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八下语文人教新课标版配套试卷 期中综合素质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八下语文人教新课标版配套试卷 期中综合素质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7 16:5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综合素质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4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péng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迷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字注音。(1分)
粘连( ) péng勃( )
(2)将画线语句改成反问句。(1分)
(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1分)
(4)作者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在描写时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1分)
2.下面各句中的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说起话来幽默诙谐,一语双关,就连平时严肃的人也觉得有趣,禁不住笑出声来。
B.魏老师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说起话来夸夸其谈,因而深受同学们的爱戴。
C.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决果断,不可以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否则只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D.在河的那一带,两岸的树木枝叶伸展于水面上,造成一种宁静的气氛,与附近城市车水马龙的情形迥然不同。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藤野先生》和《雪》同为鲁迅先生的作品,前者选自《朝花夕拾》,后者选自《野草》。
B.在《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茨威格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
C.《雷电颂》节选自历史剧《屈原》,该文运用了象征手法,其中“风”“雷”“电”象征人民大众。
D.《五柳先生传》是东晋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所作的一篇自传。
4.古诗默写。(4分)
(1)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2) ,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 。
(6)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赞美对方文章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同时以小谢自比的一句是 , 。
5.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2)题。(4分)
这时候,我伏在船头前面的栏杆上,看见尼德·兰在我下面,一手拉着帆索,一手挥动他锋利的鱼叉。就和这睡着的动物距离不过二十英尺了。忽然,他的胳膊使劲地一伸,鱼叉投了出去。我听到鱼叉发出响亮的声音,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对面的电光突然熄灭,两团巨大的水猛扑到战舰甲板上来,像急流一般从船头冲至船尾,冲倒船上的人,打断了护樯桅的绳索。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
(1)选段出自《 》,这艘船的名字叫 。(2分)
(2)“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后来,“我”怎么了?请简要概述。(2分)
6.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于5月启动,9月底录制完成。围绕这一主题,某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9分)
(1)下面是李小明同学从网上摘抄的一则新闻,请你按要求答题。(3分)
中央电视台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近日揭晓了年度“最美孝心少年”名单。来自吉林的王丹,河南的张俊兄弟,内蒙古的梁蓉,甘肃的梁维月,天津的许卓婧,辽宁的钟岳峰,湖南的游柘楠、向娜,安徽的袁德旗,黑龙江的吴金棋共10名少年获得2014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称号。同时,徐煜岑、马永恩、刘巧红……等23名少年获得2014年度“特别关注孝心少年”称号。“众里寻你——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已于10月10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少儿频道同时播出。此外,活动组委会将帮助这些孩子们解决学业和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及其家庭提供爱心捐助。
①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1分)
②第一处画线句重复累赘,修改为: ;第二处画线句语序不当,修改为: 。(2分)
(2)下面是“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图标,请你仔细观察,说说它的内涵。(3分)
(3)在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中,安徽的袁德旗榜上有名,请你结合下面的事迹材料,为其写几句赞语。要求:不超过100字。(3分)
事迹材料:袁德旗5岁时,妈妈病逝,爸爸入狱。从此,小德旗就和奶奶、身患重病的爷爷相依为命。从那时起,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小德旗每天凌晨起床和奶奶一起扫马路。这一扫就是6年。去年11月,袁德旗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于北京一所小学就读了三个月。在那里,他参加了学校的棒球队,拥有了和大城市孩子一样的学习环境。但现在他又回到了老家亳州,他说:“因为爷爷奶奶还在家呢,我走了谁来替奶奶扫地,谁来照顾爷爷,所以我要留在家里面照顾爷爷奶奶。”小德旗希望爸爸在狱中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来。
赞语:
二、阅读与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这首诗的首联主要写了有关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分别是
和 。(2分)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该诗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风飘絮”“雨打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分别用来比喻国势危亡、自己的坎坷经历。
C.颈联中的“惶恐”“零丁”一语双关,既表明所处之地,又写出了诗人复杂的感受和险恶的环境。
D.尾联借用自问自答的句式,表达了诗人难逃一死的悲愤无奈之情,只能以身殉国。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腰白玉之环
(3)俟其欣悦
(4)媵人持汤沃灌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1.宋濂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联系本文内容来看,他最终学有所成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12.文中的“我”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以复”,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说明原因。(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
不识父亲
吴 建
①父亲不善表达,他沉默得近乎冷漠,但他一直是健壮的。直到有一天,在我不经意的一瞥间,忽然发现父亲老了。
  ②那天,在野菜花丛中,父亲捉到一只金龟子,用线拴住那细细的腿递给他的孙子。父亲躬着身,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很虔诚。他那稀疏的头发有些白了,同样发白的胡须直挺挺的很扎眼。那一刻,儿子手中一蹦一跳的金龟子,结结实实地撞痛了我的心。
  ③我熟悉它,那是我童年的玩物。在春日绿色的原野上,一个男子在追逐着它。它全身橙黄,体态肥胖、修长。男子在野草丛中左右开弓,揪住它的翼翅后用阔叶小心翼翼地包起来,一路上小跑着回家。他是我的父亲,在那困窘的年代,那是他给儿子10岁的“生日礼物”。
  ④我望着父亲憔悴的脸,是的,我内疚极了。很久很久,我忘记自己曾是多么依恋父亲。夏天,我缠着父亲带我去荒地上割草。父亲正埋首劳作,抬首猛见天空乌云翻滚,顷刻之间豆大的雨点便砸下来。一望无际的荒野上哪有避雨之所,我被发怒的大自然吓得浑身发抖,父亲赶紧脱下身上的土布褂子裹在我身上,并将我紧紧搂在怀里。那天我安然无恙,父亲回去后却大病了一场。
  ⑤冬天,父亲去高地上掘山芋,我闹着也要去。干冷干冷的早晨,父亲拗不过任性的我,就把我背到了地里,我披着父亲厚厚的棉袄,坐在背风的地方。父亲干得满头大汗,白色的雾气笼着他,我则瑟瑟乱抖,终于冻得哭出了声。父亲连忙捡些枯枝干柴燃起篝火,抱我坐在火边取暖。他随手把几只山芋扔进火堆里,过了一会儿,火熄灭了,山芋也烤熟了。父亲把山芋从灰烬中拨出来,拿在手里左掸右拍,然后递给我。咬着热腾腾、香喷喷的山芋,我周身感到暖暖的。
  ⑥18岁那年,我考上省城的师范大学,父亲送我到车站。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背着鼓鼓的行李包,车后座坐着年轻力壮的我。本来我想让他坐我骑,可他说什么也不肯,他怕累着我。烈日下的他,汗水顺着脸颊不住地往下流,可他双手扶把不好擦,我便掏出毛巾替他擦拭汗珠。他转过头朝我嘿嘿一笑,仍然无语。到车站后,父亲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喝,为的是省几个钱,好再买一条毛巾和肥皂给我带上。
  ⑦父亲就是这样用他无声的爱呵护着我成长,可长大的我却忽略了父亲,疏远了父亲。父亲木讷,我也寡言。我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无话不谈,和父亲在一起时,话却少得出奇。人世沧桑,生活维艰,年近不惑的我,经历了许多事情后,作为儿子,似乎现在才走进了父亲的心灵,读懂他对儿子那大山般深沉的爱。
  ⑧春去夏来,寒暑易节,我知道父亲再也不会在绿色的田野上捉那橙黄色的金龟子给他的儿子了。但是,父亲沉默的爱,其实从没离开过儿子的成长岁月,哪怕片刻。
13.第⑦段说“父亲就是这样用他无声的爱呵护着我成长”,文章围绕这句话依次写了哪些事?请分别概括。(3分)
14.从叙述方式来看,文章第③段属于    ,作用是: 。(3分)
15.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4分)
(1)他那稀疏的头发有些白了,同样发白的胡须直挺挺的很扎眼。
  “扎眼”一词有什么含义?(2分)
(2)父亲赶紧脱下身上的土布褂子裹在我身上,并将我紧紧搂在怀里。
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16.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7.文中写了父亲和“我”的很多往事,为什么文章的标题却是“不识父亲”?结合文章,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春天的楠竹林
徐 鲁
①江南三月,细密的雨声中,传递着温煦的杏花消息。这时候,应和着天边隐隐滚过的隆隆雷声,青青的楠竹林里,也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爆笋时节。
  ②竹林爆笋,那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生命景象!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的默默积蓄,泥土下的幼笋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破土而出的力量。伴随着淅沥的春雨,迎着和煦的南风,应和着隆隆的春雷的呼唤,一株株粗壮的幼笋,仿佛在瞬间爆发出一股伟力,奋力
( )了在泥土和腐叶下纠结交错的竹鞭,甚至“哗”一声就( )了压在地面上的巨大的顽石。像鸡雏( )蛋壳,像幼蝉( )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的生命力的爆发。它们从厚积的枯叶和泥土下脱颖而出,在一瞬间,似乎只有一个念头、一个目标:冲破束缚自己的箬壳,扩展开翅羽状的枝叶,向上,向上,再向上!——哦,这似乎已经不是在生长,分明更像飞翔。
  ③每年的清明和谷雨时节,是楠竹林里幼株茁壮、老竹吐翠的季节。这时候,走进生机勃发、绿意荡漾的楠竹林,抚摩着青青的、粗壮的竹竿上的新鲜粉霜,仰望着直指青天、高入云端的竹梢,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吞吐大荒,睥睨岁寒”,什么叫“不折不从,坚贞魁伟”,什么叫“天地与立,剑叶葳蕤”,什么叫“骨节凌云,寸心春晖”。
  ④上个世纪70年代,诗人郭小川在鄂南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楠竹歌》。诗人喜爱楠竹,把楠竹比作南方的秀丽少女,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气质风采:“她的忠贞本性,世世代代不变易:一身光洁,不教尘土染青枝;一派清香,不许歪风留邪气。她永远保持的是——蓬勃朝气!风来雨来,满身飒爽英姿;霜下雪下,照样活跃不息……”诗人对楠竹的自然生命力,也了然于胸:“一株幼笋出生,半月升高十尺;一月长成大竹,几年就是战士。”这既是抒情,也是写实。楠竹的生长力,正是这么旺盛,这么迅猛。
  ⑤如果拿一株楠竹与一棵树木相比,要长到同样的高度,树木需要60年的话,楠竹却只需要60天。因此,在中国南方的大地上,青青的楠竹林随处可见。它们不仅是广袤大地上的青葱植被和自然物产,也是大地母亲赐予江南山乡的丰厚的经济资源。
  ⑥在江南农村,随处可见的竹椅、竹床、竹席和竹毯,农民头上的竹笠、肩上的扁担、手上的提篮,建筑工地上的竹板、脚手架,江河里的竹排,新农村建设中的屋舍栋梁,还有集贸市场上的竹筷、竹帘、竹杖、竹扇,甚至我们书桌上的竹纸、笔杆、笔筒和各种竹器工艺品……哪一样不是楠竹的奉献呢!
⑦一片片楠竹林,和四季的风霜雨雪一起,和一簇簇散发着药香的野菊花一起,和那些临冬的苦荞一起,和一道道永远流淌不尽的山泉一起,和山乡人家飘不散的山歌与炊烟一起,在那幽深而多雾的山冈和山谷间,以群体的坚强、蓬勃和进取之心,向着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世间,呈现着生命的欢乐、清新与美丽,呈现着对乡土的忠贞、依恋和守望。
  ⑧春天的楠竹林,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无可阻挡的自然力与生命力的启迪,而且蕴含着勇于进取、乐观向上的正能量。在鄂南,透过阳春三月楠竹林里爆笋的奇观,你还会发现一个来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笋与竹,都是金色的。
18.根据选文的内容,梳理文章的思路。(4分)
本文以“楠竹林”为线索,依次写了以下几部分内容: →赞美楠竹的生命力→ →揭示楠竹的精神内涵
19.依次在文中第②段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拱开 顶开 顶破 冲破
B.顶开 拱开 顶破 冲破
C.拱开 顶开 冲破 顶破
D.顶开 拱开 冲破 顶破
20.请从修辞或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3分)
冲破束缚自己的箬壳,扩展开翅羽状的枝叶,向上,向上,再向上!——哦,这似乎已经不是在生长,分明更像飞翔。
21.文章第④段引用郭小川《楠竹歌》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22.春天的楠竹林带给我们哪些人生的启迪?请简要概括。(答出三点即可)(3分)
三、写作(50分)
23.是什么给了你前行的动力?是什么让你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是什么鼓舞着你在风雨中依然奋力张开飞翔的翅膀?是什么让你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向往……
请以“ 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立意自定;②不少于600字。
期中综合素质检测
一、1.(1)zhān蓬(2)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难道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不是雨的精魂吗? (3)迷漫 弥漫(4)拟人 2.B(“夸夸其谈”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妥。) 3.C(指的是“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4.(1)急湍甚箭(2)不戚戚于贫贱(3)独怆然而涕下(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5)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6)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5.(1)海底两万里 林肯号 (2)后来,“我”被俘虏,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并把这个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6.(1)①央视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名单揭晓②把省略号或者“等”删掉 活动组委会将为这些孩子们及其家庭提供爱心捐助,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和生活上的困难 (2)图标是拼音字母“x”的变形,暗含“孝心”两字;图标由四叶草组成一大一小两颗爱心图案,分别象征父母的爱心和最美少年的孝心;图标的形状像美丽的蝴蝶,象征着孝心少年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 (3)示例:真正的强者,是含泪也要奔跑。你不让伤痛成为负担,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你虽然在逆境中成长,但却勇敢坚强,你的生命充满阳光,你把温暖、幸福与快乐传递给他人。(点明人物精神品质,语句顺畅即可)
二、(一)7.读书入仕 起兵抗元 8.D(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二)9.(1)喜好(2)腰配(3)等待(4)热水 10.(1)因此我虽然比较愚钝,但终于学有所获。(2)因为心中有足以让自己快乐的事,不知道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 11.(1)学习刻苦、勤奋;(2)善于向名人(有学问的人)请教;(3)把学习当作最大的乐趣。 12.示例一:赞同。学生应该虚心学习,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这既是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自己虚心求教的表现。示例二:不赞同。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疑问或想法,与老师平等交流、沟通,这样才有利于求得真知。(意思对即可)
(三)13.夏天割草遇雨,父亲脱下身上的土布褂子裹在“我”身上并将“我”紧紧搂在怀里;冬天背“我”到高地上掘山芋,“我”冻哭了,父亲捡枯枝干柴点燃篝火抱“我”取暖,还给“我”烤山芋;“我”考上大学那年,父亲骑自行车载着“我”去车站,省下买水的钱给“我”又买了毛巾和肥皂。
14.插叙,回忆了“我”10岁时,父亲为“我”捉金龟子作为生日礼物的情形,用父亲当年的敏捷和如今的衰老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对“我”的爱,并引出后文对往事的回忆。
15.(1)“扎眼”即刺眼,惹人注目,在这里是说忽然发现父亲老了,而“我”却忽略了父亲,很内疚。(2)句中用“赶紧”修饰“脱”,用“紧紧”修饰“搂”,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舐犊深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6.父亲是一个不善表达,沉默得近乎冷漠的人,他勤劳俭朴,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 17.示例:父亲不善表达,用无声的爱呵护着“我”成长,可长大后的“我”却忽略了父亲,疏远了父亲。父亲木讷,“我”也寡言。父亲沉默的爱,其实从没离开过“我”的成长岁月,哪怕片刻。但“我”却没有意识到父亲深沉的爱,所以说“不识父亲”。
(四)18.描绘竹林爆笋的景象 介绍楠竹的用途 19.A
20.示例一:从修辞的角度:“冲破”“扩展”等词的使用将楠竹拟人化,写出了楠竹生长的过程;三个“向上”连续反复,突出了楠竹生长力之旺盛。 示例二:从表达方式角度:前一句话以描写为主,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生动描绘了楠竹生长的过程和旺盛的生命力;后一句议论抒情,赞叹了楠竹的迅猛的长势。 21.第④段引用郭小川《楠竹歌》中的诗句,不仅突出了楠竹与众不同的气质、风采,赞颂了楠竹旺盛的生命力,还增添了文章的诗意,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2.(1)自然力与生命力无可阻挡;(2)做人要勇于进取、乐观向上;(3)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4)我们要热爱自己的故土。(任意答出其中3点即可)
三、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