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4.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一、填空题
1.(2024六下·新县期末)我们为了使生病的人恢复健康,用不同的原料合成药物,需要经历 变化;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 和 转化为 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也需要经历这种变化。
2.如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在光合作用下长大了。从图中箭头方向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的作用下消耗 和水,产生有机物和 的过程,所以光合作用属于 变化。
3.(2024六下·榆林期末)馒头在口腔中速嚼越甜,是因为馒头中的淀粉和口腔中的 发生了化学变化。
4.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 ,美化我们的生活;可以生产 ,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可以制造 ,方便饮用水的保存和运输。
5.人的情绪变化与 有关。
二、判断题
6.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 )
7.(2024六下·黔东南期末)我们可以利用白醋“软化”鸡蛋壳,同时能观察到鸡蛋壳上产生气泡,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 )
8.(2024六下·白水期末)我们生活的大地蕴藏着许多宝藏,比如矿物、宝石、煤炭等,它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而是 经历了亿万年的变化才形成的。
9.(2024六下·萧山期末)物质的变化经常会产生很多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 )
10.(2024六下·邓州期末)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会开心,有时候我们会难过,甚至愤怒。情绪的产生非常复杂,这些情绪也与化学变化有关。 ( )
三、单选题
11.(2024六下·河南期末)白糖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变成焦糖,下列物体发生的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
A.萝卜切成萝卜块 B.纸剪成碎片 C.纸烧成灰
12.(2024六下·宝安期末)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特别积极地做一件事情时,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激素,它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悦。身体产生“多巴胺”的过程是 (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没有变化
13.(2024六下·邹平期末)小科解出一道难题后,觉得心情非常愉悦,这是由于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可以让我们的心情愉快,这种物质是通过 ( )产生的。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不需要发生变化
14.(2024六下·邹平期末)我们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植物光合作用 B.海水蒸发 C.煤的形成
15.(2024六下·罗湖期末)关于情绪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情绪的变化与体内的化学变化有关
B.某些物质可以刺激大脑,产生不同情绪
C.情绪由大脑控制,情绪变化过程不需要化学物质作用
四、连线题
16.(2024六下·新县期末)连一连
在米饭上滴碘酒
弯折的铁丝
铁生锈 物理变化
混合沙和豆子
火柴燃烧 化学变化
易拉罐压扁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放烟花
五、综合题
17.(2024六下·温州期末)小金吃饭时,发现米饭刚开始咀嚼时没味道,咀嚼一会儿后却出现了甜味。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金猜测可能和唾液有关。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以下实验。
A.分别在1号和2号试管中装相同质量的淀粉糊(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B.在1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在2号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唾液;
C.用搅拌的方法让试管中的液体充分混合后,放在 的温水中;
D.10分钟后,分别在1号、2号试管中各加2滴碘酒,观察到1号试管变成了深蓝色,2号试管变成了浅蓝色。
(1)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
(3)“试管的液体充分混合后,放在37℃的温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模拟口腔的温度 B.防止液体变质
C.防止液体变色 D.都有可能
(4)“10分钟后,分别在1号、2号试管中各加2滴碘酒,观察到1号试管变成了深蓝色,2号试管变成了浅蓝色”,这个现象说明了 。(从物质变化角度来分析)
六、简答题
18.有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而有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却是有害的,你能列举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七、解答题
19.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的是摄入了“有毒”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是本身含有毒素,也可以是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是被毒物污染的食物。若人误食,一般会引起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腹痛、上吐下泻等。某些毒物被吸收进人血液,还会损害肝脏、肾脏等脏器。一旦出现食物中毒,应立即清除肠道内残余的毒物,减轻对人体的损害。对于那些已经进人血液的毒物,也需要及时清除。若是细菌、真菌导致的食物中毒,还需要服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思考:食物中毒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八、实验探究题
20.(2024六下·萧山期末)生活中物质的变化
VC泡腾片是一种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片状物品,把泡腾片直接放到水中,会产生大量气泡,喝起来有种喝汽水的感觉。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小吃,制作冰糖葫芦一般包括串果、熬糖、蘸糖、冷却四个步骤。
(1)如图所示,把VC泡腾片投入水中,将收集到的气体倒入烧杯,发现下方的蜡烛比上方的蜡烛先熄灭,说明该气体具有 、 的性质。
(2)根据这种气体的特征进行检索,这种气体最有可能是
物质名称 颜色 气味 可燃性 轻重
二氧化碳 无色 无味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重
氧气 无色 无味 能帮助燃烧 比空气重
氢气 无色 无味 能燃烧 比空气轻
氮气 无色 无味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轻
(3)VC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的气体与____混合产生的气体有相同的性质。
A.小苏打和水 B.食盐和白醋
C.小苏打和白醋 D.食盐和水
(4)在紫甘蓝上滴加 VC泡腾水,发现它变成了红色,将紫甘蓝浸泡在____中,它也会变红色。
A.清水 B.肥皂水 C.白醋 D.小苏打溶液
(5)制作冰糖葫芦时,把白糖与水倒入锅中,用猛火熬20分钟后,水明显变少,这是因为水变成了____。
A.糖浆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冰
(6)加热白糖会发生一系列变化,____不属于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A.白糖颗粒熔化成液态糖 B.液态白糖变焦黄
C.冒出浓烟· D.勺子里残留黑色物质
(7)白糖在加热过程中,会冒出细小密集的气泡,冒泡说明____。
A.有气体产生 B.有氧气产生
C.白糖变成了碳 D.固态的白糖变成了气态
(8)食物进入我们体内,经历复杂但平稳的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化学;二氧化碳;水;氧气
【知识点】呼吸系统;光合作用;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用不同的原料合成药品,需要经历化学变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能量),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
2.【答案】二氧化碳;氧气;化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正是这些化学变化,给予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条件。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氧气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在光合作用下长大了。从图中箭头方向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的作用下消耗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所以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氧气;化学。
3.【答案】唾液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产生了化学变化。所以米饭、馒头经过一段时间咀嚼会有甜味。
4.【答案】色彩;药物;矿泉水瓶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物质无处不在,物质的变化无处不有。所有的物质总是在不停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色彩,美化我们的生活;可以生产药物,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可以制造矿泉水瓶,方便饮用水的保存和运输。
故答案为:色彩;药物;矿泉水瓶。
5.【答案】化学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物质无处不在,物质的变化无处不有。所有的物质总是在不停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人的情绪变化与化学变化有关。
故答案为:化学变化。
6.【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正是这些变化,给予了人类生存所需的各种物质和条件。
7.【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白醋会与鸡蛋壳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题目说法正确。
8.【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岩石和矿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岩石和矿产资源。矿物、宝石等大地蕴藏着的宝藏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是经历了亿万年的许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才形成的。题干说法正确。
9.【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有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物质发生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初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但最终还要看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会开心,有时候我们会难过,甚至愤怒。情绪是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心理状态,也是大脑面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如高兴、愤怒、惊奇、悲伤等。压力易引发焦虑、抑郁、愤怒、暴躁等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情绪的产生非常复杂,这些情绪也与化学变化有关。题目说法正确。
1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白糖加热到一定温度后, 会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最终变成焦糖。 在加热过程中, 白糖首先会熔化, 然后炭化, 颜色从白色变为黄红、 褐红, 最终变为黑色。 这一过程伴随着状态的改变, 即从颗粒状变为液态, 再变为固态。 气味的变化也是从无味到有甜香味, 最后到焦糊味。 这个过程涉及到糖类热降解反应, 包括水的分解、 葡萄糖的热解, 最终形成焦糖,是一个化学变化。纸烧成灰也是一个化学变化。
12.【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多巴胺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分泌的化学物质,其产生过程涉及到体内化学反应的发生,因此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形态或状态的改变,而不涉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没有变化则不符合题意。
13.【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在大脑中有些神经元细胞可以分泌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调节躯体的各种活动以及精神活动,多巴胺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 这个过程是化学变化。
14.【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光合作用、煤的形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海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
15.【答案】C
【知识点】情绪管理;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会开心,有时候我们会难过,甚至愤怒。情绪的产生非常复杂,但也与化学变化有关。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特别积极地做某件事情时,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这种物质是通过化学变化产生的。所以情绪是由大脑控制,情绪变化过程需要化学物质作用;情绪的变化与体内的化学变化;有关某些物质可以刺激大脑,产生不同情绪。
16.【答案】物理变化 (弯折的铁丝 混合沙和豆子 易拉罐压扁)
化学变化(在米饭上滴碘酒 铁生锈 火柴燃烧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放烟花)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水结冰、弯折铁丝、混合沙和豆子、易拉罐压扁、水蒸发、蜡烛融化、剪头发都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火柴燃烧、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米饭上滴碘酒、虾被煮熟后变红、放烟花、食物中毒、头发生长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7.【答案】(1)唾液是否将米饭分解成有甜味的物质
(2)淀粉糊中放入水还是唾液
(3)A
(4)唾液能够消化淀粉,2号试管中的淀粉量减少,遇碘颜色变浅。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唾液是否将米饭分解成有甜味的物质。
(2)这个实验对比实验,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那就是研究对象,其他条件相同。该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淀粉糊中放入水还是唾液。
(3)“试管中的液体充分混合后,放在37℃的温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4)淀粉有遇到碘酒变蓝的特性。10分钟后,分别在1号、2号试管中各加2滴碘酒,观察到1号试管变成了深蓝色,2号试管变成了浅蓝色。这个现象说明了唾液能够消化淀粉,2号试管中的淀粉量减少,遇碘颜色变浅。
18.【答案】有益的:米煮成饭,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等;有害的:铁生锈、食物腐败、酸雨导致建筑腐蚀等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而有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却是有害的,如:米煮成饭,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等是有益的;铁生锈、食物腐败、酸雨导致建筑腐蚀等是有害的。
19.【答案】食物中毒属于化学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我们人体中也会发生化学变化,比如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0.【答案】(1)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
(3)C
(4)C
(5)B
(6)A
(7)A
(8)化学
【知识点】认识空气;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将收集到的气体倒入烧杯,下方的蜡烛比上方的蜡烛先熄灭,说明该气体比空气重;而且气体倒入烧杯,蜡烛都熄灭了,说明该气体不支持燃烧。
(2)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且比同体积的空气重的一种气体。
(3)VC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也是二氧化碳。
(4)紫甘蓝试剂里有一种独特的物质:花色素,它遇到碱会变成绿色,遇到酸会变成红色。在紫甘蓝上滴加VC泡腾水,发现它变成了红色,说明VC泡腾水是酸性物质;白醋也是酸性物质,所以将紫甘蓝浸泡在白醋中,它也会变红色。
(5)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在这个过程中,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制作冰糖葫芦时,把白糖与水倒入锅中,用猛火熬20分钟后,水明显变少,这是因为水吸热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6)加热白糖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液态白糖变焦黄、冒出浓烟、勺子里残留黑色物质都属于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白糖颗粒熔化成液态糖属于物理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7)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白糖在加热过程中,会冒出细小密集的气泡,冒泡说明有气体产生。
(8)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我们人体中也会发生化学变化,比如食物的消化等。食物被我们吃进体内后,并不是像燃烧那么简单地释放出能量,而是需要经历更复杂、更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
1 / 1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4.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一、填空题
1.(2024六下·新县期末)我们为了使生病的人恢复健康,用不同的原料合成药物,需要经历 变化;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 和 转化为 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也需要经历这种变化。
【答案】化学;二氧化碳;水;氧气
【知识点】呼吸系统;光合作用;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用不同的原料合成药品,需要经历化学变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能量),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
2.如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在光合作用下长大了。从图中箭头方向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的作用下消耗 和水,产生有机物和 的过程,所以光合作用属于 变化。
【答案】二氧化碳;氧气;化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正是这些化学变化,给予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条件。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氧气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在光合作用下长大了。从图中箭头方向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的作用下消耗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所以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氧气;化学。
3.(2024六下·榆林期末)馒头在口腔中速嚼越甜,是因为馒头中的淀粉和口腔中的 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唾液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产生了化学变化。所以米饭、馒头经过一段时间咀嚼会有甜味。
4.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 ,美化我们的生活;可以生产 ,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可以制造 ,方便饮用水的保存和运输。
【答案】色彩;药物;矿泉水瓶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物质无处不在,物质的变化无处不有。所有的物质总是在不停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色彩,美化我们的生活;可以生产药物,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可以制造矿泉水瓶,方便饮用水的保存和运输。
故答案为:色彩;药物;矿泉水瓶。
5.人的情绪变化与 有关。
【答案】化学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物质无处不在,物质的变化无处不有。所有的物质总是在不停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人的情绪变化与化学变化有关。
故答案为:化学变化。
二、判断题
6.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正是这些变化,给予了人类生存所需的各种物质和条件。
7.(2024六下·黔东南期末)我们可以利用白醋“软化”鸡蛋壳,同时能观察到鸡蛋壳上产生气泡,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白醋会与鸡蛋壳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题目说法正确。
8.(2024六下·白水期末)我们生活的大地蕴藏着许多宝藏,比如矿物、宝石、煤炭等,它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而是 经历了亿万年的变化才形成的。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岩石和矿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岩石和矿产资源。矿物、宝石等大地蕴藏着的宝藏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是经历了亿万年的许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才形成的。题干说法正确。
9.(2024六下·萧山期末)物质的变化经常会产生很多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有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物质发生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初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但最终还要看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10.(2024六下·邓州期末)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会开心,有时候我们会难过,甚至愤怒。情绪的产生非常复杂,这些情绪也与化学变化有关。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会开心,有时候我们会难过,甚至愤怒。情绪是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心理状态,也是大脑面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如高兴、愤怒、惊奇、悲伤等。压力易引发焦虑、抑郁、愤怒、暴躁等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情绪的产生非常复杂,这些情绪也与化学变化有关。题目说法正确。
三、单选题
11.(2024六下·河南期末)白糖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变成焦糖,下列物体发生的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
A.萝卜切成萝卜块 B.纸剪成碎片 C.纸烧成灰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白糖加热到一定温度后, 会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最终变成焦糖。 在加热过程中, 白糖首先会熔化, 然后炭化, 颜色从白色变为黄红、 褐红, 最终变为黑色。 这一过程伴随着状态的改变, 即从颗粒状变为液态, 再变为固态。 气味的变化也是从无味到有甜香味, 最后到焦糊味。 这个过程涉及到糖类热降解反应, 包括水的分解、 葡萄糖的热解, 最终形成焦糖,是一个化学变化。纸烧成灰也是一个化学变化。
12.(2024六下·宝安期末)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特别积极地做一件事情时,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激素,它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悦。身体产生“多巴胺”的过程是 (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没有变化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多巴胺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分泌的化学物质,其产生过程涉及到体内化学反应的发生,因此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形态或状态的改变,而不涉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没有变化则不符合题意。
13.(2024六下·邹平期末)小科解出一道难题后,觉得心情非常愉悦,这是由于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可以让我们的心情愉快,这种物质是通过 ( )产生的。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不需要发生变化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在大脑中有些神经元细胞可以分泌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调节躯体的各种活动以及精神活动,多巴胺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 这个过程是化学变化。
14.(2024六下·邹平期末)我们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植物光合作用 B.海水蒸发 C.煤的形成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光合作用、煤的形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海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
15.(2024六下·罗湖期末)关于情绪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情绪的变化与体内的化学变化有关
B.某些物质可以刺激大脑,产生不同情绪
C.情绪由大脑控制,情绪变化过程不需要化学物质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情绪管理;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会开心,有时候我们会难过,甚至愤怒。情绪的产生非常复杂,但也与化学变化有关。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特别积极地做某件事情时,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这种物质是通过化学变化产生的。所以情绪是由大脑控制,情绪变化过程需要化学物质作用;情绪的变化与体内的化学变化;有关某些物质可以刺激大脑,产生不同情绪。
四、连线题
16.(2024六下·新县期末)连一连
在米饭上滴碘酒
弯折的铁丝
铁生锈 物理变化
混合沙和豆子
火柴燃烧 化学变化
易拉罐压扁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放烟花
【答案】物理变化 (弯折的铁丝 混合沙和豆子 易拉罐压扁)
化学变化(在米饭上滴碘酒 铁生锈 火柴燃烧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放烟花)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水结冰、弯折铁丝、混合沙和豆子、易拉罐压扁、水蒸发、蜡烛融化、剪头发都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火柴燃烧、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米饭上滴碘酒、虾被煮熟后变红、放烟花、食物中毒、头发生长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五、综合题
17.(2024六下·温州期末)小金吃饭时,发现米饭刚开始咀嚼时没味道,咀嚼一会儿后却出现了甜味。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金猜测可能和唾液有关。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以下实验。
A.分别在1号和2号试管中装相同质量的淀粉糊(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B.在1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在2号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唾液;
C.用搅拌的方法让试管中的液体充分混合后,放在 的温水中;
D.10分钟后,分别在1号、2号试管中各加2滴碘酒,观察到1号试管变成了深蓝色,2号试管变成了浅蓝色。
(1)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
(3)“试管的液体充分混合后,放在37℃的温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模拟口腔的温度 B.防止液体变质
C.防止液体变色 D.都有可能
(4)“10分钟后,分别在1号、2号试管中各加2滴碘酒,观察到1号试管变成了深蓝色,2号试管变成了浅蓝色”,这个现象说明了 。(从物质变化角度来分析)
【答案】(1)唾液是否将米饭分解成有甜味的物质
(2)淀粉糊中放入水还是唾液
(3)A
(4)唾液能够消化淀粉,2号试管中的淀粉量减少,遇碘颜色变浅。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唾液是否将米饭分解成有甜味的物质。
(2)这个实验对比实验,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那就是研究对象,其他条件相同。该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淀粉糊中放入水还是唾液。
(3)“试管中的液体充分混合后,放在37℃的温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4)淀粉有遇到碘酒变蓝的特性。10分钟后,分别在1号、2号试管中各加2滴碘酒,观察到1号试管变成了深蓝色,2号试管变成了浅蓝色。这个现象说明了唾液能够消化淀粉,2号试管中的淀粉量减少,遇碘颜色变浅。
六、简答题
18.有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而有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却是有害的,你能列举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答案】有益的:米煮成饭,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等;有害的:铁生锈、食物腐败、酸雨导致建筑腐蚀等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而有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却是有害的,如:米煮成饭,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等是有益的;铁生锈、食物腐败、酸雨导致建筑腐蚀等是有害的。
七、解答题
19.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的是摄入了“有毒”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是本身含有毒素,也可以是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是被毒物污染的食物。若人误食,一般会引起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腹痛、上吐下泻等。某些毒物被吸收进人血液,还会损害肝脏、肾脏等脏器。一旦出现食物中毒,应立即清除肠道内残余的毒物,减轻对人体的损害。对于那些已经进人血液的毒物,也需要及时清除。若是细菌、真菌导致的食物中毒,还需要服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思考:食物中毒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答案】食物中毒属于化学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我们人体中也会发生化学变化,比如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八、实验探究题
20.(2024六下·萧山期末)生活中物质的变化
VC泡腾片是一种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片状物品,把泡腾片直接放到水中,会产生大量气泡,喝起来有种喝汽水的感觉。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小吃,制作冰糖葫芦一般包括串果、熬糖、蘸糖、冷却四个步骤。
(1)如图所示,把VC泡腾片投入水中,将收集到的气体倒入烧杯,发现下方的蜡烛比上方的蜡烛先熄灭,说明该气体具有 、 的性质。
(2)根据这种气体的特征进行检索,这种气体最有可能是
物质名称 颜色 气味 可燃性 轻重
二氧化碳 无色 无味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重
氧气 无色 无味 能帮助燃烧 比空气重
氢气 无色 无味 能燃烧 比空气轻
氮气 无色 无味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轻
(3)VC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的气体与____混合产生的气体有相同的性质。
A.小苏打和水 B.食盐和白醋
C.小苏打和白醋 D.食盐和水
(4)在紫甘蓝上滴加 VC泡腾水,发现它变成了红色,将紫甘蓝浸泡在____中,它也会变红色。
A.清水 B.肥皂水 C.白醋 D.小苏打溶液
(5)制作冰糖葫芦时,把白糖与水倒入锅中,用猛火熬20分钟后,水明显变少,这是因为水变成了____。
A.糖浆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冰
(6)加热白糖会发生一系列变化,____不属于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A.白糖颗粒熔化成液态糖 B.液态白糖变焦黄
C.冒出浓烟· D.勺子里残留黑色物质
(7)白糖在加热过程中,会冒出细小密集的气泡,冒泡说明____。
A.有气体产生 B.有氧气产生
C.白糖变成了碳 D.固态的白糖变成了气态
(8)食物进入我们体内,经历复杂但平稳的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答案】(1)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
(3)C
(4)C
(5)B
(6)A
(7)A
(8)化学
【知识点】认识空气;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将收集到的气体倒入烧杯,下方的蜡烛比上方的蜡烛先熄灭,说明该气体比空气重;而且气体倒入烧杯,蜡烛都熄灭了,说明该气体不支持燃烧。
(2)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且比同体积的空气重的一种气体。
(3)VC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也是二氧化碳。
(4)紫甘蓝试剂里有一种独特的物质:花色素,它遇到碱会变成绿色,遇到酸会变成红色。在紫甘蓝上滴加VC泡腾水,发现它变成了红色,说明VC泡腾水是酸性物质;白醋也是酸性物质,所以将紫甘蓝浸泡在白醋中,它也会变红色。
(5)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在这个过程中,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制作冰糖葫芦时,把白糖与水倒入锅中,用猛火熬20分钟后,水明显变少,这是因为水吸热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6)加热白糖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液态白糖变焦黄、冒出浓烟、勺子里残留黑色物质都属于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白糖颗粒熔化成液态糖属于物理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7)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白糖在加热过程中,会冒出细小密集的气泡,冒泡说明有气体产生。
(8)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我们人体中也会发生化学变化,比如食物的消化等。食物被我们吃进体内后,并不是像燃烧那么简单地释放出能量,而是需要经历更复杂、更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