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动感课堂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课件+增补练习:第二单元(1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动感课堂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课件+增补练习:第二单元(1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7 16:52:54

文档简介

《词两首》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喇叭声咽( ) 沁园春( ) 妖娆( ) 成吉思汗( ) 分外( ) 风骚(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喇叭声咽 ( )
(2)雄关漫道真如铁 ( )
(3)惟余莽莽 ( )
(4)须晴日 ( )
(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 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
(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
(4)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
5.仿照下面例句,以“春”为话题,写一个句子。
例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仿句:
6.下列句子有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1)在笫14届省运会形象系统征集活动中,组委会收到大约600份左右的会徽、吉祥物候选作品。
(2)为建设节约型杜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7.下面两个语句的划线处,各有一处名著知识的错误,请选出并改正。
(1)一部《水浒》,读出一个“义”字:为了“义”,鲁达拳打镇关西;为了“义”,(A)武松醉打蒋门神;为了“义”,(B)宋江等人智取生辰纲。
(2)读《西游记》,我们能领略到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嫉恶如仇;读(C)《童年》,我们能感受到保尔·柯察金为理想而奋斗的坚韧顽强的意志。
(1)句:( )处,改正:_________
(2)句:( )处,改正: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yè qìn ráo hán fèn sāo
2.(1)声音受阻而低沉 (2)慢说,别说 (3)只剩下 (4)等到 (5)崇敬,倾倒
3.(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1)互文、对偶 (2)比喻、对偶、拟人 (3)借代 (4)比喻、对偶
5.示例:春回大地,花满枝头
6.(1)删除“大约”或“左右”。 (2)在“生活质量”前加“提高”。
7.(1)B处,改为 吴用 (2)C处,改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类文阅读
沁园春
长 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鉴赏要点
《沁园春·雪》描写的是北国雪景,表达了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则通过对长沙深秋景色的描绘和对往昔革命斗争历程的回顾,表现了毛泽东及其战友对国家命运、革命前途的关切和激流勇进的革命斗争精神。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绘了一幅鲜艳明丽、生机勃勃的深秋美景图,从而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青少年时期的革命活动,激励革命同志继续发扬激流勇进的精神,决心把国家的领导权夺回到人民手中。两首词都将写景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写景与抒情又密切相关、互相映衬,具有慷慨激昂的情感和豁达豪迈的气势。
问题探究
1.上片中的写景句,由哪广个字总领?
2.“独立寒秋”塑造了作者怎样的形象?
3.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哪几句?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再现了往昔怎样的斗争情景?
附:参考答案
1.“看”字。 2.爱秋而不惧寒、卓然而立的形象。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这三句再现了昔日同学们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慷慨激昂的文章,攻击腐败,宣传进步,把反动军阀、官僚视如粪土的斗争情景。
三、中考回应
例题 (2010·四川)用几个动宾短语概括"2010中国内江·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活动的主要内容。
定于6月10日至16日举办的“2010中国内江·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规模空前。活动将集中展示赛龙舟等民俗活动,大千美食节也将是“龙舟会”的重要内容,届时将举办“大千杯”四川省第二届川菜创新大赛、国际美食节展销、大千美食风味宴等活动。活动中的张大千精品书画展,将展出近30幅张大千的书画作品,彰显“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特色。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内江”为主题,诚邀各地游客到甜城一游。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所选短语要根据语段内容提取、整合,用动宾短语概括。
【答案】 赛龙舟 品美食 赏书画 游内江
《再别康桥》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撑船( ) 漫溯( ) 沉淀( ) 似的( ) 河畔( ) 榆阴(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荡yàng( ) 青xìng( ) 浮zǎo( ) 长gāo( ) 斑lán( ) 笙xiāo( )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D.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4. 填空。
(1)《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是我国现代 、 ,浙江海宁人。
(2)康桥,今译 ,是英国的一个城市,著名的 大学就在此城。
5.《再别康桥》表达了作者再别康桥的离情别绪。你读过哪些有关“离情别绪”的诗句?请写在下面。
6.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1)王安石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一个学校的生命,就在图书馆;一个人的生命,就在阅读。(2)所以我们应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浩瀚无垠的书海之中去。透过书藉去看看世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因书而“富贵”。
① 划线句(1)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 划线句(2)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杭州西溪湿地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水网密布,小桥玲珑,绿树婆娑,亭宇古朴,处处富有诗情画意。(典范)
B.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贵的暂行规定》。(审查)
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叹为观止)
D.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一筹莫展)
附:参考答案
1.chēng sù diàn shì pàn yú
2.漾 荇 藻 蒿 斓 箫
3.D
4.(1)徐志摩 诗人 散文家 (2)剑桥 剑桥
5.示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① 将句号放在引号的里面,或者将引号放在句号的后面。 ② “藉”改为“籍”
7.D
二、类文阅读
礁 石 艾 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鉴赏要点
全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涛中的礁石象征着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象征着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困难也不肯向命运低头的人。诗歌形象明朗、纯净,洋溢着一种昂扬奋发的乐观情绪。
问题探究
1.本诗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你认为礁石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2.你怎样理解“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附:参考答案
1.全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礁石”象征着我们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表现了礁石自信、乐观的精神。
三、中考回应
例题 (2010·浙江)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主题活动。
被誉为合唱界“奥林匹克”的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将于2010年7月15日至26日在中国古城绍兴举行。欢迎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1)绍兴市邮政局为迎接“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特制纪念明信片一张,其正面如图。专用会徽寓意介绍尚未完成,请根据提示填补完整。
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专用会徽(图略)
会徽创意来自于中国汉字“集”和“乐”的繁体字。“集”含有 的意思,“乐”含有 和 的寓意。会徽图案下方的文字造型中嵌入了一段城墙,寓意为2010年古城绍兴和第六届“世合赛”有着天作之合的缘分。
(2)世合赛组委会公开征集本届世界合唱比赛宣传用语,在大量来稿中经过反复筛选最后把评为一、二等奖的范围聚集到以下三条宣传语上。现在请你来参与评选,你认为哪一条可以评为一等奖,说出你的理由。
备选用语:
A.我们参与,我们歌唱,我们快乐
B.“合”聚绍兴,“唱”响天下
C.歌声沟通世界,绍兴成就梦想
我投( )的票,理由:
(3)绍兴市教师爱乐合唱团将参加本届合唱比赛,其中一个曲目是中化名曲《好一朵茉莉花》。请结合语境,根据下面歌词,为主持人拟写一段60字左右的“介绍词”。
欢迎您来到美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接下来将由我们绍兴市教师爱乐合唱团为您演唱中华名曲《好一朵茉莉花》。 。请欣赏。
附:《好一朵茉莉花》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解析 (1)填补专用会徽的寓意介绍要根据提示,读透题意进行。(2)选定宣传用语并说出理由是一道开放题。回答时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论证要有力,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3)拟写“介绍词”要扣住茉莉花的歌词内容,介绍清晰,语言流畅,与下文衔接自然。
【示例】(1)集中(“汇合”“一起”“合唱”之类的意思均可) 音乐(“唱歌”“歌唱”亦可) 快乐(两个意思的次序可以调换)
(2)A. 首先句式整齐简短,作为宣传语便于记忆和传诵;其次,宣传语内容很好地体现了世合赛的意义和价值。 B. 首先把“合”与“唱”嵌入宣传语中,可谓匠心独运;其次,从“绍兴”到“天下”,表现了世合赛的意义和价值。 C.首先点出了世合赛是梦想之赛,对参赛选手表达了美好的祝福;其次点出了世合赛的意义是用歌声沟通世界。 (3)这是传唱至今的一首民歌,歌曲描绘了茉莉花的芬芳洁白,满园盛开的情景,同时写出了一个小女孩想摘花而又不敢摘的矛盾心情。歌曲旋律优美,富有生活气息(评分细则:没有扣住茉莉花的歌词内容——茉莉花的形象或小姑娘的心情,最高不可超过2分。字数在50以下的,扣1分。扣住歌词内容,介绍清晰,语言清通,与下文衔接自然,字数在50到70之间的,应子以满分)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卷走( ) 绷紧( ) 扣子( ) zhòu然( ) 窗líng( ) 点zhuì( )
2.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3.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 ,原名 ,被称为 第一人。主要诗作有《 》、《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食指的诗》等。
4. 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 )
(2)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 ( )
(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 )
5.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我的心 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A.忽然 B.骤然 C.猛然
(2)线绳 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A.拽 B.拉 C.绷
(3)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车站。
A.卷走 B.带走 C.吹走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 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A.③①④②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D.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
附:参考答案
1.juǎn bēng kòu 骤 棂 缀
2.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3.诗探索金库·食指卷 食指 郭路生 新诗潮诗歌 相信未来
4.(1)比喻 (2)夸张 (3)比喻
5.(1)B (2)C (3)A
6.A
7.B
二、类文阅读
相信未来 食 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鉴赏要点
这首诗构思巧妙。前三节写“我”怎样“相信未来”,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诗歌用语质朴,思想深刻,性格鲜明,令人折服?
问题探究
1.诗人一开始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几个意象,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怎样的时代?
2.诗的前三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信念?
3.“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四个细节,是对人们的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你认为诗题“相信未来”有几层含义?请结合诗歌作简要说明。
附:参考答案
1.诗的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几个意象,给人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 2.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是一个在痛苦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信念。 3.是对人们的神情的描写,呈现出人们对过去历史种种评价的表情,形象传神,用笔精当。 4.三层含义:一是对现实的不满;二是面对困难和挑战,已经没有退路;三是相信历史和未来会有公正的评价。
《外国诗两首》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忧郁( ) 瞬息( ) 茸茸( ) 遗憾( ) 伫立( ) 岔路(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忧郁:
(2)伫立:
(3)瞬息: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B.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
C.深黄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
D.提起/当年的旧事
4. 文学常识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 ,俄国 ,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 、《乡村》《致恰达耶夫》。
(2)《一条未走的路》的作者是 , 国诗人。
5.名人谈生活。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你也搜集两条:
6.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就写作而言,细节来自观察,语感源于积累,能力出于实践。唯有深入细致地观察,日复一日地积累,冥思苦想地实践,才能妙笔生花,用极精炼的语言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A.日复一日 B.冥思苦想 C.妙笔生花 D.栩栩如生
7.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他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的建筑技术熔于一炉,进而 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 。
(3)不要靠你的馈赠去获得朋友,你须用你 的爱去赢得友谊。
(4)我省山区面积广,气候多样,开展山区物候 非常重要。
A.完成 关注 诚挚 观测 B.完成 关照 诚实 观察
C.形成 关照 诚实 观察 D.形成 关注 诚挚 观测
附:参考答案
1.yù shun róng hàn zhù chà
2.(1)比喻忧伤愁闷 (2)长时间地站着 (3)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3.C
4.(1)普希金 诗人 《卢斯兰一柳德米拉》 (2)弗罗斯特 美
5.示例: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
6.B
7.D
二、类文阅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 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增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鉴赏要点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象丰富,思路飘逸,形式工整,读后令人感到意犹未尽是海子的代表作。
问题探究
1.诗人想做个“幸福的人”,那么他眼中的幸福生活是怎样的?
2.“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附:参考答案
1.诗人眼中的幸福生活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 2.表现了作者渴望摆脱狭小的生活空间,置身海边,视野开阔,自由呼吸,不受约束的美好情感。
《再别康桥》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一)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审美趣。
2、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节奏韵律从而体味思想感情。
3、 训练学生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咀嚼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来读出一定的诗味,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性情的目的。
(二)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节奏韵律从而体味思想感情。
(三)学习难点
训练学生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咀嚼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来读出一定的诗味,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性情的目的。
二、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古人云:默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感伤,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四、教材精华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段析】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品味】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既写出了诗人与康桥依依不舍的感情,又为全诗定下了一个轻柔缠绵的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段析】写披着夕照的金柳。
【品味】“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形象地表达出金色的枝条随风轻摇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①“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二条水草!”诗人为什么会这么说?这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段析】写软泥上的青荇。
【品味】“招摇”本意是“故意夸大声势,引人注意”,通常用作贬义,而在这里是贬义词褒用,写出了水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形态。
“甘心”写出了诗人不愿离去,对康桥的依恋。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段析】描写树阴下的水潭。
【品味】“那榆阴下的一潭”指的是拜伦潭。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段析】诗人在康河泛舟寻梦。
【品味】“寻梦”这一节紧承上文的“梦”,想象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②如何理解“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品味】诗人“不能放歌”,只能是悄悄的,什么样的歌声也不能表达诗人向康桥告别时的一片深情。就连“夏虫”也体会到诗人的离别之情,而为之保持“沉默”。往日欢歌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别之情而感动了、沉默了。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段析】诗人面对离别,选择了沉默,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③本文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选择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928.11.6
【段析】与开头第一节遥相呼应,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答案速查
①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境象,全是由情驱使。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 由此而写出这样的诗句,说明作者向往宁静安详自由的生活。 ②该诗句是诗人当时内心的真实流露。在诗人眼里,柳荫下波光潋滟的清泉,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似的绚丽迷人的梦,可是梦能寻吗?不能!对理想生活和感情的追求受到挫折,而又不愿让人知道。诗人悲伤、忧愁、苦闷,只好在沉默中听几声
透着淡淡哀愁的笙箫,烘托出一种梦幻般的惆怅气氛。 ③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使我们感觉到诗人好像一位神仙,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感。
五、课堂检测
礁 石 艾 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鉴赏要点
全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涛中的礁石象征着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象征着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困难也不肯向命运低头的人。诗歌形象明朗、纯净,洋溢着一种昂扬奋发的乐观情绪。
问题探究
1.本诗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你认为礁石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2.你怎样理解“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六、体验中考
例题 (2010·浙江)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主题活动。
被誉为合唱界“奥林匹克”的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将于2010年7月15日至26日在中国古城绍兴举行。欢迎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1)绍兴市邮政局为迎接“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特制纪念明信片一张,其正面如图。专用会徽寓意介绍尚未完成,请根据提示填补完整。
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专用会徽(图略)
会徽创意来自于中国汉字“集”和“乐”的繁体字。“集”含有 的意思,“乐”含有 和 的寓意。会徽图案下方的文字造型中嵌入了一段城墙,寓意为2010年古城绍兴和第六届“世合赛”有着天作之合的缘分。
(2)世合赛组委会公开征集本届世界合唱比赛宣传用语,在大量来稿中经过反复筛选最后把评为一、二等奖的范围聚集到以下三条宣传语上。现在请你来参与评选,你认为哪一条可以评为一等奖,说出你的理由。
备选用语:
A.我们参与,我们歌唱,我们快乐
B.“合”聚绍兴,“唱”响天下
C.歌声沟通世界,绍兴成就梦想
我投( )的票,理由:
(3)绍兴市教师爱乐合唱团将参加本届合唱比赛,其中一个曲目是中化名曲《好一朵茉莉花》。请结合语境,根据下面歌词,为主持人拟写一段60字左右的“介绍词”。
欢迎您来到美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接下来将由我们绍兴市教师爱乐合唱团为您演唱中华名曲《好一朵茉莉花》。 。请欣赏。
附:《好一朵茉莉花》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解析 (1)填补专用会徽的寓意介绍要根据提示,读透题意进行。(2)选定宣传用语并说出理由是一道开放题。回答时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论证要有力,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3)拟写“介绍词”要扣住茉莉花的歌词内容,介绍清晰,语言流畅,与下文衔接自然。
【示例】(1)集中(“汇合”“一起”“合唱”之类的意思均可) 音乐(“唱歌”“歌唱”亦可) 快乐(两个意思的次序可以调换)
(2)A. 首先句式整齐简短,作为宣传语便于记忆和传诵;其次,宣传语内容很好地体现了世合赛的意义和价值。 B. 首先把“合”与“唱”嵌入宣传语中,可谓匠心独运;其次,从“绍兴”到“天下”,表现了世合赛的意义和价值。 C.首先点出了世合赛是梦想之赛,对参赛选手表达了美好的祝福;其次点出了世合赛的意义是用歌声沟通世界。 (3)这是传唱至今的一首民歌,歌曲描绘了茉莉花的芬芳洁白,满园盛开的情景,同时写出了一个小女孩想摘花而又不敢摘的矛盾心情。歌曲旋律优美,富有生活气息(评分细则:没有扣住茉莉花的歌词内容——茉莉花的形象或小姑娘的心情,最高不可超过2分。字数在50以下的,扣1分。扣住歌词内容,介绍清晰,语言清通,与下文衔接自然,字数在50到70之间的,应子以满分)
七、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1.全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礁石”象征着我们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表现了礁石自信、乐观的精神。
课件14张PPT。6 再别康桥⒈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会诗中浓郁的思想感情。 ⒉采用总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欣赏方法,训练学
生感知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审美趣味。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曾用云中鹤、南湖等,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诗作,神秘、朦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青荇( ) 浮藻( )
漫溯( ) 笙箫( )
荡yànɡ( ) 榆yīn( )
长ɡāo( ) 斑lán( )xìnɡsùzǎoshēnɡ漾篙阴斓一、读一读﹒﹒﹒﹒⑴放歌:
⑵青荇:
⑶浮藻:
⑷斑斓:
⑸招摇:
⑹沉淀:放声歌唱;纵情高歌。即荇菜。浮在水面上的藻类植物。灿烂多彩。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本文比喻凝聚、积累。二、记一记作者把康桥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全诗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请举例。
明确:第三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写康桥对“我”的柔情,“招摇”二字可谓神来之笔。既暗示了康河水之清澈,又暗示了水在流动。只有水动,青荇才会“招摇”。既写青荇又写河水,相得益彰。所以“招摇”有抒情上的妙处,更有写景上的妙处。还有第四节的“彩虹似的梦”,第五节的“放歌”等。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青荇,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
明确: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感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 一词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并有向诗人打招呼,欢迎诗人之意。“甘心”两字,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留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 怎样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明确: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者这里却达成了统一。诗人内心一定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切,所以笙箫的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荡。再别康桥第一部分
(1)第二部分
(2-6)第三部分
(7)轻轻的我走了轻轻的我来了轻轻的我招手河畔上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悄悄的我走了悄悄的我来了我挥一挥衣袖作别母校
生离愁泛舟康河
来寻梦悄悄离去心忧伤离愁别绪依恋母校夕阳西下,是我最想念的时候。
——徐志摩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一)学习目标
1、 多层面颂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自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理解诗歌的大意,思考选择对于人生的意义。
2、比较朗读优美的语句,通过鉴赏语句,来欣赏诗歌。
3、通过对不同的形象的分析认识,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学习重点
比较朗读优美的语句,通过鉴赏语句,来欣赏诗歌。
(三)学习难点通过对不同的形象的分析认识,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词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为我们做了回答。
四、教材精华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段析】第一节诗就是告诉我们遇到挫折莫悲伤,要镇静,要等待;这是人生的经验,是真理。
【品味】用两个“不要”否定了错误的做法“悲伤”“心急”,告诉我们应该镇静,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是诗人以饱满乐观的情绪在劝告自己,也是在鼓舞其他的人。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①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段析】第二节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825年
诗人用亲切婉约的语句告诉世人,生活并非天天是良辰美景,也并不总是风和日丽;相反,生活会捉弄人,有风刀霜剑。遇到挫折莫悲伤,要镇静,要等待。这是人生的经验,是真理。
【品味】对幸福理想的追求,是人类本能的需要,“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而且要坚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人生的种种经历会成为你的巨大财富,即使是曾经的忧伤、苦痛和灾难,当你蓦然回首时,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因为你享受到了生活的全部,你是生活的强者。
一条未走的路
深黄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
很遗憾,我,一个过路人,
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
伫立好久,我向一条路远远望去,
直到它打弯,视线被灌木丛挡住。
【段析】第一节写选择前的思考。
【品味】“两条岔开的路”比喻人生中两种不同的生活境遇:一种“一帆风顺”,另一种“坎坷曲折”。
于是我选择了另一条,不比那条差,
也许我还能说出更好的理由,
因为它绿草茸茸,等待人去践踏——
其实讲到留下了来往的足迹,
两条路,说不上差别有多大。
【段析】第二节写选择中的决断。
【品味】诗人最终选择了少有人走的一条路。它不同于一般人的选择,所以说是“另一条”路。
面对抉择,人们往往会不知所措,而一旦选择了就应该面对。
那天早晨,有两条路,相差无几,
都埋在还没被踩过的落叶底下。
啊,我把那第一条路留给另一天!
可我知道,一条路又接上另一条,
将来能否重回旧地,这就难言。
【段析】第三节写选择后的心理愿望,
【品味】选择路就如同是面对将来的生活,它是个未知数,前面也许是鲜花绿草,也许是激流险滩,但只有亲临才能知晓。
隔了多少岁月,流逝了多少时光,
我将叹一口气,提起当年的旧事:
林子里有两条路,朝着两个方向,
而我——我走上一条更少人迹的路,
于是带来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②本诗中的“路”象征了什么?这首诗蕴涵了哪些人生哲理?)
【段析】第四节写选择的意义。
诗的前三节,似乎只是在描写林中两条道路的不同,但是诗句中分明蕴涵着极其深刻的比喻意义:人们面临选择时难免会犹豫、彷徨,内心充满矛盾而不知所措;可一旦做出选择,也就意味着必须有所放弃。第四节,诗人笔锋一转,从写林中之路上升到描写人生之路。
【品味】画线的两句诗寄托着诗人对人生的无限感慨;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结果,走不同的路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风光。
答案速查
①本诗直抒胸臆,表面上是劝说别人,实是鼓励自己。这种构思更利于表达诗人自己乐观的思想。另外,作者把现在“忧郁的日子”和未来“快乐的日子”加以对比,表现了要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的生活态度。 ②“路”象征着人生之路。 这首诗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选择,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探索的人,才会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五、课堂检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 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增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鉴赏要点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象丰富,思路飘逸,形式工整,读后令人感到意犹未尽是海子的代表作。
问题探究
1.诗人想做个“幸福的人”,那么他眼中的幸福生活是怎样的?
2.“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1.诗人眼中的幸福生活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 2.表现了作者渴望摆脱狭小的生活空间,置身海边,视野开阔,自由呼吸,不受约束的美好情感。
课件26张PPT。8 ﹡外国诗两首⒈了解写作背景,背诵这首诗。 ⒉理解诗歌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
的欣赏能力。 ⒊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小说有《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叙事诗《青铜骑士》、《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忧郁( ) 瞬( )息
zhèn( )静 怀liàn( ) yùshùn镇恋一、读一读 
⑴忧郁:
⑵瞬息:
⑶镇静:
⑷怀恋: 忧伤愁闷。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情绪稳定或平静。 怀念。 二、记一记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但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这是生活对热爱它的人的一种“欺骗”。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噩运时的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悲伤 镇静
不要 要 克制
心急 自信 追求理想
忧郁 亲切 坚信未来
现在 未来 憧憬
瞬息 怀恋一条未走的路⒈了解写作背景;背诵这首诗。 ⒉理解本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
的欣赏能力。 ⒊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代表人物。 《一条未走的路》首次发表在1915年8月的《大西洋月刊》上。第二年作者又把它作为首篇编入诗歌集《山间低地》。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弗罗斯特17岁发表了处女作。以后一直坚持写诗,但很少能发表。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况且当时诗人的待遇并不好,“穷就穷吧”(弗罗斯特语)他毅然选择了诗歌。191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正如诗中所说:“我走上一条更少人迹的路,于是带来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伫( )立 茸茸( ) 流逝( )
遗hàn( ) jiàn( )踏 chà( )开zhùrónɡ rónɡshì憾践岔一、读一读
⑴伫立:
⑵流逝:
⑶践踏:长时间地站着。像流水一样消逝。踩。比喻摧残。二、记一记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走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走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他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走的路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1.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明确: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2.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一条未走的路”?
明确: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1节写两条路,第2节写选择的路,第3、4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走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岔开两条,相差无几面临选择做出选择完全不同的景象人生的抉择路人等青春轻飘的烟雾把少年的欢乐袅袅曳去,之后,我们就能取得一切值得吸取的东西。
——普希金 《词两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 现力的特点。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 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二)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三)学习难点
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二、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风景如画。几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也有不少帝王将相为了她六亲不认,骨肉相残。然而谁是真正的英雄?谁是真正的主人?是人民,是劳苦大众。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就非常形象地揭示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中,才能有光明的前途的道理。
四、教材精华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①“烈”字有什么好处?)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段析】起首二句,以写景来点明时间和环境。时间:拂晓时刻;环境:西风凛冽,天宇辽阔,雁声嘹唳,寒霜铺地,残月如钩。把这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那种紧张严肃的气氛生动地点染了出来。
【品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西风、长空、雁群、霜晨、冷月,凄冷的五个名词衬托出凄冷的气氛,也确定了上片的基调。这种手法似取自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
但在渲染气氛的效果上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写寒霜铺地的山道上,列队疾驰的战马发出了杂乱的蹄声;昂首挺进的队伍中,军号吹奏着低沉而悲壮的曲调。把急速坚毅地过娄山关的红军的雄姿,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出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②这两句诗在今天通常指什么?)
【段析】全词的中心。这一句写娄山关之险要,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
“雄关”二字点题,写出了娄山关的雄伟险要。“而今迈步从头越”形象地勾画出红军跨越娄山关的雄姿,表达了胜利的豪情。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段析】写傍晚时分,红军登上娄山关,放眼望去,所见的图景。
下片写战斗结束后红军越过娄山关时的情景。
起首两句尤具气氛,因而已被广泛传诵,成为佳句。末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画面感极强,使人如见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顿生诗意。 而彼时的作者站在高处凭空远眺,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晚霞、鲜血、红旗,这三种意象在作者眼中汇成一体,触动了作者的诗情。
【品味】两个比喻句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色彩浓烈、气魄雄伟的图景。不仅是诗人跨越娄山关纵目远眺时所见的实景描写,而且预示了未来斗争的艰辛与曲折。
沁园春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段析】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品味】“千里”“万里”两句是互文,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宇显得舞姿轻盈。一静一动,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段析】具体描写北国风光。由“望”字统领,望中所见有静态的长城、大河,有动态的群山、高原,动静结合。
【品味】“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由“望”字统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
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
“欲与天公试比高”,给人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段析】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前十句写了眼前实景,这里又用三个虚写句子,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词的上片,具体描绘北国风光,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品味】在雪中想象到雪后,更见作者内心的兴奋。“看”字与“望”字照应,用字的变换,正显得天朗气清。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夫雄竞折腰。
【段析】这两句在上文的写景与下文的议论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此多娇”,以承上为主,总括了上片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以启下为主,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品味】“如此”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折腰”又与“娇”相呼应。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从而引起下文。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③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段析】对历代英雄进行评论。
【品味】“惜”字领起七个句子,句句都饱含惋惜之情。
“略”和“稍”,在诗中都有“稍微、略微”的意思。作者通过这两个词委婉地指出了历史上几位非常伟大的封建帝王的历史局限。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④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该怎样理解?)
【段析】抒发作者无比信赖革命人民的激情,点明主题。
词的下片,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作者的抱负。
答案速查
①这个“烈”字,读来不禁让人心潮澎湃,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悚然动容,平添悲壮。 ②当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会情不自禁或下意识地说出这两句诗,以此来表达我们心中强烈的感受;我们会暗自下定决心,树立必胜之信心,克服万重困难,争取成功。 ③本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在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议论的艺术典范。它将本来可能枯燥的议论,加以艺术的处理,使之形象化、诗化,生动可感,耐人寻味。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几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了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这段评论以“惜”字为统领,定下了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善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涵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史英雄人物的自信。有了这些作为铺垫,下文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水到渠成了。 ④这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即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对此,最重要的是从文本出发,即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和语境加以体会和分析。作者在1925年所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其中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之句,与本词的词意颇有相通之处。
五、课堂检测
沁园春
长 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鉴赏要点
《沁园春·雪》描写的是北国雪景,表达了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则通过对长沙深秋景色的描绘和对往昔革命斗争历程的回顾,表现了毛泽东及其战友对国家命运、革命前途的关切和激流勇进的革命斗争精神。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绘了一幅鲜艳明丽、生机勃勃的深秋美景图,从而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青少年时期的革命活动,激励革命同志继续发扬激流勇进的精神,决心把国家的领导权夺回到人民手中。两首词都将写景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写景与抒情又密切相关、互相映衬,具有慷慨激昂的情感和豁达豪迈的气势。
问题探究
1.上片中的写景句,由哪广个字总领?
2.“独立寒秋”塑造了作者怎样的形象?
3.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哪几句?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再现了往昔怎样的斗争情景?
六、体验中考
例题 (2010·四川)用几个动宾短语概括"2010中国内江·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活动的主要内容。
定于6月10日至16日举办的“2010中国内江·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规模空前。活动将集中展示赛龙舟等民俗活动,大千美食节也将是“龙舟会”的重要内容,届时将举办“大千杯”四川省第二届川菜创新大赛、国际美食节展销、大千美食风味宴等活动。活动中的张大千精品书画展,将展出近30幅张大千的书画作品,彰显“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特色。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内江”为主题,诚邀各地游客到甜城一游。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所选短语要根据语段内容提取、整合,用动宾短语概括。
【答案】 赛龙舟 品美食 赏书画 游内江
七、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1.“看”字。 2.爱秋而不惧寒、卓然而立的形象。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这三句再现了昔日同学们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慷慨激昂的文章,攻击腐败,宣传进步,把反动军阀、官僚视如粪土的斗争情景。
课件39张PPT。第二单元
5 词 两 首 忆秦娥 娄山关1.学习诗词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诗词含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再现伟人的心境。 3.体会祖国江山壮美,诗人乐观热情的激动心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1935年1月29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2月25日,经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此役,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俘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岭,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逐;长空湛蓝,纤云不滓,夕阳缓缓下移,绯红、鲜艳、透亮。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吟成《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 ( )娄( )山关 如血( ) 声咽( )
lǎ ba( ) cán( )阳 màn( )道 马tí( )喇叭残漫蹄élóuxuèyè一、读一读⑴长空:
⑵雄关:
⑶漫道:辽阔的天空。险要的关口。不要说;别说。二、记一记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明确:西风吹得很猛烈,广阔的天空传来群雁的叫声,霜降的清晨,残月还斜挂在天边。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明确:在残月点缀着寒霜的清晨,马蹄声急促细碎,军号时断时续,低沉呜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明确:不要说雄伟的娄山关像铁一样坚固,如今却被红军战士大踏步地从它的头顶上越过。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明确: 从娄山关越过,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苍翠山峦,好像翻腾着的大海,彩色浓丽的夕阳好像一团殷红的鲜血。 “漫道”有人认为是“徒然说”的意思,有人认为是“漫漫长路”暗指接下来的长征路途遥远漫长,你同意哪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提示: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表现出作者不畏艰难险阻、乐观积极的战斗精神,表现出一种无坚不摧、履险如夷的豪迈气概。⑴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明确:以西风、霜天、残月、雁叫、马蹄声、喇叭声等事物构成色彩浓烈的画面,渲染了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以此烘托行军急速、机动灵活、勇往直前的红军队伍。⑵词的下阕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背景?明确:雄关、苍山、残阳,营造出壮阔苍凉的背景。⑶全词仅仅是写景吗?除了写景外还写到了什么?明确:不仅仅写景,暗写景中人。写天色未亮,凄风冷月,红军披星戴月、跋涉风霜,含蓄刻画出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环境里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⑷为什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明确:马蹄声细碎杂沓,是因为山径崎岖、寒霜铺地、马匹数少。喇叭声哽咽低沉,是因为西风劲吹、山峦重重以及诗人心情沉重。⑸“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景?有何艺术效果?明确: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写黄昏景象,体现诗人浩如烟海的胸怀,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壮阔,但还会遇到许多的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的流血牺牲,并巧妙地暗示了娄山关战斗的激烈,展示了红军战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沁园春 雪1.学习诗词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诗词含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再现伟人的心境。 3.体会祖国江山壮美,诗人乐观热情的激动心情。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诵,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qìnmǎnɡɡuǒráoxùnfènhánshǔ二、记一记红装素裹: 妖 娆: 折 腰: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
色。娇艳美好;妩媚多姿。 崇敬,倾倒。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指黄河水结冰了。 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词的上下两阕写了什么内容?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 1.请同学们阅读词的上阕,说说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
壮丽雪景的,抒发了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读词的下阕,想一想下阕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
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一、研读文本1.请同学们阅读词的上阕,说说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壮丽雪景的,抒发了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北国雪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明确:2.读词的下阕,想一想下阕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今朝风流人物政治抱负:改造社会,引领时代风流明确: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 对比,“英雄”与“风流
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1.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旨。二、探究主旨2.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韬和武略方面都有更杰出才能和更伟大抱负的人。这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词人的自况。这是词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1.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跑?
2.“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三句诗的意境。?
3.下阕中“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三、品析语言1.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在“舞”,“原”在“驰”;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2.“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
的语言描述这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3.下阕中“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对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沁园春 雪具体实景—动静结合想象虚景—艳丽多姿论今—风流人物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
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
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
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
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
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
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我来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历史资料诵读诗歌,领悟诗人在特殊年代所具有的特殊情怀。
2.揣摩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人超越常规的表达技巧。
(二)学习重难点
揣摩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人超越常规的表达技巧。
二、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空前的政治运动,它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历时整整十年,其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造成了极其深远的破坏性影响,文学当然在此之例,知识分子在这场运动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因为“文化大革命”从一开始就以文学艺术作为其主要批判领域,虽然在它的背后有着更为险恶的政治权力斗争作为枢纽。今天我们来学习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从中同学们也许能够了解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一些遭遇。
四、教材精华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段析】第一节诗人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四点零八分这个特定的时间。
【品味】反复吟咏“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可见这一刻已深深地留在了诗人记忆的最深处。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①“剧烈的抖动”“吃惊地”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品味】“剧烈的抖动”,产生这种感觉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外界的火车开动给作者造成的错觉,实际并不是北京站的建筑剧烈地抖动,而是火车启动时的抖动;另一种是作者内心的抖动,此刻的火车启动,提醒他马上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北京了,马上就开始漂泊无着的生活了,这对于一个20岁的知青内心是一种极为强烈的撞击和震撼。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段析】写火车开动诗人离开北京时的感受。
第一部分:描写离别场面,以及离别时的痛苦和迷惘。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②“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句诗化用了哪位诗人的名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品味】让诗人感到“疼痛”的是眼前的离别。
马上就要离开北京了,强烈的依母恋乡之情使诗人不愿离开这里,但又不得不离开,所以心中充满难以言表的痛苦。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
【段析】写诗人失落和迷惘的心绪,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之情。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段析】承接第三节,写诗人不由自主地探出车窗,与亲人告别。
【品味】“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照应上文“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从送行者表情中明白了此刻的意义。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段析】写诗人的强烈感受:无比的失落。
第二部分:具体描写离别时撕心裂肺的场面。
【品味】原本是火车离开车站,但在诗人看来却是“告别的声浪”“卷走车站”,这种物我颠倒的错觉传达出诗人的心声:脚下的大地已经被抽空,自己已经被这个时代,被北京(故乡)抛弃了,此后将到处漂泊,没有立身之地。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③诗人把“妈妈”和“北京”叠合在一起写,有何深意?)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④“最后”有什么含义?)
1968年12月20日
第三部分:直接抒发对北京的依恋之情。
【品味】在诗人眼中,北京已和母亲叠合在一起,想让她永远记着自己。茫然之中,诗人绝望地伸手乱抓,仿佛落水者去抓一根稻草,本想抓住命运,但是抓住的却是同样迷惘的青年人的手。
答案速查
①表达了诗人以及当时的青年人所共有的迷惘与失落。 ②唐代诗人孟郊。 表达了告别母亲时的眷恋和痛楚。 ③这样写的目的是既表达对母亲的依恋,也表达了对家乡北京的难以割舍的感情,同时更深刻传达出内心对党、对国家、对政府的殷切期望,希望党和国家关注知青的命运,不要忘记知青,不要抛弃知青,在这里“妈妈”和“北京”已不是表层意义了,而是代指党和政府了。 ④这里的“最后”是最后一面的意思,这个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北京的依依离别甚至是诀别的心理感受。 因为那个动荡的年代谁也无法知道自己将来会怎样,谁也无法预知将来能否回来,这也是内心迷惘与失落的一种外在表达。
五、课堂检测
相信未来 食 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鉴赏要点
这首诗构思巧妙。前三节写“我”怎样“相信未来”,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诗歌用语质朴,思想深刻,性格鲜明,令人折服?
问题探究
1.诗人一开始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几个意象,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怎样的时代?
2.诗的前三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信念?
3.“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四个细节,是对人们的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你认为诗题“相信未来”有几层含义?请结合诗歌作简要说明。
六、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1.诗的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几个意象,给人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 2.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是一个在痛苦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信念。 3.是对人们的神情的描写,呈现出人们对过去历史种种评价的表情,形象传神,用笔精当。 4.三层含义:一是对现实的不满;二是面对困难和挑战,已经没有退路;三是相信历史和未来会有公正的评价。
课件12张PPT。7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1.理解作者通过特定景物抒发感情的技巧和作用。
2.体会作者对亲人、对故乡的难舍难分之情,思考一代知青对自己、对未来的迷惘、失落、恐惧的诸多心理感受。 食指,原名郭路生,当代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2001年4月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等。?
汽笛( ) 扯断( )
骤然( ) 绷紧( )
jù( )烈 dǒu( )动
zhuì( )扣子 窗línɡ( )dízhòuchěbēnɡ剧缀抖棂一、读一读⑴剧烈 :
⑵骤然 :
⑶窗棂 :
⑷告别 :
⑸声浪 :猛烈。 突然;忽然。 窗格子。 离别;分手。 指许多人呼喊的声音。 二、记一记 作者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开头是有深刻用意的,它隐含了三个事实,是哪三个呢? 明确:“四点零八分”是一次列车的始发时间;这一时刻知青们将要远离亲人和故乡;这一时刻将影响一代人的命运。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句诗化用了哪位诗人的名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明确:化用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名句表达了告别母亲时的眷恋和痛楚;说明了在普通的人性面前,“政治神话”是那么苍白无力。“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诗人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明确:产生这种感觉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外界的火车开动给作者造成的错觉,实际并不是北京站的建筑剧烈地抖动,而是火车启动时的抖动;另一种是作者内心的抖动,此刻的火车启动,提醒他马上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北京了,马上就要开始漂泊无依的生活了,这对于一个20岁的知青的内心是一种极为强烈的撞击和震撼。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