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4.1《厨房的物质与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4.1《厨房的物质与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06 13:41:21

文档简介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4.1《厨房的物质与变化》
一、填空题
1.(2024六下·宝安期末)妈妈摘下草莓榨成果汁,小宝发现果汁底部有一些沉淀,这属于   变化。 (提示:从物质的变化来考虑)
2.(2024六下·乾安期末)烧开的水产生水蒸气是   变化,铁钉生锈是   变化。
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人体内后要经过许许多多的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4.在吃馒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越嚼越甜。馒头中除了水以外的主要成分是   ,我们用手撕碎馒头属于   变化;咀嚼馒头一段时间后变得有甜味了,属于   变化。
5.(2024六下·灵宝期中)物体会发生各种变化,有的只是物体的形状、大小、   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   并没有改变。
二、判断题
6.(2024六下·河南期末)水变成冰,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
7.(2024六下·河南期末)物体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变化后并不一定产生新的物质。 (  )
8.(2024六下·黔东南期末)我们可以利用白醋“软化”鸡蛋壳,同时能观察到鸡蛋壳上产生气泡,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  )
9.(2024六下·江源期末)面包发霉属于物理变化。 (  )
10.(2024六下·潍坊期末)咬过后放置的苹果变黄和衣服滴上墨水变黑,这两个过程都属于化学变化。(  )
三、单选题
11.(2024六下·钱塘期末)下列活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小狗呼吸 B.洗苹果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制作汽水
12.(2024六下·龙华期末)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B.食盐在水中溶解
C.白砂糖加热后,颜色发生改变,并有气味产生
13.(2024六下·宝安期末)博物馆返回,小宝邀请小安到家里吃饭,爸爸妈妈准备烧烤食材,他俩尝试制作冰糖葫芦。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来看,下列制作冰糖葫芦的步骤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将山楂洗净去核,用竹签串起来
B.将水和白砂糖放入锅中,熬至糖的颜色稍微变黄并且黏稠
C.将熬好的糖裹在山楂表面,静置使其凝固
14.(2024六下·宁南期末)某同学在厨房中进行的下列操作,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解冻猪肉 B.烧火煮饭 C.切土豆丝
15.(2024六下·白水期末)菜刀是厨房中常用的工具,有一些铁制菜刀很容易生锈,影响使用。下列情况下,相同的菜刀生锈程度最轻的是
A.切完菜后浸泡在盐水中
B.用水冲洗后不擦干,放置在不通风处
C.洗净擦干后,放置在通风处
四、连线题
16.(2024六下·新县期末)连一连
在米饭上滴碘酒
弯折的铁丝
铁生锈 物理变化
混合沙和豆子
火柴燃烧 化学变化
易拉罐压扁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放烟花
五、综合题
17.(2024六下·白水期末)白醋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其实白醋不仅可以用于调味,还有很多妙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给蔬菜沙拉中的紫甘蓝上加入了白醋,发现紫甘蓝变成了    色。
(2)小明不小心把鸡蛋壳掉进了打开的白醋瓶中,发现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属 于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3)小明在家利用白醋和小苏打做一个吹气球小实验。他选用的材料有:塑料瓶、白醋、小苏打、气球。实验前在气球里加一定量小苏打,在塑料瓶中装一定量白醋(如下图)
① 将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小明观察到气球鼓起来了,说明   (填“没有”或“有”) 产生气体。
②猜一猜:实验中气球会一直变大吗 请回答并说明原因:    。
六、简答题
18.煮鸡肉时,鸡肉变熟,冷水变热,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19.(2023六下·岷县月考)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联系?请你举例说明。
七、实验探究题
20.(2024六下·宝安期末)小安借用奶奶家的厨房为奶奶做“辨别物质”实验表演。道具: 甲、 乙两个杯子中装有无色透明的液体,一杯是饮用水,一杯是白醋;A和B两个碗中装有白色粉末,一碗是小苏打, 一碗是淀粉。
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小安刚把A碗中的白色粉末倒入甲杯中,就发现甲杯中产生了大量气泡。据此,可以判断甲杯中的液体是   ;A 碗中的白色粉末是   。
(2)将乙杯中的液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会产生气泡,这种变化是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的理由是:   。
(3)小安利用小苏打和白醋吹气球。他在饮料瓶中加入100毫升白醋,在气球中用漏斗加入30克小苏打,然后将气球口套在瓶口上,保证瓶口处密封。将气球倒置,气球中的小苏打进入饮料瓶中时,小安发现气球变大了。让气球变大的动力来自(  )。
A.白醋中原本存在的气体
B.空气从饮料瓶外进入瓶子
C.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新物质
(4)气球会一直变大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气球   一直变大,因为   。
(5)小安想知道气球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他找到了一些资料:
气体名称 特点
二氧化氮(dàn) 比空气重, 棕红色, 有刺激性气味, 支持燃烧
氧气 比空气重, 无色, 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比空气重, 无色, 不支持燃烧
氮气 比空气略轻, 无色, 常用作保护气体, 不支持燃烧
氩(yà) 气 比空气重, 无色, 不支持燃烧
小安推测,气球中新进入的气体肯定不会是二氧化氮。他这样推测的理由是:   。
(6)晚上,小安和奶奶坐在院里乘凉,夜空中有许多星星。小安告诉奶奶,通过观察星星能发现很多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从哪个星球看北斗七星都是勺子状
B.“夏季大三角”是心宿二、牛郎星、织女星这三颗星围成的区域
C.在地球的北半球看,北极星始终指向北方
(7)小安和奶奶一起寻找北斗七星,并通过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在答题卡上用黑笔作图,画出北极星的位置,并用恰当的方式标注尺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物理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当妈妈将草莓榨成果汁时, 虽然果汁底部出现了一些沉淀, 但这并不意味着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通常涉及到物质的本质变化, 如生成新的化合物。 而榨取果汁和沉淀的产生, 主要是由于草莓中的固体物质( 如纤维素、 果胶等) 在果汁中的溶解度较低, 随着时间推移, 这些物质会沉淀到底部。 这个过程并没有改变草莓中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 只是物理形态发生了变化, 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2.【答案】物理;化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烧开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铁钉生锈产生铁锈,是化学变化。
3.【答案】化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与消化器官发生作用,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4.【答案】淀粉;物理;化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而麦芽糖具有甜味;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细嚼馒头时,觉得有甜味。我们用手撕碎馒头属于物理变化;咀嚼馒头一段时间后变得有甜味了,属于化学变化。
5.【答案】状态;物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糖块磨成糖粉,冰融化成水等等只是物体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改变。
6.【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固体、 液体、 气体——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 它会开始结冰, 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 这一过程中, 水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这种变化仅仅是水的物理状态发生了改变, 而没有涉及到化学成分的变化。
7.【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物理变化主要指的是物质在外观上的变化, 如形状、 大小、 状态的改变, 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涉及到新物质的生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着一些特定的现象, 如变色、 产生沉淀、 放出气体和能量的变化( 放热、 吸热、 发光) 等, 但这些现象并不一定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
8.【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白醋会与鸡蛋壳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题目说法正确。
9.【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面包发霉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这些新物质通常是菌类或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可能会导致面包变质,使得面包不再适合食用。因此,面包发霉不仅外观和气味会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其化学成分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涉及到新物质的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咬过后放置的苹果变黄是因为苹果内的酚类似化合物发生了变色反应。酚类化合物接触空气后,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而生成醌类化合物,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墨水沾到衣服上,很快就会渗入衣服,这种液体主动流进狭窄空间的现象称作“毛细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洗苹果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小狗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制作汽水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白砂糖加热后,颜色发生改变,并有气味产生,有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13.【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A.将山楂洗净去核,用竹签串起来,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B.将水和白砂糖放入锅中,熬至糖的颜色稍微变黄并且黏稠,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将熬好的糖裹在山楂表面,静置使其凝固,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14.【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冻猪肉,切土豆丝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火煮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5.【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空气、水和铁制品接触,生锈条件充分,则容易生锈,否则,破坏生锈的条件,则不容易生锈。切完菜后浸泡在盐水中、用水冲洗后放置在不通风处,菜刀能够与空气或水充分接触,生锈条件较好,容易生锈。如果把菜刀洗净擦干放置不通风处,生锈条件不充分,生锈程度最轻。故选C。
16.【答案】物理变化 (弯折的铁丝 混合沙和豆子 易拉罐压扁)
化学变化(在米饭上滴碘酒 铁生锈 火柴燃烧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放烟花)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水结冰、弯折铁丝、混合沙和豆子、易拉罐压扁、水蒸发、蜡烛融化、剪头发都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火柴燃烧、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米饭上滴碘酒、虾被煮熟后变红、放烟花、食物中毒、头发生长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7.【答案】(1)红
(2)化学
(3)有;不会一直变大,因为反应物有限,不会一直生成二氧化碳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紫甘蓝水能够检测物体的酸碱性,被称为酸碱指示剂,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1)紫甘蓝水被称作酸碱指示剂,它遇酸变红色,与碱变绿色。紫甘蓝是紫色的,加入白醋,静置一会,观察到紫甘蓝变成了红色,因为白醋是酸性物质。
(2)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把鸡蛋壳掉进了打开的白醋瓶中,发现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观察到气球鼓起来了,二氧化碳产生量取决于反应物的量,当小苏打和醋酸任意一者消耗完,反应停止,就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了,气球不会一直变大。
18.【答案】鸡肉变熟的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不同于原来的新物质,是属于化学变化;而冷水变热,这种物质只改变了形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属于物理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鸡肉变熟的过程中既有蛋白质的变化,也有鸡的外形、颜色方面的变化,所以这个过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有;而冷水变热没有产生新物质,只是温度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19.【答案】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能量与动力;通过化学合成出纤维等物质,可以解决穿住行的问题等。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开发新能源和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等等。
20.【答案】(1)白醋;小苏打
(2)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3)C
(4)不会;白醋只有100毫升,小苏打只有30克,产生的气体到达一定后就不再反应了
(5)产生的气体是无色,二氧化氮是红棕色
(6)C
(7)
【知识点】星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小苏打的特点是白色细小晶体,白醋的特点是无色透明,有刺激性酸味。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大量气体是比空气重月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一起,产生了大量气泡,收集这些气体倾倒在燃烧的蜡烛上,发现能使蜡烛熄灭经过科学家的验证,发现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发现玻璃杯外壁是凉的,这是气体散失带走热量导致安
(1)装有醋、水的杯子和装有小苏打、淀粉的碗,通过肉眼观察和样品混合的表现来判断。当把白醋滴入装有小苏打的瓶盖时,会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新物质,因此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小安刚把A碗中的白色粉未倒入甲杯中,就发现甲杯中产生了大量气泡。据此,可以判断甲杯中的液体是醋,乙杯中的液体是水,A盆中的白色粉末是小苏打,B盆中的白色粉末是面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将乙杯中的液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会产生气泡,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并没有新物质产生。
(3)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此实验中,让气球变大的动力来自新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气体,这是装置中让气球变大的动力,但是气球不会一直变大,因为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结束后就不会产生气体了。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是无色,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所以气球中新进入的气体肯定不会是二氧化氮。
(6)A.无论从哪个星球看北斗七星都是勺子状,错误;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从不同角度观察星座,看到的图像不同;
B.“夏季大三角”是心宿二、牛郎星、织女星这三颗星围成的区域,错误;“夏季大三角”是天津四、牛郎星、织女星这三颗星围成的区域;
C.在地球的北半球看,北极星始终指向北方,正确。
(7)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北斗七星勺口的两星向勺口方向延长线的5倍距离位置就是北极星的所在。
1 / 1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4.1《厨房的物质与变化》
一、填空题
1.(2024六下·宝安期末)妈妈摘下草莓榨成果汁,小宝发现果汁底部有一些沉淀,这属于   变化。 (提示:从物质的变化来考虑)
【答案】物理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当妈妈将草莓榨成果汁时, 虽然果汁底部出现了一些沉淀, 但这并不意味着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通常涉及到物质的本质变化, 如生成新的化合物。 而榨取果汁和沉淀的产生, 主要是由于草莓中的固体物质( 如纤维素、 果胶等) 在果汁中的溶解度较低, 随着时间推移, 这些物质会沉淀到底部。 这个过程并没有改变草莓中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 只是物理形态发生了变化, 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2.(2024六下·乾安期末)烧开的水产生水蒸气是   变化,铁钉生锈是   变化。
【答案】物理;化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烧开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铁钉生锈产生铁锈,是化学变化。
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人体内后要经过许许多多的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答案】化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与消化器官发生作用,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4.在吃馒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越嚼越甜。馒头中除了水以外的主要成分是   ,我们用手撕碎馒头属于   变化;咀嚼馒头一段时间后变得有甜味了,属于   变化。
【答案】淀粉;物理;化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而麦芽糖具有甜味;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细嚼馒头时,觉得有甜味。我们用手撕碎馒头属于物理变化;咀嚼馒头一段时间后变得有甜味了,属于化学变化。
5.(2024六下·灵宝期中)物体会发生各种变化,有的只是物体的形状、大小、   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   并没有改变。
【答案】状态;物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糖块磨成糖粉,冰融化成水等等只是物体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改变。
二、判断题
6.(2024六下·河南期末)水变成冰,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固体、 液体、 气体——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 它会开始结冰, 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 这一过程中, 水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这种变化仅仅是水的物理状态发生了改变, 而没有涉及到化学成分的变化。
7.(2024六下·河南期末)物体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变化后并不一定产生新的物质。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物理变化主要指的是物质在外观上的变化, 如形状、 大小、 状态的改变, 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涉及到新物质的生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着一些特定的现象, 如变色、 产生沉淀、 放出气体和能量的变化( 放热、 吸热、 发光) 等, 但这些现象并不一定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
8.(2024六下·黔东南期末)我们可以利用白醋“软化”鸡蛋壳,同时能观察到鸡蛋壳上产生气泡,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白醋会与鸡蛋壳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题目说法正确。
9.(2024六下·江源期末)面包发霉属于物理变化。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面包发霉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这些新物质通常是菌类或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可能会导致面包变质,使得面包不再适合食用。因此,面包发霉不仅外观和气味会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其化学成分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涉及到新物质的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
10.(2024六下·潍坊期末)咬过后放置的苹果变黄和衣服滴上墨水变黑,这两个过程都属于化学变化。(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咬过后放置的苹果变黄是因为苹果内的酚类似化合物发生了变色反应。酚类化合物接触空气后,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而生成醌类化合物,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墨水沾到衣服上,很快就会渗入衣服,这种液体主动流进狭窄空间的现象称作“毛细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三、单选题
11.(2024六下·钱塘期末)下列活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小狗呼吸 B.洗苹果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制作汽水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洗苹果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小狗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制作汽水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2.(2024六下·龙华期末)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B.食盐在水中溶解
C.白砂糖加热后,颜色发生改变,并有气味产生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白砂糖加热后,颜色发生改变,并有气味产生,有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13.(2024六下·宝安期末)博物馆返回,小宝邀请小安到家里吃饭,爸爸妈妈准备烧烤食材,他俩尝试制作冰糖葫芦。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来看,下列制作冰糖葫芦的步骤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将山楂洗净去核,用竹签串起来
B.将水和白砂糖放入锅中,熬至糖的颜色稍微变黄并且黏稠
C.将熬好的糖裹在山楂表面,静置使其凝固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A.将山楂洗净去核,用竹签串起来,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B.将水和白砂糖放入锅中,熬至糖的颜色稍微变黄并且黏稠,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将熬好的糖裹在山楂表面,静置使其凝固,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14.(2024六下·宁南期末)某同学在厨房中进行的下列操作,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解冻猪肉 B.烧火煮饭 C.切土豆丝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冻猪肉,切土豆丝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火煮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5.(2024六下·白水期末)菜刀是厨房中常用的工具,有一些铁制菜刀很容易生锈,影响使用。下列情况下,相同的菜刀生锈程度最轻的是
A.切完菜后浸泡在盐水中
B.用水冲洗后不擦干,放置在不通风处
C.洗净擦干后,放置在通风处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空气、水和铁制品接触,生锈条件充分,则容易生锈,否则,破坏生锈的条件,则不容易生锈。切完菜后浸泡在盐水中、用水冲洗后放置在不通风处,菜刀能够与空气或水充分接触,生锈条件较好,容易生锈。如果把菜刀洗净擦干放置不通风处,生锈条件不充分,生锈程度最轻。故选C。
四、连线题
16.(2024六下·新县期末)连一连
在米饭上滴碘酒
弯折的铁丝
铁生锈 物理变化
混合沙和豆子
火柴燃烧 化学变化
易拉罐压扁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放烟花
【答案】物理变化 (弯折的铁丝 混合沙和豆子 易拉罐压扁)
化学变化(在米饭上滴碘酒 铁生锈 火柴燃烧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放烟花)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水结冰、弯折铁丝、混合沙和豆子、易拉罐压扁、水蒸发、蜡烛融化、剪头发都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火柴燃烧、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米饭上滴碘酒、虾被煮熟后变红、放烟花、食物中毒、头发生长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五、综合题
17.(2024六下·白水期末)白醋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其实白醋不仅可以用于调味,还有很多妙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给蔬菜沙拉中的紫甘蓝上加入了白醋,发现紫甘蓝变成了    色。
(2)小明不小心把鸡蛋壳掉进了打开的白醋瓶中,发现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属 于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3)小明在家利用白醋和小苏打做一个吹气球小实验。他选用的材料有:塑料瓶、白醋、小苏打、气球。实验前在气球里加一定量小苏打,在塑料瓶中装一定量白醋(如下图)
① 将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小明观察到气球鼓起来了,说明   (填“没有”或“有”) 产生气体。
②猜一猜:实验中气球会一直变大吗 请回答并说明原因:    。
【答案】(1)红
(2)化学
(3)有;不会一直变大,因为反应物有限,不会一直生成二氧化碳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紫甘蓝水能够检测物体的酸碱性,被称为酸碱指示剂,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1)紫甘蓝水被称作酸碱指示剂,它遇酸变红色,与碱变绿色。紫甘蓝是紫色的,加入白醋,静置一会,观察到紫甘蓝变成了红色,因为白醋是酸性物质。
(2)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把鸡蛋壳掉进了打开的白醋瓶中,发现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观察到气球鼓起来了,二氧化碳产生量取决于反应物的量,当小苏打和醋酸任意一者消耗完,反应停止,就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了,气球不会一直变大。
六、简答题
18.煮鸡肉时,鸡肉变熟,冷水变热,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答案】鸡肉变熟的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不同于原来的新物质,是属于化学变化;而冷水变热,这种物质只改变了形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属于物理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鸡肉变熟的过程中既有蛋白质的变化,也有鸡的外形、颜色方面的变化,所以这个过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有;而冷水变热没有产生新物质,只是温度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19.(2023六下·岷县月考)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联系?请你举例说明。
【答案】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能量与动力;通过化学合成出纤维等物质,可以解决穿住行的问题等。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开发新能源和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等等。
七、实验探究题
20.(2024六下·宝安期末)小安借用奶奶家的厨房为奶奶做“辨别物质”实验表演。道具: 甲、 乙两个杯子中装有无色透明的液体,一杯是饮用水,一杯是白醋;A和B两个碗中装有白色粉末,一碗是小苏打, 一碗是淀粉。
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小安刚把A碗中的白色粉末倒入甲杯中,就发现甲杯中产生了大量气泡。据此,可以判断甲杯中的液体是   ;A 碗中的白色粉末是   。
(2)将乙杯中的液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会产生气泡,这种变化是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的理由是:   。
(3)小安利用小苏打和白醋吹气球。他在饮料瓶中加入100毫升白醋,在气球中用漏斗加入30克小苏打,然后将气球口套在瓶口上,保证瓶口处密封。将气球倒置,气球中的小苏打进入饮料瓶中时,小安发现气球变大了。让气球变大的动力来自(  )。
A.白醋中原本存在的气体
B.空气从饮料瓶外进入瓶子
C.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新物质
(4)气球会一直变大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气球   一直变大,因为   。
(5)小安想知道气球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他找到了一些资料:
气体名称 特点
二氧化氮(dàn) 比空气重, 棕红色, 有刺激性气味, 支持燃烧
氧气 比空气重, 无色, 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比空气重, 无色, 不支持燃烧
氮气 比空气略轻, 无色, 常用作保护气体, 不支持燃烧
氩(yà) 气 比空气重, 无色, 不支持燃烧
小安推测,气球中新进入的气体肯定不会是二氧化氮。他这样推测的理由是:   。
(6)晚上,小安和奶奶坐在院里乘凉,夜空中有许多星星。小安告诉奶奶,通过观察星星能发现很多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从哪个星球看北斗七星都是勺子状
B.“夏季大三角”是心宿二、牛郎星、织女星这三颗星围成的区域
C.在地球的北半球看,北极星始终指向北方
(7)小安和奶奶一起寻找北斗七星,并通过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在答题卡上用黑笔作图,画出北极星的位置,并用恰当的方式标注尺寸。)
【答案】(1)白醋;小苏打
(2)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3)C
(4)不会;白醋只有100毫升,小苏打只有30克,产生的气体到达一定后就不再反应了
(5)产生的气体是无色,二氧化氮是红棕色
(6)C
(7)
【知识点】星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小苏打的特点是白色细小晶体,白醋的特点是无色透明,有刺激性酸味。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大量气体是比空气重月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一起,产生了大量气泡,收集这些气体倾倒在燃烧的蜡烛上,发现能使蜡烛熄灭经过科学家的验证,发现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发现玻璃杯外壁是凉的,这是气体散失带走热量导致安
(1)装有醋、水的杯子和装有小苏打、淀粉的碗,通过肉眼观察和样品混合的表现来判断。当把白醋滴入装有小苏打的瓶盖时,会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新物质,因此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小安刚把A碗中的白色粉未倒入甲杯中,就发现甲杯中产生了大量气泡。据此,可以判断甲杯中的液体是醋,乙杯中的液体是水,A盆中的白色粉末是小苏打,B盆中的白色粉末是面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将乙杯中的液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会产生气泡,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并没有新物质产生。
(3)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此实验中,让气球变大的动力来自新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气体,这是装置中让气球变大的动力,但是气球不会一直变大,因为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结束后就不会产生气体了。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是无色,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所以气球中新进入的气体肯定不会是二氧化氮。
(6)A.无论从哪个星球看北斗七星都是勺子状,错误;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从不同角度观察星座,看到的图像不同;
B.“夏季大三角”是心宿二、牛郎星、织女星这三颗星围成的区域,错误;“夏季大三角”是天津四、牛郎星、织女星这三颗星围成的区域;
C.在地球的北半球看,北极星始终指向北方,正确。
(7)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北斗七星勺口的两星向勺口方向延长线的5倍距离位置就是北极星的所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