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0 16:1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统编版|纲要上|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30课
【课程标准】
1、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贰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叁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肆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目录
CONTENTS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提出: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提出要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2.内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2012年11月
2021年7月
邓小平提出
“小康社会”这一战略构想
党的十八大确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构想的提出和实现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 “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3.底线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
4.理念:
“精准扶贫”
2013
2020
2021
习近平提出了
“精准扶贫”理念;
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成就:
(1)坚实一步:2020年11月,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2)全面胜利:2021年2月,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贵州紫云、纳雍、威宁、赫章、沿河、榕江、从江、晴隆、望谟等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成就:
(1)坚实一步:2020年11月,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2)全面胜利:2021年2月,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3)精神: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历史纵横: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我国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发展、市场经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意义:
(1)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2)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材料:“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1.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1)经济总量:①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达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②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谷物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2)基础设施: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取得重大成就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1.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2)基础设施: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取得重大成就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全长55千米,历经11年,花费1,200多亿,几乎囊括了交通工程的所有领域,通航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他涉及到的专利超过1,000项,在道路设计使用年限以及防撞、防震、抗洪、抗风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高级高标准,刷新了多个世界纪录。
世界最快运营高铁——复兴号高铁
持续运行速度为350km/h,最高可达400km/h
世界最高桥梁——北盘江大桥(565.4米)
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
世界最长高铁桥——丹昆特大桥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2.科技实力
(1)研发经费:全社会研发经费增加到2.8万亿元,增速达12.3%,居世界第二位,明显快于发达国家。
(2)研发人员: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
(3)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
(4)核心科技: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024.06
嫦娥六号着陆器全景相机拍摄的全景镶嵌图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目前最大下潜深大为7062米
“神威·太湖之光”
超级计算机 12.54京次/秒
中国月球和火星探测器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中国空间站——天宫
中国空间站——天宫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3.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1)教育发展: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2)社会保障: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4.军事实力
(1)军队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军事政策制度。
(2)武器装备:全面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国产航母、新型核潜艇、歼-20等大国重器列装,我军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09II型潜艇
歼20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第五代战斗机——歼31
战略核导弹——东风41
主战坦克——99式
战略核潜艇——094潜艇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4.军事实力
全局性风险1:2018年以来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经贸摩擦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本质 ①美国单方面执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
②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霸凌的逆流抬头
应对 我国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中国公司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相关链接:修例风波
2018年2月,香港一名男子在台湾杀害女友抛尸后潜逃回港。因香港与台湾之间没有签订移交逃犯协议,该男子无法被移交至案发地台湾受审。事件凸显出香港法律上的漏洞,严重罪犯可潜伏在香港,不修改条例香港就会变成逃犯天堂。特区政府提出修例建议,一是取消对除香港以外中国其他区域的限制,二是与香港没有签订长期移交协议的司法管辖区,开辟以“个案形式”移交逃犯的通道。但是,反对派认为取消中国内地限制会遭致内地以各种名义引渡异见人士,“将彻底破坏一国两制对港人的法律保障”。虽然条例已经排除了“遣返政治犯”选项,但反对派仍然回避一个中国原则挑起事端。
自2019年6月以来,香港反对派和激进势力进行各种激进活动,他们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暴力行为不断升级,组织袭击警察,包围警察总部,滋扰政府部门,严重冲击特区立法会大楼,完全超出了和平游行示威的范畴。
全局性风险2:2019年香港爆发“修例风波”
8月24日,位于九龙半岛观塘区的伟业街,上百名防暴警察驱散十余倍于自己的暴徒,暴徒向警察投掷燃烧弹和竹枝。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本质 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制度漏洞
应对 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打击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作出法律化、规范化、明晰化的具体安排;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转折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全局性风险2:2019年香港爆发“修例风波”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全局性风险3:台湾问题
支持祖国统一的台湾群众
2022年8月东部战区围台军演
2022年8月佩洛西窜访台湾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全局性风险3:台湾问题
1979年元旦
1992年11月
1993年4月
2005年3月
2005年4月29日
2015年11月7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两岸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
《告台湾同胞书》
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国家分裂法》,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反国家分裂法》
海协会会长与海基会董事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
两位领导人在北京会面,是继重庆谈判以来两党主要领导人的首次会谈,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胡连会
两位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习马会
【回顾历史】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本质 “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 应对 习马会 2015年,习近平、马英九会面吗,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两岸 交流 合作日益广泛,贸易额增长明显;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分享大陆发展机遇
十九大 鲜明地提出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二十大 重申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
全局性风险3:台湾问题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本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 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全局性风险4: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
【历史纵横】中国对全球抗疫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应对突发疫情,中国及时主动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等国家 通报疫情信息,向世界公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截至2022年5月,中国已累计向150多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约4300亿只口罩,超过46亿件防护服,180亿人份检测试剂,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背景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提出 2014年,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
内涵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
意义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历程
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次提出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
全面阐述
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
写入宪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序言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
2015年联合国大会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演讲。
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践行
中国 特色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
中国 风格 ①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②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中国 气派 ①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②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3)影响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标
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课小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内涵
底线:脱贫攻坚
意义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国家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对外贸易
香港修例风波
台湾问题
疫情防控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1.(2024·洛阳高一期末)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到2020年11月,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一成就的取得(  )
A.改变了农村的生态面貌 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 D.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
当堂检测
2.2014年7月,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工程顺利通车。该工程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通车后,乘列车由安卡拉到达伊斯坦布尔(庞蒂克区)的时间大大缩短。伊安高铁的建设得益于(  )
A.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成功示范 B.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跃居世界第一
C.中国高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D.中国是第一个商业运营高铁的国家
C
3.(2024·南阳高一校考)据下图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1978—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A.农村改革逐渐落后城市 B.国际竞争力的持续增强
C.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D.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
当堂检测
4.2022年11月,具备文案、代码甚至论文撰写功能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横空问世,让人文学者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已经来到身边。“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历史学融合发展”入选“2022年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已不可逆。对于人工智能和历史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智能既能创造未来,也能改变过去的历史
B.人工智能不会出错,与历史学的融合未来可期
C.人工智能代表时代潮流,新技术必将取代传统史学
D.善用人工智能辅助历史研究,但不能被工具所宰制
D
当堂检测
5.(2023·太原高二期末)1992年,两岸达成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为关系解冻撕开了裂口。数轮接触后,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60年来首次会面。2008年以后,两岸直接“三通”,高层互动和协议签署明显加快。2015年,习近平、马英九两位“先生”,终结了跨世纪的两岸仇怨,改写了最初未曾料到的两岸关系历史,重塑了可能趋于黯然的两岸关系未来。这充分表明(  )
A.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B.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越来越大
C.两岸关系的改善完全由两岸民意决定
D.两岸关系由国共两党决定其发展走向
B
当堂检测
6.(2024·广州高一期末)在当今时代背景下,G20既引入“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又引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既引入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中国治理观,又着力解决经济全球化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的不平衡发展问题。由此可知,中国智慧(  )
A.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兴起 B.有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优化
C.解决了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D.打破了西方的霸权主义政策
B
当堂检测
7.(2024·新乡高一期末)2013年3月,习近平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该理念框架下,又提出了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具体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这体现了(  )
A.中国主导国际秩序重构 B.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
C.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 D.党的最新指导思想的形成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