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学期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冷水江市一中 刘胜长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份文件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内涵、布局与方向。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省区最有可能成为“一带一路”核心的是
A.新疆、 西藏 B.福建、黑龙江 C.福建、新疆 D.新疆、福建
2.对于中国而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好处是:
①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加
③利于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④加快中西部的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一带一路”能给诸多行业带来发展机遇,下列受益不明显的行业是
A.文化旅游 B.国际金融 C.电力贸易 D.基础建设
2015年3月9日,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的环球飞行从阿布扎比启程,向东途经重庆等11城市后再次回到阿布扎比,历时约25天。读图回答4~5题。
4. 据图推算这架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 环球飞行的距离大约为
A.4.5万公里 B. 3.5万公里 C. 2.5万公里 D. 1.5万公里
5. “阳光动力2号” 环球飞行途径下列四座城市时,动力最有保障的是
A.夏威夷 B.纽约 C.阿布扎比 D.重庆
2014春运客流量或超36亿。拥挤、抢票、旅途、思乡……是这场人口大迂徙的关键词。人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区之间。下图是铁道部发布的一幅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根据图中人口流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云南、西藏、新疆、黑龙江是输入劳动力最多的省
B.湖南、湖北、四川、广西是输入劳动力最多的省
C.上海外出打工主选地为新疆 D.湖南外出打工主选地为广东
7.据20l 4年1月26日(农历26)上午l0点的百度数据,在迁入成都的l000个人中,来自北京的占了249个。从成都迁出的l000个人,到北京的就有329个。数据表明这一时段从成都迁出的人口较迁入成都的人口还多了近l00人。专家称之为“逆向春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
B.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春节在家过年习俗逐渐淡化
D.我国成都至北京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8.春运问题反映出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解决我国春运难的根本措施应该是
A.加快交通建设,特别是高铁的建设
B.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人的城市化,使更多的农民工有条件在城市居住
C.加大商品房的建设,特别是特大城市的商品房建设
D.延长春节假期,错开放假时间
近年来,大城市城区交通拥堵日趋严重。读我国直辖市“机动车辆数和主城区道路里程”表,回答9~10题。
直辖市
机动车辆数(万)
主城区道路里程(km)
北京
537.1
6206
天津
258. 9
3234
上海
272.3
4400
重庆
101.2
3600[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 据表推测,堵车最严重的城市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10. 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公共交通 ②禁止购买私家车 ③建立体道路网
④错峰上下班 ⑤大力修建公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
下图为国家工商总局授予西湖龙井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平方公里。据此完成11~12题。
11.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 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这 主要得益于
A.手工炒茶,经验丰富 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
C.知名品牌,产品形象 D.地理环境,独特形成
12.对“西湖龙井的地理标志保护生产地域面积
为168平方公里”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西湖龙井的生产有一定的界线 B.西湖龙井产地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
C.西湖龙井的生产有一定优势特色 D.西湖龙井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
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江苏省经济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农业地位下降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14.关于江苏省经济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
B.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一产业,改变其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
D.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
自武威以西……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汉书·地理志》)。结合下图,回答15~17题。
15.该段文字描述的区域
①深居大陆腹地 ②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③森林广布 ④地表千沟万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该段文字描述的区域最常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过度放牧 D.盲目开垦
17.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会导致( )
①湖泊被泥沙淤塞②地下水位下降③引发饥荒④因缺乏食物而鼠害减轻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读塔里木盆地局部绿洲分布图,回答18~20题。
18.图中河流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9.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迁移的总趋势是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20.图中废弃绿洲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越来越干旱 B.人类过度开荒种地
C.冰川消融速度越来越慢 D.流域内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完成21—?22题。
21.?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草原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大量捕杀 ④种群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为模拟的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回答23~24题。
23.下列关于图例中A、B和图中的C、D四类植被所属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A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松嫩平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
B.B地区的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C.地区的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
D.D地区的地貌景观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密切相关
24.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 ( )
A.青藏高原的高寒植被面积变化幅度最小
B.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中国区域消失
C.横断山区的植被类型几乎没有变化
D.各类植被类型在经向上均有向南或向北的移动
我国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主要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的格局逐步形成。这是我国某一农作物的分布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该农作物是( )
A.稻谷 B.小麦 C.棉花 D.油菜
26.A地区作物的单产和质量均高于B、C两地,从气候条件分析,A地占优势的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风能
二、综合题(4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湿地公园是指拥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有一定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湿地区域。
材料二:龙湾国家湿地公园依托新化县琅塘镇、荣华乡境内的21公里资江,千岛湖、铜铃湖、晚坪湖等11个同一水系相连的湖泊、水库。龙湾国家湿地公园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有国家级保护动物如猴百鹰、穿山甲、大雁、丹顶鹤、白鹭等。春秋两季,成群的大雁在这里歇脚过夜,白鹭在这里安营扎寨。鸟儿在丛林溪水处喃喃细语,斑鸠在千年古树上引吭高歌,水面有鲤鱼打挺,渔船上姑娘们笑出甜美的酒窝。傍晚的夕阳映红了万亩水面,渔火点点,炊烟袅袅,舟辑声声。
材料三:
龙湾国家湿地公园一角——
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全景 陈天华故居遗址纪念碑前紫云英成片绽放
(1)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内有哪些主要湿地?(4分)
(2)简述龙湾湿地的主要价值。(4分)
(3)随着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的开发,来此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湿地环境遭受了一定的破坏。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龙湾国家湿地公园?(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冷水江市全市地形以丘陵为主,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降水量约1400毫米。面积约440平方千米,人口约38万,其中农业人口约10万。人口出生率13.51‰,人口自然增长率6.47‰。
材料二:冷水江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享有“世界锑都”、“江南煤海”、“有色金属之乡”等美誉。工业基础雄厚,基本形成了钢铁、有色、煤电、煤化、建材等五大产业体系。2012全年实现市内生产总值21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4亿元。
材料三:在持续开采110年之后,冷水江占全球60%的锑矿储量,服务年限仅剩4.6年,煤矿仅剩5~10年。不过,冷水江并不孤独,目前全国明确界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已达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一般环境污染严重。有网友说,冷水江天空到处都是灰尘,小溪流出的是黑色的脏水,有钱的都不愿意住冷水江。
材料四:2011年11月5日至7日,首届全国科学发展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高峰论坛在冷水江市举行。与会代表表决通过了《首届全国科学发展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高峰论坛冷水江宣言》。
根据材料一,冷水江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2分)
根据材料二,简述冷水江市产业结构特点(4分)
(3)借鉴德国鲁尔区经济振兴的成功经验,推测《首届全国科学发展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高峰论坛冷水江宣言》中,可能包含哪些地理内容?(6分)
29.(20分)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哥华岛,位于太平洋沿岸。该岛被中部的山脉分为东西两部分,两岸都以低地为主,岛内沟谷纵横,森林茂密,戈尔登辛德峰海拔2 200米,分布有冰川。岛的内陆地区有许多河流与湖泊。岛上气候相当舒适宜人,吸引大量游客及许多人退休后来此养老。温哥华岛年平均气温10度左右,冬季全岛平均气温在2~4度,夏季平均约为20度。
材料二 温哥华岛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新的葡萄酒产区。该产区几个区域本身具备有利于葡萄生长的天然气候。生长期很长,霜冻危害少。尽管从11月至次年4月的降雨十分丰富,但夏季仍然十分干燥,多数葡萄园需要灌溉补充水分。哥维根谷附近有山体,哥维根谷并不是一片山谷,也不全象一个盆的形状。其东部与南部是以低矮的丘陵为主。在中部与西部以海拔几百米的山脉夹杂着低谷、湖泊、平地等为特征。土壤为海相化石、砂砾、石灰岩和黏土。
材料三 下图示意温哥华岛地理位置及科迪勒拉山系降水量与地形关系图。
(1)根据材料三,描述该地区地势与降水的整体关系,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分析温哥华岛吸引大量游客及许多人退休后来此养老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二、三,推论哥维根谷成为高纬度葡萄产区的自然因素。(8分)
参考答案
冷水江市一中2015年上学期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0 DDCBC DABAD 11——20 DAABA BABAD
21——26 AADBC A
二、综合题(4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1)资江;千岛湖、铜铃湖、晚坪湖等湖泊、水库 ; 水稻田(4分)
(2)湿地的生态价值:含蓄水源 、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
湿地的经济价值:提供农副产品、发展航运、发展旅游等(4分)
(3)禁止河中采砂;网箱养殖禁用化学饲料;严禁电捕鱼;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湖;设置标语警示牌等等(每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现代型(2分)
(2)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就业比重低;工业以重工业为主(4分)
(3)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强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实行修养生息政策;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每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6分)
29.(20分)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1)地形地势与降水的关系:地势高则降水多,地势低则降水少。(2分)产生的原因:受当地盛行西风的影响,山地地势高,西风受抬升,降水多;(2分)山谷地势低,下沉增温,降水少。(2分)(2)该岛气候冬暖夏凉,舒适宜人;(2分)湖光山色,风景秀丽;森林茂密,空气清新;(2分)高山冰雪,景观多变。(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哥维根谷处于来自暖流的盛行西风背风地带,盛行下沉气流,热量条件好;(2分)生长期很长,霜冻危害少;(2分)夏季西风气流较弱,且处于背风坡,地形较闭塞,夏季十分干燥光照充足;(2分)且土壤为海相化石、砂砾层等,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2分)地形以丘陵低谷为主,有利于排灌。(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