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0 16:1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迄今为止,云南、陕西、北京、广东等省区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活动遗迹、遗物。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在不同地方生存、发展。据此可知(  )
A.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 B.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C.我国早期人类结成群体生活 D.古代先民交流交融程度较高
2.下面是甲骨文中可以见到的农作物品种。材料可证实我国(  )
(黍)现在仍旧称为黍,去皮之后称为大黄米
(禾)现在称为谷子,去皮之后称为小米
(来)现在称为小麦
(麦)麦在商代可能专指大麦
()在商代已经有稻,有人说“”字就应读“稻”
A.远古人类的产生 B.原始农业的兴起
C.盘古传说的真实 D.早期国家的建立
3.“曩(nǎng,以往,从前)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下列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与这段话的描述最契合的是(  )
A.北京人、山顶洞人 B.元谋人、大汶口人
C.河姆渡人、半坡人 D.蓝田人、良渚居民
4.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稻晚稻组合“叁优一号”测产,双季亩产达到1603.9公斤。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生产区域位于我国的(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5.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能够修建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城市,说明当时良渚社会(  )
A.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主 B.统治者组织调动能力强
C.具有原始的宗教信仰 D.社会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6.“1453年,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君士坦丁堡在数个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材料主要(  )
A.肯定拜占庭文化的深远影响 B.探讨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
C.赞美盛极一时的亚历山大帝国 D.惋惜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7.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的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使得欧洲航海家的寻金梦得以实现,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  )
A.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B.阿拉伯人的桥梁作用
C.中国文化的进步性 D.欧洲航海家探索精神
8.15世纪,威尼斯匠人掌握了制作玻璃平面的技术,使精致的镜子在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镜子出现后,人类能够真正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从而使人本身成为注意的焦点。这表明(  )
A.工匠最先冲破禁欲主义束缚 B.经济落后影响审美情趣
C.工艺进步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D.工业革命推动技术革新
9.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  )
      
10.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居民购买的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价格指数越高,物价上涨得越多。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导致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年)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消费品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工商业发展迅速 B.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C.疯狂的殖民掠夺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11.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都江堰市如今已是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优质的自然资源奠定了其独有的旅游格局。这反映都江堰(  )
A.发挥防洪灌溉等多方面作用 B.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C.在世界水利史上有独特地位 D.作为水利遗产创造新的价值
12.有学者认为:“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学术思想蓬勃兴起
C.奖励军功普遍实施 D.官学兴起开启民智
1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列国兼并,社会动荡。对此,诸子百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治理方案。秦的发展和统一证明了最适应当时社会形势的方案是(  )
A.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C.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D.法家: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14.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史料可以作为研究商周时期社会状况一手史料的是(  )
A.司马迁的《史记》 B.西周毛公鼎及铭文
C.电视剧《封神演义》 D.二里头的都城遗址
15.通过下面的“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  )
A.字形不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 B.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造字方法最主要为假借 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16.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主张“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他们的思想所体现的共同核心精神是 ( )
A.自由平等 B.主权在民
C.神权至上 D.人文主义
17.《全球通史》指出:“公元 1500年之后的时代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 一之间开始起了冲突。而在此前,这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全球联系尚不存在。”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 打破了地区之间的对立 B.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C. 消除了地区之间的隔阂 D.使世界开始连为 一个整体
18.在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千克。1521—1544年间,西班牙殖民者平均每年从美洲运走黄金2 900 千克, 白银30 700 千克, 在 1545—1560年运走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 500千克和24万千克。这种现象( )
A. 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促使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促进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D.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19.下面是关于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记述,据此对美国民主制度解读最合理的是( )
《独立宣言》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1787年宪法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允许奴隶制的存在, 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A.进步性与局限性并存 B.人民权利无法保障
C.中央与地方矛盾重重 D. 种族矛盾不可消除
20.某同学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输入的关键词分别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由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走向近代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 封建时代的欧洲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二、非选择题
21.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七年级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相关要求。
活动一【了解先民生活】
项目 河姆渡人 半坡人
时空定位 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自然环境 温暖湿润 寒冷多风
生产与生活 人工栽培水稻;饲养猪、狗;使用磨制石器;建造干栏式建筑 种植粟;饲养猪、狗;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1)依据表格内容概括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共同点。(至少两点)指出造成其房屋样式差异的主要原因。
活动二【讲述先民故事】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2)阅读活动二图示,请补全①②处。从中可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3)请给这次探究活动拟一个主题。
22. 音乐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克托里斯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具有标志意义的音乐理论家。在廷克托里斯看来,音乐的和谐是“恰当的声音所产生的某种快乐的效果”,是人的一种甜美的感受。这种信赖人的耳朵,以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音乐的倾向,是13和14世纪西方音乐理论发展的结果……在廷克托里斯的著述中,关注音乐中的人的观念已经明显地确立起来,他把一批代表着新倾向的作曲家置于历史的中心位置。
——摘编自周耀群《约翰内斯·廷克托里斯与文艺复兴音乐观念的转变》
材料二 《马赛曲》之所以能够成为国歌甚至整个民族的象征,不仅在于共和派的积极倡导,更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与历史意义。首先,《马赛曲》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它是在祖国面临战争危险时诞生的一首赞颂自由的歌曲……其次,《马赛曲》与革命和共和密切相连。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攻打杜伊勒里宫唱着这首歌曲,使得它与法国君主制的崩溃产生了联系。共和三年获月法令更是使《马赛曲》成为革命、共和的象征。
——摘编自顾杭《传统的发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前期对共和文化的塑造》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在此影响下,西方音乐开始走向了音乐的顶峰。西方音乐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巨大的革新,而且在发音体本身及乐器的制造方面得到了大大的改进,从而实现了音乐音响的饱和度以及音乐技术的极大提高,同时也使之后的音乐流派纷呈斗艳。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浪漫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结构主义音乐”“电子乐”“爵士乐”“摇滚乐”等现代音乐,并呈现出多样化、立体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廷克托里斯认为当时音乐出现的“新倾向”,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代表着新倾向的作曲家”地位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92年法国在政治体制上所发生的变化。简要分析《马赛曲》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音乐发生了哪些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音乐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史重要事件(部分)
时期 事件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实行分封制
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诸侯争霸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
商鞅变法
百家争鸣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实行郡县制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实行暴政,被起义军推翻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项措施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简述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2)阅读以上材料,从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答案
1-5ABCBB 6-10AACAC 11-15DBDBB 21-20DDCAB
21、1)共同点:都种植粮食作物;都使用磨制石器;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任答两点即可)原因:自然环境不同。
(2)补充:①炎帝、②涿鹿之战。特点:华夏民族是多民族融合交流而逐渐形成的。
精神:创新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
【示例】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22.(1)“新倾向”:关注音乐中的人的观念确立。原因: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变化:由君主制变为共和制。影响:《马赛曲》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法国人民保家卫国;《马赛曲》是革命和共和的象征,鼓励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民主权利。
(3)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巨大革新;在发音体本身及乐器的制造方面得到了大大的改进;音乐音响的饱和度、音乐技术提高;音乐流派多元化发展。
(4)思想解放运动;国家政治革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
23.(1)措施: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历史影响:使秦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示例一】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发展。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形成诸侯纷争的局面。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治方面,各国纷纷变法改革,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思想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政治、经济、思想领域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示例二】观点: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趋势是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论述:西周建立之后,周王朝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实行分封制,建立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形成诸侯纷争的局面,整个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动荡之中。通过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秦国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结论: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出现了诸侯国争霸与兼并的局面。最终秦国结束了这一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