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第二节 东南亚(第2课时) 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七下第六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第二节 东南亚(第2课时) 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七下第六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05 11:09: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东南亚 教学设计
课题 东南亚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东南亚,东南亚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内容。主要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多山的地形,湿润的气候;富饶的物产,旖旎的风光。教材利用“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的国家”、“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几幅图和对应的活动,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的国家,特别突出了东南亚处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众多地处热带的临海国和岛国,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进而影响到东南亚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分布。教材在介绍了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热带气候特点的根底上,突出表达了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教材在介绍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后,联系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分析了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条件和因素,归纳出了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教材介绍了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为东南亚经济的开展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奉献。东南亚众多沿海国家风景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
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自然地理条件、国家、首都及工农业。 2.通过地图,了解东南亚的位置及范围。 3.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 和《东南亚气候图》 ,对比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点及河流分布,从而了解地形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并理解地形、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综合思维:运用东南亚地形和城市分布图,找出东南亚主要河流和城市,说出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特点,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3.地理实践力:根据同学们的旅游体验或者查阅的资料,交流东南亚迷人的风光,分析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4.人地协调观: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理解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旅游业。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节课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受到年龄、知识经验等限制,学生对于课本当中提到的相关知识和图片比较陌生,但是七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优势,比如他们年龄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喜欢参与竞争,敢于表现,同时对地理这门课感到很新奇,兴趣比较浓厚。
重点 1.学会分析东南亚的位置、范围。2.理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难点 1.理解地形、气候、河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理解东南亚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视频导入东南亚的简介 学生观看视频后进入自主学习。21世纪教育网 让学生看视频,进入东南亚学习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天然橡胶王国 橡胶树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喜高温、高湿的气候和肥沃深厚的土壤。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将橡胶树移植东南亚并获得成功。19世纪末,世界汽车工业兴起,对天然橡胶的需求激增。天然橡胶产量随着橡胶连续割胶法的发明而大幅度提高。从此,橡胶树成为东南亚大量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目前,东南亚是世界橡胶树种植面积最大、天然橡胶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中国、印度、美国、日本等国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消费国。21世纪教育网1.阅读图文材料,说出东南亚天然橡胶的主要生产国。2.结合《地理图册》,简述东南亚种植橡胶树的有利条件。任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观测:东南亚被称为“十字路口”的原因是什么?2.范围组成观测1:读东南亚主要国家分布图,认识东南亚主要国家的位置?观测2:读东南亚主要国家分布图,找出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是?观测3:读东南亚主要国家分布图,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探究活动一:新加坡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 马六甲海峡是世界海上运输的重要咽喉之一。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其早期经济利用这种交通枢纽优势,在转口贸易和航运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新加坡于20世纪60年代独立后,坚持扬长避短和对外开放,大力发展船舶维修和制造、炼油、旅游、金融及电子等产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21世纪以来,服务业成为其支柱产业。 如今新加坡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被誉为“花园城市”,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贸易、金融、服务、航运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也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前景持续看好的新兴经济体之一。战略位置的海峡、运河等海上交通要道,对其附近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请选择某一海上交通要道,谈谈它对附近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二、多山的地形,湿润的气候1.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1)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主要的河流(2)画出主要山脉,观察河流流向、山脉走向(3)观察河流、山脉的分布特征2.中南半岛的河流特征(1)中南半岛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哪个国家?(2)这些河流在中国境内的名称是?21世纪教育网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等河流流经的国家及注入的海洋各是什么?(4)依次说出澜沧江—湄公河流经的国家。(5)结合图中信息,完成表格。思考: 中南半岛地形和河流对城 市分布有哪些重要影响?思考: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有哪些弊端?马来群岛地形和河流特征探究活动二:认识雅万高速铁路建设的影响因素雅万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雅万高铁”)连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正线全长142.3千米。雅万高铁沿线火山众多、土质松软,线路需跨越河流、公路或既有铁路,修建桥梁56座,约占线路全长的60%;修建隧道13座,约占线路全长的12%。雅万高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创造了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各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的新纪录。1.归纳雅万高铁沿线的自然地理特征。21世纪教育网2.分析雅万高铁桥梁、隧道比例高的主要原因。3.说明雅万高铁建成后对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的意义。4.湿润的气候思考:东南亚气候有什么特点?任务三:富饶的物产,旖旎的风光1.农业发展条件思考: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热带经济作物3.东南亚的矿产资源4.热带旅游胜地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回答问题:1.泰国 印度尼西亚 越南2.东南亚地区的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大,雨季长,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橡胶树的生长。21世纪教育网学生总结: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位于低纬度、大部分位于热带。学生回答: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学生总结: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缅甸、老挝、越南学生回答:菲律宾、 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巴拿马运河的存在对周边国家乃至全球经济都有深远的影响。它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增长,同时也为巴拿马本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运河的运营收入是巴拿马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学生回答: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学生回答:河流自北向南流,山脉为南北走向学生回答:中南半岛地形特征: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中南半岛地势特征:北高南低。学生回答:中国学生回答:怒江 — 萨尔温江澜沧江 — 湄公河元江 — 红河学生回答:红河、湄公河——越南 南海湄南河——泰国 泰国湾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缅甸 安达曼海学生回答: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总结:①马来群岛有众多的火山,其中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之一。②群岛上地形崎岖,河流短小湍急,平原面积狭小且分布于沿海,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于沿海地区。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1.火山分布密集,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多样,河流众多。2.雅万高铁沿线地形复杂,需要穿越山脉和河流。3.提升了交通效率,促进了区域互联互通,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带动了服务业繁荣,拉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能级,并加强了国际合作,树立了友好合作的典范。学生总结: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总结:①东南亚石油、天然气丰富,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②锡、铜等金属矿产闻名于世,马来西亚锡产量居世界前列。学生总结:东南亚属于热带,自然风光充满热带气息。多国海岸线漫长,海岛众多,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海滨旅游与度假胜地。21世纪教育网越南下龙湾: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北部湾西部的一个海湾,其景色酷似中国桂林,故有“海上桂林”的美称。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泰国:普吉岛缅甸仰光 大金塔:缅甸80%的人信仰佛教,据统计,该国佛塔约有10万多座,故有“万塔之国”的美称。柬埔寨 吴哥窟:佛教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印度尼西亚 婆罗浮屠:古代东方四大奇迹,最大的佛教建筑群泰国曼谷 水上市场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带着问题进入讨论让学生知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东南亚。范围组成让学生探究新加坡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让学生知道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让学生知道中南半岛的河流特征让学生知道马来群岛地形和河流特征让学生探究雅万高速铁路建设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农业发展条件让学生了解热带经济作物21世纪教育网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矿产资源让学生了解热带旅游胜地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板书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 第二节 东南亚1.关于东南亚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B.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C.东南亚盛产天然橡胶,椰子,棕榈等产品D.东南亚最长的河流湄公河发源于中国2.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说的是以下哪个地方的地形、河流特点(  )A.印度半岛B.俄罗斯 C.中南半岛D.马来群岛3.下列关于东南亚自然环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B.中南半岛山环水绕,地势南高北低C.印度尼西亚火山地震频繁 D.地处亚洲与欧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4.东南亚华人、华侨的祖籍多是(  )A.湖南、湖北21世纪教育网B.广东、福建 C.广东、广西 D.福建、香港5.被誉为“千岛之国”“火山国”的国家是(  )A.马来西亚 B.越南 C.菲律宾 D.印度尼西亚6.以下是代表团某成员在东南亚期间的见闻,你认为可信的是(  )。A.当地居民是黑皮肤、头发卷曲 B.居民生活用品中锡器很多C.每天正午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D.居民主食为面包、牛肉7.小雪获得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的“新马泰”十日游奖品.下列能够看到的是(  )A.泰国皇宫、鱼尾狮公园 B.阿尔卑斯山滑雪、鱼尾狮公园C.花园城市、峡湾风光 D.花园城市、热带草原风光2021年9月9日,李克强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七次领导人会议时强调,中方愿同湄公河国家一道,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次区域融合发展和共同繁荣作出新的贡献。读中南半岛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图中表示湄公河的数字是( )A.① B.② C.③ D.④9.下列国家的领导人,最不可能出席本次会议的是( )A.泰国 B.印度 C.柬埔寨D.老挝10.我国积极推动“澜湄合作”,有利于( )①促进各成员国经济发展 ②加强中国国内各省的联系③综合开发流域水资源 ④避免各成员国间文化的融合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1.读东南亚图,回答问题。 (1)大洲:A (世界最大)。(2)大洋:B (世界最大)。(3)海峡:C (海上生命线)。(4)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 群岛组成。(5)东南亚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国家)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参考答案ACCB5.D6.B7.A8.B 9.B 10.C 11.(1)亚洲(2)太平洋(3)马六甲海峡(4)马来(5)泰国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回答问题积极,知识点掌握好,材料分析到位,思维得到了训练,课堂上有积极而良好的互助合作学习气氛,整体上达成了学习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东南亚地处“十字路口”的位置。
2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东南亚是多山的地形,湿润的气候。
通过材料分析,
3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东南亚富饶的物产,旖旎的风光。
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新加坡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
2.通过读图分析,认识雅万高速铁路建设的影响因素。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第二节 东南亚(第2课时)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