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质量监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5.01)
一、语言知识运用(20 分)
1.【解析】选 B。A.缄.默(jiān),随声附和.(hè);C.气概.(gài),雕镂.(lòu);D.妥当.(dàng),提.防(dī)。
2.【解析】选 C。A.迁徒—迁徙,莫不—漠不;B.决别—诀别,见义—见异;D.综迹—踪迹,无错—无措。
3.【解析】选 C。灵机一动:形容突然间想出了办法。这里是指美景让人感到陶醉,并不是“突然想出办法”,
不合语境。
4.【解析】选 A。B:缺宾主,应为“…系列读书活动”;C:缺主语:删除“通过”或“使”;D语序不当,应为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5.①运用联想与想象要注意什么 (两者有何要求?)②二是想象要合情合理(二是想象要有现实性)(意近
即可,每点 2分)
6. 示例:①朋友是一缕春风,轻轻柔柔地拂去你的忧伤 ②朋友是一颗明星,安安静静地陪你度过漆黑的夜
晚。(仿写时注意格式;喻体关联 2 分,AABB 叠词 1 分,语言表达 1分,共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7 分)
7. 【解析】选 C。句意为:“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去辜负陛下。”
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据此断句。
8.【解析】选 B。遗:遗留。
9. 【解析】选 A。应是“告诫孩子学习与立志的重要性”。
10.(1)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淫慢”“险躁”各 1分,前后两句句意各 1
分,共 4分)
(2)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卒”1 分,每句 1分,共 4分))
【附课外译文】
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诸葛亮遗命,自己要埋葬在汉中的定军山,就着这座山来盖坟地,冢
墓只要能容得下棺木就好,穿当时的衣服入敛,不需要其他器物来陪葬。
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刘禅表明说:“在成都有八百余株桑树,有不是很肥沃的田十五顷,儿子兄弟
的穿衣吃饭,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随身的衣服、食物,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日子,
没有做其他的兼职工作来增加自己的收入。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
况去辜负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二)古代诗歌阅读(7 分)
11. 【解析】选 B。“怀念友人”有误。诗歌后两句写诗人旧地重游,想到三十年的变化是如此之大,抚今思
昔,百感交集,忧时伤世,既为岁月更迭而慨叹,又为国家动荡而悲怆。
12. 既为自己的人生遭际、岁月更迭而慨叹伤怀(2 分),又为国运衰微、战乱频繁、国家前途命运而悲怆忧
痛(2 分)。
【参考译文】黄昏日暮鼓角声声,中原好似身处边塞,三十年前我也曾登上汝州城楼。今日眼见山河破
碎泪流满面,满怀伤心不仅仅是因为这凋敝的秋天啊!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3. ①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尚思为国戍轮台 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④匹夫不可夺志也 ⑤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每句 1 分,该句有错,则该句不得分,共 6 分)
三、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课文重读(9 分)
14. 【解析】选 A。根据第②段“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第⑧段“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
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第⑩段“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
规则,但也不常用”,第 段“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可知先生的礼节不多,也不常惩
罚,先生读书时,也会管我们。
七年级(上)语文参考答案 第 1页 共 3 页
15.【解析】选 B。A.根据第⑥段可知,鲁迅对他是恭敬的。C.根据第②段、第⑥段可知先生是很博学的人。
D.根据第⑧段、第⑩段可知先生虽然严厉,但对孩子很和蔼。
16. 【解析】选 D。根据第 段“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
有了罢”可知,“画早没了”是作者的一种猜测,并非成人角度,说法不严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0 分)
17. 【解析】选 C。“配套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冰雪旅游的‘火爆’,也让
相关配套产品持续热销”可知,材料中并没有提到“配套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
18. 【解析】选 D。“给当地消费品市场带来了压力”有误,根据材料三第三段可知,应是“给当地消费品市
场带来了活力”。
19. ①谋划冰雪赛事活动,促进冰雪消费;②制造冰雪装备,满足消费者需求;③策划冰雪旅游新场景、新
玩法,吸引更多游客。(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三)文学作品阅读(15 分)
20. 【解析】选 C。第④段写留鸟是实写,给春风画出笑脸是虚写。
21.(1)“盘桓”原意是徘徊、逗留(1 分),这里指作者的脸感受春风的热切吹拂(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
风到来的欣喜之情(1分)。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0.5 分),将油菜花、蜜蜂人格化(0.5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生机
勃勃的情态(1 分),表达了作者对南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1 分)。
22. 示例一:选 A 最为合适。①文章通过描绘春风、麦苗、大海等自然景象,以及小鸟、蚂蚁等小动物,展
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②这些描绘充满了诗意,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③文章还表达了作
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如提到为南方归来的小鸟、青草、河流等献歌,以及对春风、小鸟、我妈等话语的
回应。④这些内容展现了美好的人间情感,符合“人间至美”栏目的主题。
示例二:选 B最为合适。①文章通过描绘春风、麦苗、大海等自然景象,以及小鸟、蚂蚁等小动物,展现
了中国的辽阔大地和丰富生态。②文章提到的地点有蒲河边、华北大地、兴安岭、燕山山脉等,这些地域特
色体现了中国的大美。③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关注,如提到春天到来时,万物改变模样,
大地返青等。④这些内容展现了中国的自然美和季节变化,符合“大美中国”栏目的主题。
示例三:选 C 最为合适。①文章通过描绘作者在春天里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春天的现场氛围和生动景象。
②作者提到自己在蒲河边跑步时遇到春风,以及在河边、麦苗、大海等地方的观察和体验,这些都是春天的
现场情景。③文章还提到了季节变换时,作者对星星、小鸟、蚂蚁等事物的观察,以及自己对春天的期待和
想法。④这些内容展现了春天的现场氛围和作者的亲身经历,符合“第一现场”栏目的主题。
(理由每点 2 分,答出 3点即可,有独到的理由更好;只选某个,但没有说出理由,不得分,理由有错,
至少得 2分)
四、名著阅读(6 分)
23. 【解析】选 D。按时间线,顺序应先是“童年”(《五猖会》),然后是“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时”(《琐记》),
再是“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时”(《藤野先生》),最后是“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范爱农》)。
24. 断绝火根,体现了孙悟空对百.姓.生.灵.的.慈.悲.之.心.(1 分),体现了他的善.恶.之.分.。这也正是取.经.的.意.义.所.
在.(1 分)。也暗含着他对过去无心过.失.的.一.种.弥.补,与.结.尾.能修成正果遥相.呼.应.(1 分)。
五、写作(60 分)
25.微写作(10 分)
示例:在庭院的一角,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盒子里,一只小狗蜷缩在旧毛毯上,
绿色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和几分忐忑,正在打量着新环境。它那柔软的灰白条纹毛发似乎仍带着母亲身上温
暖的气味。此刻,小狗的喉咙发出轻微的呼噜声,仿佛在试图说服自己一切都是安全的。渐渐地,它舒展
开细小的四肢,迈开生涩的步伐,小心翼翼地踏入这个未知的世界,再也没有离家的惶恐,只有满怀的期
待。
(评分标准:运用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突出动物特征,表达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4分;分;语言准
确,多种修辞运用,4 分;结构严谨有序,2 分,共 10 分)
26. 作文评分指导意见
七年级(上)语文参考答案 第 2页 共 3 页
类型 一类文 二类文 三类文 四类文 五类文
项目 (45—50 分) (38—44 分) (30—37 分) (16—29 分) (15—0分)
20 分 16 分 12 分 8分 0 分
内容 中心突出 中心突出 基本有中心 立意有偏差 严重偏题
(20 分) 思路清晰 思路清晰 思路基本清晰 主题不够明确 没有中心
叙事清楚 叙事清楚 叙事基本清楚 叙事模糊
内容空泛
描写细腻 描写粗糙 有一些描写 缺少描写
15 分 13 分 10 分 6分 3 分
语言 生动流畅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够通顺
语言通顺 文理不通
(15 分) 用词贴切 用词基本准确 语病较多
用词准确 错别字多
句式灵活 有少数语病 有少数错别字
结构 10 分 8 分 6分 5 0
(10 分)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不够完整 结构不完整
5 4 3 1 0
书写 卷面整洁
书写较规范 书写基本规范 书写不规范 书写不规范
(5 分) 字迹美观
字迹易认 字迹较易认 字迹难以辨认 字迹无法辨识
书写规范
注:(1)字数不足 6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严重不足字数者,30 分以下考虑。(2)偏
题作文总分在 24 分以下,离题作文在 20 分以下。(3)行文中没有采用第二人称写,但结尾用了第二人称,
不算离题;全文没有第二人称者,扣 3—5分,不能判断为离题作文;(4)每两个错别字扣 1 分,最多扣 3
分;标点错误多,最多扣 2分。
(简易评分标准:1.水平分 37——38 分;2.各段:优秀(好):42-50 分,良好(中):35—41 分,一般:
30—34 分,较差:21—29 分,极差(语言极不通顺,拉杂,字数严重不够等),20—0分,凡全部或绝大部
分抄袭者,得 0 分。)
七年级(上)语文参考答案 第 3页 共 3 页七年级( 上) 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
七年级(上)语文试卷
) (
第
1
页
) (
共
8
页
)
语 文 试 卷
2025.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五个大题,26 个小题,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时,请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朗.润(lǎnɡ) 缄.默(qiān) 热忱.(chén) 随声附和.(hé)
B.粗犷.(ɡuǎnɡ) 嘹.亮(liáo) 憔悴.(cuì) 畏罪潜.逃(qián)
C.气概.(kài) 周济.(jì) 雕镂.(lóu) 血.雨腥风(xuè)
D.妥当.(dānɡ) 提.防(tī) 排解.(jiě) 灵.机一动(lí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A.捶打 迁徒 莫不关心 眉开眼笑
B.衡量 决别 为富不仁 见义思迁
C.雕像 提防 骇人听闻 拈轻怕重
D.惬意 综迹 搜索枯肠 茫然无错
3.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夜里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你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清晨你在窗边远眺,天空蔚蓝,阳光灿烂,在碧绿的草树间流淌的溪流泛着金光,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微风拂面,柳枝抽条,
美.不.胜.收.。这样的景致让你灵.机.一.动.,微笑浮在脸上,脚步轻盈了,人也变得兴.高.采.烈.起来。
A.翻来覆去 B.美不胜收 C.灵机一动 D.兴高采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每年的 4 月 23 日为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
们,①无论是年老还是年幼,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大家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②我校也于世界读书日开展以“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为主题的系列读书。
③通过开展这次活动,使大家从作品主人公的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在读书中积累,在积累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④经过整本书的阅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整理资料、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将得到提高。
A.① B.② C.③ D.④
5.想象力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源泉。请根据下面语段内容,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连贯,每空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写作是需要想象力的。若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就好比长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出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文章。① ?一是联想要自
然恰切。联想到的事物与其触发点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比如《荷叶·母亲》中,作者由荷叶对红莲的庇护,联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这是基于相似性做出的联想。② 。想象所展示的未必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但一定要合乎生活的逻辑。《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虽是虚构的,但却是在真实生活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比如他身上有着猴子的特点:长毛,有尾巴,机灵,顽皮。
6.四海之内皆朋友。下面是班级同学为“有朋自远方来”活动写的一段活动结束语,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写两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4 分)
同学们,每当说起“朋友”一词时,我们内心霎时涌起一股暖流。高兴时,朋友可以与你分享快乐;失落时,朋友能帮你贮蓄力量。朋友是一束阳光,温温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① ;② 。有了朋友,我们的心就有了着落,有了依靠;有了朋友,我们的成长之路不再孤单。
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初,亮自表后主①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②。臣身.在外,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③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注】①后主:刘禅,刘备之子。②余饶:宽裕。③仰:依赖。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B.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C.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D.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8.下面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汉语有字同义不同的现象,“静以修身.”与“臣身.在外”中两个“身”字同义不同。
B.查字典,“遗”有“遗留”“赠送”等义项,“亮遗.命葬汉中定军ft”中“遗”应选择
“赠送”。
C.古汉语中有名词作动词的词类活用现象,“非志.无以成学”中“志”的意义为“立志”。
D.联系“俭以.养德”,可推知“不别治生,以.长尺寸”中“以”意义为“表目的,来”。
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诸葛亮教子有方。他不为孩子积累物质财富,却谆谆教诲,告诫孩子学习比物质享受
更重要。
B.诸葛亮以身作则。他教导孩子要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便身体力行,言行一致,矢志不渝。
C.诸葛亮清正廉洁。他主张以俭朴来培养高尚的品德;身为蜀国丞相,靠俸禄为生,不谋私利。
D.诸葛亮忠贞不二。他向后主刘禅陈述自己淡泊名利的一生,表明了自己绝不辜负蜀国的忠心。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 分)
(2)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11~12 题。
上汝州郡楼①
[唐]李 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注】①本诗写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安史之乱”虽已结束,但战乱留下的藩镇割据局面却积重难返。汝州虽为中原腹地,却军阀混战。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登上了汝州城楼,看见暗淡的黄昏景色,耳边响起悲凉的鼓角声音。
B.诗人追忆自己从前登楼的情景,在怀念友人的同时抚今思昔,百感交集。
C.诗人面对眼前的大唐ft川,内心思绪万千,感慨无限,不由得怆然涕下。
D.本诗以“伤心不独为悲秋”作结,戛然而止,意味深长,引发读者思考。
1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4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3.根据下面情境,在横线上补写诗文名句。(6 分)
古诗文是历代文人墨客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虽然时间久远,但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他们独特的思想情感。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① ”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陆游在《十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用“僵卧孤村不自哀,② ”写自己虽已年老,但仍有保边护国的雄心壮志;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不知何处吹芦管,③ ”
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情绪;《<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告诉我们普通人也必须有志向而不可轻易改变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④ ”;王湾《次北固山
下》中,“⑤ , ”两句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哲理。
三、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课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 迅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
问。
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
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⑦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⑧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⑨“人都到哪里去了?!”
⑩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
《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4.下列对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痛苦。因为作者感觉读书礼节太多,老师读书入神时连同学玩耍也不管。
B.愉快。因为作者读书时偷跑进后花园折蜡梅花、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
C.枯燥。因为作者在文中分别写“只要读书”“只读书”来表达他的不满。
D.快乐。因为作者对早年读书生活的回忆重心并不在其苦,而在于其乐趣。
15.下列是鲁迅对三味书屋的“先生”的看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他怒不回答“怪哉”的问题,大大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很博学,有戒尺不常用,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C.他实无多少真才实学,只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16.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选文选取三个片段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作者幼年读书情景。
B.选文第 段中的画横线句子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出先生读书入神的情态。
C.“人都到哪里去了”和“读书”独句成段,节奏明快,突出醒目,起到强调作用。
D.结尾写“我”画画并卖给有钱同窗,并且说它“早已没有了”是从成人的视角来写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 17~19 题。
材料一: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于 2024 年 2 月 17 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开幕,于 27 日闭幕。据统计,“十四冬”在内蒙古的四个赛区:呼伦贝尔、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和赤峰在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 1314.97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01.17 亿元。
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对冰雪相关赛事活动的提前谋划和主动作为。2023 年 12 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 20 项“跟着赛事去旅行”2023—2024 全国冰雪赛事目录,组织开展了“全国冰雪消费季活动”,鼓励各地组织开展冰雪消费活动,丰富冰雪消费场景。
(选自新华网 2024 年 2 月 24 日,有删改)
材料二:
冰雪旅游的“火爆”,也让相关配套产品持续热销。这个冬天,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商贸城四区“佳艺帽业”店铺负责人陈光富一直没闲着。“节前接到一个北方客户的补单电话,需要采购 2000 顶帽子围巾一体的加绒帽。”据陈光富介绍,在冰雪旅游的带动下,这款兼具帽子和围巾功能的加绒帽“走红”,入冬以来已经卖出十几万顶。
冰雪运动的普及,冰雪装备需求随之增长,带动国内企业在产品制造、创意设计、品牌塑造上下功夫,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创冰雪装备品牌走进消费者的视野。前不久,在哈尔滨市举行的“2024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上,力达克丝张家口冰雪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入围“2024年冰雪装备十佳品牌”。
(选自新华网 2024 年 2 月 19 日,有删改)
材料三:
2024 年的第一个“网红”城市非哈尔滨莫属。据统计,元旦 3 天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
待游客 304.79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59.14 亿元,两个数字双双达到历史峰值。人造月亮、飞马踏冰、逃学企鹅,这些精心策划的新场景、新玩法,把东北地区优质冰雪资源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游客制造了一波又一波惊喜,也带动了冰雪经济提质增效。
哈尔滨不仅将冰雪玩出了新花活,还拿出满满的诚意,把游客“宠”出了新高度。在机场玩快闪花式迎客,在广场建“温暖驿站”方便游客落脚,地铁、冰雪大世界到太阳岛区间摆渡免票……东北人民的待客之道不光体现在这些暖心细节里,还体现在不断改善服务、强化管理的硬核举措上。
随着哈尔滨冰雪旅游爆发式增长,冰雪消费厚积薄发,最冷省会城市成为最热打卡地,带动餐饮、住宿和零售等行业销售不断走高,全市消费品市场呈现出了较强的活力。
(选自《生活报》2024 年 2 月 18 日,有删改)
17.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举行,带动了赛区旅游,提高了赛区收入。
B.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 20 项全国冰雪赛事目录,鼓励各地开展冰雪消费活动。
C.冰雪旅游的“火爆”,让相关配套产品持续热销,配套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
D.冰雪装备需求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创冰雪装备品牌走进消费者的视野。
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有.错.的一项是(3 分))
A.哈尔滨精心策划新场景,展现优质冰雪资源的魅力,为游客制造惊喜。
B.哈尔滨在细节上温暖游客,以满满的诚意把游客“宠”出了新高度。
C.哈尔滨的待客之道,还体现在不断改善服务、强化管理的硬核举措上。
D.最冷省会城市哈尔滨成为最热打卡地,给当地消费品市场带来了压力。
19.依托冰雪资源发展经济,让冰雪“冷资源”加速转为经济“热动力”,离不开政策引导。请你结合材料,为“发展冰雪经济”提出两点合理建议。(4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又识春风面
鲍尔吉·原野
①头些天,我到蒲河边上跑步,迎面遇到南风。这个风不一样,好像扶着你的肩膀,把你从上到下轻抚一遍。我一愣,好呀,这是春风!春风见到我像见到了老朋友,我见春风也一如友人。我虽老了,但仍有一副旧样子,好认。而春风无形,我怎么会认出它呢?春天,风吹在脸上,与冬日的感受不一样,有积雪和泥土融化的味道。想一下,那天 2 月 21 日,刚过雨水节气。确实是春风。
②二月的风还很冷。春风在冷冽里有一股精灵的气息,好像趴在你脸上吹气,对你耳语。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季候的微妙,但我没骗你,那天我遇到了春风。我很高兴,觉得自己具有动物的敏感。我年过六旬,在荒野里漫游时,仍然能敏锐地察觉动物的足迹和粪便,鸟遗落的羽毛以及鸟鸣。我妈说游牧民族有这种基因。
③到了蒲河边上,风景依旧,河面结着白云母般的冰,仿佛冬季还在身边。但春风来了,它不光吹拂我,还吹拂树木与冰冻的大地。可惜风不能停下来跟我说会儿话,告诉我从哪里来,见到了什么,又要去哪里。如此珍贵的春风来到身旁,你却不能请它歇歇脚,这也是人生憾事。回到家里,我告诉我妈外边刮春风了,她说:“春天来了,真好。”
④第二天,我意犹未尽,再去河边跑个 15 公里。才一天,地面上变了。大部分积雪已被春风吹化,露出牛毛黄的枯草。没化的积雪像被扯烂的棉絮,藏在低洼处。对这些变化,比我更惊讶的是那些没去南方过冬的留鸟,它们在树枝上叽叽喳喳,乐不可支,比我更高兴。
跑步中,我用脸跟春风盘.桓.,体会春风的风意(请允许我创造一个词——“风意”)。它温煦、活泼,仿佛带着笑意。如果给春风画像,别忘了画出它的笑脸。春风无私,对万物不论贵贱,先吹一遍,然后带领万物一起进入春天。
⑤“春天来了”,这是春风、小鸟和我妈对我说的话。每至春天,我都想放下全部工作去旅游。并不是看哪个地方,而是看那个地方的春天,就像看它的青春容颜。
⑥眼下是 3 月,我想去看华北大地上的麦苗。“麦苗起身,一刻千金。”3 月的麦苗六七寸高,郁郁葱葱,是麦子界的儿童,在春风里奔跑戏耍。到了秋后,金黄的麦浪翻滚,不一会便化为雪白的馒头花卷。大地何等神奇!
⑦我想看春天的大海是什么情形。大海在春天,没有花,也没有树。但我觉得它一定和夏天、秋天和冬天的海不一样。海水用浪花的手攀爬礁石,海鸥伸展白镰刀似的翅膀飞翔,发出响亮的啼鸣。海鸥看春天的海风把南半球的温暖吹了过来,海潮比其他季节更加汹涌,海水用折叠的波浪把海鸥的讯息送到海底。
⑧季节变换时,我常常猜想星星在做什么。春天的夜空深蓝,像一片蓝海结冰了。星星是冻在冰里的白莲花。此刻,星星们苏醒了,摇晃着,看上去比冬天更晶莹。它们好像是因感动而湿润的眼睛。星星摇晃着,像在唱一首歌。
⑨我觉得要为南方归来的小鸟献一首歌,也要为青草献一首歌。春天需要献歌的对象很多,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开化的河流献歌,它像一个被冻僵的队伍赤脚站在河床上,在春天终于迈开脚步走向远方。我的歌还要献给小小的昆虫——蚂蚁。我观察春天,直到看见蚂蚁出现,走走停停,才把心放进肚子,春天确实来了。春风、小鸟和我妈说的话没错。我的歌是这样唱的:“蚂蚁啊,是春风把你从南方吹过来的吧?欢迎你,没有蚂蚁的大地不叫大地。”我还把歌献给燕子,献给鹅黄的柳梢,献给湿润土地上的蒲公英,献给瓢虫……
⑩春天到了,和我春天想旅游的想法一样,我想在春天变成一只游隼。它乘着气流云游四方,从东飞到西,从南飞到北。看到 3 月的兴安岭,灰褐色山岩的肩膀上披着白雪,像一座座雕像。往南面飞,越过燕山山脉,看到大地返青。如果想看明媚的油菜花,就继续往南飞,油菜花像无数个缩小的向日葵冲太阳扬起脸,蜜蜂躬耕于花蕊,用电波般的嗡嗡声赞美春天。飞吧,游隼,去看南方的崇山峻岭春天的样子,看茂密的竹林在风中摇摆。
我在春天有些着急。春天在短短的几天里让万物改变模样,而留给我们体味的时间很短。我觉得我要看的东西太多了,但春天不容你细看,像魔法师不允许你细看一样。春天表面上温柔细腻,骨子里刚强决断。它不容分说,让天地改变了模样。在你感觉春风拂面的那一刻,大地已经做好了万象更新的准备。春风、小鸟和我妈所说的,也是这意思。
(选自《光明日报》2024 年 3 月 14 日,有删改)
2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第①段交代本文的写作对象,为下文“我”感受、观察和想象春天的美景作铺垫。
B.第③段画线句用第二人称“你”表达对春风不能停留的惋惜,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C.本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例如,第④段写留鸟是虚写,给春风画出笑脸是实写。
D.第⑨段调动听觉和视觉感受进行描写,将春天带给ft野的热闹欢欣写得有声有色。
21.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6 分)
(1)我用脸跟春风盘.桓.,体会春风的风意。(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 分)
(2)油菜花像无数个缩小的向日葵冲太阳扬起脸,蜜蜂躬耕于花蕊,用电波般的嗡嗡声赞美春天。(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3 分)
22.某报纸编辑在选编本文时,需确定将其归入某个栏目。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将其选入以下其中哪.一.个.栏目最为合适,并说明理由。(6 分)
A.栏目一:人间至美 B.栏目二:大美中国 C.栏目三:第一现场
四、整本书阅读(6 分)
23.《朝花夕拾》各篇章之间存在明显的连续性,形成了鲁迅个人成长历程的时间线。下列能体现这种“连续性”和“成长历程”的一项是(3 分)
①《藤野先生》 ②《范爱农》 ③《琐记》 ④《五猖会》
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24.阅读下面《西游记》第六十一回的故事,孙悟空为什么要“断绝火根”?结合《西游记》整本书谈谈你的理解。(3 分)
【有心灭火】行者道:“我当时问着乡人说:‘这山扇息火,只收得一年五谷,便又火发。’如何治得除根?”罗刹道:“要是断绝火根,只消连扇四十九扇,永远再不发了。”行者闻言,执扇子,使尽筋力,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
五、写作(60 分)
25.微写作。(10 分)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适时地运用一些细节描写能使文章更加细腻、丰富。请仿照陈忠实《我的白鸽》中的细节描写,选择一种动物写一段话。要求:200 字左右。(10 分)
【课文片段】
我无意间往墙上的纸箱一瞅,两只幼鸽挤在四方洞口,以惊异稚气的眼睛瞅着正在地上啄食的父亲和母亲。那是怎样漂亮的两只幼鸽哟,雪白的羽毛,让人联想到刚刚挤出的牛乳。幼鸽终于长成了,所有可能发生意外或不测的担心顿然化解了。
(选自陈忠实《我的白鸽》)
【写法指导】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的作用。但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细节要尽量典型,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并且描述要真实。
26.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写作。(50 分)
圆也美,缺也美明也好,隐也好
月,天天是一个全新的自我
人生有圆也有缺,但我们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请以“月圆月缺皆美丽”为题,从生活实例中选材叙事,也可以议论(最好以叙事为主),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1)题目为比喻义,请认真审题,恰当选材;(2)内容具体充实,情感真实;(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4)不要扩写材料;(5)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