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1讲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1讲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2 22:1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1讲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讲义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具体表现:
1.政治:
两极格局瓦解与多极化趋势加强:80年代苏联陷入社会危机,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当今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尚未形成。
2.经济: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几大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
3.思想文化:
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信息化使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文化多样性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课标要求:
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几年的全国和地方高考题:
年份 试卷 考点
2024 浙江卷6月 当代世界经济
山东卷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
2023 全国乙卷 国际贸易
浙江卷 文化多样性
全国新课标卷 中美与周边外交(主观题)
2022 天津卷 可持续发展
海南卷 全球经济
广东卷 美国与欧洲
浙江卷 欧洲联合
湖南卷 欧洲联合
命题分析:
考点集中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以及信息多样化,多以选择题为主。
备考建议:
1.当代世界的主要特征、面临的问题和中国方案是新教材的新增知识点,关注的主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共性命运和协作必要性;
2.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可逆转性,政治多极化对国际协商与合作的推动性,中国承当大国责任的主要表现。
时空定位及主要线索:
主要内容:
考点1: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考点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考点3: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
知识回顾: 世界格局的演变
当今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考点1: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一)概念:
1.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2.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表明在多极化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
3.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发展趋势,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4.多极化格局与两极格局的根本区别:
就是相互制约的力量不再是两个超级大国,而是多种政治力量对比的相对均衡。在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将是五大力量中心或五极,即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及第三世界。届时,他们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形成相对稳定的战略结构。
但当今世界,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二)原因:
1.直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具体:世界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美国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西欧、日本、俄罗斯、第三世界、中国);
3.条件:科技革命为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提供更为充分的技术条件;
4.根本: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三)特点:
新旧格局交替,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
(四)表现:
1.一超:美国:企图构建单极世界。
(1)背景:
随着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2)表现:
①2001年“9·11”事件之后,迅速开展反恐活动;
②2001年10月发动阿富汗战争;
③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
知识拓展: 科索沃战争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轰炸。
1999年5月7日(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轰炸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在轰炸中的三名中国记者邵云环、朱颖、许杏虎不幸牺牲。
问题思考: 冷战结束后,美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的本质意图和结局。
材料二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中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
材料三 1990—1991年期间,美国领导人在各种讲话中有42处提到“世界新秩序” 。
——杜攻《转换中的世界格局》
提示:
(1)本质意图:
企图建立由它控制的单极世界。
(2)结局:
①造成地区局势的进一步动荡;
②美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美国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
2.多强: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1)欧洲联盟:
①1993年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成立,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
②2013年,欧盟包括28个成员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③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盟的独特作用,削弱美国霸权地位,冲击两极格局,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④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欧洲一体化进程受阻。
欧元:
是欧洲身份的象征,推动欧洲的联合,改变世界货币力量的对比,欧元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冲击美元的霸主地位。
(2)俄罗斯联邦:
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
②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③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举足轻重。
(3)日本:
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表现:
①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②扩大自卫队职权,向海外派兵、强化日美同盟关系;③扩大安全区域积极推行“大国外交。
(4)中国:
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5)发展中国家:
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综合归纳: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的表现。
问题思考: 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 “两极论重意识形态,多极论重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两极论突出一国的国家实力,有实力就可以为所欲为;多极论认为各国的国家行为必须考虑共同的道义因素和尊重国际公理”,“两极论重军事力量,多极论重经济、科技实力和友好关系,强调各国和平发展的意义”,“两极论反映两超的战略利益,多极论反映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利益。”
——杜小强
揭示:
(1)特点:
①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③世界多极化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客观发展趋势;
④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
(2)影响:
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③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⑤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知识点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一)经济全球化
1.概念:
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2.主要表现:
(1)生产国际化;
(2)贸易自由化;
(3)资本全球化;
(4)科技全球化。
3.实质:
发达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过程: (温故知新)
①起源: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初现: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③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④二战后,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⑥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经济全球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⑦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多极化趋势是国家实力消长的结果,而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问题探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因素。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联系、交往和融合。以电子技术为主导、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空前地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被普遍地接受,促进了世界统一的市场经济的最后形成,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跨国公司与其海外子公司之间通过所有权、经营管理、技术转移以及利润分配等方式建立起各种联系,加深了国与国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快速增长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相继开放,国界正在逐步地消失,金融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这些都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摘编自孔淑红、郑芬《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
①物质基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②制度保障: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③主要力量:跨国公司与国际组织的推动;
④必要条件:国际协调机制建立;
⑤催化剂:国际金融的发展;
⑥和平环境:两极格局的结束。
5.影响: 一把“双刃剑”
材料二 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28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1990~1996年的6年中增加了6倍。
材料三
材料五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汉斯-彼得·马丁《全球化陷阱》
材料六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震动全球,例如:冰岛国家破产,乌克兰股市累计下滑近80%。
归纳为:
(1)积极: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促进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降低了社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
②商品服务更加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经验,改善产业结构。
⑤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于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有利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
(2)局限性:
①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因资本、科技等方面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影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国家间贫富差距的加剧。
②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将迅速蔓延,影响全球,传染性和破坏性大大增强。
③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突出;
发达国家高污染企业的转移和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加剧全球生态危机。
④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
⑤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 ”现象。
逆全球化又称去全球化,是指一个把全世界各国及地区因为全球化而导致的相互依赖及整合回退的一个过程,一般发生在经济危机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
问题思考: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
材料一 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
——习近平,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
材料二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我们要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
——习近平,2016年9月3日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
提示:
(1)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
(2)各国既要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又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3)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4)构建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5)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与政治新秩序;
(6)遵守游戏(贸易)规则,运用游戏规则;
(7)趋利避害,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体。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
1.概念:
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临近的若干国家,为促进生产要素和商品在一定区域进行自由流动和合理互补,通过一系列互惠互利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2.原因:
(1)现代科技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
(2)国际分工的差异与经济竞争的需要;
(3)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推动;
(4)国际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3.概况:
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33个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其中,欧洲6个、拉丁美洲11个、亚洲3个、非洲8个、大洋洲2个、北美1个、跨洲际的集团化组织2个,共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4.主要代表:
问题探究: 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材料 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双重性质,它以对内自由贸易,对外保护贸易为基本特征。对外,由于贸易保护的加强,区域内部同外部国家间的贸易相对减弱,从而使本来很紧密的世界经济分成若干相对立的区域,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内,由于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了内部贸易的自由化,使区域内各国间的生产专业化和国际分工更为密切和细致,从而加速内部贸易迅速增长。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阶梯,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变得更加难以分割,而且,互相促进。
——朴光姬《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关系》
提示:
(1)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了经济区域化的趋势;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3)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促进:推动贸易自由化;阻碍:具有排外性,贸易保护主义。
(4)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知识点3: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
(一)社会信息化:
1.含义:
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趋势: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3.基本特征: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4.影响:
(1)积极:
①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②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
(2)消极:
①保障个人隐私越来越困难,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
②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
③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
问题探究: 结合自身生活谈谈社会信息化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信息化的负面影响。
材料 “如果你想摧毁一个年轻人的未来,就让他下载抖音吧。”
“这样的事已经发生在很多网红身上,抖音告诉大家,如果你颜值高,口才好,那么最好不要学习也不要努力养活自己,而是拍一些愚蠢的视频,这是一种能更快获得名声和钱财的方式”。
——张启芳(95后中国作家)
提示:
(1)重视国民网络安全意识培养,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
(2)完善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完善法律法规;
(3)借鉴各国网络安全经验,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制度的发展;
(4)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文化多样性:
1.含义:
是指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2.基本特征:
不同的时代、地理环境、人群创造出不同的文化,文化的发展呈现多样性。
3.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面临巨大挑战.
4.应对:
(1)各国态度: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
(2)中国态度: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问题探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
学思之窗:
(一)确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
(二)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
(三)意识到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
(四)忆及在民主、宽容、社会公正以及各民族和各文化间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繁荣发展起来的文化多样性对于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和平与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5年)
提示:
(1)认识:
①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需要全人类来保护;
③文化多样性不仅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且推动各国的可持续发展;
④文化多样性推动各国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⑤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
(2)态度:
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
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知识链接: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选择性必修3:第8课 )
(一)移民社会和移民文化
1.移民社会: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
2.移民文化: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3.移民社会的特征: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
(二)典型代表
1.美国:
(1)背景:世界各地移民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2)特点:多元文化并存、相互交融;以欧洲文化为主流。
(3)影响:①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为美国发展带来活力;
②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2.新加坡:
(1)背景:
①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
②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使新加坡成为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并成为独立国家。
(2)特点:人口构成复杂;文化多元和谐共处。
(3)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①官方语言多样;
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知识链接: (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
一、图书馆的成长
(一)职能:
图书馆的作用不仅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而且逐渐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
(二)发展历程:
1.西方:
(1)亚述帝国巴尼拔图书馆:古文明遗址中 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泥版文书,几乎囊括亚述全部知识。
(2)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 作用:保存了文化遗产(古典时期)。
(3)公共图书馆: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出现近代意义上的(面向所有人)。
作用: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
2.中国:
(1)官藏:史官(专门掌管典籍),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所。
(2)私家藏书:伴随私学出现;明清 出现藏书家和藏书楼。明中期的“天一阁”(代表)
(3)公共图书馆:1909年京师图书馆,1916年,收藏内务府立案的出版图书
(4)近代中国公共图书馆出现原因:
①西方教会图书馆的示范
②旧式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
③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④社会变革的推动
二、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一)世界:
1.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亚历山大博学园。历史上的最早博物馆。
2.1683年,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为第一个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3.18世纪,博物馆重大发展,大英博物馆、法国罗浮宫都建立于此时。
(二)中国:
1.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成立上海自然博物馆;
2.1905年张謇建立南通博物苑;
3.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
4.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后更名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
5.1933年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后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馆;
6.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7.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
(三)作用:
1.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2.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
高考真题演练:
1.(2024·山东卷)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英国四类商品进口额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示意图。导致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经济竞争力下降
B.环境保护主义的兴起
C.欧洲产业结构的调整
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解析】 根据图示饼状图可知,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英国四类商品进口额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中,制成品占比大量增加,原料进口比例大量减少,这说明二战后到8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相对衰落,经济竞争力下降,A项正确;制成品占比大量增加,原料进口比例大量减少,和环保保护主义无关,排除B项;欧洲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英国四类商品进口额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材料中英国四类商品进口额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变化能反映出经济全球化发展,但这不是英国四类商品进口额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变化的原因,因果颠倒,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4·浙江卷6月)阅读下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2000-201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部分)的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万亿美元)
①中国在所列经济体中经济增速最快
②区域经济集团化特征显著
③所列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量均超过德国
④世界经济格局由一超独大向多极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结合材料表格每一列分析可知,从2000到201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最快,所以①正确;从整体表格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虽然还是第一,但增速在放缓,而中国、印度、巴西增速较快,还有法德日英也在增长,这说明世界经济格局由一超独大向多极化发展,④正确,所以①④正确,B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全球主要经济体(部分)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增长,无法由此判断出区域经济集团化特征,②错误;有材料可知,巴西的增量没有超过德国,③错误,所以②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3.(2023·全国乙卷)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据此可知,该时期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
B.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C.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
【解析】 根据材料“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可知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一直在增多,但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却在下降,发达国家增加对外出口会挤压发展中国家本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D项正确;此时世界经济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逆转,仍然是发达国家主导,排除A项;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推动了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全国新课标卷)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和短视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该主张意在
A. 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
B. 合理利用资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
C. 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D. 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 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今,发达国家普遍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中国家正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这一时期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这是企图扼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推卸其发展过程中造成环境问题应承担的历史责任,故C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目的是推卸责任,维护本国利益排除A项;当前秩序是维护发达国家利益的,发达国家并不希望建立新的秩序,排除B项;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并不是其目的,只是发达国家扼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推卸应承担的历史责任,维护本国利益的手段,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湖北高考)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解析】 由材料信息申请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很多,但是得到批准的国家有限,且批准的基本是资本主义国家,结合世界银行成立时正值美苏冷战时期,说明世界银行决策行为受到冷战思维影响,故选C项;马歇尔计划是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计划,与材料内容无关,逻辑推理错误,排除A项;成功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的是西欧资本主义性质的发达国家,排除B项;世界银行是全球性国际组织,而非地域性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不能偷换概念,排除D项。
6.(2023·浙江6月高考)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如果说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源于自身质的规定性的话,那么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这一材料旨在说明
A.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
B.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
C.世界各民族需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
【解析】 据材料“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关注”可知,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交织,世界文化不可避免地呈现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双重特征,即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故选D项;此项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A项;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只能解释“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排除B项;材料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不涉及世界各民族在文化全球化下应该怎么办,排除C项。
7.(2022·湖南高考)让·莫内是二战后法国著名政治家,堪称“欧洲之父”。他在文章中写到:“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化”是指
A.消除国家边界,新建主权实体
B.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
C.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求同存异
D.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
【解析】 “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指的是欧洲的联合将不再是大国主宰和大国控制的形式,而是大小国家共同参与、共同发挥作用的新形式,即欧洲的联合将以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的形式出现,由此会改变欧洲由大国主宰的局面,从而影响世界格局的发展,故选B项;这里的欧洲统一并不是指欧洲各国合并,而是欧洲的联合,消除国家边界和新建主权实体是欧洲的合并,而不是联合,排除A项;让·莫内强调的是欧洲统一不再是由少数大国主宰,应当是共同参与,地位平等,所以就不可能做到意识形态一致,因而也就不是淡化意识形态而求同存异,排除C项;让·莫内强调的主体是欧洲,而不是世界,排除D项。
8.(2022·天津高考)有学者指出,1950年至198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9倍,世界谷物产量增长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3.7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见
A.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
B.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C.南北不平衡的危险性
D.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
【解析】1950—1985年世界人口和谷物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在增长,且速度更快,而且1981年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这意味着能源供应与人口增长、作物种植面积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因而人类要继续发展需要注意能源消耗的变化,所以显示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故选B项;题干所述是人口增加与能源消耗、作物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经济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排除A项;题干所述把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并未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以不能体现出南北不平衡的危险性,排除C项;题干所述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并未体现不同的政治力量,且题干所述主要关注的是经济领域,所以不是强调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排除D项。
思维导图: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1讲 讲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