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人教版(2025)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新教材·核心素养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时代
唐人街
大家知道华人在海外聚居的地方被称做什么吗?
知道唐朝建立及“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知道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分析唐朝前期兴盛的原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认识到民本思想的重要性,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核
心
素
养
目
标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唐朝是怎样建立并一步步走向兴盛的?
唐高祖
开国奠基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
【时空观念】任务一:结合地图及教材P9,完成唐朝知识小卡片。
时 间:
建立者:
都 城:
618年
李渊(唐高祖)
长安(今陕西西安)
(武德)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于玄武门诛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
玄武门之变
【史料实证】材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结果如何?
626年,李世民诛杀李建成等人,继承皇帝位,次年改年号贞观,庙号太宗。
目标导学二:“贞观之治”
往昔初年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逐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
——《贞观政要·政体》
【史料实证】根据材料思考,唐太宗吸取了哪一历史教训?
隋朝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
目标导学二:“贞观之治”
目标导学二:“贞观之治”
【历史解释】根据材料思考,在隋朝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下,唐太宗提出了怎样的治国理念?
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贞观政要》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目标导学二:“贞观之治”
【历史解释】根据材料思考,在隋朝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下,唐太宗提出了怎样的治国理念?
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dàn]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目标导学二:“贞观之治”
【历史解释】根据材料思考,在隋朝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下,唐太宗提出了怎样的治国理念?
“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也;如其有才,虽仇不弃,魏征等是也。”
——《资治通鉴》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目标导学二:“贞观之治”
【历史解释】根据材料思考,在隋朝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下,唐太宗提出了怎样的治国理念?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房谋杜断
目标导学二:“贞观之治”
【历史解释】结合教材P10思考,在治国理念的指导下,唐太宗具体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吸取隋亡教训
勤于政事
虚心纳谏
以民为本
与民休息
广纳贤才
知人善任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减轻百姓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治国措施
治国理念
政治上
经济上
用人上
目标导学二:“贞观之治”
隋确立,唐完善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执行)
(草拟)
(审核)
分工合作,互相牵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结合所学知识及教材P10相关史事部分梳理三省六部制
影响:
发展:
职能:
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目标导学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材料 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每年举行一次,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六科,应举者有馆、学的生徒(大部分是皇亲国成和高官子弟)和在州县报名参加考试的乡贡。制举是由皇帝临时确定的科目,名目颇多,如文辞雅丽科、能直言极谏科等,达几十种。
——据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整理
天下英雄入吾彀(ɡòu)中矣(彀中:圈套、牢笼)
唯才是举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史料实证】阅读材料,结合教材P11,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效果。
目标导学二:“贞观之治”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代以来官学、私学教育的不断昌盛,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 ——《唐摭(zhí)言》
材料一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富足),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动不动就)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
目标导学三:武则天的统治
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唐太宗在位期间的统治措施 武则天在位期间的统治措施
政治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 减轻百姓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效果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阅读教材P11,梳理武则天的统治措施,并思考上述措施与唐太宗统治措施有何关系?
目标导学三:武则天的统治
保持了唐太宗以来实施政策的延续性
整顿吏治,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
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目标导学三:武则天的统治
【唯物史观】大多数人却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形成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什么?
武则天在位期间创立殿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注重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经济文化持续发展。不仅延续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大多数人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乾陵·无字碑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利益;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施政措施 武则天在位期间的施政措施
政治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整顿吏治,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经济 减轻百姓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局面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目标导学三:武则天的统治
根据表格信息归纳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及历史启示?
重用人才,选贤任能
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
重视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统治者要心存百姓、勤政爱民;
要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经济;
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依才能取士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创立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武举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皇帝为科举制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隋朝创立
唐朝完善
目标导学三:武则天的统治
唐太宗
武则天
治国措施:经济上,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用人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治国效果: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治国理念: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以民为本,与民休息;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治国措施: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百姓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用人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治国效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巩固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1.(2024·辽宁·中考真题)近期,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主题展览,与以下展览内容有关的治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C
2.(2024·广东·中考真题)唐朝在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了唐朝( )
A.加强吏治整顿 B.吸取隋亡的教训
C.注重经济发展 D.开创三省六部制
B
课堂检测
沙场战神·少秦王
不世雄才·唐太宗
万民之王·天可汗
3.(2024·安徽·中考真题)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
A.科举取士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藩镇割据现象 D.重文轻武政策
B
4.(2024·四川甘孜·中考真题)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观念的是( )
A.兴建皇家宫殿 B.创立科举制度
C.减免农民租税 D.加强军备建设
C
课堂检测/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①知道唐朝建立及“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②知道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分析唐朝前期兴盛的原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③认识到民本思想的重要性,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
教学难点:对武则天历史人物的评价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华人在海外聚居的地方被称做什么吗?
答案提示:唐人街
为什么华人在国外聚居的地方要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唐朝是一个十分繁荣强大的朝代,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望,因此唐成为了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标记,那唐朝是如何走向强盛的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本课,学习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环节二:整体感知
1、先导阅读: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唐朝是怎样建立并一步步走向兴盛的?
答案提示: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
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任务一:结合地图及教材P9,完成唐朝知识小卡片。
答案提示:618年; 李渊(唐高祖); 长安(今陕西西安)
2、教师指导:【史料实证】材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玄武门之变 626年,李世民诛杀李建成等人,继承皇帝位,次年改年号贞观,庙号太宗。
教师指导:唐高祖李渊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在唐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里,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功劳卓著。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李建成心有忌惮,和弟弟齐王李元吉不断排挤陷害李世民,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于玄武门(长安宫城北门,是中央禁军屯守之所)设伏兵,杀死太子李建成等人。事后李渊被迫把帝位禅让给李世民,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二)目标导学二:“贞观之治”
1、教师指导:【史料实证】根据材料思考,唐太宗吸取了哪一历史教训?
往昔初年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逐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 ——《贞观政要·政体》
答案提示:隋朝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
教师指导:材料解读: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当年刚刚平定京师,宫中的美女、奇珍玩物,没有一个宫院不是满满的。可隋炀帝还是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加上东征西讨,穷兵黩武,弄得百姓无法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朕亲眼所见。
2、自主学习:播放视频,进一步了解唐太宗是如何吸取隋亡教训的
3、教师指导:【历史解释】根据材料思考,在隋朝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下,唐太宗提出了怎样的治国理念?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贞观政要》
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dàn]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材料三:“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也;如其有才,虽仇不弃,魏征等是也。” ——《资治通鉴》
答案提示: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教师指导:材料一解读: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君臣之间本应该同治乱,共安危,如果君主能够接纳忠诚的规谏,臣子敢于直言不讳,那就是君臣情投意合,这个是自古以来很受推重的......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暴虐,臣子都闭口不言,终于使他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最后导致国破身亡。
材料二解读:太宗对他身边的人说:“做国君的原则,首要的任务是养活天下人民。如果以损害百姓的生活来满足自己的欲求,那就好像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虽然肚子是填饱了,但人却死了。
材料三解读:我在选拔官员时,只要他有才能就会得到任用;如果没有才能,即使对方是亲属或朋友也不会任用,如襄邑王李神符;如果有才能,哪怕有仇我也可以任用,如魏征。
4、教师指导:当时朝中人才济济,你知道有哪些名臣么?
答案提示: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教师指导:魏征生性刚直、直言敢谏,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其一生先后上述二百多次,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对侍臣说:“以铜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懂得兴衰;以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得失。现在魏征去世,朕少了一面很好的镜子”
唐太宗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得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即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他们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史称“房谋杜断”
因魏征去世,太宗有感于同自己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宿将逐渐调零,便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依照当年诸臣的官职大小进行排序。
5、自主学习:【历史解释】结合教材P10思考,在治国理念的指导下,唐太宗具体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答案提示: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百姓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用人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6、自主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及教材P10相关史事部分梳理三省六部制
答案提示:隋确立,唐完善
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分工合作,互相牵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教师指导:三省六部制是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个政治制度。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均称尚书,六部分领各种政治事务。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行宰相之权,其议政场所为政事堂。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诀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7、教师指导:唐太宗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提示:唯才是举
教师指导:认识到科举制实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笼络天下人才为其所用。是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种选官制度。
8、自主学习:【史料实证】阅读材料,结合教材P11,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效果。
材料一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富足),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动不动就)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
材料二 唐代以来官学、私学教育的不断昌盛,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 ——《唐摭(zhí)言》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答案提示: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教师指导:材料一解读:自从贞观年间以来,太宗皇帝励精图治,到了贞观八年九年的时候,时常丰收,一斗米卖四五钱,马与牛这类牲畜遍布原野,百姓外门动不动就是几个月不关闭,到了贞观十五年,米价一斗只有二钱了。
材料三解读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 所以各民族都视我为他们的父母亲人
目标导学三:武则天的统治
1、教师指导:根据武则天传奇人生示意图请学生进行简短的介绍。
答案提示:637年,唐太宗召武则天入宫,封为五品才人。后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建立感情。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入长安感业寺为尼。后在王皇后的帮助下武氏便再度入宫,最后成为唐高宗的皇后,曾与高宗共掌朝政。高宗去世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后被尊为皇太后。然而武则天并不满足于当太后,于是先后两立两废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自己以太后名义临朝执政。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自主学习:
①阅读教材P11,梳理武则天的统治措施,并思考上述措施与唐太宗统治措施有何关系?
答案提示: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保持了唐太宗以来实施政策的延续性。
②根据材料归纳武则天的治国效果。
答案提示: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教师指导:武则天在执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并为后世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问题探究:【唯物史观】大多数人却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形成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大多数人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答案提示:武则天在位期间创立殿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注重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经济文化持续发展。不仅延续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指导: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利益;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4、问题探究:根据表格信息归纳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及历史启示?
答案提示: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重用人才,选贤任能
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统治者要心存百姓、勤政爱民;要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经济;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5、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皇帝为科举制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提示:隋文帝:依才能取士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创立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武举
【课堂小结】
唐太宗在位时居安思危,勤于政事,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以民为本,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的统治下,唐朝经济持续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局面奠定了基础。最终,唐朝迎来了鼎盛时期。
【巩固练习】
1.(2024·辽宁·中考真题)近期,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主题展览,与以下展览内容有关的治世局面是( )
沙场战神·少秦王 不世雄才·唐太宗 万民之王·天可汗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2024·广东·中考真题)唐朝在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了唐朝( )
A.加强吏治整顿 B.吸取隋亡的教训 C.注重经济发展 D.开创三省六部制
3.(2024·安徽·中考真题)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
A.科举取士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藩镇割据现象 D.重文轻武政策
4.(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题)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观念的是( )
A.兴建皇家宫殿 B.创立科举制度 C.减免农民租税 D.加强军备建设
答案提示:CBBC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