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夏县部分学校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扫描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部分学校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扫描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1 09:0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W4一v)子中度七年级上学期期禾综合评估


上册全部
题号
总分
累分人
座位号
得分
注意事项:共19小题,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
意,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蓝田人距今约160万年,在其遗址中发现的石器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大尖状器和石球等,它
们多半用石英岩砾石和脉石英碎块制成,比较粗糙。据此可知,蓝田人
A.处在旧石器时代
B.学会使用天然火
C.过上了定居生活
D.掌握了农耕技术
2.下面一组图片是不同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属于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是
A鲵鱼纹陶瓶
B六角星纹陶罐
C人面鱼纹陶盆
D彩绘龙纹陶盘
3.良渚古城由官毁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而城内外的
贵族墓地里,出士了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表明,这一时期长江下
游地区
A.建筑技术高超
B.阶级分化明显
C手工业较发达
D.出现早期国家
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图
中①处对应朝代的是
夏制
西周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的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中国古代朝代更辔示意图(局部)
A.大禹治水
B.盘庚迁殷
C.国人暴动
D.平王东迁
5.下面是某位同学整理的知识卡片。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
周王:“授民授盈土”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诸候国
诸候:承担镇守疆土、捍卫王室,缴纳资物、朝觐述期等义务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6.栗劲在《秦徘通论》中提到,从商鞅变法到桊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茶军同六国共交战65
次,战果如下表所示。商鞅变法无凝对这种战绩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知,
商鞅变法的直接作用是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成互有胜负
数北
次数
58次
3次
4次
A.推动了桑国经济发展
B.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提高了茶军的战斗力
D.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础
7.商鞅主张“法者,国之权衡也”,韩非认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
而天下治”。据此可知,两人都主张
A.君臣有序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为政以德”
8.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后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
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为后世留下的作品是
A.《离骚》
B.《论语为
C,《诗经》
D.《史记》
9.秦朝时期,修建道,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去除险阻,拆毁六国隐建的城郭要
塞,打破川防,开通六国所筑阻塞水道的堤防这些举措有利于
A.防范外族入侵
B.推动水路运输
C.解决就业问题
D.加强国家统一
10.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成守误期的情况下,揭竿而起,发动了大泽乡起义。起义虽然失
败,但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对他们精神的表述,最谁确的是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B.敢于反抗,敢为人先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11.根据下表判断,“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
汉文帝、汉景帝
光武帝
☆十分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女下令释放奴绵,或轻田
☆进一步把田税降到三十税一
☆粮诚官员,惩处贪宜污吏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允许北方各蔬内迁
A.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B.是倡节俭,减轻刑罚
C.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D.兴修水利,奖励耕织
12.从东汉章帝以后,继位者多为幼君,太后垂帘听政,为外戚专权提供了极大便利,外殿蓓由垒
权之力而兴,也常会因皇权而衰,其克星就是宦官。东汉王朝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这一
现象
A杜绝了个人独裁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强化了君主权力
D.造成了政局动荡
13.读诗亦是读史,古代诗词中亦承载着历史信息。诗句“东风不与周郎(周瑜)便,铜雀(铜衡
台,曹操所建)春深锁二乔”中描写的是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漠北锭役
赤整之战
D.淝水之战
14.西肾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饭后用麦糖洗锅,石类便把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
丝绸做成四十里的步礴,石崇便用织锦做成五十里的步障。这说明西晋灭亡的原因在于统
治阶级
A.争权夺利
B.著雕无度
C,盘剥百姓
D.争强好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