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出土文物。这说明中国古代文明具有
黄河中游半坡遗址
淮河上游贾湖遗址
长江下游良渚遗址
辽河上游牛河梁遗址
A统一性
B.连续性
C.多样性
D.复杂性
2.七年级某班同学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搜集到以下资料。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灵
()
考古资料
文献记载
艺术作品
文学作品
部
比干将死狐之皮做成皮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献给纣王,妲己怀恨,又引九头
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雉鸡精入宫设局,毒害比干,致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二里头造址出土的青铜器
使其被剜心而死。
一摘编自《礼记·礼运》
漫画《姜太公钓鱼》
—摘编自《封神演义》
A国家的产生
B.朝代的更替
C.动荡的社会
D.文明的起源
舒
3.李冰在岷江出山口弯道处铸分水堤将岷江分为两条江:内江通向成都平原,用于航运和灌溉;
外江通往长江,用于泄洪和排沙。利用弯道环流原理,实现了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
都
流量。这说明都江堰的修建
(
A道法自然,听天由命
B.乘势利导,因地制宜
密
C.天顺人愿,不违农时
D.尊重规律,一劳永逸
4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和道路的宽度。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
A解决王国问题
B.形成多元文化
C.巩固统一局面
D.扩大疆域面积
5.下图所示是安徽省宿县涉故台起义旧址外的陈胜、吴广塑像。这一塑像
A,生动记录了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B.是研究秦暴政的第一手史料
C.客观反映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D.是以历史为基础的艺术创作
【道德与法治、历史综合试卷第5页(共8页)】
·25-10-RCCZ06a·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猫ApP
6.下表所示是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该表反映出
皇帝
和帝殇帝
安帝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献帝
即位年龄(岁)
10
13
11
15
12
17
寿命(岁)
27
2
32
30
3
9
36
34
18
54
A.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东汉
B.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C.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D.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7.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
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传入中原。这表明丝绸之路
()
A.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B.推动了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形成
C.保证了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长江山谷战役。战后,曹操逃回北方,孙权实力增强,刘备乘
胜占据荆州四郡,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该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逐空荒而居,并在地势稍高的山地种植麦、菽等作物。
这说明北方人南迁
()
A.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B.加剧了南方的阶级矛盾
C.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D.阻碍了南方的民族交融
0.《齐民要术》前三卷记载谷物、油料作物、蔬菜种植等;四至六卷记载果树栽培、畜牧和养鱼
等;七至九卷记载食品酿造、加工等。这反映出《齐民要术》
()
A.技术落后
B.内容丰富
C.品种有限
D.分工明确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第11题8分,第12题6分,第13题8分,共22分)
1.(8分)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具有厚重多元的历史文化底蕴。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家窑文化,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
高度发达的制陶技术是马家窑文化的主要特色。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了《彩陶》特种邮
票,全套4枚。其中第三枚所表现的便是内容便是马家窑类型,“彩陶之王”从此被定格于方
寸之间!马家窑文化彩陶分布区域之广,时间跨度之久、蕴藏数量之大,造型纹饰之美、文化
内涵之深都达到了世界彩陶文化的最高峰,这种认识已经在学术界取得共识。
一摘编自《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期华夏文明晨曦中最绚丽的霞光》
材料二汉武帝时,为了经略河西走廊地区,官方开始在兰州以西,设武威、张掖、酒泉、
敦煌四郡。当时,由于疆域管理、沟通外部的需要,汉帝国对敦煌的重视空前绝后,不仅将敦
煌在内的西域广大地区纳入版图,更在敦煌北面修筑长城、西面设置玉门关与阳关以作防
卫,同时征召大量士兵屯田戍边。自此,救煌承载的不再是边隆小城的命运,而是多元民族
【道德与法治、历史综合试卷第6页(共8页)】
·25-10-RCCZ06a·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猫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