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202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卷(统编版)
语文
考试范围:五上全册 考试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33分)
1.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并读一读,课后举行“赛诗会”。
, 。
, 。
2. 看拼音,写词语。
zhī tóu qíng lǎng zhèn yǔ kū cǎo dàng zuò
nán guò qīng zǎo měi tiān qián miàn xiàn zài
3.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羞涩(shè)璀璨(cuǐ) 山坳(ào) 秕谷(bǐ)
B.蒙古(měng)包 绷着(běng)脸 肆虐(nüè) 驰骋(chěng)
C.妩媚(wǔ)鸣啭(zhuàn) 焖饭(mēn)逶迤(yí)
D.擎着(qín)干涸(hé) 叉腿(chǎ) 蟠桃(pán)
4.“笓”这个字最有可能的意思是( )
A.金属 B.使者 C.一种竹器 D.一种石头
5.乱世争霸,最是轰轰烈烈的三国战争,孙权与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巧用火攻曹营,创造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夷陵之战
6.《雾在哪里》雾依次藏起了哪些事物?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空 ②大海 ③太阳 ④城市 ⑤海岸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②①③⑤④
7.对“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面对奶酪的诱惑,劲头更足了。
B.大家钦佩蚂蚁队长对奶酪的处理,劲头更足了。
C.大家畏惧蚂蚁队长的权力,不敢不表现得很积极。
D.大家为了多分到点儿奶酪,故意表现得很积极。
8.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句中“黏稠的黄色泪珠”实际上指 。这样的句子我也会写:我刚睡醒,顶着 的头发,走出了卧室。
(2)冰箱里使用一种纳米涂层。纳米有杀菌和除臭功效。(用关联词把句子合成一句话)
(3)洞帘水挂水帘洞,山果花开花果山。(写一副相同结构的回文对联)
(4)新奇的纳米技术怎能不让人惊叹呢? (改为陈述句)
(5)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缩句)
9.填空题。
(1)本文的作者 ,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 》、散文集《 》等。
(2)从课文中描写八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阅读与思考(32分)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清晨,我来到卢沟桥欣赏雨后美景,被雨水冲刷后的石狮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精神,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人们看到它的时候都会不由感叹:是怎样灵巧的手把狮子雕刻得如此精美!站在桥上,放眼望去,轻柔的柳枝在微风中扭动腰身,跳起舞蹈,三五成群的野鸭在水中 yōu 闲地游来游去,忽然,其中一只小鸭子扑通一声,钻进水里,一个个小圆晕在水面上荡漾开去。一个小朋友____:“快来看呀,小鸭子在那儿戏水呢,真是个厉害的小家伙!”
10.语段中“yōu 闲”的“yōu”字,根据意思应该选( )
A.优:美好 B.忧:发愁 C.悠:闲适,闲散
11.照样子把文中的句子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例: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一个小朋友 :“快来看呀,小鸭子在那儿戏水呢,真是个厉害的小家伙!”
12.下列句子中的“厉害”,与语段中“厉害”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气热得厉害,花儿都低下了头。
B.他小小年纪就能把《论语》背下来,太厉害了!
C.妈妈对我有时温柔,有时厉害,我又爱她又怕她。
13.与语段中画线的语句使用了相同表达方法的一句是( )
A.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B.火烧云看上去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C.我的表弟天生胆小,他怕吃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14.同学们游完卢沟桥写了如下感受,其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有( )(多选)
A.盛夏时节,卢沟桥旁鲜花盛开,千姿百态,争奇斗艳。
B.这只石狮子昂[áng]首挺胸,双目凝视,没精打采,威武极了!
C.卢沟桥是历史之桥、文化之桥、英雄之桥,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建筑并不多。
黄河颂歌
①走向黄河,是一种战栗的敬畏。
②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浑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流域每年每平方公里有4000吨土壤被侵蚀,一年毁灭耕地550万亩,净造国土几十平方公里。年均泥沙筑成宽1米、高1米的墙体,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1倍,是赤道27倍。
③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桀骜不驯。河道任意摆动,宽窄差异几十里;河床或层层掀起,或无限淤高,悬于城市半空,纵横几十万平方公里,使百万黎庶化为鱼虫,只在昼夜之间。
④走向黄河,是一种庄重的礼拜。
⑤黄河引导了华夏文明的走向。黄河决定了华夏民族的性格。
⑥当北京猿人出现在周口店时,这条从世界屋脊出发的河,已经走过千里万里,先民石器,炎帝百草,秦汉长城,唐宋诗文……滚滚的波涛圣迹起伏,先哲的薪火源远流长。
⑦把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无数河流连接起来的伟大生命黄河;黄了天黄了地黄了子民肌肤的伟大圣河黄河;一路吟唱一路滋润一路养育的伟大母亲黄河!
⑧黄河是一个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一个民族的史诗,黄河就是一个民族自身。它的生存、成长、繁衍、变迁,它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一个民族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连接得如此紧密,互为一体。
(有删改)
【注释】①桀骜(jié ào)不驯:比喻傲慢,性情暴躁不驯顺
15.请抓住“黄河”这条线索,梳理文章内容,并补充下面思维导图。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说明 。
17.文章以“黄河颂歌”为题有什么好处?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18.读下面的材料,对比《黄河颂歌》,写出二者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
九曲的黄河,你奔腾而泻,夹杂着重重泥沙滚滚而来。有人说:“你孕育了华夏文明”。是的,有无畏的气魄。”是的,因为你勇往直前
课外选文二:
老人与海(节选)
老人年轻时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渔夫,那时的他强健有力,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对手。到了老年,他的精力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只有一个小孩马诺林亲近他、崇拜他。
但是,老人的“硬汉”精神丝毫没有衰减,他仍然热爱垒球、仍然梦见雄狮——这都是力量的象征。他已经一连84天出海打鱼都一无所获,连他的帆看上去都像是一面标志着老打败仗的旗子。可是就在第85天的早上,他又顽强地驾船出海了,他要到深海里去打一条大鱼。
这一次,他碰上了一条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大的鱼。老人对这条大鱼充满了赞美和尊敬,同时这更激起了老人向它挑战的决心。大鱼当然不肯轻易屈服:它时而与老人默默地对峙,时而把船拖向深海,时而围着船打,时而要用掀起的巨浪把船打翻……老人与大鱼奋战了两个昼夜,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和鱼、和鸟、和大海对话,不断地想起马诺林或者回忆往事,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信念,他终于挺了过来,征服了那个庞然大物。
意料不到的是,就在老人要把大鱼拖回去的时候,大批的鲨鱼被吸引而来,争吃拖在船尾的大鱼。已经筋疲力尽的老人竭尽全力与鲨鱼搏斗,那条大鱼仍旧被成群的鲨鱼咬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最后,老人把这副巨大的骨架拖回了岸边。
望着那副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结论是:“什么都不是,是我出海太远了。 ”老人靠自己的精神与理念坚韧地支撑着,他最终战胜了大鱼,也战胜了自身。晚上,老人睡着了,马诺林在身边守护着他。
那一晚,老人又梦见了狮子。“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老人在梦中又想起了这句话。
快到中午时,一条马林鱼开始啃起一百米深处的那块鱼饵来了。老人轻轻地摆布那条上了钩的鱼,根据钓丝的份量他知道那准是一条大鱼。最后他猛拉钓丝把鱼钩给稳住了。但是,那条鱼并没有浮出水面,反而开始把小船拖着往西北方向跑。老人打起精神,斜挎在肩膀上的钓丝绷得紧紧的。他虽然孤身一人,体力也不如从前,但是他有技术,他懂得许多诀窍。他耐心地等待鱼累乏下来。
黎明时分,他的左手变得僵硬并抽起筋来了。那条鱼还是一直往北游,一点陆地的影子都瞧不见了。钓丝又一次猛的一拉,把老人的右手给勒伤了。老人肚子饿得发慌,就从金枪鱼身上割下几片肉,放在嘴里慢慢嚼着,等着太阳出来晒暖他的身子和减轻手指抽筋的痛苦。
19.根据梗概内容,将剩下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①渔夫年老,顽强出海;
② ;
③ ;
④回到家中,虽败犹荣。
20.阅读节选内容,请用横线画出可以体现老人“硬汉”精神的句子,并从写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2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意思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物质或身体可以被毁灭,但是其精神、意志不能被打败。
B.做胜利的英雄易,做失败的英雄难。老人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但是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作者借这一形象讴歌了人类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不惧艰险、不怕失败的大无畏精神。
C.“狮子”作为力与勇的另一称呼,它在小说中不断出现,象征着老人追求力与勇的搏击精神。
D.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我们只能听天由命。老人千辛万苦钓到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22.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老人与海》中的句子,读一读, 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 译者:吴劳
那老人独驾轻舟,在墨西哥湾暖流里捕鱼,如今出海已有八十四天,仍是一鱼不获。 除了眼睛,他身上处处都显得苍老。可是他的眼睛跟海水一样颜色,活泼而坚定。 译者:余光中
23.有人说,老人是失败者;有人说,老人是胜利者。你更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说一说你的理由。
三、表达与交流(35分)
24.口语交际。
子涵刚来到学校,对校园还不熟悉,老师请你做一名 校园小导游,带领子涵参观学校。你打算带她去哪些地方参观呢?请按参观顺序设计一下你的参观路线吧!
25.日月星辰,季节更替,带给我们无数美景;无惧风雨,早出晚归,教会我们学贵坚持;朝夕相处,萍水相逢,留给我们精彩回忆。孩子们,留心观察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请你推开记忆的大门,去寻找美好!所谓美好,因人而异。你可以写拥有高尚品格的人,也可以写反映美好生活的事,更可以写风景优美的地方……题目自拟,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确定题目。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语言通顺,要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1.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结合平时对古诗的学习掌握,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作答。内容要正确、完整,把字写正确,标点符号要恰当。
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背诵和默写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2.枝头;晴朗;阵雨;枯草;当作;难过;清早;每天;前面;现在
3.B
A.“羞涩”的“涩”应读“sè”,指不润滑。 有误。
B.正确。
C.“焖饭”的“焖”应读“mèn”,指一种烹饪方法。有误。
D.“擎着”的“擎”应读“qíng”,指往上托;举。有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4.C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偏旁部首及偏旁部首所表示的意思的掌握情况,根据课内所学完成。筏∶部首是“竹”,故这个字最有可能的意思是一种竹器。
故答案为:C
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主要包含形旁和声旁两类,平时在阅读时多多积累,就能做到举一反三。
5.A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结合作品内容可知,乱世争霸,最是轰轰烈烈的三国战争,孙权与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巧用火攻曹营,创造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试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教材中涉及的作品的了解及握情况。识记内容要紧紧围绕作家、作品、作品中的人物、文体知识等。
6.C
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雾在哪里》是谢尔古年科夫写作的一篇科学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通过阅读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C
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7.B
A、错误。这个选项只强调了奶酪的诱惑,而没有涉及到蚂蚁队长对奶酪的处理方式以及大家对此的反应,因此理解不够全面,A选项错误。
B、正确。这句话出现在蚂蚁们搬运奶酪的情境中,特别是在蚂蚁队长做出公正无私的决定后。大家钦佩蚂蚁队长的处理方式,即让最小的蚂蚁吃掉掉落的奶酪渣,这种公平和领导力的展现激发了大家更大的干劲。因此,B选项正确理解了句子的含义。
C、错误。这个选项带有负面的暗示,即大家是因为畏惧蚂蚁队长的权力而表现出积极,这与原文中蚂蚁们因为钦佩队长而更加努力的情境不符,C选项错误。
D、错误。这个选项同样带有负面的解读,暗示大家是为了多分到奶酪而故意表现积极,这与原文中蚂蚁们团结协作、公平分享的精神相悖,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道题时,需要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境和人物关系,特别是蚂蚁队长处理奶酪的方式以及大家对此的反应。同时,还需要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汇的把握,如“劲头更足”等,这些词汇往往能揭示出句子背后的深层含义。此外,本题也提醒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8.(1)松树的松脂;—头乱草
(2)冰箱里如果使用一种纳米涂层,就会有杀菌和除臭功效。
(3)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4)新奇的纳米技术让人惊叹。
(5)恐龙的一支变成了鸟儿。
(1)《琥珀》这篇课文生动,具体地记叙了这块奇特的琥珀形成的过程,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的科学依据,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加了对化石的科学知识。文中句子“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这句话中“黄色的泪珠”实际上指松树的松脂,这样的句子我也会写,如:他刚睡醒,顶着一头乱草走出了卧室。“一头乱草”指乱糟糟的头发。
(2)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所以选择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会……”
(3)“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意思是:大雾弥漫,看不清远处的山峰,水天一色,天水相接。这是一副写景的回文联,全联用“锁”和“连”两个动词,描写雾景和海景,使雾、山天、水四物呈现在读者眼前:雾霭笼罩着层峦叠嶂,拥抱着葱葱树木,微风吹来,雾气飘渺,如入仙境;日出雾散时,面对着大海,近处的点点帆影,远处的粼(粼波光,尽收眼底。
(4) 题目要求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陈述句,在本题中,需要去掉“不”“吗”,句尾问号变句号。
(5)恐龙的一支(什么)变成了鸟儿(怎么了)。“恐龙的一支”是主语,要整体保留;“了”表示完成状态,要保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是状语,需删除;“凌空翱翔的”是定语,需删除。
故答案为:(1)松树的松脂、—头乱草;(2)冰箱里如果使用一种纳米涂层,就会有杀菌和除臭功效。(3)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4)新奇的纳米技术让人惊叹。(5)恐龙的一支变成了鸟儿。
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9.(1)沈从文;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2)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孝顺的孩子。
(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结合相关文学常识,可知沈从文,男,原名沈岳焕,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2)结合所学课文知识,可知《腊八粥》中的八儿是一个嘴馋、可爱、急切地想要吃到妈妈煮的腊八粥的小男孩。八儿同样也是一个有趣灵动的人,面对腊八粥时想象力丰富,进进出出也看出了他对腊八粥的期待,他的想象力丰富。
故答案为:(1)沈从文;边城;长河;湘行散记;(2)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孝顺的孩子。
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
10.C
11.涨红了脸,睁大了眼睛
12.B
13.A
14.A;C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10.本题考查的是字音与字义。悠闲(yōu xián):悠然自在、闲适自得。“悠”字在这里表示闲适、闲散的状态,与句子中描述的野鸭在水中悠闲游动的情景相符。
故答案为:C
11.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例子中的句子通过对鹿的心理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鹿对自己腿的不满。
例如:一个小朋友兴奋地指着水面,眼睛闪闪发光:“快来看呀,小鸭子在那儿戏水呢,真是个厉害的小家伙!”
故答案为:涨红了脸,睁大了眼睛
12.本题考查的是多义词。“真是个厉害的小家伙”中“厉害”得意思是能力强、水平高。
A.“天气热得厉害”中的“厉害”表示程度深。
B.这里的“厉害”表示能力强、水平高,与语段中小朋友称赞小鸭子“厉害”的意思相近,都是对某种能力的赞美。
C.“妈妈对我有时温柔,有时厉害”中的“厉害”则表示严厉或严格。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的是表达方法。语段中画线的语句“轻柔的柳枝在微风中扭动腰身,跳起舞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生命的物体(柳枝、牵牛花)赋予人的动作或特征(扭动腰身跳舞、吹起小喇叭),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B.“火烧云看上去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红彤彤的云”比作了“火”。
C.“我的表弟天生胆小,他怕吃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是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连续使用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也相互关联的短语或句子。
故答案为:A
14.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运用。
①“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准确地描绘了卢沟桥旁鲜花的美丽和多样性。
②“没精打采”与“威武极了”意思相悖,不能同时用于描述同一只石狮子,因此使用不正确。
③“历史之桥、文化之桥、英雄之桥”则准确地概括了卢沟桥的多重意义和价值,且“相提并论”一词使用恰当,表示将卢沟桥与其他建筑进行比较和评价。
故答案为: A C
15.重浊;勇往直前、不惧艰险、养育了炎黄子孙;
16.列数字;作比较;黄河重浊这一特点,使表达更准确、具体、科学
17.交代文章的说明对象是黄河;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对黄河的赞美和歌颂.
18.都表达了对母亲河黄河的敬仰、赞美和感激之情。
本文介绍了黄河的历史,突出黄河厚重的底蕴,描绘黄河的磅奭、浩荡、野性力量,突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特点,表达了对黄河的歌颂与赞美。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5.本题考查关键信息提取。由文中第一自然段“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浑浊。"和第二自然段“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桀骜不驯。"可知,黄河的外在特征是“重浊""桀骜不驯”。由文中“当北京猿人出现在周口店时,这条从世界屋脊出发的河,已经走过千里万里,奔流到海不复回。"可知黄河勇往直前、不惧艰险。由文中第七自然段“把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无数河流连接起来的伟大生命黄河"这句话可知黄河养育了炎黄子孙。故外在特征可概括填写为:重浊;内在品格可填写:勇往直前、不惧艰险、养育了炎黄子孙。
故答案为: 重浊;勇往直前、不惧艰险、养育了炎黄子孙
1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原句中“宽1米、高1米、1倍、27倍"等词可以看出本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1倍,是赤道27倍。"将其长度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与赤道的长度做了比较,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宽1米、高1米、1倍、27倍”等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黄河的泥沙之多,突出强调了黄河重浊这一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便于理解。
故答案为:列数字/作比较/黄河重浊这一特点,使表达更准确、具体、科学
17.本题考查标题含义。题目“黄河颂歌"中“黄河"交代了文章写作的对象,“颂歌"指赞美祝颂的诗歌,故题目点明了作者对黄河的赞颂、赞美。
故答案为: 交代文章的说明对象是黄河;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对黄河的赞美和歌颂 。
1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本文“黄河颂歌”,从题目就可以直接看出作者对黄河的歌颂;链接资料中“你孕育了华夏文明""你奔腾不息,有无畏的气魄""是因为你勇往直前历尽沧桑、磨难也不诉说。"等句子可知是作者对黄河的赞美、敬畏。故两者都表达对黄河的敬仰、赞美和感激黄河的养育之情。
故答案为: 都表达了对母亲河黄河的敬仰、赞美和感激之情。
19.尽力磨难,打到大鱼;勇斗鲨鱼,只剩骨架
20.“钓丝又一次猛的一拉,把老人的右手给勒伤了。老人肚子饿得发慌,就从金枪鱼身上割下几片肉,放在嘴里慢慢嚼着,等着太阳出来晒暖他的身子和减轻手指抽筋的痛苦。”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刻画了老人的 “硬汉”,老人在手指受伤, 肚子饥饿的情况下,并没有放弃,而是割下几片金枪鱼肉慢慢嚼着,补充体力,等着天亮之后,身体变暖,恢复体力,再与大鱼展开搏斗。
21.D
22.我更喜欢余光中的翻译。国为第二种语言多用短句。更加简洁有力。
23.我认为桑地哥亚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在恶劣环境中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奋勇抗争的英雄。
(1)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要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任务、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明的写出来。
(2)考查了描写手法。文章的描写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4)赏析的翻译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9.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阅读梗概部分,第①②自然段主要写老人年老了,但仍然顽强地驾船出海捕鱼,第③自然段主要写老人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信念,征服了马林鱼。第④自然段主要写老人尽全力与与鲨鱼搏斗,大鱼仍旧被鲨鱼咬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第⑤⑥自然段主要写老人回到家中,睡着了,又梦见了狮子。
故答案为:尽力磨难,打到大鱼;勇斗鲨鱼,只剩骨架。
20.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赏析。文中描写老人“硬汉“精神的句子有多处,如梗概部分第①自然段中的“老人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对手。第②自然段中的“但是,老人的“硬汉"精神丝丝毫没有衰减,他仍然热爱垒球、仍然梦见雄狮—这都是力量的象征。第③自然段中的“老人与大鱼奋战了两个昼夜,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和鱼、和鸟、和大海对话,不断地想起马诺林或者回忆往事,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信念,他终于挺了过来,征服了那个庞然大物。”节选部分第⑧自然段中“老人肚子饿得发慌,就从金枪鱼身上割下几片肉,放在嘴里慢慢嚼着,等着太阳出来晒暖他的身子和减轻手指抽筋的痛苦。”选择其中一处,从人物描写手法方面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钓丝又一次猛的一拉,把老人的右手给勒伤了。老人肚子饿得发慌,就从金枪鱼身上割下几片肉,放在嘴里慢慢嚼着,等着太阳出来晒暖他的身子和减轻手指抽筋的痛苦。”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刻画了老人的 “硬汉”,老人在手指受伤, 肚子饥饿的情况下,并没有放弃,而是割下几片金枪鱼肉慢慢嚼着,补充体力,等着天亮之后,身体变暖,恢复体力,再与大鱼展开搏斗。
2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篇中篇小说。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故选D。
故答案为:D
22.本题考了对语言风格的认识。两种译文各有特点,没有孰优孰劣之分。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风格,谈一谈特点,说明喜欢的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我更喜欢余光中的翻译。国为第二种语言多用短句。更加简洁有力。
23.本题考童了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可以结合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精神"谈一谈自己的理解。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奋勇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故答案为:我认为桑地哥亚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在恶劣环境中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奋勇抗争的英雄。
24.我们的校园 看!这是咱们学校的大门,高大雄伟,阔气壮观。上面还刻着金色的四个大字“南湖小学”,对,这就是我的学校。
进入大门后,映入眼帘的是教学楼,学校有五幢教学楼,第一幢是致远楼,这幢楼建好大概两年了,是三年级小学生学习的地方,第二幢是笃行楼,这是老师们的办公室,接着第三幢是明德楼,我所在的五年级就在其中,第四幢是启智楼,是咱们学校最高的一幢楼,是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学习的天地。再到最后一幢,它是艺术楼,是一年级孩子艺术启蒙的地方。
再看看学校的操场,学校共有两个操场,露天操场和风雨操场,顾名思义,风雨操场肯定在室内,不受风雨影响照样可以活动,比如打篮球什么的。
早晨,太阳升起,太阳那红色的光芒,给原本就有着红外墙的校园又增添了一件红灿灿的外衣,从远处看,我们的校园像一座神秘的城堡。
到了傍晚,校园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落下了,小卖部关门了,街上的行人也少了,安静的教学楼,安静的操场,只有学校里那几台路灯在闪烁着淡淡的光。在星星和月亮的陪伴下,我们的校园慢慢的进入了梦乡。
题目要求写一写自己的校园,作答时结合自己的校园实际,首先确定游览介绍的路线,然后抓住重点景观进行描写介绍,内容要具体,条理要清楚。
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我们的校园”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生活观察,介绍了校园的布局和景观,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25.生活中的美
美无处不在。美,是寻常的,又是难得的。有时,它会不经意地出现在你面前;有时,它却需要你用心去捕捉。在生活中,美需要你去细细发现。
高尔基曾说过,“赋予我一个美好的灵魂,我的外表也将一同美丽。”曾经,我以为,美丽的相貌,才叫真正的美。其实我错了,内心美才是真的美。那一次,让深深地我体会到了这种美。
那天,我和妈妈坐在公交车的座位上,在拥挤的人群中享受着坐着的舒适。到了下一个站,上来了一位老奶奶。她站在人群中,随车晃来晃去,仿佛一片枯叶,随时就要倒下。这时,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站了起来,对那位老奶奶说:“你坐这儿吧,别摔着。”“不了,还是你坐吧。”“没事,我身体健康,能站稳。”那位老奶奶,不好再说什么,坐了下来。这一幕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哪怕外表再美,也比不上内心美。
通过这件事,让我认识到,内心美才是真正的美!人人都会变老,那么,你美丽的外表将不复存在,只有心灵的美,才会随着时间而增加。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题目要求写一写生活中发现的“美”,可以写美景也可以写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作答时首先要确定要写得内容,抓住景物或者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
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答时要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美”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思考,写出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所体现的人物的“心灵美”,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