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①知道唐朝建立及“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②知道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分析唐朝前期兴盛的原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③认识到民本思想的重要性,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
学习难点:对武则天历史人物的评价
【课前预习】
唐朝的建立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二、“贞观之治”
1、继位:626年, 继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
2、治国思想:吸取 的历史教训, 、勤于政事,澄清吏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戒奢从简,施行 的政策, ,知人善任。当时人才有 、房玄龄、杜如晦等。
3、治国措施:
①政治上,进一步 ;制定 ,减省刑罚;严格考察 ;
②经济上,减轻百姓 ,鼓励 ;
③用人上,增加 ,鼓励士人报考,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4、治国效果:政治比较 ,经济得到 ,国力 , ,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 ”。
三、武则天的统治
1、继位:690年, 改国号为 ,以 为都城。她是我国历史上 。
2、治国措施:
①经济上,继续推行 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
②用人上,大力发展 ,创立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治国效果: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唯物史观】大多数人却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形成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什么?
探究二:问题:根据表格信息归纳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及历史启示?
探究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皇帝为科举制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课后检测】
1.(2024·辽宁·中考真题)近期,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主题展览,与以下展览内容有关的治世局面是( )
沙场战神·少秦王 不世雄才·唐太宗 万民之王·天可汗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2024·广东·中考真题)唐朝在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了唐朝( )
A.加强吏治整顿 B.吸取隋亡的教训 C.注重经济发展 D.开创三省六部制
3.(2024·安徽·中考真题)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
A.科举取士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藩镇割据现象 D.重文轻武政策
4.(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题)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观念的是( )
A.兴建皇家宫殿 B.创立科举制度 C.减免农民租税 D.加强军备建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①知道唐朝建立及“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②知道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分析唐朝前期兴盛的原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③认识到民本思想的重要性,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
学习难点:对武则天历史人物的评价
【课前预习】
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
1、继位: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2、治国思想: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戒奢从简,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人才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
3、治国措施:
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②经济上,减轻百姓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③用人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4、治国效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三、武则天的统治
1、继位: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治国措施:
①经济上,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②用人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治国效果: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唯物史观】大多数人却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形成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什么?
解析:武则天在位期间创立殿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注重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经济文化持续发展。不仅延续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探究二:问题:根据表格信息归纳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及历史启示?
解析: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重用人才,选贤任能。
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统治者要心存百姓、勤政爱民;要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经济;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探究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皇帝为科举制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解析:隋文帝:依才能取士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创立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武举
【课后检测】
1.(2024·辽宁·中考真题)近期,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主题展览,与以下展览内容有关的治世局面是( )
沙场战神·少秦王 不世雄才·唐太宗 万民之王·天可汗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C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于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排除A项;光武中兴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B项;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景象,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4·广东·中考真题)唐朝在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了唐朝( )
A.加强吏治整顿 B.吸取隋亡的教训 C.注重经济发展 D.开创三省六部制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和所学知识可知,吸取隋亡的教训,制定唐律,减轻刑罚,B项正确;加强吏治整顿主要体现在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注重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安徽·中考真题)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
A.科举取士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藩镇割据现象 D.重文轻武政策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贞观”“中书”“门下”可知,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可知,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进 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 兵部、刑部和工部,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三省六部制,没有提及科举制,排除A项;藩镇割据现象出现在唐末五代时期,与“贞观年间”不符,排除C项;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题)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观念的是( )
A.兴建皇家宫殿 B.创立科举制度 C.减免农民租税 D.加强军备建设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以看出,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船和水的关系,反映了他重视君民关系、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重视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减免农民租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项正确;兴建皇家宫殿必然要消耗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科举制是隋炀帝皇帝在位正式创立的,排除B项;唐朝初年实行府兵制,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加强军备建设,扩大军队人数,也会增加农民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