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填空题
1.(2024六下·怀来期末)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诗中从铁杵到针的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着一些现象,如 、 、 、 等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仅仅凭这些就肯定地判断是化学变化,这是不对的。如 可以改变颜色; 可以发光发热; 产生沉淀; 产生气体等都是 ,因为它们都 。
3.(2024六下·兴文期末)地球的很多资源如岩石、矿物、煤、石油、氧气等都是 的产物。
4.(2024六下·平湖期末)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将石块敲击打磨制造出石斧发生的是 变化,在铁器时代,将铁矿石与木炭混合后熔炼成铁发生的是 变化。
5.(2024六下·平舆期中) 、石油和 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6.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 、 、 、 等现象。
7.(2019六下·桂阳期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 气体。
二、判断题
8.(2024六下·库伦旗期末) 每个人都是蓝天保卫战的积极参与者。( )
9.(2024六下·浙江期末)地球的很多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是物理变化。( )
10.(2024六下·汕尾期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
11.(2024六下·固镇县期末)在铁的表面涂油漆可防止铁生锈。( )
12.(2024六下·乾安期末)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 )
13.能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
14.(2024六下·云龙期末)人类指甲的生长也是化学变化。( )
三、单选题
15.(2024六下·潍坊期末)周末,妈妈在家做冰糖葫芦,她把草莓、葡萄、山楂、金桔等水果穿成串,然后开始熬糖,只见白糖先是融化,后来颜色慢慢变黄。请问白糖的变化属于( )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先是物理变化再是化学变化
16.(2024六下·乾安期末)将( )放在白醋中会有气体产生并发出声音。
A.小苏打 B.白糖 C.食盐
17.(2024六下·罗湖期末)物质的变化可以分类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从以下变化中,哪些属于相同类型的变化 ( )
A.水煮沸时产生的气泡、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的气泡
B.电流通过电灯时发光发热、蜡烛被点燃时也发光发热
C.淀粉与碘酒接触后变蓝、铁钉在潮湿空气中表面生成红褐色物质
18.(2024六下·雨湖期末)在研究磁性是否会影响铁生锈速度的实验时,不同的条件是 ( )。
A.培养皿中的水量不同
B.纸巾的大小和厚度不同
C.其中一个铁钉吸在磁铁的一极
19.(2024六下·诸城期末)煤、石油、天然气蕴含着大量的能量,它们的形成与____有关( )
A.地震 B.太阳能 C.地热能
20.(2024六下·固镇县期末)下列词语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蜡炬成灰
21.(2024六下·老河口期末)我国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畜牧业 B.改善生态环境 C.发展农业
四、多选题
22.(2024六下·城阳期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能源消耗越来越大,常规能源严重不足,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挑战,因此,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地热能 B.核能 C.风能 D.太阳能
五、连线题
23.(2022六下·沾益期末)判断下列现象的变化类型,并用线连接起来
折纸飞机 铁钉生锈
纸张燃烧 物理变化 米饭上滴碘酒
压扁易拉罐 化学变化 弯折铁丝
冰融化了 放烟花
六、综合题
24.(2024六下·潍坊期末)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出发奔赴太空。为庆祝这一时刻,某小学用小苏打和白醋也做了一个迷你“火箭”,用到了以下材料:350毫升矿泉水瓶一个,100毫升白醋若干份,小苏打若干,橡胶塞一个等,制作方法如下所示:
(1)当瓶子倒立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态变化
(2)实验中,让瓶口橡皮塞弹开的动力来自( )。
A.白醋 B.新产生的气体 C.小苏打
(3)实验中驱动迷你“火箭”飞行的动力是( )。
A.重力 B.反冲力 C.弹力
(4)该同学继续探究火箭发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下表是其中一般实验数据。
白醋的量 (毫升) 小苏打的量(克) 火箭发射高度(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00 3 0.5 0.4 0.5
100 6 0.8 0.7 0.9
100 9. 1、8 2.1 1、9
①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②如在 100毫升的白醋中加更多的小苏打、你觉得火箭发射的高度会无限地变化吗 我猜测: 理由是: 。
七、简答题
25.(2023六下·枣庄期中)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用途。(各举两例)
26.(2023六下·普安期末)简述”将白糖磨成粉末”和”将白糖熬成焦糖”本质上的不同。
27.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什么办法防止铁生锈?试举一例。
28.李明同学看了某个钻石的广告后,便认为坚硬的钻石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你认为李明的观点科学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9.(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4.28《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煤是怎么形成的?
30.(2021六下·青岛期中)分别写出两种常规能源和两种新能源的名称,并谈一谈对它们的认识(写两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物理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这句诗通过磨制铁杵使其逐渐变细, 最终成为针的过程, 主要体现了物体形态和尺寸的变化, 而没有涉及到新物质的生成。 物理变化主要指的是物质的外形、 状态或结构发生变化, 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答案】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混合红墨水和清水;电灯发光;泥水静置;水被烧开;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种种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仅仅凭这些就肯定地判断是化学变化,这是不对的。如混红墨水和清水,谁的颜色改变,但是这是物理变化;电灯发光可以发热;泥水静置产生沉淀;水被烧开产生气体等都是物理变化。
3.【答案】化学反应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地球的很多资源,如岩石矿物、煤、石油、氧气等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
4.【答案】物理;化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变化的过程中是否产生新物质,我们将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石器时代将石块敲击打磨制造出石斧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在铁器时代,将铁矿石与木炭混合后熔炼成铁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5.【答案】煤;天然气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目前人们主要使用的是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太阳能是人们可利用的最大的天然能源,核能成为一种可使用的新能源,也叫原子能。
6.【答案】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物质无处不在,物质的变化无处不有。所有的物质总是在不停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故答案为: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7.【答案】二氧化碳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了大量的气泡,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烧的火柴慢慢熄灭,科学研究后发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实验中常用这种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8.【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我们要重视环境问题。每个人都是蓝天保卫战的积极参与者。
9.【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白然资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在铁的表面涂上油漆可以防止铁生锈。这是因为油漆能够形成一个密封的屏障,阻止空气和水接触到铁表面,从而减少氧气和水的接触,防止了铁发生氧化反应,进而防止了铁锈的生成。这种方法常被用于保护铁制品,如铁艺品、汽车车身等,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保持其美观。题干表述正确。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在加热白糖的实验中,白糖的溶解、水分的蒸发是物理变化,白糖变质是化学变化,故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生成新的物质代表是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等物理现象,所以说化学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会产生气体,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能产生气体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题目说法错误。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我们身体的指甲变长、头发变长,在这些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题干说法错误。
15.【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糖先是融化,这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白糖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变黄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产生了不同于原来的新物质,这是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6.【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 小苏打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 易溶于水。 当白醋( 一种无色透明有酸味的液体) 与小苏打混合时, 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这种气体是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新物质。 因此, 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伴随着气体的产生和发出声音。 相比之下, 白糖和食盐溶解于白醋时, 不会产生气体。 实验中, 当把白醋滴入装有小苏打的瓶盖时, 会有气体产生, 这种气体是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新物质, 因此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17.【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水煮沸时产生的气泡、电流通过电灯时发光发热,没有新物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的气泡、蜡烛被点燃时也发光发热、淀粉与碘酒接触后变蓝、铁钉在潮湿空气中表面生成红褐色物质,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18.【答案】C
【知识点】磁铁的磁性;生锈
【解析】【分析】关于磁性是否会影响铁生锈速度的研究计划:1.取两个一样的培养皿,底部铺上同 样大小和厚度的纸中。2.都加同样多的少许水,使得两个培养皿中 的纸巾潮湿程度一样。3.两个培养皿的纸巾上放置同样的铁钉,其中一个铁钉吸在一个磁铁的一极,4.观察两个铁钉生锈的速度是否不同。5.重复上述实验,只不过两个培养皿都同时 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如暖气片上)。6.重复上还实验,但两个培养皿都同时放到温度更低的地方(如冰箱冷藏室内)。7.重复上述实验,但换不同磁性强度的磁铁。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19.【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化石燃料;太阳能
【解析】【分析】煤是植物的化石,是植物遗体被埋于土下,经过长期复杂变化而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古代海洋生物遗骸被泥沙掩盖后,在高温、高压和缺氧情况下形成的。这些能源矿产的形成都与生物有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动物生存需要以植物为食物。因此,这些能源矿产的形成都和太阳能有关。
20.【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种种现象,不同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不同,蜡炬成灰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滴水成冰、木已成舟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1.【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为此,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我国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大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
22.【答案】A,B,C,D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新能源指新发现的或发现时间虽久但因技术经济条件限制而未得到广泛使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潮汐能等。为解决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终将枯竭的问题,人们正在努力开发新能源。
23.【答案】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产生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24.【答案】(1)B
(2)B
(3)B
(4)小苏打的量;不会;白醋反应完了,火箭发射就没有动力了
【知识点】对比实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1)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当瓶子倒立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二氧化碳,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实验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产生了二氧化碳。产生是气体二氧化碳数量多,体积大,瓶内气体压力不断增大,让瓶口橡胶塞弹开的动力来自新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
(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运用反冲力运动的。实验中,驱动“迷你火箭”飞行的动力也是反冲力。
(4)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小苏打的量,不改变的条件是白醋的量。假如在100毫升的白醋中加入更多的小苏打,火箭发射的高度也不会无限地增长。因为白醋的量是有限的,白醋反应完了,化学反应就结束了,火箭发射就没有动力了的。
25.【答案】煤:为发电、煤炉提供燃料等;
石油:制成汽油、柴油等;
天然气:为天然气汽车、天然气灶提供燃料等。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其中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的是煤,被人们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石油。煤的用途包括燃烧发电、烧水取暖、制造焦炭等;石油的用途包括炼制汽油、生产塑料、生产化妆品等;天然气的用途包括制造氮肥、发电城市、燃气等。
26.【答案】“将白糖磨成粉末”和“将白糖熬成焦糖”本质上不同,焦糖已经不是白糖了,而是变成一种新物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颗粒越小,溶解的越快。将白糖磨成粉末会加快白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但是将白糖熬成焦糖本质上就不同了,焦糖已经不再是白糖了,而是一种新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与白糖是不同的。
27.【答案】涂油锈或电镀防锈或搪瓷防锈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隔绝空气和水与铁制品的接触,破坏生锈的条件,就能有效防止生锈。常见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在铁制品表面镀锌、涂油、刷漆、搪瓷等,都可以防锈。
28.【答案】不科学,世界上没有永久不变的物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李明的观点不科学,世界上没有永久不变的物质。
29.【答案】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然化石,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解答】煤的形成过程:亿万年前的植物的残骸,
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然化石 。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煤炭资源的形成过程。
30.【答案】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新能源不会污染自然环境。
【知识点】新能源;化石燃料;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常规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常规能源是指已能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一次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风力、可燃冰、煤成气、潮汐能、波浪能、海洋能、沼气能、核能、生物能等,这些都是可再生能源,不会污染自然环境。
1 / 1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填空题
1.(2024六下·怀来期末)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诗中从铁杵到针的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答案】物理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这句诗通过磨制铁杵使其逐渐变细, 最终成为针的过程, 主要体现了物体形态和尺寸的变化, 而没有涉及到新物质的生成。 物理变化主要指的是物质的外形、 状态或结构发生变化, 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着一些现象,如 、 、 、 等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仅仅凭这些就肯定地判断是化学变化,这是不对的。如 可以改变颜色; 可以发光发热; 产生沉淀; 产生气体等都是 ,因为它们都 。
【答案】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混合红墨水和清水;电灯发光;泥水静置;水被烧开;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种种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仅仅凭这些就肯定地判断是化学变化,这是不对的。如混红墨水和清水,谁的颜色改变,但是这是物理变化;电灯发光可以发热;泥水静置产生沉淀;水被烧开产生气体等都是物理变化。
3.(2024六下·兴文期末)地球的很多资源如岩石、矿物、煤、石油、氧气等都是 的产物。
【答案】化学反应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地球的很多资源,如岩石矿物、煤、石油、氧气等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
4.(2024六下·平湖期末)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将石块敲击打磨制造出石斧发生的是 变化,在铁器时代,将铁矿石与木炭混合后熔炼成铁发生的是 变化。
【答案】物理;化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变化的过程中是否产生新物质,我们将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石器时代将石块敲击打磨制造出石斧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在铁器时代,将铁矿石与木炭混合后熔炼成铁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5.(2024六下·平舆期中) 、石油和 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答案】煤;天然气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目前人们主要使用的是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太阳能是人们可利用的最大的天然能源,核能成为一种可使用的新能源,也叫原子能。
6.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 、 、 、 等现象。
【答案】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物质无处不在,物质的变化无处不有。所有的物质总是在不停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故答案为: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7.(2019六下·桂阳期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 气体。
【答案】二氧化碳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了大量的气泡,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烧的火柴慢慢熄灭,科学研究后发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实验中常用这种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二、判断题
8.(2024六下·库伦旗期末) 每个人都是蓝天保卫战的积极参与者。(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我们要重视环境问题。每个人都是蓝天保卫战的积极参与者。
9.(2024六下·浙江期末)地球的很多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是物理变化。(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10.(2024六下·汕尾期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白然资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11.(2024六下·固镇县期末)在铁的表面涂油漆可防止铁生锈。(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在铁的表面涂上油漆可以防止铁生锈。这是因为油漆能够形成一个密封的屏障,阻止空气和水接触到铁表面,从而减少氧气和水的接触,防止了铁发生氧化反应,进而防止了铁锈的生成。这种方法常被用于保护铁制品,如铁艺品、汽车车身等,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保持其美观。题干表述正确。
12.(2024六下·乾安期末)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在加热白糖的实验中,白糖的溶解、水分的蒸发是物理变化,白糖变质是化学变化,故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13.能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生成新的物质代表是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等物理现象,所以说化学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会产生气体,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能产生气体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题目说法错误。
14.(2024六下·云龙期末)人类指甲的生长也是化学变化。(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我们身体的指甲变长、头发变长,在这些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题干说法错误。
三、单选题
15.(2024六下·潍坊期末)周末,妈妈在家做冰糖葫芦,她把草莓、葡萄、山楂、金桔等水果穿成串,然后开始熬糖,只见白糖先是融化,后来颜色慢慢变黄。请问白糖的变化属于( )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先是物理变化再是化学变化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糖先是融化,这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白糖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变黄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产生了不同于原来的新物质,这是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6.(2024六下·乾安期末)将( )放在白醋中会有气体产生并发出声音。
A.小苏打 B.白糖 C.食盐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 小苏打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 易溶于水。 当白醋( 一种无色透明有酸味的液体) 与小苏打混合时, 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这种气体是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新物质。 因此, 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伴随着气体的产生和发出声音。 相比之下, 白糖和食盐溶解于白醋时, 不会产生气体。 实验中, 当把白醋滴入装有小苏打的瓶盖时, 会有气体产生, 这种气体是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新物质, 因此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17.(2024六下·罗湖期末)物质的变化可以分类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从以下变化中,哪些属于相同类型的变化 ( )
A.水煮沸时产生的气泡、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的气泡
B.电流通过电灯时发光发热、蜡烛被点燃时也发光发热
C.淀粉与碘酒接触后变蓝、铁钉在潮湿空气中表面生成红褐色物质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水煮沸时产生的气泡、电流通过电灯时发光发热,没有新物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的气泡、蜡烛被点燃时也发光发热、淀粉与碘酒接触后变蓝、铁钉在潮湿空气中表面生成红褐色物质,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18.(2024六下·雨湖期末)在研究磁性是否会影响铁生锈速度的实验时,不同的条件是 ( )。
A.培养皿中的水量不同
B.纸巾的大小和厚度不同
C.其中一个铁钉吸在磁铁的一极
【答案】C
【知识点】磁铁的磁性;生锈
【解析】【分析】关于磁性是否会影响铁生锈速度的研究计划:1.取两个一样的培养皿,底部铺上同 样大小和厚度的纸中。2.都加同样多的少许水,使得两个培养皿中 的纸巾潮湿程度一样。3.两个培养皿的纸巾上放置同样的铁钉,其中一个铁钉吸在一个磁铁的一极,4.观察两个铁钉生锈的速度是否不同。5.重复上述实验,只不过两个培养皿都同时 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如暖气片上)。6.重复上还实验,但两个培养皿都同时放到温度更低的地方(如冰箱冷藏室内)。7.重复上述实验,但换不同磁性强度的磁铁。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19.(2024六下·诸城期末)煤、石油、天然气蕴含着大量的能量,它们的形成与____有关( )
A.地震 B.太阳能 C.地热能
【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化石燃料;太阳能
【解析】【分析】煤是植物的化石,是植物遗体被埋于土下,经过长期复杂变化而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古代海洋生物遗骸被泥沙掩盖后,在高温、高压和缺氧情况下形成的。这些能源矿产的形成都与生物有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动物生存需要以植物为食物。因此,这些能源矿产的形成都和太阳能有关。
20.(2024六下·固镇县期末)下列词语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蜡炬成灰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种种现象,不同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不同,蜡炬成灰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滴水成冰、木已成舟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1.(2024六下·老河口期末)我国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畜牧业 B.改善生态环境 C.发展农业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为此,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我国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大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
四、多选题
22.(2024六下·城阳期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能源消耗越来越大,常规能源严重不足,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挑战,因此,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地热能 B.核能 C.风能 D.太阳能
【答案】A,B,C,D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新能源指新发现的或发现时间虽久但因技术经济条件限制而未得到广泛使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潮汐能等。为解决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终将枯竭的问题,人们正在努力开发新能源。
五、连线题
23.(2022六下·沾益期末)判断下列现象的变化类型,并用线连接起来
折纸飞机 铁钉生锈
纸张燃烧 物理变化 米饭上滴碘酒
压扁易拉罐 化学变化 弯折铁丝
冰融化了 放烟花
【答案】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产生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六、综合题
24.(2024六下·潍坊期末)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出发奔赴太空。为庆祝这一时刻,某小学用小苏打和白醋也做了一个迷你“火箭”,用到了以下材料:350毫升矿泉水瓶一个,100毫升白醋若干份,小苏打若干,橡胶塞一个等,制作方法如下所示:
(1)当瓶子倒立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态变化
(2)实验中,让瓶口橡皮塞弹开的动力来自( )。
A.白醋 B.新产生的气体 C.小苏打
(3)实验中驱动迷你“火箭”飞行的动力是( )。
A.重力 B.反冲力 C.弹力
(4)该同学继续探究火箭发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下表是其中一般实验数据。
白醋的量 (毫升) 小苏打的量(克) 火箭发射高度(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00 3 0.5 0.4 0.5
100 6 0.8 0.7 0.9
100 9. 1、8 2.1 1、9
①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②如在 100毫升的白醋中加更多的小苏打、你觉得火箭发射的高度会无限地变化吗 我猜测: 理由是: 。
【答案】(1)B
(2)B
(3)B
(4)小苏打的量;不会;白醋反应完了,火箭发射就没有动力了
【知识点】对比实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1)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当瓶子倒立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二氧化碳,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实验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产生了二氧化碳。产生是气体二氧化碳数量多,体积大,瓶内气体压力不断增大,让瓶口橡胶塞弹开的动力来自新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
(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运用反冲力运动的。实验中,驱动“迷你火箭”飞行的动力也是反冲力。
(4)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小苏打的量,不改变的条件是白醋的量。假如在100毫升的白醋中加入更多的小苏打,火箭发射的高度也不会无限地增长。因为白醋的量是有限的,白醋反应完了,化学反应就结束了,火箭发射就没有动力了的。
七、简答题
25.(2023六下·枣庄期中)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用途。(各举两例)
【答案】煤:为发电、煤炉提供燃料等;
石油:制成汽油、柴油等;
天然气:为天然气汽车、天然气灶提供燃料等。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其中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的是煤,被人们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石油。煤的用途包括燃烧发电、烧水取暖、制造焦炭等;石油的用途包括炼制汽油、生产塑料、生产化妆品等;天然气的用途包括制造氮肥、发电城市、燃气等。
26.(2023六下·普安期末)简述”将白糖磨成粉末”和”将白糖熬成焦糖”本质上的不同。
【答案】“将白糖磨成粉末”和“将白糖熬成焦糖”本质上不同,焦糖已经不是白糖了,而是变成一种新物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颗粒越小,溶解的越快。将白糖磨成粉末会加快白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但是将白糖熬成焦糖本质上就不同了,焦糖已经不再是白糖了,而是一种新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与白糖是不同的。
27.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什么办法防止铁生锈?试举一例。
【答案】涂油锈或电镀防锈或搪瓷防锈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隔绝空气和水与铁制品的接触,破坏生锈的条件,就能有效防止生锈。常见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在铁制品表面镀锌、涂油、刷漆、搪瓷等,都可以防锈。
28.李明同学看了某个钻石的广告后,便认为坚硬的钻石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你认为李明的观点科学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不科学,世界上没有永久不变的物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李明的观点不科学,世界上没有永久不变的物质。
29.(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4.28《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煤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然化石,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解答】煤的形成过程:亿万年前的植物的残骸,
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然化石 。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煤炭资源的形成过程。
30.(2021六下·青岛期中)分别写出两种常规能源和两种新能源的名称,并谈一谈对它们的认识(写两条)。
【答案】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新能源不会污染自然环境。
【知识点】新能源;化石燃料;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常规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常规能源是指已能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一次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风力、可燃冰、煤成气、潮汐能、波浪能、海洋能、沼气能、核能、生物能等,这些都是可再生能源,不会污染自然环境。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