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3课时
人民小学一年级同学参加红色教育活动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
西师版(新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1.学习目标描述: 学生能理解两位数加法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学习分析内容: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明白“满十进一”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满十进一”算理在竖式计算中的应用,能准确进行计算。
复习导入
快速口算
10 + 15 = 20 + 13 = 19 + 30 =
50 + 17 = 25 + 40 = 56+20=
25
33
49
67
65
76
28 + 15 =
列式计算:
探究新知
一套故事书 28 元,一盒彩笔 15 元。
(元)
提问:买一套故事书和一盒彩笔一共要多少钱?
探究新知
我用小棒摆一摆。
在 28 +15 中,15应该怎样加,为什么?
先算:8+5=13
再算:20+10=30
最后算:30+13=43
28 +15=
(元)
43
答:买一套故事书和一盒彩笔一共要43元。
20+10=
探究新知
我在计数器 上拨一拨。
在 28 +15 中,15 应该该怎样加,为什么?
8+5=
13
十位
个位
30+13=
30
43
28 +15=
(元)
43
答:买一套故事书和一盒彩笔一共要43元。
探究新知
竖式计算
在 28 +15 中,15 应该该怎样加,为什么?
2 8
5
3
1
2 8
+
15
20
8
13
30
4
总结算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十位相加时要加上进位的 1。
5
10
43
1
45+37=
(人)
探究新知
你能提出什么 数学问题?
人民小学一年级同学参加红色教育活动
二班有 37人参加
一班有 45人参加
两个班参加活动的 一共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
5 个一和 7 个一相 加 ;4个十和3个 十相加 … …
想 一 想
你在计算45+37时,想到了哪个算式?
45+37=82(人)
我先想5+7=12,再算 40+30=70,最后算:70+12=82
答:两个班参加活动的一共有82人。
议 一 议
先计算5+7= 12 再计算 40+30=70,70 + 12 = 82 。
4 5
先算:5+7=12
再算:40+30=70
7
2
1
8
12
70
+
82
=
再算:70+12=82
3
5 个一和 7 个一相 加 ;
4个十和3个 十相加 … …
26+37=
算一算
18+16=
25+17=
56+15=
24+27=
42
29+43=
28 +36 =
19+ 58=
34
51
63
71
72
64
77
77+13=
试一试
竖式计算
64+29=
58 + 35 =
93
5 8
93
90
3 5
+
3
1
9
6 4
2 9
+
3
1
9
7 7
1 3
+
0
1
9
总结算法
两位数竖式加法,个位相加满十向
十位进 1,十位相加时要加上进位的 1。
课堂活动
填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8+59=
3
19+54=
7
77+18=
5
26+25=
1
65+19=
4
57+29=
6
7
7
9
5
8
8
课堂练习
1. 做一做。
53
96
97
54
84
85
82
83
64
56 + 28 =
36 +1 7 =
27 +2 7 =
45 + 37 =
45 +3 8 =
78 + 18 =
35 +29 =
56 +29 =
78 +19 =
课堂练习
2. 竖式计算
5 6
+
1 5
+
8
4
1
8
2 7
2
1
4
4 7
+
2 6
3
5 9
+
3 2
1
1
7
9
2
1
课堂练习
3. 在 里填“> ”“< ”或“= ”。
<
=
>
45+7
<
=
<
62+8
50
69
4+38
16+37
55
70
28+30
78
43
10+59
课堂练习
4. 爬楼梯。
3 1
2 9
+
0
1
6
8 1
1 8
+
9
9
6 7
7
+
4
1
7
1 8
1 3
+
1
1
3
1 6
5 7
+
3
1
7
7
4 8
+
5
1
5
2 4
3 6
+
0
1
6
1 9
9
+
8
1
2
课堂练习
5. 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4 6
7
+
4 3
8
+ 1 7
9 7
3 6
+ 2 5
5 1
( )
( )
( )
X
X
X
1
4 6
7
+
3
5
1
8
1 7
+
5
2
1
3 6
2 5
+
1
6
拓展练习
6. 学校组织捐书活动,一班捐了 36 本,二班捐了 28 本,两个班一共捐了多少本?
36+28=
(本)
64
答:两个班一共捐了64本。
引导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加法进位的算理和算法,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 书面作业:练习册上相关的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题目。
2. 实践作业:和家长去超市购物,记录两件商品价格,计算总价。/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数学学科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3《 人民小学一年级同学参加红色教育活动(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课题名 人民小学一年级同学参加红色教育活动
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部分是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内容,聚焦两位数加法中的进位加法。它是在学生掌握 20 以内进位加法与 100 以内不进位加法基础上展开,是整数加法运算的重要进阶。教材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算法,理解“满十进一”算理,为后续多位数加减法学习筑牢根基。 (二)核心素养分析 1. 数学抽象:从生活实例抽象出两位数进位加法算式,锻炼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2. 逻辑推理:在探究算理算法过程中,培养学生依据数的组成与运算规则进行推理的能力。 3. 数学运算: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准确、快速进行两位数进位加法运算的能力。 4. 直观想象: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和直观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 学生能理解两位数加法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学习分析内容: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明白“满十进一”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满十进一”算理在竖式计算中的应用,能准确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小棒、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 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算法,拓宽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每位学生准备好自己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 分钟) 课件展示文具店促销活动,一套故事书 28 元,一盒彩笔 15 元。提问:买一套故事书和一盒彩笔一共要多少钱? 【设计意图】: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两位数加法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20 分钟) 1. 列出算式:学生列出算式 28 + 15。 2. 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摆小棒: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摆 2 捆 8 根表示 28,再摆 1 捆 5 根表示 15。引导学生思考单根小棒相加满十怎么办。学生将 8 根与 5 根合起来是 13 根,把 10 根捆成新的一捆,与原来的 2 捆和 1 捆合起来,共 4 捆 3 根,即 43 根。 计数器演示:在计数器上先拨出 28,加 15 时,个位 8 加 5 满十,向十位进 1,个位剩 3;十位 2 加 1 再加进位的 1 得 4,结果是 43。 竖式计算:教师示范竖式写法,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3. 总结算法:引导学生总结算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十位相加时要加上进位的 1。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算理,逐步抽象出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巩固练习(15 分钟) 1. 基础练习:完成教材“做一做”,如 37 + 26 = 45 + 38 = ,巩固竖式计算方法。 2. 对比练习:呈现不进位加法与进位加法对比题目,如 23 + 12 = 和 23 + 19 = ,让学生观察比较,强化对进位的认识。 3. 解决问题:学校组织捐书活动,一班捐了 36 本,二班捐了 28 本,两个班一共捐了多少本?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不同层次练习,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加法进位的算理和算法,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进位加法 - 两位数加法 28 + 15 = 43 摆小棒:8 + 5 = 13,20 + 10 + 13 = 43 计数器: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竖式计算: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副板书 练习题目 【设计意图】主板书呈现核心内容,包括情境、算法演示及竖式计算要点,副板书用于练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后作业 (五)作业布置(2 分钟) 1. 书面作业:练习册上相关的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题目。 2. 实践作业:和家长去超市购物,记录两件商品价格,计算总价。 【设计意图】 :书面作业巩固计算技能,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一).亮点: 1. 情境创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 2. 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多数学生能理解算理并掌握算法,教学效果良好。 (二)不足 1. 个别学生在竖式计算时,仍会忘记加上进位的 1,计算准确性有待提高。 2. 小组合作交流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存在“搭便车”现象。 (三)建议 1. 针对计算易错点,加强专项练习,关注个别学生辅导。 2. 优化小组合作机制,明确分工,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交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