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说话 教学课件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动物说话 教学课件与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4-17 21:11:36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 动物国王说:“

要和小动物们说说话。”xx x xx x
开开 门 叽叽 叽 动物王国正在举办音乐会。
瞧!有哪些动物为我们表演节目了呢? x x x x x?



?这





?创编歌词:
小猫 说话 喵喵 喵,x x xx x,
小猫 说话 喵喵 喵, x x xx x,
喵喵 喵 ,
喵喵 喵喵 喵喵 喵 。
木鱼传说
僧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远在汉朝时期,皇帝派慈光大师和两个僧徒去西天 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在取经归途中,乘船渡海之时,突然风浪大作,一条恶鱼张着大口朝 船扑来,船头上的经书被大鱼一口吞掉,两僧徒跃身入海与大鱼搏斗,了结了大鱼性命并将 它拖上船头。刹时间,风平浪静,阳光灿烂,大鱼身躯化为污水流入大海,只剩下鱼头摆在船头上。慈光师徒带着大鱼头返回佛寺,为了讨还经卷,每天敲打大鱼头口念“阿弥陀佛 ……”。日复一日,大鱼头被敲得粉碎,后来只好照着大鱼头的模样做了个木头的,天天敲打。就这样,敲木鱼诵经成了佛家的习惯。
木鱼演奏方法
演奏时,大团鱼形木鱼需置于地面上,小圆鱼形木鱼则用左手托持,右手执棰头呈橄榄形的木棰敲击,发音短促,音色清脆洪亮,是富有特色的节奏乐器。常用于戏剧、曲艺伴奏、器乐合奏、民族乐队和宗教音乐中。木鱼在戏剧中,用于昆曲、京剧、晋剧(山西中路梆子)和藏戏等剧种的伴奏。广东音乐使用的是长鱼形木鱼,在合奏中有时要使用大小两个木鱼,大木鱼发低音,小木鱼发高音。在江南丝竹、苏南吹汀、浙东吹打、河北吹歌等民间器乐合奏中,多应用小团鱼形木鱼,它常与鼓板一起配合使用,以鼓板击重拍,用小木鱼击轻拍。在十番锣鼓、福州十番、闽南十音、福建南音等器乐合奏中,小木鱼是不可缺少的乐器,除用以敲击轻拍外,还将它所发之音,视为主要音色之一。在民族乐队中,常备有音高不同、数量不等的整套团鱼形木鱼,它们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编排成套,多用于配合轻快活泼的曲调,有时也用以敲出简短的独奏乐句,还可用来模仿战马奔驰的音响效果。在佛教、道教音乐中,木鱼既是法器,又是离不开的节奏乐器。
团鱼形木鱼还在曲艺木鱼歌中应用。木鱼歌又称唱木鱼或木鱼书,是节奏自由的吟诵体说唱,过去多由家庭妇女用广州方言表演,唱时不用吹、拉、弹等乐器伴奏,只用木鱼击之以为节拍。这种民间说唱形式始于明代,广泛流传于广东省广州、南海、番禺、顺德等地。木鱼歌的唱腔后被粤剧吸收为唱腔的—种。长篇曲目有《花笺记》,《荷花史》等,短篇曲目有《琵琶上路》、《楼台会》等。
碰铃演奏
演奏时,两手各执一铃,铃口朝上仰举于胸前,互相碰击而振动发音,有时也用单棰击奏。碰铃虽无固定音高,但声音穿透力强,音响清越,音色优美动听,常配合幽雅、抒情的曲调演奏。多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十番锣鼓、浙东吹打、福建南音、闽南十音、辽南鼓吹、山东鼓吹、西安鼓乐等民间器乐合奏,京剧、河北梆子、晋剧、川剧等地方戏曲和歌舞伴奏。在京剧文场乐队中,碰铃用于青衣唱的反二黄里,常在唱腔中随板作节奏,在过门里随鼓打花点。它常与小木鱼配合用于合奏或伴奏。碰铃在藏族地区用于堆谐、囊玛歌舞中,常由女艺人边唱边奏。纳西族用于道教洞经音乐。碰铃也是宗教法器,用于佛教寺院诵经等法事活动中,有的寺院还只 用单铃,由右手执棰敲击。碰铃是我国互击体鸣乐器中具有特殊韵味的色彩性和节奏性乐器。 碰奏体鸣乐器。广泛用于中国歌舞、戏曲音乐伴奏及民间器乐合奏中的打击乐器。
碰铃百科
碰铃,古代称星、铃钹。满、蒙古、藏、纳西、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丁夏。因流传地区的不同,在民间又有碰钟、双星、撞铃、双磬、声声、水水等名称,陕西则称甩子,也有简称为铃的。流行于全国各地。历史悠久,南北朝时(386年—589年)已在我国流传。在敦煌千佛洞的北魏(386年—556年) 壁画中绘有击星俑,在北魏云岗石窟和司马金龙墓门石雕中也有演奏碰铃的伎乐人形象。唐代贞元年间 (785年—804年)骠国(今缅甸)来我国献乐,称其为铃钹碰铃,碰奏体鸣乐器。广泛用于中国歌舞、戏曲音乐伴奏及民间器乐合奏中的打击乐器。亦称碰钟、双磬、铃钹等,古代称星。用响铜或黄铜制做。其形如一对杯状小钟,直径约5.5厘米,高约4.5厘米,铃底有孔系绳穿连,两只互击发音,亦有单铃置于棍端,用金属签击奏,其音色清脆悦耳。响铜制的铃延音悠长,黄铜制的铃延音较短。
铃,最早约于南北朝(420~589)时已流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六朝击星俑”,敦煌北魏壁画也绘有此乐器,后传至内地,为民间管弦乐队中增加音响色彩的伴奏乐器。
它的形状如铃,铜制,一付两个,用绳穿连,互相撞而发音,无固定音高。常用于器乐合奏及戏曲伴奏中,为节奏乐器。
《动物说话》
一、教学内容: 1、 表演《动物说话》 二、教学总目标: 1、复习聆听动物音乐并表演。 2、学唱与表演歌曲《动物说话》,用木鱼、碰铃为歌曲伴奏。 三、教材分析: 1.歌曲《动物说话》   《动物说话》是一首歌谣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降E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简单,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旋律较为平和,级进与小跳相结合,采用重复、模进、变化重复的手法,紧密结合了语言的特点,表现了小动物稚嫩的拙态和叫声。乐句间加花伴奏的应用,使歌曲风趣、富于变化,又仿佛是小动物机警的神态。最后8小节尾奏多采用16分音符的节奏和断音奏法,使小动物的形象得到补充,歌曲显得丰满完整。是一首便于表演的儿童歌曲,很有趣味。 四、教学重点: 1、 用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1、 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2、 认识木鱼、碰钟,学习演奏方法。 教学上限: 1、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2、即兴创编节奏 教学下限: 1、学会歌曲演唱,学会用木鱼、碰铃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1、《动物说话》范唱与伴奏 教学过程: 学唱、表演《动物说话》 1、 今天的动物音乐会又会有哪几位演员呢?它们是叽叽|叽叽 叽|(小朋友说说是谁),嘎嘎 嘎| 嘎嘎 嘎|(说说),呱呱 呱呱| 呱 呱|(说说)。今天是小鸡、小鸭和青蛙为大家表演。我们用X X | X X |击掌声来欢迎它们。(随《动物说话》伴奏音乐按X X | X X |的节奏击掌。 2、 小朋友这么热情,小鸡、小鸭和青蛙可真高兴!听,它们唱起来了。(聆听范唱) 3、 小朋友在歌曲中听到了小鸡、小鸭和青蛙的歌声,还听到什么声音?(拍手)是怎样拍的?(拍一拍)这是观众的掌声。请小朋友再听一遍,有掌声的地方一起拍。 4、 我们也跟着小鸡、小鸭和青蛙唱一唱、拍一拍。(集体) 5、 分角色唱唱、拍拍 小鸡:女生唱男生拍 小鸭:男生唱女生拍 青蛙:老师唱学生拍 6、 乐器伴奏: 认识木鱼 选择乐器:小鸡—碰铃,小鸭、青蛙—木鱼 分组伴奏:每组1、2人木鱼,3、4人碰铃 7、 两人小组自编动作表演唱。(按小组依次排列) 8、 找好朋友自由合作表演唱。 9、 即兴创编节奏:小鸡、小鸭和青蛙的节目真不错,不过,他们总是按一种节奏在演唱(叽叽 叽、嘎嘎 嘎、呱呱 呱),如果能有变化就更棒了。谁能编出不同的节奏。 10、老师说“小鸡说话叽叽叽”,小朋友接着编两小节节奏。 11、今天的动物音乐会不仅欣赏了小鸡、小鸭和青蛙的表演,还自己编了许多的节奏,收获可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