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号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七年级
语文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12分)
班级要举办“多读、多思、多积累”读书汇报活动,小文作为学习委员,在带领
同学们读书时,有很多收获与你分享。
云南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陶土资源和A源远流长的制陶技艺。云南土陶的原材
料大多是以含有多种矿物质的云南红土为主,经700至800摄氏度高温烧制成的土陶
圜
呈现出土红、象牙黄、淡青灰等色彩。在云南这块红土地上,黏土B俯拾皆是,云南的
陶器大多遵循C因材施教、D就地取材的原则,形成了造型风格、装饰形式各异的多
元发展的局面。
面对大自然的kuìzèg,云南人民把陶艺淋漓尽致地用到了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瓶
譬如云南美食汽锅鸡要使用建水紫陶才能烹饪,傣族人的陶甑、陶壶能保持水的清甜、
长
甘洌等,都因土为质而显现出别样的朴拙温暖。云南陶器,与云岭泥特有的博大与润泽
K
相契合,彰显的是高温烧制或者古法柴烧的朴拙。以土成业,云南陶土产业已成为
数
m f ng fùgf shf的云南特色代表之一。
(1)请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郝
甘洌(
)
契合()
翔
(2)请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填写词语。(2分)
kuizěng(
)m f ng fùgr sh(
(3)文段中画线的四个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源远流长B.俯拾皆是C.因材施教D.就地取材
(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清你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5)请选出下列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排序正确的一项(3分)()
①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
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②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署热疫病、被灾止恶的活动。
③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④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⑤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人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猫APp
日。
A.⑤①④②③B.⑤②④③①C.⑤④①②③D.⑤②①③④
2.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校园。学校决定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请完成以下任务。(9分)
(1)(1分)【拟写标语]请根据画线句子的内容将下面的标语补充完整,要求对仗工整。
书籍是人类对自然社会探索认知的积累,是人类求知的捷径。正像鸟儿要想自由
自在地高飞入云端,首先要振动自己的翅膀一样,人们要想更快更多地求得知识,丰
富自身,就必须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多读书。
标语:鸟欲高飞先振翅,
(2)(2分)【设计活动】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己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
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行“名著知多少”读书知识竞赛
活动三:
活动四:
(3)(2分)【仿写表达]谈到读书的作用时,大家各抒己见。请续写一句话,表达你对读书作用
的认识。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书,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读书,让我们
拥有崭新的发现
;读书,让我们懂得
做人的道理。
(4)(4分)[建言献策]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
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各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①向校长提建议:
②向同学提建议:
3.学校将举行诗歌朗诵会,请补写开场白中的诗句。(10分)
中华经典古诗文代代吟诵,千古不衰。《观沧海》中“①
②
”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二)中“③
,④
”把窗外肆虐的风雨声编入梦境,
成为为国征战的铁骑踏冰之声。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
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将之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⑤
,⑥
”刘禹锡《秋词》(其一)中表达虽屡遭贬
谪,却越挫越勇,辛苦旅途中觉察秋意来临,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是:
“⑦
,⑧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作者回忆盛唐歌
舞升平,追忆过往岁月的美好的诗句是:“⑨
,0
”同
学们,让我们共同举起经典诗文这樽美酒,邀明月至花前,引诗情到九重,在一声声荡
-1-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猫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