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八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八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3 17:33:39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质量监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5.01)
一、语言知识运用(20 分)
1. 【解析】选 B。A.畸.形(jī);C.恹.恹欲睡(yān);D.骤.雨(zhòu)。
2. 【解析】选 A。B.重峦叠障—重峦叠嶂;C.赡仰—瞻仰;D.慷概激昂—慷慨激昂。
3. 【解析】选 B。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比喻人非常直率,做事不加犹豫。也用来形容大面积的
地方很平坦,此处与“崇山峻岭”语境不符。
4. 【解析】选 B。A.缺宾主:养成┉的习惯;C.搭配不当:“关怀”不能与“建议”搭配,应为“关注”;D.
语序不当,“判断、分析、阅读”应为“阅读、分析、判断”。
5. ①大家能举些例子吗(或:生活中有哪些工智机器?它有什么作用呢?)②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每点 2
分,共 4分)
6. ①作为女子装饰品(含装饰之意即可);②祝福婚姻纯洁幸福;③褒奖新科进士(或:簪花喻指“才俊
荣宠”);④象征美好心情(增添节日喜庆)。(每点 1 分,共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7.【解析】选 C。句意为:仍然向他请教,这样谈了三天,秦穆公非常高兴,交给他国家政事,号封为五羖
大夫。据此断句。
8.【解析】选 C。征:征验,表现。
9. 【解析】选 B。甲文属论述性文体,但没有采用比喻论证,乙文属记叙性文体,不存在论证方法的问题。
10.(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
侵扰,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入、出:国内、国外:1分,每句 1 分,共 4 分)
(2)虞君不任用你,所以亡国,这不是你的罪过呀。(亡:亡国,1分,每句 1 分,共 4 分)
【课外参考译文】
秦穆公五年,晋献公灭掉虞国和虢国,虏获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奚。晋献公虏获百里奚后,将他作为秦
穆公夫人的陪嫁仆役送到秦国。百里奚离开秦国逃到宛城,被楚国乡下人捉到。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有贤才,
想用重金赎回他,怕楚国人不给,于是派人对楚国人说:“我国陪嫁仆役百里奚正在楚国,请允许我们用五
张黑公羊皮来赎回他。”楚国人就答应把百里奚交给秦国。
这时候,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了。秦穆公释放了他,并和他谈论国家大事。百里奚推辞说:“我是亡国
之臣,哪还值得问呢?”秦穆公说:“虞君不任用你,所以亡国,这不是你的罪过呀。”仍然向他请教,这样
谈了三天,秦穆公非常高兴,交给他国家政事,号封为五羖大夫。
百里奚谦让道:“我不如我的朋友蹇叔,蹇叔贤能却无人知道他。我曾经外出游历,在齐国陷入困境而
向铚人乞讨,蹇叔收留了我。我原想替齐王公孙无知做事,蹇叔阻止了我,我因此而逃脱了齐国的那场灾祸,
于是到了周朝的国都。周王儿子頽喜欢牛,我用养牛术取悦頽谋官职。等到頽想任用我时,蹇叔阻止了我,
我离开了周室,幸免于难(得以不跟頽一起被杀掉)。我事奉虞君,蹇叔又阻止了我。我知道虞君不会任用
我,我的确贪图私利禄爵,就留下来了。(我)两次听从蹇叔的劝告,两次得以脱险;只有一次没有听从他的
劝告,就遇到虞君亡国的灾难。由此我知道蹇叔贤能。”于是秦穆公派人用厚重礼物迎接蹇叔,封他为上大
夫。
(二)古代诗歌阅读(7 分)
11.【解析】选 D。“对统治者追求奢侈浮华生活的批判”无中生有,颈联写妇女织绫,红袖翻飞,绫纹绮丽;
写游人沽饮,梨花飘舞,酒旗招展,诗意浓,色彩美,读之令人心醉,没有批判之意。
12. ①描绘了一幅明丽的朝霞铺满天空,柳色渐浓,家家户户争买梨花酒的春景图(2 分);②运用比喻,将
碧草比作少女的裙腰,体现了春日的婀娜多姿,暗含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2 分)。
【参考译文】杭州城外望海楼披着明丽的朝霞,走在护江堤上踏着松软的白沙。呼啸的钱塘涛声春夜传
入伍员庙,娇嫩的绿柳春色包蕴在苏小小家。红袖少女夸耀杭绫柿蒂织工好,青旗门前争买美酒饮“梨花”。
是谁开辟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长满青草的小道像少女的绿色裙腰弯弯斜斜。
八年级(上)语文参考答案 第 1页 共 3 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3. ①千丈见底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③ 树树皆秋色 ④老骥伏枥 ⑤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说明类文本阅读(9分)
14.【解析】选 C。两文没有分别类的说明方法,乙文没有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5.【解析】选 A。表递进,不可交换,体现其准确性。
16.【解析】选 D。其功能是为了如在画中的审美观赏,不是为了“不雷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0 分)
17. 【解析】选 A。B: 防止学生近视只是表象,形成网瘾才是核心;C: 以偏概全,据材料一“规定一出,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表示认同”可知。D:不是“强制严禁学生上网”,而是要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以免
激发逆反心理。
18. 【解析】选 B。材料二介绍电子产品危害及其与纸质版阅读的区别。
19. ①政策落实:做好三严禁,严禁电子产品带入教室,严禁布置电子家庭作业,严禁无限使用(严禁不论
说多少点,只给 1分);②国家层面: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有效治理诱导成瘾的企业行为;③相关部门
层面:要抓紧论证、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④家校方面:多
方发力、齐抓共管,积极引导孩子健康上网、正确用网,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沉迷的陷阱。(有其他答案与材
料相关的要点也可,每点 1分 ,共 4 分)
(三)文学作品阅读(15 分)
20. 【解析】选 B。曲解文意,根据第⑥段“据说谷雨节气采制的茶叶有清火、明目等功效。”可知,只是“据
说”,这并不意味着那时采制的新茶的确具有较高的药效。
2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片片青芽比作翻飞的蝴蝶(1 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翻炒茶叶时动作
的娴熟与优美(1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制茶技艺的赞美和对茶叶的喜爱(1分)。
(2):①茶树的生长;②茶叶的采集、制作与储存;③茶叶的功用及在农村生活中的作用;④父亲喝茶后的
感受。(每点 1 分,答出 3 点即可)
22. 从茶叶本身而言,“粗茶”指的是由农人用相对简单、传统的方式炒制而成的茶叶(本义,2 分);从生
活层面而言,“粗茶”代表了农村简单质朴的生活,隐喻了一种对生活知足常乐的态度(引申义,2分);从
情感角度而言,“粗茶”蕴含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深厚情感和回忆,承载着父母的辛勤劳作。(文本情感义,
2 分)
四、整本书阅读(6 分)
23. 【解析】选 C。圣甲虫是大自然天生的垃圾清除者,天生的攀岩家是狼蛛。
24.(1)毛泽东帽子上的五角星,还原成了红色(1分)。因为“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
命(1 分)。(2)小墨找的图片是对的,图片中的狼蛛,腿部有一圈圈的灰色和白色斑纹,符合《昆虫记》中
对狼蛛的外形特征的描写(1 分)。
五、写作(60 分)
25.微写作(10 分)
示例:示例:垃圾分类应程序化、合理化(总)。垃圾在现场分类后,就将垃圾分拣为可回收垃圾与不可
回收垃圾两大类。不可回收垃圾被放入垃圾桶,随后由环卫部门统一运送到垃圾处理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填埋或焚烧处理。而可回收垃圾,如纸张、玻璃、塑料、钢铁等八大类,70 个小类物资,则由环保公司中转
站将这些废品运送至再生加工处理厂(分)。垃圾处理犹如大型工厂,只有合理有序进行一道道工序,才能
实现垃圾的有效回收与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总)。(评分标准:结构总分总,3 分;说明方
法三种,3 分;语言简明 4分,共 10 分)
26. 作文评分指导意见
八年级(上)语文参考答案 第 2页 共 3 页
类型 一类文 二类文 三类文 四类文 五类文
项目 (45—50 分) (38—44 分) (30—37 分) (16—29 分) (15—0分)
20 分 16 分 12 分 8分 0 分
内容 中心突出 中心突出 基本有中心 立意有偏差 严重偏题
(20 分) 思路清晰 思路清晰 思路基本清晰 主题不够明确 没有中心
叙事清楚 叙事清楚 叙事基本清楚 叙事模糊
内容空泛
描写细腻 描写粗糙 有一些描写 缺少描写
15 分 13 分 10 分 6分 3 分
语言 生动流畅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够通顺
语言通顺 文理不通
(15 分) 用词贴切 用词基本准确 语病较多
用词准确 错别字多
句式灵活 有少数语病 有少数错别字
结构 10 分 8 分 6分 5 0
(10 分)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不够完整 结构不完整
5 4 3 1 0
书写 卷面整洁
书写较规范 书写基本规范 书写不规范 书写不规范
(5 分) 字迹美观
字迹易认 字迹较易认 字迹难以辨认 字迹无法辨识
书写规范
注:(1)字数不足 6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严重不足字数者,30 分以下考虑。(2)偏
题作文总分在 24 分以下,离题作文在 20 分以下。(3)每两个错别字扣 1分,最多扣 3
分;标点错误多,最多扣 2分。
(简易评分标准:1.水平分 37——38 分;2.各段:优秀(好):42-50 分,良好(中):35—41 分,一般:
30—34 分,较差:21—29 分,极差(语言极不通顺,拉杂,字数严重不够等),20—0分,凡全部或绝大部
分抄袭者,得 0 分。)
八年级(上)语文参考答案 第 3页 共 3 页八年级( 上) 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
八年级(上)语文试卷
) (

1

) (

10

)
语 文 试 卷
2025.01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五个大题,26 个小题,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选择题时,请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畸.形(qī) 私塾.(shú) 秀颀.(qí) 眼花缭.乱(liáo)
B.斟酌.(zhuó) 篡.改(cuàn) 吹嘘.(xū) 俯仰生姿.(zī)
C.镌.刻(juān) 胆怯.(qiè) 纤.维(xiān) 恹.恹欲睡(yàn)
D.匿.名(nì) 骤.雨(zòu) 旌.旗(jīnɡ) 惟妙惟肖.(xiào)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鲜腴 婆娑 惨绝人寰 锐不可当
B.推崇 繁殖 重峦叠障 因地制宜
C.赡仰 上溯 抑扬顿挫 无动于衷
D.吆喝 娴熟 为富不仁 慷概激昂
3.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担当”是什么?冲锋在前是一种担当:洪水肆虐时,救援人员累得筋.疲.力.尽.仍奋力抢救被困群众;而在遥远的边疆,战士们巡逻在坦.荡.如.砥.的崇山峻岭间,守护着国家的安宁。默默坚守也是一种担当:袁隆平在田间地头为粮食增收而殚.精.竭.虑.,航天团队在无数失败中不.折.不.挠.地追求成功……
A.筋疲力尽 B.坦荡如砥 C.殚精竭虑 D.不折不挠
4.下面一段文字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①食品标签标明了食品的相关信息,我们要养成阅读食品标签。②如何阅读食品标签呢?我们要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③我们也要关怀食品的保存建议,要分析食品配料和营养成分的信息。④通过判断、分析、阅读食品标签上的信息,我们可以科学地选择食品。
A.① B.② C.③ D.④
5.班级开展以“走近新科技,畅想新生活”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在人工智能厅,讲解员与同学们就“科技改变生活”的话题展开交流。请你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4 分)讲解员:同学们好,欢迎来到人工智能厅。人工智能主要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类似于人类的
某些智能活动,它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① ?
同学甲:扫地机器人能自动清扫垃圾。
同学乙:智能语音导航可以帮人精准识路。同学丙:还有人脸识别!让身份验证更便捷。
讲解员:说得好!同学们,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你们将大有作为啊!同学丁:② ?
讲解员:同学们应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6.簪花,即以花为饰佩于头上,其习俗古已有之。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古代簪花在不同场合背景中的不同功能。(每点不超过 8 个字)(4 分)
古代日常生活中多见女子簪花,头上花一朵,玉容更胜常。至唐宋,簪花的场合日渐丰富:《东京梦华录》记载有婚礼簪花习俗,朵朵鲜花,似情意纯洁、喻生活幸福;登科进士簪花也是当时一景,有记载称,唐懿宗赐宴新科进士,让内臣折花送到进士所在处,令其“戴花饮酒”,从此,簪花有了“才俊荣宠”的含义;簪花还常见于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庆典,彼时人们簪戴花朵,心中欢愉也如花绽放。
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两段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秦穆公)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穆公夫人媵①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穆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
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穆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穆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百里奚谦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欲事齐君无知②,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頽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頽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
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穆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选自《史记·秦本纪》,有删改)
【注】①媵(yìng):陪嫁的人。②无知:即公孙无知。公元前 686 年,公孙无知弑杀齐襄公,自立为君,第二年被大夫雍廪袭杀。
7.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固问/语三日穆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B.固问语/三日/穆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C.固问/语三日/穆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D.固问语/三日/穆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8.下面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乙文中“乃使.人谓楚曰”与“于是穆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中两个“使”字均为“派”。
B.联系成语“以身许.国”,可推知乙文中“楚人遂许.与之”中“许”字的意义为“答应”。
C.查字典,“征”有“征召”“征服”“征验”“远行”等义项,乙文中“征.于色”中的“征”应为“征服”。
D. 甲文中“国恒亡.”与乙文中“百里奚亡.秦走宛”中的“亡”,其意义不同。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甲乙两文中提到的“百里奚”属同一个人,他的经历证明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观点。
B.甲乙两文都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证明困苦能造就人才的道理。
C.甲文开始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在经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百里奚自认是亡国之臣,而秦穆公却认为虞君不重用百里奚才导致亡国。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7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11~12 题。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①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②庙,柳色春藏苏小③家。红袖织绫夸柿蒂④,青旗⑤沽酒趁梨花⑥。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堤:即白沙堤。②伍员:指伍子胥。③苏小:即苏小小。④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
⑤青旗:酒旗。⑥梨花:梨花春,酒名。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诗紧扣“望”字,遥望海天瑰丽的景色,近观城内风物人情,错落有致。
B.首联写登楼远望海天景色,旭日、霞光、江水等把城外景色写得雄伟壮丽。
C.颔联写景既气象雄浑又旖旎动人,不但呈现了眼前景象,且引人展开联想。
D.颈联描绘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暗含对统治者追求奢侈浮华生活的批判。
12.本诗的尾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春景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3.根据下面情境,在横线上补写出诗文名句。(6 分)
徜徉于古诗文的天地,我们会有精彩的发现:
古诗文中有景。“水皆缥碧,① ”写出了富春江水的清澈透明;“② ,似曾相似燕归来”写出了暮春花落的遗憾;“③ ,山山唯落晖”描绘了秋天的静态美丽。
古诗文中有情。“④ ,志在千里”表达出诗人的雄心大志;杜牧在《赤壁》中用典,“⑤ , ”来抒发不平之气。
三、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说明类作品阅读(9 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本,完成 14~16 题。
【甲】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
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节选自《苏州园林》)
【乙】①亭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一般为开放性结构,没有围墙。亭的顶部有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采用木制、石制、钢制等多种材质。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建筑之中。
②亭大.约.出现在周代,最初多建于路旁,称为“路亭”,主要供人休息。到秦汉时,亭已经十分普遍了,多偏于政治管理、军事戍卫、羁旅休息等实用功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纵情山水、投身自然成为时尚,亭的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朝着礼仪社交宴聚游赏、寄情养性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著名的会稽山阴兰亭,最初是一座路亭,
为了能够更好地观赏四周的湖光山色,它被太守移到了湖滨,后又被起筑在山巅,以便极高尽眺。自此以后,亭的审美功能日益发展。尤其到了明清时期,造园的流行使亭成为古代园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③亭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北京颐和园有亭四十余座,苏州拙政园的亭占全园建筑一半以上。中国古代造园专著《园治》中写道:“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园林之中,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亭子作为点缀而意蕴盎然。山高处建亭,不仅丰富了山的轮廓,使山石充满生气,还能在园林空间构图上形成山石景物的重心所在;临水处筑亭,点染水面,形成生动的倒影,使得亭影波光,变幻莫测,丰富了水面的层次感,提升了观赏效果。此外,林木深幽处设亭,可以于半隐半露间平添一分情趣;园林空白处修亭,可以弥补空间构图上的欠缺,使风景意趣连续不断。
④亭的身影常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章、诗词中。苏舜钦的《沧浪亭记》,不仅记述了建亭的过程,描绘了沧浪亭景色的秀丽多姿,更借此抒发胸中丘壑,表达自己贬官后超然的生活态度。苏轼写《涵虚亭》“水轩花榭两争妍,秋月春风各自偏。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将亭与轩、榭相比,突出了其虚空以纳万物的妙处,也让我们看到作者超脱物外的思想境界。美学大师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在文人士大夫眼中,一座空亭,却正是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和山川精神聚积的处所。从区区小亭中,我们看到了文人们包蕴万物的情怀、哲思。因而,园林中的亭还丰富了园林的审美意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节选自《园林中的亭》)
14.下列关于两文的分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甲文的说明对象是假ft和池沼,乙文的说明对象是园林中的亭。
B.从说明顺序看,甲乙两文都采用了逻辑顺序。
C.甲文和乙文中的第③段都采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引用等说明方法。
D.甲文中假ft和池沼的配合,体现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15.从说明文的语言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甲文中“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加点两词表并列,说明“艺术”与“技术”可交换,体现其灵活性。
B.甲文“大.多.引用活水”中的“大多”一词,意在说明池沼大部分使用活水,不是全部。
C.乙文“传统建筑形式之.一.”中的“之一”表数量,说明亭只是其中一种传统建筑形式。
D.乙文“亭大.约.出现在周代”中的“大约”表估计,只是大致猜测出现在周代,具体出现在什么朝代已不可考。
16.下列关于亭与假ft池沼功能与审美价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写亭,是因为亭的造型之美能丰富诗文的审美意趣。
B.亭虽小,却承载着文人们包蕴万物的情怀、哲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C.魏晋南北朝时,随社会变革,风尚流转,亭的功能朝社交宴游、怡情养性转化。
D.假ft池沼的修建功能是为了决不雷同,不给人们以审美疲劳之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 17~19 题。
材料一:
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规定,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严禁布置电子家庭作业。规定一出,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表示认同。
他们认为,现在中小学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大多通过家校联系群发布,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但长此以往,电子家庭作业的普及导致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远超正常,不少学生回家后便沉迷于手机,甚至形成了过度依赖手机的恶习。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导致成绩下降。因此,严禁老师布置电子家庭作业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对于改变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有很强的警戒作用。
材料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洪晶认为,电子产品跟纸质版阅读其实是有很大区别
的。
一、电子产品的趣味性更强,里面的信息量更大。不仅孩子难以抗拒,成人也常难以自
拔。
二、电子产品的照明方式与纸质版读物不同,很多电子产品自带照明系统,而这些照明
系统中往往含有蓝光成分,对眼部有害。
材料三:
近年来,青少年因沉迷网络而引发的案件屡见不鲜,如 12 岁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的积蓄,青少年沉迷互联网赌博走上盗窃之路,13 岁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而模仿游戏中的动作导致身亡……这些事件提醒人们,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已刻不容缓。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 98.1。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沉迷游戏、过度用网,消耗了精力、耽误了学业,进而导致精神颓废、身体羸弱;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孩子辨别能力不够,难免造成价值观走偏、行为失范,甚至诱发暴力等违法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也将网络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课题,也是一项社会治理挑战。
客观来说,青少年沉迷网络有着复杂的原因。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渴望得到认同等心理特点是一方面,规范管理、合理引导、预防治疗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一些企业为了赚取青少年的钱,专门研发门槛低、互动性强、奖励诱惑多的网游,诱导青少年成瘾。这些诱导成瘾的企业行为,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理。
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体现了管理部门的决心。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需要相关部门抓紧论证、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当然,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单靠管理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另外,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多方发力、齐抓共管,方能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沉迷的陷阱。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单靠管理部门的努力是不行的,需多方发力,共同治理。
B.严禁老师布置电子家庭作业其主要原因是防止学生近视,与学生沉谜网络无关。
C.家长和老师全都赞同教育部关于“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严禁布置电子家庭作业”的规定。
D.家庭和学校要强制严禁学生上网,严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才能减少犯罪率的发生。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报道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反响和意义。
B.材料二介绍电子产品正确使用的目的及纸质版阅读的危害性。
C.材料三分别从产生原因、现实危害和解决办法等三大角度,阐述了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紧要性。
D.三则材料都围绕电子产品的危害性论述,社会、学校、家三方要协同管理,才能产生好效果。
19.关于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你有哪些好的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4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 20~22 题。
粗 茶
邱云安
①记得小时候,在我老家菜地边的山坡上有十几株茶树。它们根系发达,树干粗壮,虬枝缠绕,绿叶茂盛。每年春天,在潇潇春雨的滋润下,茶树齐刷刷地抽出鲜嫩的新芽。一片片嫩芽支棱着,仿佛一个个张开的雀嘴,惹人喜爱。
②谷雨时节,茶树上的叶子铆足了劲地生长。母亲赶忙放下其他农活,挎着菜篮采摘嫩芽。她说,别看这些茶树老,它们长出的茶叶味道浓郁,十分耐泡。在农人看来,茶叶耐泡、茶味浓就是好茶。
③父亲把采摘来的茶叶放在簸箕里摊开晾晒,茶叶的香气便慢慢地散发出来,中途要均匀地翻动几次,达到去除水分的目的。
④吃过晚饭后,父亲将大铁锅清洗干净、烧至发白后,倒入晾干的茶叶,随即用他那粗糙、布满硬茧的双手不停地翻动,使茶叶在铁锅里受热均匀,快速蒸发水分。片片青芽像是父亲手中翻飞的蝴蝶,飞旋起来,又轻轻抖落,让人心生欢喜。不一会儿,父亲的手掌已被茶青染黑。他还不时叮嘱灶边负责烧火的母亲加柴,或是撤去一些柴火。待青翠的芽叶慢慢地变成暗绿色,父亲便将它们倒进簸箕里揉捻,就像揉面一般。之后是摊凉,再回锅炒干,这就算大功告成了。
⑤父亲把这些自制的茶叶用淡黄色的、能防潮的土纸包着,藏在谷仓里。父亲说,新茶在制作过程中历经高温炒制,若是直接饮用,容易上火,所以要放一放再喝;放置一段时间也能减少茶对肠胃的刺激,让茶汤的口感变得更好。谷仓干燥、避光、防潮、防串味,是新茶最理想的藏身之地。新茶的香气很快就在谷仓里弥漫开来。
⑥在农人眼中,茶叶还是一种好药材。遇上风寒、积食、咽喉肿痛等,用陈年茶叶加盐煮上一碗浓浓的茶汤,喝下去就舒坦多了。身上被虫咬了或长疮了,可将茶叶嚼烂后敷上。据说谷雨节气采制的茶叶有清火、明目等功效。所以到了那一天,无论天气晴好还是刮风下雨,村里人都会采制新茶。
⑦我们常用“粗茶淡饭”来形容农村的伙食,我想,这种由农人简单炒制的茶叶也算得上是一种粗茶。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生存是根本,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大家子的生计温饱还没解决呢,能喝上这种农家自制的茶叶已感到满足。
⑧在我们村,上别人家串门,不管你渴不渴,主人总是先烧一壶开水,沏上一壶粗茶,一边喝茶,一边聊聊家长里短、逸闻趣事。干农活时,农人也会泡上一壶浓浓的茶汤,喝下去,提神醒脑,身上似乎又有了使不完的劲,连说话的声音都洪亮了些。
⑨记得父亲每每从田里劳作归来,总要提起茶壶往茶碗里倒上一碗,一饮而尽,而后又倒上一碗,坐下来,细细品咂。他眯着眼,脸上露出惬意而满足的神情。那翠绿、浓酽的茶汤,或许让父亲听见了春天的鸟鸣,也回味起农家生活的苦与甜。
(选自《光明日报》2024 年 5 月 17 日,有删改)
2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对茶树的描写,突出了茶树生长环境和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写采茶做铺垫。
B.文章提到每年的谷雨时节是采茶的好时节,因为那时采制的新茶的确具有较高的药效。
C.根据文章第⑦段可知,粗茶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够给农人的生活带来一丝慰藉。
D.文章首尾呼应,结尾父亲喝茶与开头描写老家ft坡上的茶树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1.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6 分)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 分)
片片青芽像是父亲手中翻飞的蝴蝶,飞旋起来,又轻轻抖落,让人心生欢喜。
(2)本文围绕“粗茶”依次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3 分)
2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章题目“粗茶”的含义。(6 分)
四、整本书阅读(6 分)
23.有关下面《昆虫记》中的两种动物,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圣甲虫是食粪虫中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只要有动物粪便的地方,就会有它勤劳的身影。
B.蟋蟀性格孤僻,通常独立生活,不允许其他蟋蟀同住。
C.圣甲虫是大自然天生的攀岩家。
D.蟋蟀是才华横溢的歌唱家,拥有高超的腹部发声技术,有出色的歌唱才华。
24.本学期,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两本名著的过程中,同学们就书中的插图与名著内容的关联进行了探究。在主题为“插图——打开名著的一把钥匙”主题阅读分享会上,两位同学有如下的发言,请你补充完整。(3 分)
《红星照耀中国》里最广为人 小文:同学们请看这张幻灯片,后来,
知的就是这张插图——毛泽东 技术人员把这张黑白相处还原成了彩
头戴八角帽,头微微侧向左边, 色,请大家猜一下毛泽东帽子上的那
剑眉微皱,神态儒雅。这是毛 个五角星,还原成了什么颜色,你的
泽东所有照片中发行量最大的 理由是什么?(2 分)
一张。让世人最早了解毛泽东 理由:(1)
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作品《红星
照耀中国》的撰写者美国记者埃德加·期诺正是这张
照片的拍摄者,也是第一个走近毛泽东的西方记者。
在我们这一带,有最 小墨:《昆虫记》中对狼珠有细致的
厉害的黑肚狼蛛。这 描写,但缺少插图。我在网络上找了
种狼蛛的腹部长着 一张,你们认为对吗?说说理由。(1
黑色的绒毛和褐色 分)
的条纹,腿部有一圈圈灰色和白色的斑纹。 理由:(2)
五、写作(60 分)
25.微写作。(10 分)
近日,为倡导绿色生态、健康环保低碳生活理念,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你所在的学校给每个班级发了一张《垃圾分类回收流程图》,请根据下边的流程图,简述垃圾在现场分类后的处理步骤。
要求:(1)采用总分总结构说明;(2)至少运用 3 种说明方法;(3)主要信息完整、准确,语言简明,说明顺序合理;(3)200 字左右。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50 分)
从起点到终点,是路程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在青春奋斗的路途上,我们不断缩短现实与梦想的距离;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逐渐贴近自我与他人的距离……在距离的远近变化中,我们逐渐看清事实,认识自己,理解他人。
请以“距离”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充实,情感真实;(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八年级(上)语文试卷
) (

10

) (

10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