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本课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社会》的第六课。本单元主要讲述了隋唐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对外交往、隋唐文化。都围绕着繁荣与开放这两个特征,所以本课是本单元的核心之一,是繁荣与开放的具体表现。《对外友好往来》一课作为对外关系专题是隋唐社会开放的例证,它充分展示了隋唐两朝对外来事物的兼容并包和宽广的胸襟。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上乘秦汉下启宋元的重要时期。唐政府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使得这一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唐朝的威名远播四方,出现了自西汉以来中外交往的第二个高潮。本课重点讲述了唐朝与日本、天竺等国家的友好往来史实。学习本课将更加有助于全面完整的了解唐朝,也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隋唐的开放政策以及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并为今天我们的对外交往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学情分析】
(1)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但理性的分析和认识能力还比较差。
(2)学生具备初步收集信息和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但准确性比较低,分析层次比较粗浅。
(3)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可能还会停留在教材中所阐述的深度和层面上,对于友好往来的广义的历史意义及它对全世界的发展促进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刻。
(4)由于学生对中国古代史颇感兴趣,同时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比较低,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课堂讨论和课后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来加强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3.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唐朝的对外开放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课前准备】
1.备教材: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案与学案;设计与教学案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2.备学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收集有关鉴真六次东渡资料、玄奘西游天竺等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重温事件经过,感受历史。
2.问题教学法。提出与本课相关的问题,环环相扣,调动学生思维,探究新知。
3.小组合作法。分组合作探究,同时伴以老师引导,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领,导入新课
第一目 胸襟广阔兼收并蓄
先给学生展示《唐人街》的相关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
并提问: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当今世界唐人街有初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认识,通过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过渡到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从而点明主题,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提出问题]
1.唐朝时期与中国长期友好往来的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呢?
2.从这幅图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方法引领:引领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小组讨论:结合图片及学过的地理知识,指出这些国家和地区并找出去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交通方式。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日本、朝鲜、和印度及中亚和西亚地区。
【生2】交通发达、便利。
【生3】唐朝时期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都纷纷前来中国。
……
多媒体展示图片:《职贡图》
教师总结: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的盛况。而唐朝的经济文化对交往各国影响也很大,通过商业贸易,互派使者,中国的文明、友谊传向世界,理所当然地,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也成为中国的象征,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称为“唐人”。
教师过渡:大家应该都喜欢旅游的吧?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追寻古人的足迹,去领略与唐朝交往最突出的几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首先我们去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日本。
二、自主学习,分组导学,合作探究
第二目 游各国仰中华风情
足迹一 唐风洋溢奈良城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
学生活动:六人为一小组,学生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
1.材料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目的是什么?
2.为此日本是怎么做的?
3.为什么日本遣唐使要源源不断地到唐朝去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生2】向唐朝派遣大量遣唐使。
【生3】因为日本当时比较落后,唐朝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他们要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
教师总结:日本当时刚进行“大化改新”,开始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也就是说唐朝是一个制度规范全面,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
设计意图:这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通过问题探究采用边质疑边释疑的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本目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图片:唐朝的开元通宝;日本的和同开宝。
[提出问题]
1.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
2.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的贡献还有哪些?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外形、图案、文字、年代:“开元”比“和同”早88年。
【生2】政治制度、文字书法、社会风尚、都城建筑、铜钱样式、诗歌、菜肴、茶道等。
【生3】……
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和服和唐装:
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平城京
多媒体展示:唐朝长安
学生小结:唐朝的官制、法律制定等影响了日本。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可见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教师过渡:除了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唐朝也同样派使者去日本,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谁?(鉴真)
多媒体展示:《鉴真图像》
多媒体展示: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提出问题]
1.根据所学和自己收集的鉴真的故事介绍“鉴真东渡”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
2.介绍鉴真的杰出贡献。
3.从鉴真六次东渡及在日本的事迹,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日本向唐朝学习,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今天日本在某些方面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我们应向日本学习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在日本传布佛教。
【生2】鉴真在日本除了传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佛教外,还传播文化,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特别是他在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生3】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强大,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
【生4】学习日本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精神。
……
多媒体展示:唐招提寺
方法引领:引导学生进行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根据所学和自己收集的鉴真的故事,介绍“鉴真东渡”以及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感悟其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材料对比日本社会古今发展,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强大,必须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述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层层设问,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实质的认识,实现“生生思维对话“的目的。
教师过渡:了解了日本与中国的文化渊源,我们在日本的探访就告一段落。下面大家跟随我到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新罗去看一看。
足迹二:新罗物产居第一
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
1.新罗位于什么半岛?
2.新罗从唐朝吸收了哪些先进文化?新罗对唐朝文化有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朝鲜半岛。
【生2】唐朝对外贸易中,进口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
设计意图:本环节内容较简单,又是非重点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过渡:结束了东亚之行,我们再去拜访一个古老的国度,它就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具有浓郁的佛教氛围。中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
足迹三:中印友好传佳话
播放《西游记》主题曲
[提出问题]谁来说说《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简单讲述《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内容。
教师概括:刚才大家谈到的是在《西游记》中的故事,但在中国历史上,玄奘确有其人,到西天取经也确有其事。
多媒体展示:“玄奘画像”
[提出问题]
1.玄奘取经与小说电视中的情节有何不同?请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简述玄奘的故事。
2.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什么巨大贡献?
3.从高僧玄奘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应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
【生2】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生3】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生4】……
设计意图:这一内容学生比较熟悉,贴近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生活经验,因此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教师小结:玄奘西游取经的事例,体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玄奘为求佛学真谛不辞辛苦的求学精神,同时又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天竺的了解,在中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佳话。
三、总结回顾 拓展提升 古为今用
第三目 知古鉴今启迪心智
[提出问题]
1.通过本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历史知识?
2.通过学习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交往。唐朝对外交往十分活跃,那么,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是什么?
3.在我们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方法引领:让学生自己画知识树归纳、回答;小组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一个王朝,两位高僧,三个国家。
【生2】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生3】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生4】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
教师归纳: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很多启迪。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的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唐朝有着广博的胸怀,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的总结反思,学会理性的分析问题,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归纳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政治
新罗 经济
西 唐朝对外 文化
玄奘西游——天竺 友好往来 日本遣唐使
活跃 日本 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原因 鉴真东渡
【课堂总结】
多媒体投影:知识点框架
★★★中考试题精选
1.《西游记》中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广泛流传,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当时的天竺指今天:
A.日本 B.印度一带 C.伊朗 D.阿拉伯地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唐朝时的印度半岛一带称为天竺。
答案:B
2.唐玄宗时期,应日本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
A.玄奘 B.鉴真 C.晁衡 D.崔致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辨别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六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
答案:B
3.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结合图片指出龙门石窟艺术主要受到什么宗教的影响 这一宗教发源于什么地方
(2)两幅图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中的什么方式 从中国古代史中再举一个符合这种交流方式的例子。
(3)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龙门石窟属于其中的哪一类
3.(1)佛教;A或印度。
(2)方式:和平(或友好)
举例:鉴真东渡、玄奘两行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写出一点即可)
(3) 实物史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片信息,能很容易作答。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多搜集一些有关本课中外交往的资料,对理解本节内容大有好处。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通过学习唐朝时期的对外友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为唐朝的强盛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感到自豪,以及对我们今天实行开放的启示。通过了解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取经,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本课的教学思路设计为把内容分成四个模块,先导入,再通过游览探访的方式学习与各国的交往,最后总结拓展再加以训练。环节齐全,有学有思有练。本节课通过播放视频,图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层层深入,不仅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强调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培养学生的顽强精神和坚强意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授课中教师多用激励性语言,并用小组合作,量化加分的方式,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了优质高效课堂。
东
交通便利
国力强盛
文化发达
对外政策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