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1 19:4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4级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2024.1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
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渗透更自然。
②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
人头献给素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
乃得有以报。”
③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
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
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
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
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
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
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④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
逻辑推理。例如:“(四点)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
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
⑤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
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
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便可得
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
四叔骂新党骂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其消息闭塞。
⑥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论文。在证明某个观,点时,
可指导学生想象一个“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针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
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我们需要再进
一步考虑怎样使自己的论证免于受到攻击或能抵御攻击。
⑦例如,让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论文提纲,可以先让他们找出反例,再让他们限定前提、
构建框架。反例可以有“三人成虎”“父子骑驴”,表明听得越多越糊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齐王仅仅听“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评价还不能形成正确认知,可李世民有时只
听魏征一个人的建议就够了。学生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础上指出论证关健—“兼听”在“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