”“嫦娥”“玉兔”“天问”“天宫”等极具中国浪漫的名字等。
“国潮”崛起有多方面的原因:从时间维度上看,当下中国正在以和平稳健的发展姿态不断接近实现“中国梦”,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时代号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共识,“国潮”就是这种号召和共识下的产物之一。从空间维度上看,当今中国正不断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跃升,民族品牌日益强大,为“国潮”商品的爆发式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生产力支持、广阔的消费空间以及源源不断的创意动力。在这样的时空因素下,以“Z世代”为代表的青年消费群体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他们不仅深切感受到“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之治”,而且精神成长空间富足,培养出了个性、包容、多元的消费倾向和审美趣味。越来越多萌发了“国货当自强”意识的企业开始在产品定位、营销和风格上主动接近青年群体,在商品设计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种民族符号,从而推动了兼具“传统”与“潮流”特色的“国潮”。从消费动机上看,消费者既希望通过“国潮”符号文本,建立起自身与国家、群体之间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又渴望通过“国潮”表现个体差异,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然而,当“国潮”消费只是基于对差异的需要时,消费者的选择不再遵从于自我,而变成了遵从于商品为个体赋予的符号身份。不难发现,“国潮”消费中存在一些夸示财富而并非满足自身真实需求的选择。在广告商狂轰滥炸的营销与互联网爆体铺天盖地的建构下,“国潮”二字往往被赋予了过剩的符号意义,尤其是限量版、定制版等高价商品或断货商品,往往会引发抢购风潮,许多青年消费群体就容易因此而掉入“为买而买”或“越买越贵”的陷阱。在资本的驱动下,当一类“国潮”商品获得市场青睐后,各种不同领域的品牌就会一窝蜂地推出类似的产品,以求获得相似的经济效果。例如印着“中”等字样的伪“国潮”产品充斥市场、“万物皆可故宫”的盲目跨界联名以及不合时宜和超出消费者认知的产品延伸。显然,盲目地滥用中国符号只会加剧“潮”的意义磨损,让消费者失去新鲜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潮的根之所系,魂之所在。“国潮”既然有“国”的内涵,就应当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既然称之为“潮”,就应当与时俱进,符合当下观念。要在深挖中华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不断产出新的创意,摆脱同质化竞争,才能真正推动“国潮崛起”。
(摘编自宗祖盼、刘欣雨《“国潮”的消费认同与价值尺度》)
材料二:
2021年初,河南卫视春晚的歌舞节目《唐宫夜宴》一经播出就5次登上热搜榜,实现了“顶流”出圈。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再到端午节、七夕节,河南卫视策划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迅速成为现象级的“国潮”文化品牌。
《唐宫夜宴》的灵感来自唐三彩静态乐俑。在节目中从演员面部的传统“斜红”妆容,到齐胸襦裙的汉服仕女着装,以及嬉笑娇嗔的面部表情,都赋予了静态陶俑鲜活的生命力,彰显了文化之美。《洛神水赋》中,舞蹈演员的五色衣裙,取自端午节五色丝线祈福的习俗,舞蹈设计参考了敦煌壁画和曹植的《洛神赋》,舞蹈演员用艺术化的肢体语言表达出了惊鸿、游龙之神韵。
在《唐宫夜宴》节目中,贾湖骨笛、莲鹤方壶、《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文物以虚拟时空技能形式呈现出来。《元宵奇妙夜》中,科技打造的奇幻视像更令人动容。“复活”的陶俑在实景拍摄与VR技术、蒙太奇剪辑的相互作用下,串起了省博物馆、清明上河园等省内著名景点,也无缝对接歌舞、戏曲等表演艺术,讲述了一个充满科技与文化色彩的博物馆奇妙之夜的故事。为拥抱年轻受众的审美,节目用“网剧加网综”的方式构架,通过网络平台播出,使观众不再被动观看节目,而是握有选择、跳跃、快进、暂停、退出和实时评论的权力。观众们在“唐宫小姐姐”的带领下穿越古今,上天入地,沉浸式的体验文化盛宴。
(摘编自孟晓辉《“新国潮”涌动下黄河文化元素的视觉盛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潮”指含中国元素的商品引发的审美及消费潮流,也指中国文化基因广泛辐射而呈现的精神风貌。
B.“国潮”不等同于中国元素和时尚潮流的简单叠加,它也不应成为营销的噱头。
C.青年消费群体的消费倾向和审美趣味推动商家不断迈出年轻的步伐,从而萌发“国货当自强”的意识。
D.企业开发“国潮”产品时,不仅要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根据材料一对“国潮”的定义,下列选项中与《唐宫夜宴》“出圈”属于同一类“国潮”现象的是( )
A.春节期间,黄鹤楼造型的雪糕火爆出圈,游客人手一块,争相拍照发朋友圈。
B.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闭幕式上折柳送别,将中国传统美学推向世界。
C.“Nanci囡茜”推出的十二生肖、今夕何夕等国风治愈系列盲盒手办受到追捧。
D.近年来,外国品牌如普拉达(Prada)、古驰(Gucci)等纷纷将“中国风”元素运用到设计中。
3.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4.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将角逐中国电视金鹰奖的“最佳电视文艺节目奖”,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为该节目写几条推荐理由。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金戒指
周立波
我听到了好多的人,谈论和称赞侦察员张海。有的说他身轻如燕,能飞檐走壁。有的说他枪法如神,能百步穿杨。他的妻子张叔贤是一个劳动英雄。她把纺线赚的钱,蓄攒起来,买了一个金戒指,新婚之夜戴在了张海的无名指上。从此以后,金戒指从来没有离开他的手。
我们的支队进到山西平遥县境内,为了通过敌人一条宽阔、复杂和危险的封锁线,要派一个胆大、精细和忠诚的侦察员去侦察沿途的敌情。司令员最初和最后都想起了张海。路程是来回两百四十里,赶路,侦察,休息,又赶路,两天一夜。
第二天清早,雪花铺天盖地地飘落着,山野全白了。带着湿味的初冬的雪片飘积在道边群树上。有好几处,发脆的杨木的枝丫被雪压断了。寻食的鸦雀在树木之间展翅,跳跃,振落着树枝上的积雪。远近的几个萧索的山村,全埋在雪里。远处的群峰,在弥漫的雪的烟雾里,变成了灰色,再远的,融入迷蒙的空际。在山路上,有一个穿着旧的青布棉袄的农民,冒着风雪,正在急急忙忙地赶路。在日落以前,这个人走到了离敌人碉堡只有两里半路的汾河大桥旁,他在桥上来回地走了一次,又横走了一次,用脚步计量了桥的长和宽。在桥的两端,他看了地形,于是,走远一点,蹲在河沿上,从衣兜里掏出本子来,用铅笔把地形做了一些粗略地图书。这时候,一声枪响,子弹嗖地从头上飘过,接着又是一枪。他离开了桥旁,取道另一条山路,往回赶路了。这个赶路的农民,就是张海。
前面是一片松树林子。靠近林旁,张海瞧见了一座村庄,他突然感到了疲倦,他已经走了一百四十里路了。走进村落,看见有一家门外挂着“骡马大店”的木牌,他迈步走进。对这种荒村野店,张海本来是有戒心的。
女人点起蜡油灯,昏黄的灯光中,隐约可以看见壁泥驳落的窑壁和火焰熏黑的窑顶。女人走到炕头的灶下,生起火来,烧炕兼烧水,通红的灶火的光焰,照着肥胖的脸面,蓬乱的头发。水热了,她打一盆水给客人洗脸。绞手巾时,张海露出了他的黄腾腾的金戒指,那女人瞟了一眼,便装作没有看见,卷起一床被,搬到隔壁窑洞里去了。
约莫是半夜,仿佛有人用铁丝把门从外边轻轻地拨开,门轻轻地开了,月光涌进门里来。从门外跳进一个黑色的人,提一把短刀,向炕上扑去,月的光亮里,刀光一闪,刀锋剁在炕砖上,冒出了火花。炕上是空的,凶手着了慌,转身要跑,刚奔到门边,听到有人笑。
“饶了我,让我走吧。都是我的掌柜叫我干的。看见了你的金戒指,”她伏到他的肩上,“我就见财起意。饶了我,让我走吧。”张海心里想:“混蛋,你刚才还要杀我哩。”虽说这样想,张海还是被她的眼泪打动了。张海是一个硬汉,但他怕眼泪,他把她轻轻地但是坚决地推开,把枪倒插在胸前,走出门去。他要在天黑以前,赶回司令部。
走不到半里,他摸摸口袋,吃了一惊,他的记事本子失掉了,凭着侦察员特有的推断力和联想力,他知道是店里那女人扑在他的身上呜咽的时候偷去的。他跑回了店里。
那女人要求用金戒指换本子,张海犹豫了一下,果断地从手上取下戒指,扔到了炕上。女人把戒指戴在手上,立马翻脸不认账了。正在这时,张海一眼瞥见了瓦盆底下露出的本子的一角,他连忙拿起来,走到了门边,心里想着:“留了这女人,是一个祸害。她又看见了本子,可能猜着我军的企图了。”他向着那女人扳一下枪械,头也不回地走了。尖锐的枪声,划破了黎明的山野的沉寂。
他晃荡晃荡地走出村外才清醒。过度紧张之后的过度疲劳,使他昏昏欲睡了。走到松林边,脚踢着一棵松树的盘根,他吃一惊,才清醒了,他摸了摸怀里的本子,忽然想起来,忘记从那女人身上取回金戒指。他要回去取,刚走两步,只听见从东方,从店的近侧,打了一枪。紧接着又是一枪。以后是大枪和小枪的乱放。这一定是听到打那女人的枪声,出来救援的敌特。
敌人报复的射击暴雨一般地足足持续一刻钟。有一颗子弹打在他头顶的松枝上,蹦下一块冰块,正打着张海的后脑。
张海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家老百姓的炕上。“我被俘了。”他想着,立即跳下炕来,往外就跑,在场院里,他碰到了两个司令部的骑兵侦察员。他们把他扶到了炕上,把他昏倒以后的一切情形都告诉了他。
他们奉命来接应张海。走到这近边的店里,发现一个女人,胸部中一弹,躺在地上,但还没有死。她把他们当作她一伙的人,要他们快去追捕一个八路军探子。她说,她已经通知了五个人去追赶他了。她又说,起始,她看见他穿着庄稼人衣服,却又戴了一个金戒指。她疑心他。他们给了她一刀,取下了戴在她手上的金戒指。
他们回来以后的第二天午夜,我们的支队开过汾河桥。在前行部队的三个尖兵的前面,有一个穿便衣的小伙子跟着一个向导并排走着,谈谈笑笑,十分潇洒。这个小伙子就是侦察员张海,用我们的司令员的话来说,就是“跳皮鬼”张海。
1947年5月(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侦察员张海的传说开头,借鉴了中国民间传说写人的手法,有虚有实,故事惊险奇特又富有生活气息,耐人寻味。
B.司令员最初和最后都想起了张海,既说明张海的能力,也暗示他将轻松完成任务。
C.小说取材于战争年代的故事,张海、张叔贤是真实人物,但女人和敌特是虚构的。
D.小说采用通过人物自身行动显示人物的表现手法,如张海的英勇机智在行动中自显,具有传奇色彩,但也重蹈人物模式化窠臼。
6.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7.小说为什么要以“金戒指”为题?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注】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注】量移:唐宋时,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
8.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颇能诱A厉B后C进D馆之者E十六七F虽晨炊不给G怡然H不介意
9.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时人们不仅取名,还常常选取与名的含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特性,体现精神追求或自我期待,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
B.黜,指官职的贬退,即降职或罢免。文中“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中的“左降”也表示降职贬官;“转考功郎中”中的“转”则指调整官职。
C.从,堂房亲属,与《琵琶行并序》“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从”意思不同。
D.怜,同情,与《陈涉世家》“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意思相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刻苦自励,擅写文章。他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曾把文章投送给公卿,因郑余庆为其传布名誉而出名。
B.韩愈说话直率,直言获罪。他讲话真诚坦率,不因畏惧而躲避,曾当面向皇帝陈述宫市的弊端,被贬到阳山做县令,后移职江陵。
C.韩愈很有史才,傲视权贵。他写了《进学解》自明心志,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多不予理睬。
D.韩愈引导鼓励后辈,弘扬仁义。他对待后辈和颜悦色,尽管有时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接近十人。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2)俄有不悦愈者,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
12.文中说到韩愈“改太子右庶子”,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这是作者被贬永州迁居愚溪后的诗作。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③夜榜:夜航。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诗人来到南夷的原因,“累”字写出诗人长久为官的心理。
B.颔联使用绮丽典雅的语言描写诗人被贬之后的田园生活,富有人情味。
C.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谪之后,颈联承接上联,描绘了诗人一天的活动。
D.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14.诗人说自己“幸此南夷谪”,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诗人思想感情时却说:“不怨而怨。”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写“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形象。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借用两种动物的声音,描写登山途中惊骇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能工巧匠,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成长、工作于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他们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屠呦呦、袁隆平、南仁东……这些大国工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16.填入文中引号里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业精于勤,荒于嬉。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7.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8.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六、材料作文
19.根据要求写作。
在你的现实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改变你对世界、对生活原有的认识。
请以“_______走进了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故事完整、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
七、基础知识
20.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彼童子之师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惑而不从师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实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羁鸟恋旧林(约束) 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B.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听闻)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
2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A.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B.云青青兮欲雨
C.则群聚而笑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不拘于时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转徙于江湖间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4.下列选项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 )
A.花蕾(lěi) 慰藉(jiè) 深邃(suì) 端祥 瞻前顾后
B.甘霖(lín) 讪笑(shàn) 倦怠(dài) 条幅 莫名其妙
C.氛围(fèn) 斟酌(zhēn) 怂恿(sǒng) 甜蜜 无所顾忌
D.蜡炬(jù) 荫蔽(yìn) 埋怨(mái) 寥廓 细致入微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从而萌发‘国货当自强’的意识”强加因果。原文材料一第二段是“以‘世代’为代表的青年消费群体……培养出了个性、包容、多元的消费倾向和审美趣味。越来越多萌发了‘国货当自强’意识的企业开始在产品定位、营销和风格上主动接近青年群体”,可见企业萌发“国货当自强”的意识与青年消费群解答消费倾向和审美趣味无关,
故选C。
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对“国潮”的定义是:狭义的“国潮”是指蕴含中国文化、融合潮流元素、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创、服饰、美妆、饮食、家居、日化、数码科技等商品形成的一股审美时尚与消费热潮。而广义的“国潮”扩散到观念层面,指某种中国文化基因在消费领域的复兴潮流辐射到文学、艺术、科技、教育、文旅、媒体等众多领域,呈现为一种精神风貌。《唐宫夜宴》“出圈”属于“国潮”扩散到艺术领域,是广义的“国潮”。
A.是食品方面的“国潮”。
B.是“国潮”在媒体领域的运用,属于广义的“国潮”。
C.是文创方面的“国潮”。
D.是服饰方面的“国潮”。
故选B。
3.答案: ①首先从狭义、广义两方面对“国潮”进行定义。
②接着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消费动机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国潮”崛起的原因。
③然后分析了“国潮”消费的误区及危机。
④最后总结“国潮”的正确价值观念,分析如何推动“国潮崛起”。
解析:
4.答案: ①节日影响力巨大,是现象级的“国潮”文化品牌。
②“国潮”赋予其深厚的审美意蕴,彰显了文化之美。
③利用“国潮”+科技打造了一场文化元素视觉盛宴,能够让观众沉浸式的体验文化盛宴。
解析:
5.答案: A
解析:
6.答案: ①具有现场效果,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把故事描述得更真实可靠。
②具有代入效果,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产生共鸣。
解析:
7.答案: ①金戒指的得、露、失、找、忘、复得,集中体现了情节的波澜曲折,使主线更明晰、紧凑。
②金戒指即他的新婚礼物,又与张海的侦察斗争有关,凝聚着人情美和英雄美,有利于刻画张海的人物形象。
③金戒指贯穿于张海的生活和斗争之中,揭示的是他对爱情的忠贞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解析:
8.答案: DFG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有十六七口人,即使连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满不在意。
“而颇能诱厉后进”,省略主语“韩愈”,“诱厉”是谓语动词,“后进”是宾语,在D处断开。
“馆之者十六七”主谓结构,“十六七”是数词作谓语,在F处断开。“虽晨炊不给”“虽”表示让步,引导让步状语从句,“不给”是谓语,“怡然”作下句状语,在G处断开。
故选DFG。
9.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韩愈,字退之。
B.正确。句意:又多次遭受排挤贬黜。/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转任考功郎中。
C.正确。堂房亲属/参加、投身。句意:寄养在堂兄家中。/(教坊里的)兄弟参军去了,阿姨也去世了。
D.错误。同情/爱戴。句意: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爱护士兵,楚国人都爱戴他。
故选D。
10.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曾当面向皇帝陈述宫市的弊端”错误,根据文中“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可知,韩愈是上奏章给皇帝反映问题,而不是当面陈述。
故选B。
11.答案: (1)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
(2)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故相”,前任宰相;“延誉”,宣扬美名;“知名于时”,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时知名”。
(2)“俄”,不久;“左降”,降职贬官;“厚”,优厚。
12.答案:
①韩愈任中书舍人期间,有人看韩愈不顺眼,找出他以前与荆南节度使裴均结交旧事非议韩愈。
②韩愈写序文为裴均的儿子送行,礼敬平庸鄙陋的裴锷。
③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结合“俄有不悦愈者,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可知,韩愈任中书舍人期间,有人看韩愈不顺眼,找出他以前与荆南节度使裴均结交的旧事非议韩愈。
②结合“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可知,韩愈写序文为节度使平庸粗鄙的儿子践行,还称呼他的字,关系亲近。
③结合“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可知这个事情在朝廷上传播开来,最终韩愈“改太子右庶子”。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
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真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章疏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黜,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还亲切地称呼他的名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此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有十六七个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满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
13.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绮丽典雅”错误。本诗的语言应是清丽简练,含蓄深沉。
故选B。
14.答案: 我认为沈德潜评价得很到位,诗人说“幸此南夷谪”其实是怨愤之语。诗歌表面上写自己长久以来被官职所累,非常庆幸自己被贬南夷,可以离开官场,获得悠闲生活,但实际上却表达了诗人谪居时的抑郁之气,“闲依”其实是不能为国做贡献的无聊,“偶似”则表明诗人并非真有隐士的淡泊之志,“来往不逢人”则写出诗人被贬的孤寂。
解析:
15.答案: (1)小乔初嫁了;樯橹灰飞烟灭
(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解析:
16.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文中提到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强调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等工匠精神相关内容。
A.“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原本是形容君子研究学问和陶冶情操时精益求精的态度,与文中所强调的工匠精神相契合。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主要强调读书与写作的关系,与工匠精神无关。
C“业精于勤,荒于嬉”出自韩愈的《进学解》,强调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与工匠精神的主题关联不大。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主要强调历经磨难才能有所成就,与文中重点体现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太贴合。
故选A。
17.答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①“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句式杂糅,可删除“发挥”。
②“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搭配不当,应改为“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18.答案: 铿锵有力,形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引用了俗语或者名言名句,富有文采,内涵深厚;全面清晰、具体阐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内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要有……要有……要有……”的句式铿锵有力给人积极昂扬热血沸腾的力量,形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
②每个分句都引用了俗语或者名言名句,使得语句既富有文采又内涵深厚。
③画线句中“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运用了三个相对整齐的动宾句式构成排比,各分句间是并列的关系,全面清晰、具体形象地阐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
19.答案: 例文:
你走进了我的世界
一个原本宁静祥和的夜晚,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你,走进了我的世界,贪婪地夺走了属于我的一切。
我讨厌你的闯入,结束了我美好无虑的时光。你是带着光芒降临的,是我们家的希望。多少个夜晚,我因你的哭闹无法入睡,爸妈都围着你转,喂饭,换尿布,无微不至。而你的一颦一笑都如细线般牵动着他们的心,你一哭,妈妈立马抱住你,轻轻拍着背,如当初对我一般。
你的光芒太过耀眼,只能留我一人黯然神伤。我真的非常不喜欢你,即使你学会走路后,第一个扑向的人是我;即使你学会说话后,第一声叫的是——姐姐;即使有什么好吃的,你都舍不得吃,总要先拿给我,确认我不吃之后才小心翼翼地打开,开心地吃起来。
但,因为你的又一次闯入,让我发现,我是多么愚蠢狭隘!
那天,我和妈妈急匆匆地赶到医院,看到了泪流满面的你——我快认不出你了:鲜血从你的下巴汩汩地淌着,红通通的脸上湿漉漉的,不知是汗是泪。医生在一旁,准备着工具,拿出了一根银闪闪的针!你看到了后号啕大哭,两个护士立刻钳住了你,你头摆不得,手挥不得,只能任凭医生摆布。我看见针刺入你稚嫩的皮肉中,穿进去,又抽了出来,每一秒,每一毫厘,我都能感受你的痛,我的全身也在抽搐。我们是血脉相连的!
你的哭声撕心裂肺,身体剧烈晃动,手里仿佛着什么东西,手通红得快逼出血来了……看着你这般受罪,我不禁潸然泪下,背身过去,不敢再看你痛苦的面庞。
回到家后,你醒了,你强撑着身体来到了我房间,轻轻地打开了房门,缓慢走近,递给了我一个粉红色的发圈:“姐姐,送给你。”你冲着我笑着,眼睛澄澈,像是星辰,流光熠熠。原来你竟是因为想捡这个发圈给我,才被撞倒的啊。
不敢想象,在洗手池前洗手的你,看见被人遗落在地的发圈,你满心欢喜地跑过去,刚要蹲下去捡,就被冲跑过来的同学撞到了。你向前一滑,磕到了下巴,鲜血顺着脖颈流了下去,可手里却仍紧握着那个发圈……想到这,我的眼里,又一次氤氲了。
凝视着手中被你的汗液沾湿的灰乎乎的粉红色发圈,倏然想起我曾经不经意间说过我喜欢粉红色,没承想你竟一直记得。
这一天,你重新走进了我的世界,给我带来了爱,与温暖。 谢谢你,让我体会到了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让我发现了我的世界多了一个爱我的小天使。是你,让我懂得了爱与善待。
谢谢你来到了我的世界,我亲爱的弟弟!
解析:
20.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代词,她/助词,的。句意: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那些孩子的老师。
B.都是连词,表转折,却。句意:冰由水凝冻而成,但比水冷。/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
C.兼词,于此/代词,他。句意:堆土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尚且跟从老师并向他请教。
D.介词,相当于“于”,对。/语气助词,呢。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故选B。
21.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回到原处坐下,把弦拧得更紧,弦音变得急促。
B.正确。句意: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景象模糊不清,实在难以寻求。/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的结果。
C.正确。句意: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
D.闻:知道,懂得。句意:他领会道理本来就早于我。/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地学习了。
故选D。
2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夜”,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在夜里。句意:听到船中有在夜里弹奏琵琶的人。
A“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句意: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
B.“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句意: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了
C“群”,名词作状语,成群地。句意:就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嘲笑他。
D.“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句意: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故选C。
23.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不受时俗的限制。
A.被动句,语意被动。句意: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被雕刻成功。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句意: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故选A。
24.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端祥”的“祥”应为“详”。
B.正确。
C“氛围”的“氛”应读fēn。
D.“荫蔽”的“荫”应读yīn;“埋怨”的“埋”应读mán。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