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025春)第六单元6.5《3个小队一共有多少名队员?》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025春)第六单元6.5《3个小队一共有多少名队员?》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10 13:37:25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5课时
3个小队一共多少名队员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
西师版(新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




1.学习目标描述: 学生能理解三个数连加的意义,掌握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学习分析内容:经历探索三个数连加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数连加的意义,掌握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尤其是进位的处理。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个数连加中需要多次进位的题目,理解连加运算中不同计算方法的算理。
复习导入
快速口算
17 + 15+9 = 28+ 13+8 = 19 + 35+7 =
56 + 17+7 = 25 + 46+6 = 56+29+8=
41
49
61
80
77
93
13 + 10+12 =
探究新知
3 个小队一共有多少名队员?
(人)
列出算式:
探究新知
我用小棒摆一摆。
在 13 + 10+12 中,应该怎样加,为什么?
先算:3+2=5
再算:10+10+10=30
最后算:30+5=35
13+10 +12=
(人)
35
答:3 个小队一共有35名队员。
10+10+10=
探究新知
我在计数器 上拨一拨。
在 13 + 10+12中, 应该该怎样加,为什么?
3+2=
5
十位
个位
30+5=
30
35
13+10 +12=
(人)
35
答:3 个小队一共有35名队员。
探究新知
竖式计算
在 13 + 10+12 中, 应该该怎样加,为什么?
1 3
2
5
1 3
+
12
10
3
5
20
2
2
10
25
1
10
35
2 5
0
5
3
1
18 + 15+9 =
列出算式
探究新知
小朋友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个)
小明摘了 18 个苹果
小庆摘了9个苹果
小华摘了15个人苹果
8 个一、 5 个和9个一相 加 ;1个十和1个 十相加 … …
想 一 想
你在计算18 + 15+9时,想到了哪个算式?
18+15+9=42(个)
我先想8+5+9=22,再算10+10=20,最后算:20+22=42
答:小朋友们一共摘了12个苹果。
议 一 议
先计算8+5+9=22,再算10+10=20,最后算:20+22=42 。
1 8
5
3
1
3
22
20
+
42
=
1
3 3
9
2
1
4
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1。
议一议
26+37+9=
算一算
18+16+6=
9+25+17=
56+15+5=
7+24+27=
51
29+48+4=
28 +36+6 =
8+19+ 58=
40
58
72
76
81
70
85
27 + 8 + 20 =
试一试
竖式计算
20 + 20+ 15 =
55
2 0
55
2 0
+
0
+
4
2 7
8
+
5
1
3
5
1
5
5
+
0
2
5
5
课堂活动
1.摆一摆,算一算。
2 4
24
+
2 0
4
4
20
27
71
4 4
+
2 7
1
1
7
课堂活动
2. 先计算,再说一说怎样计算。
12 + 15 + 8 =
2 8
57
+
9
7
1
3
28 + 9 + 20 =
35
3 7
+
2 0
7
5
1 2
+
1 5
7
2
2 7
+
8
5
1
3
借出58本,还剩8本。
课堂练习
1. 图书角原来有多少本图书?
8
(本)
答:图书角原来有66本图书.
58 +8=
66
5 8
+
6
1
6
课堂练习
2. 运水果。
苹果比梨少 23箱。
苹果运走 46箱,
还剩 8箱。
(1)苹果有多少箱?
(2)梨有多少箱?
8
54
54
77
23
46
课堂练习
3.三本影集一共有多少张照片?
30
30张
答:三本影集一共有92张照片.
28张
34张
口C 口C 口 = 口(张)
+
28
+
34
92
解决问题
4. 买玩具。
(元)
19+16+24=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
59
19元
16元
24元
28元
(1) 与 和 三个玩具一共多少元?
(2) 与 和 三个玩具一共多少元?
16+24+28=
68
(元)
(3) 与 和 四个玩具一共多少元?
19+16+24+28=
87
(元)
5.小林在计算 58 加一位数时,把一位数加到
58 的十位上了,结果得 98 。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5 8
答:正确的结果是62.
4
4
+
9 8
5 8
+
2
1
6
引导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说一说三个数连加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 书面作业:练习册上关于三个数连加的练习题,包括计算和解决问题。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统计家里三天的垃圾袋使用数量,然后计算出三天一共用了多少个垃圾袋。/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数学学科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5《 3 个小队一共有多少名队员?(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课题名 3 个小队一共有多少名队员?(进位加法)
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进位加法 - 三个数连加》是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 20 以内进位加法以及 100 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三个数连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加法运算能力,丰富加法运算的形式,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四则运算奠定基础。教材通常会以生活情境为依托,引导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并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分析 1. 数学抽象: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三个数连加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升抽象概括能力。 2. 逻辑推理: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依据已有的加法运算知识,推理出三个数连加的运算顺序和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数学运算: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三个数连加的运算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4. 数学建模:利用三个数连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增强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 学生能理解三个数连加的意义,掌握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学习分析内容:经历探索三个数连加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数连加的意义,掌握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尤其是进位的处理。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三个数连加中需要多次进位的题目,理解连加运算中不同计算方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三个数连加的实际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 直观演示法:借助小棒、计数器等教具,直观展示三个数连加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每位学生准备好自己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3 分钟) 1. 课件展示的场景第1小队有 13人。第 2小队有 10人。 第 3小队有 12人。 3 个小队一共有多少名队员? 2.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地引出三个数连加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探究新知(20 分钟) 1. 课件展示的场景第1小队有 13人。第 2小队有 10人。 第 3小队有 12人。 3 个小队一共有多少名队员? 2..画面中有三个小朋友,分别摘了 18 个、15 个和 9 个苹果。提问:小朋友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1. 列出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8 + 15 + 9。 2. 理解意义:提问学生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确这是把三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三个数连加。 3. 探究算法: 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棒或计数器尝试计算 18 + 15 + 9。 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把前两个数相加,18 + 15 = 33,再用 33 + 9 = 42。 方法二:先把后两个数相加,15 + 9 = 24,再用 18 + 24 = 42。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先写 18,在下面写 15 时,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算出 18 + 15 = 33;接着在 33 的下面写 9,继续相加,个位 3 + 9 = 12,满十又向十位进 1,得到 42。 对比优化: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竖式计算在计算多个数连加时更清晰、准确,方便检查。 4. 总结算法:教师总结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1。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能力。展示多种方法并对比优化,有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15 分钟) 1. 基础练习:完成教材上的“做一做”,如 23 + 17 + 18 = 、32 + 29 + 11 =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巩固连加的计算方法。 2. 纠错练习:展示一些三个数连加的错题,如计算时忘记进位、数位没对齐等,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强化对计算要点的掌握。 3. 解决问题:动物园里有 25 只猴子,18 只熊猫,12 只长颈鹿,一共有多少只动物?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加深学生对三个数连加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三个数连加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进位加法 - 三个数连加例: 18 + 15 + 9 = 42 方法一:18 + 15 = 33,33 + 9 = 42 方法二:15 + 9 = 24,18 + 24 = 42 方法三(竖式):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 副板书 练习题目 【设计意图】主板书呈现三个数连加的典型例题及主要计算方法,突出重点,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计算过程和要点;副板书用于呈现练习题目,便于学生练习和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 (五)作业布置(2 分钟) 1. 书面作业:练习册上关于三个数连加的练习题,包括计算和解决问题。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统计家里三天的垃圾袋使用数量,然后计算出三天一共用了多少个垃圾袋。 【设计意图】:书面作业有助于巩固学生对三个数连加计算方法的掌握;实践作业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一).亮点: 1. 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2.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学生对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有效地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不足 1.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他人,自己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2. 对于一些需要多次进位的连加题目,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错,反映出对进位的处理还不够熟练。 3. 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探究算法环节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全部练习。 (三)建议 1. 在小组合作时,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和职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操作,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2. 针对进位容易出错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专项练习,强化学生对进位的理解和处理能力,如设计一些进位练习的小游戏或竞赛,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3. 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在保证学生充分探究算法的基础上,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节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