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位置与方向(二)》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
图形与几何
综合与实践
目录
1
单元教材分析
2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3
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4
教材例题解析
5
教学实施建议
单元教材分析
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以及航海、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使用上、下、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名词描述物体的大致位置,能够利用数对精确地表示平面内一个点或一个区域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利用方向与距离这两个参数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
根据平面示意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 例1
位置
与
方向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例3
单元教材分析
根据方向和距离的描述,在图上确定某个点的位置 例2
教材编排特点
01
02
03
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现实意义。
以连续情境为载体,逐个提出问题,体现教材编写的整体性。
练习丰富,典型有趣,便于学生巩固新知。
单元教材分析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课
标
解
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前言”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出“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课
标
解
读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使用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位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已经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明确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学习的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提供多种探究途径,让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
抽象
数学
建模
数据
分析
直观
想象
逻辑
推理
数学
运算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2
4
1
3
使学生会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使学生通过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标法的思想。
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情境中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精准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材例题解析
例1以电视播报台风警报作为情境引入,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材直接给出标出台风中心和A市的方位图,让学生利用图示理解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 km”所表示的含义。
确定一个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教材先通过聪聪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东偏南30°表示什么意思,这也是本例题的重点。
01
使学生看到东偏南30°表示的是一条射线上的所有点,如果只有这一条件,还无法判断台风中心的确切位置,由此引出距离。 “东偏南30°”与“南偏东60°”含义完全相同,只是生活中更习惯于选择小于45°的角度来描述。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材例题解析
例2在学生通过例1了解了方向与距离的含义之后,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某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在方位图上找到该点的位置。延续了例1的情境,情节连贯,随着现实情境的发展,自然地引出数学问题。
教材给出了两类定位的情形,一类是非正东、正南、正北、正西的,一方面需要确定角度,另一方面需要确定距离;另一类的正东、正南、正北、正西的,只需要确定距离即可。
鼓励学生自己完成任务
加强操作指导
教材例题解析
教材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提示学生应该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和先确定距离再确定方向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但学生通过尝试,一般会主动选择先确定方向,然后在该方向所在射线上根据相应的距离找到该位置。
教材例题解析
例3呈现了台风从生成地出发、经过四次方向改变的大致路径,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路线图中包括了例1和例2中台风的移动路线,体现了情境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综合性。
教材通过学生对话的方式,给出了分段描述的示范,使学生明白方向与距离的描述是具有相对性的,并掌握在描述每一段路线时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起点在哪儿?终点在哪儿?沿着什么方向?移动了多少距离?
01
路线图描述的不仅仅是两个点的静态关系,而是物体在多个点之间的运动关系。除了整条路线的起点和终点之外,其他点都既是某一段路线的终点,也是下一段路线的起点。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
注意画图指导,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实施建议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学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制造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意识。利用教材呈现“台风来袭”的现实情境,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提出“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从而回顾旧知,引出认知冲突,并为新课的学习提供了生长点。
2.设计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探索新知阶段,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寻找描述台风中心的位置的方法,再利用课件动态演示逐步突破新知学习难点:由( )偏( )→( )偏( )( )度→( )偏( )( )度( )距离,层层深入,体验新知的形成过程。
教学实施建议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学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借助观察比较,沟通内在联系。在教学教材例1后的“做一做”时,可先让学生描述小明家周围建筑物的位置,再比较游泳馆与邮局位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进一步延伸拓展,让学生思考像这样所有同方位或等距离的物体在平面图上会呈现怎样的图形,更直观感悟用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和唯一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巧设情境体验,突破学习难点。教材练习五第4题中呈现两名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为观测点判断方向的情境,教学时教师可巧妙借助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参照物不同,方向也就不同,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的具体关系:方向相对,角度相同,距离相等。
教学实施建议
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感悟确定位置的现实意义,提升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1.素材选取贴近生活。本册教材中将原实验教材例题中“定向运动”改为“台风过境”的生活情境,用更贴近实际生活的素材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联系实际综合应用。“位置与方向”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教学时要充分联系生活,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应用意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例如,让学生以自己所在教室为观测点描述家的方位,描述自己从学校到家来回的路线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